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昌盛
妙文品評
自審以化“他凝”之冰
◎曾云溪
挑燈看刀劍,風霜冷冽,周遭之凝視如刀光劍影,欲迷人眼;提燈映桃花,其華灼灼,自我之審視如星火燭照,可明得失。人往往容易被“他凝”凍結,活在別人的期許和評價里,卻忘記了自我審視,迷失方向。欲得成功,必先化他人凝視之冰,得自我審視之明。(開篇承接題目,提出二元辯證,點“他凝”之紛亂、自審之重要,明之方能成功。開篇有力,手法生動,句子深刻,主旨明晰。)
于如影隨形之“他凝”中自審,得自我,方從容。(設置分論點,句子精短,極富節(jié)奏,既點題干,又啟后文。)
“他凝”的存在如“穿林打葉聲”,縈繞在耳畔。有良藥苦口、忠言規(guī)勸,三冬暖;更有權衡利弊、花言巧語,半句多。君不見,鄒忌聽言卻不盲目,而是分條縷析進諫,齊王亦審視而納之,使得齊稱雄得霸;袁紹謀士眾多,卻不能辨別是非,不明決斷,雖居四世三公,終落敗亡身。君不見,富家子弟曹雪芹,家族敗落,身世飄零,遭受了多少不公的“凝視”,可《紅樓夢》一出,萬眾拜服,光耀史冊,曹雪芹也走出了他人用凝視織成的牢籠。我們何不像古人那樣鼓起化冰之勇氣,于重重凝視中保持清醒。能化“他凝”,方得從容。(從化“他凝”的角度,強調對他人的評價看法給予審視和鑒別,從容面對生活。)
于紛繁復雜之“他凝”中自審,守本心,得智慧。
面對所處之世、所行之路,自審方能“知明而行無過”,得智慧,通神明。所以,孔子四十而不惑,七十而從心所欲。宋榮子之所以“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在于他能自審,不為“他凝”所動,故能如皎皎明月,獨懸幕空。莊子面對楚國使臣之凝視,深知不應修戰(zhàn)伐,寧如烏龜曳尾而居,也不失本心,終得自在。廉頗聽他人之言,深切自審,終明過錯,負荊請罪,與藺相如共為肱骨??梢?,面對“他凝”,需先自審,方可化之。自審是一種大智,知對錯,明是非,懂進退,守本心。能自審者方能明達,得成功之鑰。(從“自審”的角度舉實例,材料翔實,句子精美,言明自審的本質和功用。)
于世界林立之“他凝”中自審,強中華,講擔當。
當下,國際形勢波云詭譎,有的國家虎視眈眈,少不了不懷好意的目光與凝視。盡管我國已經躋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實力有所提升,但我們應清醒,要使民族復興、國家崛起,應自審國家之弱處,強軍事,提經濟,興文化,使別國不敢進犯。吾輩當化“他凝”于自審,復興國之大計,肩負責任擔當。(從個人到國家,強調責任擔當,提升了作文的格局和高度。)
“他凝”如冰,唯自審可化。面對他人之評價與看法,我們須自審,守住本心,不失自我,去粗取精,做最理想的自己。攀千丈峰,行萬里路,強巍巍中華?。ńY尾回扣題目,巧妙自然,簡潔有力,余韻無窮。)
【四川中江縣城北中學】
技法提純
1.立意精準
本文立意精準。作文立意穩(wěn)字當頭,先講精準對應,適度求新求變。從題目“自審以化‘他凝’之冰”可以看出,作者考慮到了題意中的二元辯證,并且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既準確又有文采。
2.材料充實
材料充實并不是材料多就行,材料使用過多,而不重評論,反而會造成材料堆疊;而是要根據(jù)材料的特質,找到對應論點,講道理,擺事實,令人信服。本文作者積累豐富,素材信手拈來,融會貫通,運用靈活。文中引用了許多例子,有遷移,有拓展;還使用了時政材料,從個人到國家,有格局、有高度。
3.語言精彩
語言是否精彩,一看文字的思想性,思想要有深度;二看作者的思辨水平,評論文字猶如辯論,要精彩服人;三看作者的辭藻運用,從中能品讀出作者的語文感知力。本文文辭優(yōu)美,富有思想性和人文性,如“挑燈看刀劍,風霜冷冽,周遭之凝視如刀光劍影,欲迷人眼;提燈映桃花,其華灼灼,自我之審視如星火燭照,可明得失”,放在首段,既彰顯了論證主旨,又展現(xiàn)了寫作功底,博人眼球。又如“可《紅樓夢》一出,萬眾拜服,光耀史冊,曹雪芹也走出了他人用凝視織成的牢籠”,評論緊扣觀點,長短相倚,手法靈活,意蘊豐富。
