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至關重要的經濟作物,花椒同時具備食用與藥用等多種價值,這讓花椒產業(yè)發(fā)展態(tài)勢良好,許多地區(qū)通過種植花椒實現了經濟效益的提升。然而,花椒在種植與生長階段會出現各種病蟲害問題,為了保障花椒生產質量,應根據病蟲害的表現與發(fā)生情況,采用相應的生物防治措施。
1.1 花椒病害
花椒根腐病:多與腐皮鐮孢菌有關,一般在4~8月開始發(fā)病,發(fā)病后花椒樹的根部逐漸發(fā)臭腐爛,根皮松脫,花椒樹對營養(yǎng)的攝取能力嚴重下降,從而引發(fā)葉片萎縮發(fā)黃或植株緩慢生長的情況。根腐病主要對花椒的成活率與坐果率產生影響。
花椒銹?。褐饕汕输P菌引發(fā),一般在6~10月發(fā)病。雨季來臨時,花椒銹病的危害性會增強。通?;ń啡~片位置最容易受到影響,導致花椒葉光合作用下降。在病發(fā)初期,花椒樹的葉片表面出現淺綠色的水浸狀病斑。隨著病情發(fā)展,病斑的顏色逐漸加深,且輪廓漸漸明顯,最后會成為深紅褐色壞死斑,此時花椒樹難以進行光合作用,大量落葉的產生將會影響花椒的最終產量。
花椒煤煙病:也叫黑霉病,一般由煤炱目腐生型真菌引發(fā),通常在春秋季節(jié)發(fā)病,有著多點侵染的特點,葉片、樹枝以及果實等位置均會發(fā)病。前期葉片或果實表面產生黑斑,隨后霉斑增加,覆蓋面積擴大,對花椒的光合作用與呼吸能力造成干擾,影響最終成果外觀。當霉層覆蓋率>85%后,花椒會大幅減產。
1.2 花椒蟲害
花椒蟲害有很多,如蚜蟲、天牛、金龜子與紅蜘蛛等。鞘翅目害蟲對花椒的侵害主要有兩個階段:幼蟲階段,鞘翅目幼蟲在花椒樹內部鉆蛀取食,造成枝干位置產生孔洞,樹木長勢緩慢,植株成長受影響;成蟲階段,金龜子與虎天牛等害蟲會啃食花椒樹的葉片和樹皮等位置,蚜蟲刺吸式取食,對葉片和枝干等位置造成嚴重影響,吸取樹木的營養(yǎng)。紅蜘蛛啃食花椒葉片后,葉片呈枯黃與卷曲狀態(tài),進而造成枝條和葉片枯死。
2.1 生物農藥防治
在現代化農業(yè)發(fā)展進程中,生物農藥作為重要產物,其成分主要來自自然生物,具有較強的滅菌與殺蟲效果,同時可避免過去化學農藥毒性殘留,保障花椒食用與藥用安全。如今,生物農藥在農藥領域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一般可根據成分結構與來源劃分類型。
蘇云金桿菌:一種桿狀細菌,生命活動會產生內外毒素,將藥物用在花椒種植管理環(huán)節(jié),讓藥物在害蟲取食階段進入蟲體,影響害蟲消化系統,使其腸道壞死,降低害蟲的取食能力。此外,蘇云金桿菌通過腸道破壞點進入蟲子的血液,經過分裂繁殖使害蟲最終因敗血癥而死亡。
阿維菌素:一種天然霉菌發(fā)酵物,紅蜘蛛和蚜蟲等接觸阿維菌素后,藥物釋放的氨基丁酸會干擾害蟲神經系統,使其陷入麻痹,無法取食。一般藥物產生作用的2天后,害蟲就會死亡。蘇云金桿菌與阿維菌素聯合使用可以擴大農藥防治范圍。
多黏芽孢桿菌:該藥物具有“以菌治菌”的效果,不會影響花椒生長,并在葉片與枝干處繁殖,分泌抗菌物質,憑借著自身體量大的菌群優(yōu)勢,多黏芽孢桿菌可以有效抑制鞘銹菌的活性,從而消滅病菌。
