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功晶
年少時,我讀《水滸傳》中《林教頭風(fēng)雪山神廟》那一章節(jié),“ (林沖)雪地里踏著碎瓊亂玉,迤邐背著北風(fēng)而行。那雪下得緊”,來到店里,店小二“切一盤熟牛肉,燙一壺?zé)峋啤苯o林沖接風(fēng)。后因大雪壓塌住處,林沖只能暫宿破舊的山神廟,衣服濕透,“把被扯來蓋了半截下身,卻把葫蘆冷酒提來,慢慢地吃,就將懷中牛肉下酒”。自此,在我的印象中,燒酒佐牛肉就是最應(yīng)冬景的暖食。
年歲略長,我讀《紅樓夢》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紅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方知較之草根之流林教頭所食的牛肉,鐘鳴鼎食之家的賈府公子、小姐吃的是更考究的鹿肉。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鹿肉味甘,溫,無毒??裳a(bǔ)虛贏,益氣力,強(qiáng)五臟,養(yǎng)血生容?!笨梢?,鹿肉具有滋補(bǔ)功效。袁枚在《隨園食單》里寫道:“鹿肉不可輕得,得而制之,其嫩鮮在獐肉之上。燒食可,煨食亦可?!弊阋娐谷鈴涀阏滟F。
在古代,貴族食鹿肉御寒,位于金字塔頂尖的皇族吃什么呢?是繞不過“金衣白玉,蔬中一絕”的冬筍,且冬筍配葷素皆可。美食家梁實秋在《雅舍談吃》中寫道:“北方竹子少,冬筍是外來的,相當(dāng)貴重?!倍潞釉凇队赫醭分袑懙?,朝廷供應(yīng)當(dāng)值軍機(jī)大臣的飯菜例有定規(guī),是四菜一湯,一份黃豆胡蘿卜豬肚燒三樣,一份冬筍爆里脊,一份拌青芹,一份青椒炒羊肝,還有一盆豆腐面筋粉湯。其中的冬筍爆里脊看似尋常,實則冬筍遠(yuǎn)比里脊金貴。乾隆南巡時,臣下推薦了一個地方小廚張東官,他做了一道拿手菜“冬筍炒雞”進(jìn)獻(xiàn)給乾隆。乾隆吃得心花怒放,破格提拔張東官為宮廷御廚。
說起冬令暖食,少不了鮮香四溢的火鍋。話說,南宋美食家林洪游玩武夷山,偶得一兔,有人告訴他方法,“山間只用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fēng)爐安座上,用水少半銚。侯湯響一杯后 ,各分一筋,令自筴入湯、擺熟、啖之,及隨宜各以汁供”,做成一鍋“兔肉火鍋”,并將此做法記錄在《山家清供》中,這大概是火鍋的雛形。清朝的曹庭棟講究養(yǎng)生之道,他在《養(yǎng)生隨筆》中記錄:“冬用暖鍋,雜置食物為最便,世俗恒有之。但中間必分四五格,使諸物各得其味。或錫制碗,以銅架架起,下設(shè)小碟,盛燒酒,燃火暖之。”這已然頗具現(xiàn)代火鍋的樣子。
元代謝宗可寫詩《雪煎茶》,“夜掃寒英煮綠塵”,即用雪水煎綠茶,“茶圣”陸羽也將雪水列入天下名水二十品中。雪水煎茶,一則取其甘甜,二為取其清冷?!堕L物志》記載:“雪為五谷之精,取以煎茶,最為幽況?!痹凇都t樓夢》第四十一回《櫳翠庵茶品梅花雪,怡紅院劫遇母蝗蟲》中,“妙玉執(zhí)壺,只向海內(nèi)斟了約有一杯。寶玉細(xì)細(xì)吃了,果覺輕淳無比,賞贊不絕”,須知妙玉泡茶之水用的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著,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臉青的花甕一甕”。因“(雪)新者有土氣”,雪水雖隔了年,但清冷之氣猶存,實為烹茶上佳好水。
汪曾祺在《故鄉(xiāng)的食物》中提到“天寒地凍時暮,窮親戚朋友到門,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醬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溫貧之具”的炒米;《儒林外史》第二回中提到“廚下捧出湯點來,一大盤實心饅頭,一盤油煎的杠子火燒”,火燒乃凜冽寒冬佐茶墊饑的一味點心。
這些暖心暖胃的紙上滋味,讀著讀著身上也不由得暖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