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翠明
中國人的家風里凝結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優(yōu)良家風中蘊含的思想文化、道德理念等,可以為新時代涵養(yǎng)全社會團結奮斗精神提供豐富資源。
德澤源流遠,家風世澤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無論時代如何變化,無論經(jīng)濟社會如何發(fā)展,對一個社會來說,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會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敝腥A民族歷來重視家庭,重視以家風傳承育人興家。家庭美德銘記在中國人的心中,融入中國人的血脈里,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扒趦€為本,自必豐亨;忠厚傳家,乃能長久”“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yè)”……這些流傳下來的家風家訓,體現(xiàn)著古人對治家、育人的深刻思考,生動表達了團結奮斗對家庭興旺的重要作用。奮進新征程,需要傳承弘揚團結奮斗的家風,鼓勵家庭成員共同奮斗、和諧上進,以千千萬萬個團結奮斗的家庭為全社會團結奮斗筑牢根基。
好家風能夠激發(fā)奮斗動力,匯聚團結合力。中國共產(chǎn)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在波瀾壯闊的奮斗歷程中孕育形成寶貴的紅色家風,成為中華民族優(yōu)秀家風的重要組成部分。紅色家風可以激勵人們樹立遠大的志向,自覺傳承革命精神、賡續(xù)紅色血脈。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都高度重視家風建設,很多革命烈士的遺言中都寄托著對子女頑強奮斗的期望。百年歷史中銘刻著許許多多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紅色家風故事。要繼承并弘揚紅色家風,把紅色家風熔鑄在新時代的家風建設中,引導人們從紅色家風中領悟輝煌歷史由團結奮斗書寫、美好未來靠團結奮斗開創(chuàng)的道理,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團結一致、不輟奮斗。
傳統(tǒng)家風家訓中不只有對修身齊家的要求,也有對治國平天下的思考。紅色家書中不只有對子女個人的希冀,更表達著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拼搏奉獻的信念。中華民族歷來講家國同構,家與國密不可分,家是國的細胞和基礎,國是家的延伸與倚靠。這也是優(yōu)良家風能夠涵養(yǎng)全社會團結奮斗精神的道理所在。在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中,愛國愛家的家國情懷是排在第一位的。每個家庭都秉持家國情懷,向著共同目標砥礪奮進,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就會擁有源源不斷的動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引導人們把愛家和愛國統(tǒng)一起來,自覺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洪流之中,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千千萬萬家庭的奮斗就一定能夠匯聚成實現(xiàn)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磅礴之力。
(選自《人民日報》2022年7月19日,有刪改)
●賞讀
文章以此為基點,分別從“好家風能夠激發(fā)奮斗動力,匯聚團結合力”“傳統(tǒng)家風家訓中不只有對修身齊家的要求,也有對治國平天下的思考”兩個方面展開具體、深入的論述。文章最后一段進一步論述了良好家風能夠涵養(yǎng)全社會團結奮斗精神的根本原因,發(fā)出振奮人心的號召,“每個家庭都秉持家國情懷,向著共同目標砥礪奮進,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就會擁有源源不斷的動力”。
鏈接中考
從“孟母三遷”的典故到張英“讓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從諸葛亮的《誡子書》到曾國藩告誡兄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無不表明個人德行的培養(yǎng)有賴于好家風的滋養(yǎng)。
請以《好家風伴我成長》為題寫一篇記敘文。要求:①自選角度,自定立意;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襲;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