除此之外,還有植物源與生物源農藥可以用于花椒的病蟲害防治。植物源農藥主要以氟啶蟲胺腈為主,這種藥物具有較強的滲透性,可以滲入樹木體內。當害蟲啃食表皮與葉片時,也會攝入一部分農藥,導致害蟲的神經系統受到損傷。一般該藥物的靶標昆蟲包含蚜蟲、介殼蟲等刺吸式害蟲。生物源農藥有滅幼脲、蛾螨靈等,這些藥物具有胃毒性,進入害蟲消化道后產生毒性效果,從而對害蟲繁殖、取食等產生抑制性,比如滅幼脲可用于鞘翅目和鱗翅目害蟲的消殺處理。
2.2 天敵防治
自然界中的生物都處于食物鏈生態(tài)內,且遵循相生相克的規(guī)律,花椒病蟲害生物防治工作中,需要選擇位于食物鏈上端的天敵生物,從而實現對害蟲的有效治理。
以蟲治蟲:在花椒種植地引入不會干擾花椒生長的益蟲,有助于控制害蟲數量。比如,可以重點培養(yǎng)食蚜蠅和金小蜂,利用它們捕食蚜蟲的能力,降低害蟲繁殖與發(fā)育能力。對于金龜子或虎天牛這種體型偏大的害蟲,可以引入螳螂或七星瓢蟲等捕食性昆蟲,建立它們與害蟲之間的捕食關系。
植物治蟲:自然界內有著很多趨避植物,植物散發(fā)的氣味或分泌的物質有著較好的殺菌驅蟲作用,種植花椒時可在周圍種植趨避植物,以此實現良好的病蟲害防治效果。保持環(huán)境適宜,按照害蟲生命活動特征選擇趨避植物。比如,針對吸濕樹汁的害蟲,可種植魚腥草和薄荷;針對破壞樹葉與果實的害蟲,可選擇芝麻與西紅柿等植物;對于破壞花椒根部的害蟲,建議種植金盞花,達到良好趨避效果。植物治蟲需按照花椒種植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科學控制種植密度,再根據害蟲類型營造適宜的種植環(huán)境,發(fā)揮一些特定植物對害蟲產生的趨避作用,降低花椒病蟲害問題的發(fā)生概率。
非昆蟲動物治蟲:除了昆蟲,也可以將更有效的天敵生物用于病蟲害防治工作中,比如,在種植區(qū)域散放壁虎和青蛙等,這些動物可以捕食鱗翅目與鞘翅目昆蟲,捕食量較大,對害蟲數量有著較好的控制效果。以花椒種植為基礎,采用林下養(yǎng)雞、鴨的農業(yè)發(fā)展模式,發(fā)揮禽類和昆蟲的天敵關系,防治病蟲害。天敵生物防治效果較好,對于花椒病蟲害防治有著較強的穩(wěn)定性作用。比如,花椒吉丁蟲會蛀食皮層,直到樹木產生流膠并潰爛,采用生物防治措施,釋放管氏腫腿蜂,數量和蟲害病斑達到1∶2,可達到良好的蟲害防治效果,或者利用獵蛾和斑像木鳥殺滅吉丁蟲。
2.3 性信息素防治
在農業(yè)生產中,強化生物防治技術的運用,能夠有效避免環(huán)境污染,并減少農藥的使用量,全面確?;ń贩N植的安全性?;ń贩N植期間,可加強對性信息素的應用。昆蟲發(fā)育成熟后會分泌特殊生物激素,以此用于交配與繁殖?;谶@一生物學特性,可以開發(fā)出性信息素工具。當人工合成的性信息素能夠模擬昆蟲自身分泌激素的效果時,便能吸引目標害蟲。利用這一原理,通過設置誘捕裝置和降低害蟲交配率的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害蟲數量。在生物防治工作中,需按照蟲害類型選擇性信息素,將其和誘捕器、誘蟲燈等工具結合使用,對花椒種植區(qū)域內的害蟲展開集中誘導和捕殺。聯合性信息素和散發(fā)裝置,能夠在花椒種植區(qū)域內逐漸彌漫性信息素的特殊氣味,使害蟲無法識別異性信息,從而抑制害蟲繁殖,實現對害蟲密度的有效控制。
作者單位:四川省昭覺縣林業(yè)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