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小家
早年,古城子大地是祥和而寧靜的。
一望無際的山川大地,遼闊的綠洲,一馬平川,一片綠色。舉目望去,綠色的寧靜充溢在莊戶人的心間。
土生土長的古城子人,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許多人自打出生,連古城子縣城都沒有去過,更不要說離開故土了。古城子人就像一棵小草那樣安靜、平和,不求奢華,不圖利祿,只求有一個安靜的家園。
既然古城子是個好地方,那么,就呆它一輩子吧,哪兒也不去了。
許多年,他們居住在一個地方,至死不挪窩。隨著歲月的更替,隨著星月斗轉(zhuǎn),他們把生命安頓在這里,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把日子過得如久遠的古城子老窖一般,醇厚又彌香。
天然安靜祥和的古城子大地,使古城子人從來都沒有產(chǎn)生過要離開這里的念頭。那些恬靜純樸、默默地躺在溫暖或皎潔月光下的村莊,那些深入古城子人心靈深處的黃泥巴小屋,是古城子人舍不得離去的地方。
許多年,古城子人安安靜靜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牛羊肥壯,莊稼豐稔,戶兒家人把公家的那份稅課繳了,就可以過自己的安穩(wěn)日子了。
在大地還一片漆黑時,古城子人心中的天早已悄然亮了起來。一般來說,古城子人心中有自己的清晨,時間一到,他們便從土炕上爬起來,披衣走出屋門,望一眼朦朧大地,然后拿起鋤頭或鐮刀等工具,走過彎彎曲曲的村道,再翻過一道山脊,進入土地,把一天中或一年中的活兒早早干完。
在無盡的歲月里,戶兒家人讓鐮刀、鋤頭與麥子、土地發(fā)出摩擦的聲音。農(nóng)人閃亮的汗珠像某種結(jié)晶,不時地落入大地,他們長長的身影如一棵樹的影子一般投在大地上。
古城子人靠自食其力,一日三餐,粗茶淡飯。一輩子,再一輩子,這里很少有人當過封疆大吏,也很少有人被送進牢獄。古城子人沒有大悲,也沒有大喜之事,這世上發(fā)生的一切事似乎與他們無關(guān)。他們經(jīng)營了一輩子莊稼,吃的喝的都是自己種的,睡的是踏實覺。一輩子沒做過一件虧心事,從不怕半夜鬼敲門。
古城子人正如中國古代的“農(nóng)”那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古城子民間有俗語說:“寧放三年羊,不當你那個慫縣長!”
古城子人遵紀守法。你當你的官,我種我的地。你走你的陽關(guān)道,我走我的獨木橋。你趾高氣揚,老子還不尿你那一套!就連皇帝老子都奈何不了我,你能把我干球個啥?
古城子人一不求官,二不求富,一旦吃飽了肚子,就知足了。
其實這樣很好。為什么還要產(chǎn)生更大的欲望和需求呢?
富裕之后,又該去干什么?
因為古城子人一直沒有想清楚這一人生課題,于是,他們在吃飽穿暖的歲月里,行走了許多年。
他們打算在這樣的日子里還要行走許多年。
他們之所以選擇這樣一條生存之路,就是覺得這條路走得持久,走得踏實穩(wěn)妥,不是太累,也不是太兇險。
古城子人就像一棵麥子,一代又一代,逐漸熟透在歲月里。
古城子人活著時,他們從未進過醫(yī)院,甚至沒有吃過一粒藥。平時有個頭疼腦熱,他們或者抗一抗就過去了,或者在田邊地頭搋點茵陳蒿子,熬成水喝下去,發(fā)點汗也就好了。到了七老八十的大限之時,他們夜里睡覺前還有說有笑的,天快亮時,已閉眼走了,既沒有折騰家人,自己也不受罪。
棺木運行中,有數(shù)枚紙錢在空中飄飄飛飛。老人留下的麥地默立于山坡和小河邊。墓冢聳起時,村莊的炊煙仍在升騰,雞鳴狗仍在繼續(xù),日子仍在向前邁進,暮昏村落里孩兒玩耍笑鬧仍在空中回蕩著。
……活著的人把死者埋在地灣里,然后邁開步子,繼續(xù)繁衍后代,繼續(xù)過他們恬靜的日子。
古城子人,把童年、青春、愛情和生命,一起安放、寄托于古城子大地。
祖祖輩輩,他們在古城子大地上安靜地出生,安靜地活著,然后安靜地死去。
歡樂和愛情,還有天倫之樂,在這里一樣也不缺。
——選自西部散文學會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