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到河南林州,我就迫不及待地打開車窗,尋覓紅旗渠的蹤影。陪同考察的河南省政協(xié)的同志指著遠處的山腰說:“看,那就是紅旗渠?!敝灰娂t旗渠宛如一條漫卷的飄帶,在太行山的峽谷之間蜿蜒盤繞,從綠樹叢中穿越而來。蔚為壯觀的“人工天河”,頓時吸引了全車人的目光。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林縣人民以愚公移山、改天換地的大無畏精神,在巍巍太行山上,逢山鑿洞、遇溝架橋,一錘一釬一雙手,苦干10年,削平了1250個山頭,架設了152個渡槽,鑿通了211個隧洞,建成了長達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紅旗渠,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在紅旗渠紀念館,逼真的模型、生動的實物、珍貴的照片、翔實的資料,真實地再現(xiàn)了林縣人民當年修建紅旗渠的艱苦歷程。自古以來,林縣“缺水貴如油、十年九不收”,修渠引水的愿望早已有之,但開山筑渠讓漳河水穿越太行,工程量之大、技術難度之高,讓這個夢想遙不可及?!奥冯m遠,行則將至;事雖難,做則必成”。在黨委、政府組織領導下,林縣10萬開山者把千百年來的生命煎熬和數(shù)代人的夢想,化作巨大的力量,揮灑到崇山峻嶺之間。他們住山崖、宿山洞,沒有炸藥自己造,沒有石灰自己燒,用勤勞的雙手、不屈的意志,硬是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青年洞”是紅旗渠的咽喉工程,由當時的300多名青年用一年零五個月鑿通。沿著開山建渠的棧道前行,右邊是令人目眩的懸崖峭壁,左邊是直插藍天的千仞石壁。壁上殘留的鐵樁、鐵環(huán)、鐵絲,是修渠人當年凌空施工的歷史記錄;渠岸上一塊塊人工鑿成的有棱有角的、裸露出道道白印的青石,是林縣人民攻堅克難、堅韌不拔的真實寫照。
紅旗渠是一部英雄的史詩。據(jù)紅旗渠紀念館的同志介紹,如果把開山建渠10年施工的1515萬立方米土石方壘筑成高2米寬3米的墻,可以縱貫祖國大江南北,把廣州與哈爾濱連接起來。這是多么偉大的創(chuàng)舉!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有著實現(xiàn)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無窮智慧和力量。
參觀結束了,我仍然沉浸在激動和感動之中?;仨t旗渠,我仿佛看到一面面紅旗在太行山上獵獵飄展,一個個鐵血漢子和巾幗英雄腰系草繩在懸崖峭壁間施工排險,就像雄鷹展翅、翱翔在藍天白云紅旗下;我仿佛聽到轟隆隆的爆破聲、鋼釬的斫斫聲、鐵錘的咣當聲,如同驚天地泣鬼神的交響樂,在峽谷、在山林、在蒼穹回蕩。這鮮紅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旗幟;這雄渾的交響樂,是中國人民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戰(zhàn)鼓號角。
回眸紅旗渠,她不僅是太行山上一道壯美的風景線,更是一座不朽的豐碑。一渠繞群山,精神動天下。自力更生、艱苦創(chuàng)業(yè)、團結協(xié)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已與從太古走來的太行山水渾然一體,化為永恒。
回眸紅旗渠,渠岸逶迤如城,在腦海烙??;渠水潺潺如歌,給心靈洗禮。她昭示我們: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
朱步樓:法學博士、教授,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現(xiàn)任江蘇省政協(xié)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省政協(xié)理論研究會副會長。
編輯 木木 6913729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