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晚,張芳馨,趙薇薇,趙鴻芳,吳志明,汪節(jié)
(1.安徽省中醫(yī)藥大學,安徽 合肥 230012;2.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安徽 合肥 230061)
卒中后認知障礙(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是指在腦卒中后出現(xiàn)以認知損害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1]。PSCI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質量,而且會導致腦卒中后病死率升高[2]。目前,西醫(yī)治療PSCI以口服藥物為主,輔以康復治療,但療效欠佳。針刺治療該病獨具優(yōu)勢,具有操作簡便、安全性較高等優(yōu)點,能夠改善大腦缺血區(qū)域血液流變性,促進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神經(jīng)形成,抑制炎性反應,改善認知功能[3]。百會穴位于頭部,具有醒腦開竅、平衡陰陽的作用[4-5]。本研究旨在觀察百會穴久留針法治療PSCI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在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老年病四科治療的60例PSCI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齡(67.70±5.65)歲,平均病程(80.33±8.49)d。觀察組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齡(68.10±5.53)歲,平均病程(77.54±7.85)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相關倫理要求[6]。
1.2 診斷標準
(1)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卒中后認知障礙管理專家共識》中PSCI診斷標準制定[7]。①明確的腦卒中病史。②認知障礙繼發(fā)于腦卒中后,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分<26分。
(2)中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中醫(yī)內科學》中癡呆與中風診斷標準制定[8]。①明確的中風病史,可伴有半身不遂、言語謇澀等癥狀。②癡呆繼發(fā)于中風后,輕者表現(xiàn)為反應遲鈍、沉默寡言、記憶減退等,重者表現(xiàn)為終日不語、不識親友、生活無法自理等。
1.3 納入標準 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年齡<80歲;病程在半年內且病情穩(wěn)定;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其他原因導致認知障礙者;合并腦外傷、腦疝、顱內出血者;伴有惡性腫瘤者;生命體征不平穩(wěn),無法配合評估者;依從性差者。
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針刺治療?;A穴取百會、四神聰、風府、太溪、懸鐘、足三里,配穴隨證加減。操作方法:囑患者取仰臥位,醫(yī)者用75%酒精棉球消毒針具和所取穴位,選取華佗牌0.20 mm×13 mm一次性毫針,采用單手快速進針法,斜刺百會25 mm(針尖朝督脈方向),平刺四神聰25 mm(針尖朝百會方向),直刺風府、太溪、懸鐘13~25 mm,直刺足三里25~40 mm,行平補平瀉法,得氣后留針30 min,其間行針1次。每日1次,6次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8個療程,每個療程間休息1 d。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百會穴久留針法治療?;颊叩脷夂?百會穴留針8 h,并用無菌膠布固定。
3.1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采用簡易智力狀態(tài)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MoCA評估患者認知功能。MMSE包括定向力、注意力、計算力等30項認知能力測試,總分3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認知功能越好[9]。ADL包括10項測試內容,共計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好[10]。MoCA包括執(zhí)行力、記憶力、計算力等25項認知能力測試,總分3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認知功能越好[11]。
3.2 療效評定標準 參照MMSE制定療效評定標準[9]。顯效:療效指數(shù)≥20%;有效:12%≤療效指數(shù)<20%;無效:療效指數(shù)<12%。療效指數(shù)=(治療后MMSE評分-治療前MMSE評分)/治療后MMSE評分×100%??傆行?(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3.4 結果
(1)認知功能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MMSE、ADL、MoCA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MMSE、ADL、MoCA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卒中后認知障礙患者治療前后認知功能比較(分,
(2)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6.67%(26/30),高于對照組的43.33%(13/30),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卒中后認知障礙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PSCI發(fā)病與多次卒中史、顳葉梗死、糖尿病等因素相關,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可能與膽堿能通路損害、氨基酸水平異常、腦神經(jīng)細胞退變、腦部炎性反應等有關[12-13]。PSCI不僅影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加重患者家庭經(jīng)濟負擔,嚴重時還會增加患者卒中復發(fā)風險和病死率,因此,對PSCI患者早篩查、早發(fā)現(xiàn)、早干預至關重要[14]。西醫(yī)治療PSCI尚無特效藥物。PSCI屬于中醫(yī)“中風”“癡呆”等范疇,病位在腦,主要涉及心、腎、脾、肝,病機為腦竅失養(yǎng)、髓海虧虛、神機失用[15]。針刺治療PSCI具有操作簡便、安全有效等優(yōu)勢,針刺能通過抑制炎癥細胞因子釋放、改善腦血管血液流變性、平衡氧化應激、抑制神經(jīng)元細胞凋亡、提高突觸可塑性、調節(jié)腦自由基平衡等途徑改善患者認知障礙[16]。腦為髓海,《素問·五臟生成》記載:“諸髓者,皆屬于腦?!蹦X是意識、語言、記憶等活動的物質基礎。針刺治療PSCI多選取頭部穴位,本研究主要選取百會、四神聰、風府、太溪、懸鐘、足三里進行治療。百會位于頭部正中,是調節(jié)大腦功能的重要穴位,具有養(yǎng)心安神、調節(jié)情志、醒腦開竅的作用,可有效改善PSCI患者認知功能,提高患者學習能力及記憶能力[17-18]。四神聰為經(jīng)外奇穴,具有醒腦開竅、調神益智的作用。風府位于后發(fā)際正中上1寸,具有醒腦通督、養(yǎng)神調神之功。懸鐘為八會穴之髓會,與太溪合用具有滋陰填髓、充養(yǎng)腦海的作用。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jīng)合穴和胃下合穴,針刺足三里可以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jīng)活絡、扶正祛邪,與百會同用可補中益氣、安神定志、調節(jié)陰陽。久留針法是指留針時間超過普通針刺留針時間,依靠長時間留針維持一定刺激量的一種方法,該方法能持續(xù)穩(wěn)定刺激穴位,促進腦部氣血運行,有效恢復患者心智,提高治療效果[19-20]。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MMSE、ADL、MoCA評分均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該結果說明,百會穴久留針法可修復患者損傷的中樞神經(jīng),增加腦血流量,有效提高患者的認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操作簡便,患者接受程度較高。
綜上所述,百會穴久留針法治療PSCI臨床療效確切,可有效促進患者神經(jīng)細胞的修復,改善患者認知障礙,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且無明顯不良反應,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收集樣本量較少,觀察指標主要采用MMSE、ADL、MoCA量表評估,易受患者主觀因素影響,使結果缺乏客觀性,后續(xù)研究可加大樣本量,應用血清學指標進行客觀評價,提高本研究結果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