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子文
炒菜師傅宋成寶寫出1000多首詩,“發(fā)表”在學校食堂打飯窗口;北大保安許文龍考上本科,可以用英語與留學生流利對話;保潔員張旭用“貫口”方式介紹頤和園四大部洲,刷屏網絡……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以熱愛書寫著不凡。其實,每個平凡的人都可以去追求一種更高的境界,沖出由重復和單調構成的生活圍墻,心不妥協(xié),行不受限。
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又一位“掃地僧”走紅的背后,是他們所從事職業(yè)與生活志趣的巨大反差。同樣是“說英語”,放在一些白領崗位上可能是剛需,而到了保安身上卻足以成為走紅網絡的“爆點”。人們在乎的從來不是“說英語”本身,而是“誰在說英語”。許文龍這種追求精神境界的志趣,無疑才是吸人眼球的核心。
另一方面,“掃地僧”在平凡崗位上堅持熱愛所傳遞出的正能量,也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面對他人的偏見、職業(yè)的標簽,他們從不妥協(xié)。他們打破了認知局限,刷新著發(fā)展上限,縱使生活充滿茍且,依然相信詩和遠方。相反,有的人卻用物質的富有掩蓋精神的貧瘠,結果當然只是徒勞。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與物質割裂,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要向六便士妥協(xié)。生活的真相是六便士,但更是月亮,或許這也是毛姆《月亮與六便士》想傳達的吧!
正因無功利之心,“掃地僧”在平凡的崗位上才能自洽,并實現(xiàn)精神的富足。如果說《天龍八部》里的“掃地僧”是武功蓋世卻看破紅塵的隱士,那么現(xiàn)實版的“掃地僧”便是看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的猛士,他們培養(yǎng)生活志趣,只是純粹的熱愛而無關功利。而我們之所以稱其為“掃地僧”精神,而非“喬峰”精神,不過是因為人人皆可做自己的“掃地僧”。炒菜師傅寫的詩,比起專業(yè)詩人來自然是有距離的,可他并不以此為生,只是借此寄存自己的心靈。
社會需要“掃地僧”這樣的平民英雄,也需要喬峰那樣的“俠之大者”。兩者的職業(yè)以及社會地位盡管不同,但其精神內核卻是相同的。也就是說,無論從事什么職業(yè),都應熱愛自己所熱愛的,信仰自己所信仰的。
人生在世,不妨學學“掃地僧”,愛其所愛,心不妥協(xié),行不受限。
【江蘇阜寧中學高三(18)班】
◆點評
本文既分析了“掃地僧”走紅的原因——“低位職業(yè)與高位志趣形成巨大反差”“傳遞出的正能量,也是當今社會所需要的”,又揭示出了“掃地僧”精神的實質——“無功利之心”“在平凡崗位上才能自洽,并實現(xiàn)精神的富足”“熱愛自己所熱愛的,信仰自己所信仰的”。
這篇作文難能可貴之處在于,不僅能讀懂生活這本大書,而且能從中感悟出事理,并運用這些事理來對自己提出的見解加以演繹,“近乎道矣”。
【姜有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