熊 蕊 彭 華
四川雅安市融媒體中心自2022年以來,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為主線,守正創(chuàng)新、精心策劃、全媒呈現,運用“123+”工作法,以可視化貫穿策、采、編、發(fā)全流程,全力探索“融合新聞”新語態(tài),豐富了新聞樣態(tài),充分運用H5、短視頻、長圖、海報、紀錄片等形式,推出了一系列有影響、有聲勢的融媒精品,讓用戶喜聞樂見、入腦入心,總閱讀量累計破億。
雅安市融媒體中心緊緊圍繞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這條主線,超前謀劃、提前布置,一體運轉、高效推進,致力打造集報、臺、網、微、端、屏聯動的宣傳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放大宣傳聲量。
全方位,分層次覆蓋推進。融媒體中心建設還處在“報、臺、網”機構設置的“磨合期”,為落實好首要政治任務,中心成立“黨的二十大報道領導小組”,形成了“3+1+N”采編調度體系(3:黨委會、編委會、周策劃例會;1:融媒體采編調度指揮中心;N:融媒體采編團隊),統籌黨的二十大的新聞報道、新媒體播發(fā)、報紙出版、生產發(fā)行、技術保障等各項工作。
橫向,破除媒體平臺壁壘。融媒體采編調度指揮中心統籌安排“報、臺、網”三端各平臺,從2022年2月開始,在全媒體平臺開設“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總欄目,“感黨恩 愛雅安”“砥礪奮進新征程 綠美雅安再跨越”等重點欄目,一體推進、統籌發(fā)力做好相關報道。
縱向,N多個小組聯動。在采編調度中,打破采編部門的界限,實行“大中心統籌、跨部門調度、小團隊協作”的工作機制,組成10余個“融媒體采編小隊”。開放式、扁平化的管理,讓采編團隊聯系更加緊密、互動更加多向、組合更加靈活、運營更加有效,進一步提高了新聞內容生產和業(yè)務管理效率,推動了宣傳報道出彩出新。
新聞媒體是黨和人民的喉舌,承擔著上傳下達的溝通橋梁作用,在黨的二十大宣傳報道中既承擔著讓黨的二十大精神走進群眾“心坎”的責任,也承擔著社會服務的職責。通過黨的二十大代表宣講、線上答題、線下活動等,呈現出“活動運營化、產品互動化、品牌IP化”的特征,讓黨的二十大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活動運營化。新時代,媒體的功能已經在向“全媒體”整合運營轉變。按照“主題明確、內容豐富、形式創(chuàng)新”基本原則,通過全媒體平臺賬號矩陣——雅安日報、雅安新聞聯播以及廣播、微信公眾號、抖音、微博等造勢,在線下落地推廣喜迎黨的二十大系列活動,先后圓滿完成了“喜迎二十大 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征程”、雅安市直機關“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時代”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1周年主題黨日活動、“強國復興有我——奮進新征程 頌歌獻給黨”雅安市慶“七一”歌詠比賽等活動。其中,歌詠比賽通過央視移動網、央視頻等平臺觀看的人數達到80余萬人次。
產品互動化。線下有活動,線上有互動。以“技術+創(chuàng)意”為抓手,創(chuàng)新傳播方式,以更加精準的方式分析不同受眾的習慣,進行政策傳播和宣講,從而增強新聞媒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推出“‘喜迎二十大 強國復興有我’網絡知識競賽”“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雅安人 答題贏紅包 2022年雅安市‘學習強國’學習平臺線上知識競賽來了”“劃重點!一套題帶你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等新媒體互動產品,累計20萬人次參與活動,知識點傳播數累計30萬。
掌上雅安App推出黨的二十大專題報道