4.論證嚴密
論證嚴密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本文所使用的材料對應觀點準確嚴密,有粘合度。如第五段中引用莊子和廉頗的材料,對應論點中的“懂自審,守本心”。二是論證方法豐富多樣。如引證,通過直接引用或化用,不著痕跡,自然明晰;對比論證,從鮮明的對比中,孰是孰非,褒貶取舍,顯而易見;比喻論證巧妙生動,道理論證有根有據(jù),事例論證強而有力。三是所引用的語句或典故準確經典,有公眾知曉度,論證效果上佳。
課后練兵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材料一:從獨自成長的大衛(wèi)·科波菲爾到無人理解的聶赫留朵夫,從孤身在海上與鯊魚搏斗的圣地亞哥到被命運詛咒的奧雷里亞諾家族,都表現(xiàn)出一種孤獨的生命形態(tài)。他們有的是物理上孑然一身,有的是精神上無人對話,有的在孤獨中倔強成長,有的在孤獨中自我安慰。
材料二:在萬物互聯(lián)的智能時代,人與人之間的聯(lián)系更加容易,可孤獨感卻并未因此減少。羅茲說:“一個人沒有朋友固然寂寞,但如果忙得沒有機會面對自己,可能更加孤獨?!蹦仙f:“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發(fā)現(xiàn)自己,因此人們需要不時孤獨和沉思?!?/p>
你如何理解孤獨?人應該如何面對孤獨?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導
本次作文旨在引發(fā)同學們對“孤獨”的深入思考,從而引導同學們學會辯證地思考相關的社會現(xiàn)象,關注自我成長。
材料一和材料二圍繞“孤獨”這一話題,分別提到“孤獨”所表現(xiàn)出的不同生命形態(tài)和價值以及在萬物互聯(lián)的智能時代如何面對孤獨。
材料一,大衛(wèi)·科波菲爾因為父母離去,沒有親人的陪伴,只能自己闖蕩江湖,在孤獨中倔強成長;聶赫留朵夫因為他廢除農奴不平等制度、人性回歸、精神復活等想法得不到時代的回應,精神上孤獨無人對話;圣地亞哥孤身一人在大海上,于自然世界中感受到孑然一身的孤獨;奧雷里亞諾家族逃離故鄉(xiāng)進駐馬孔多,仍然擺脫不了被綁在樹上和生下豬尾巴孩子的詛咒。據(jù)此,我們可以挖掘出孤獨的深層含義:孤獨是一種需要愛和關懷的狀態(tài),這種生命形態(tài)要么是物理上愛的陪伴的需要,要么是精神上愛的理解的需要。
材料二,從時代視角去看待孤獨,萬物互聯(lián)的時代,孤獨感卻并沒有減少,這是值得思考的現(xiàn)象。然后引用羅茲和南森兩位對孤獨的看法,引導我們要在孤獨中面對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沉浸思考。這一段材料是說面對時代孤獨,我們應該怎么做。
從材料一的孤獨外求到材料二的孤獨內求,不僅是方向的變化,更是方法的引導。
材料提示語給出了寫作的內容要求,如何理解孤獨和如何面對孤獨。這是從材料一和材料二提到的孤獨的生命狀態(tài)和孤獨的面對方式轉向對寫作者的叩問,從而引出寫作的具體呼應點。因此,文中要體現(xiàn)“我”的判斷與思考。
可以從如下方面立意:①面對孤獨,成就自我;②看淡物理孤獨,享受精神孤獨;③萬物互聯(lián),孤獨求變;④理解孤獨,超越孤獨。
【朱正君 張春華/供稿】
(同學們,歡迎將你的作文投寄給我們。地址:山西省太原市第232號郵政信箱;郵箱:gzb1zwzk
@163.com,我們將擇優(yōu)刊登,快來投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