品牌IP化。品牌主持人、品牌編輯、品牌記者是主流媒體挺進“主戰(zhàn)場”的重要資源。在黨的二十大期間,筆者熊蕊作為四川省宣傳文化系統的黨的二十大代表在北京參加大會,充分發(fā)揮其“雙重身份”優(yōu)勢,在全省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宣傳宣講。會議期間,中心和川觀新聞、四川觀察聯合推出《黨代表新聞眼》《履職日記》兩個系列Vlog視頻,在全網傳播量破億;會后,拍攝推出“黨代表跑一線”系列短視頻3期,系列視頻被省委宣傳部品牌宣講欄目“理響巴蜀”和“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展播,線下宣講80余次。熊蕊采寫的通訊稿件《人民大會堂后2區(qū)30排22號》通訊報道獲四川新聞獎一等獎;《黨代表新聞眼》獲得四川新聞獎三等獎;《“金葉子”鋪就致富路,“三茶統籌”結碩果》在省委宣傳部主辦的“學習二十大 建功新征程——四川省第二屆基層理論宣講大賽決賽”中獲得二等獎;參與比賽的主持人張銳東獲得“十佳金牌宣講員”稱號。記者伍悅獲得“中國夢·勞動美——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時代”四川省職工演講比賽三等獎。
充分運用好報紙、電視、網絡的優(yōu)勢,放大一體化效能,小切口敘事、年輕態(tài)表達、大平臺聯動,把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重大決策部署與全市經濟社會發(fā)展的重點工作相結合,發(fā)掘本土新聞,凸顯地方特色,以豐富的地方元素展現地方成就、彰顯地方擔當,傳遞主流價值,講好雅安故事,傳播好雅安聲音,從而拓展新聞報道的深度和廣度。
小切口敘事。下深水、抓活魚,由中心領導帶隊蹲點一線采訪,扎實做好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yè)”主題,讓采訪活動報道“接地氣”。用小切口呈現大主題、小故事反映大變化、小視角折射大時代,推出“十年·我想說”“雅安丨十年·拾光”等報道,聚焦“小人物”,《“路吉達克”人人信服 民族團結幸福人人》《住上好房子 過上好日子》等系列稿件,講述老百姓與時代同頻共振的小故事,體現“短、實、新”要求,見人見事見精神、入眼入腦入心,有情懷、接地氣、暖人心。
年輕態(tài)表達。以網感化表達拉近與受眾的心理距離,改變主題報道“高冷、嚴肅”的刻板印象。以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直播相結合,推出“二十大成就看變化”融媒體系列報道,如“Wow,Ya’an”系列報道,挖掘“雅安之最”,多條稿件被新華社客戶端轉載,單條閱讀量上百萬;“二十大樞紐·闖關”“鳥瞰美麗新雅安”“喜迎二十大·強國復興有我”快閃短視頻等系列主題融媒體報道,全網點擊量累計突破500萬人次。
大平臺聯動。擴大媒體“朋友圈”,相關報道多次在中央、省級媒體被采用300余條次,其中“雅安:夯實生態(tài)之基 引領綠色發(fā)展”新聞視頻在四川新聞頭條播出,在更大領域更廣范圍提升重大主題報道的傳播力和影響力;《英“熊”聯盟》系列英文短視頻,以大熊貓的“第一人稱”視角,用《絕世珍寶》《重返森林》《世界頂流》《共同家園》4個篇章,講述人類與大熊貓如何共存、與大自然如何共處的故事,充分展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雅安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以“拼”的勇氣、“拼”的勁頭、“拼”的狀態(tài),建設綠色發(fā)展示范市取得的成效。視頻通過“生態(tài)雅安”“四川國際傳播中心”的推特和臉書賬號進行發(fā)布,向世界講述了中國保護大熊貓的動人故事,引發(fā)眾多海外網友點贊和關注,中國駐貝爾法斯特總領事張美芳、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點贊、轉發(fā)。
隨著媒體融合的縱深推進,重大主題報道的形式有了更加豐富、多元的選擇。地市媒體應當守牢意識形態(tài)主陣地,進一步探索重大主題報道的創(chuàng)新實踐,記錄時代風云、與時代共進步,不斷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不斷增強吸引力、感染力、親和力、說服力,凝聚奮進力量,譜寫時代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