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們好,朋友們好,我是林山茶,來自橘園小學。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聲音的重量》。
聽到我說話,你們是不是覺得我的發(fā)音有點古怪?好像我的舌頭底下多了一小塊石頭,硌得我很難發(fā)出圓潤的聲音,我只能一個字一個字地發(fā)音,很沉重,也很笨拙。是的,因為我原本是一個終生都不可能說話的人。此刻,我站在臺上,還能發(fā)出自己的聲音,這已經(jīng)是一個奇跡。
創(chuàng)造這個奇跡的人,就是我的媽媽。
我的媽媽是一位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她被稱為“最會說話的人”??墒牵l也沒有想到,這個“最會說話的人”,卻生了一個不會說話的女兒……
兩歲時,媽媽發(fā)現(xiàn)我不能像別的孩子一樣應(yīng)答,喊我也沒有反應(yīng)。去醫(yī)院檢查后才發(fā)現(xiàn),我天生患有重度神經(jīng)性耳聾。我的世界幾乎是無聲的,我聽不到聲音,也無法作出回應(yīng)。
媽媽得知這個事實后,崩潰了,整整一個月臥床不起。
等媽媽接受了這一切,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教我說話。
她買來昂貴的助聽器,強迫我每天佩戴。
我最初佩戴助聽器時,非常痛苦,里面常常傳來刺耳的雜音,外界的聲音傳到助聽器里,再傳到我耳朵里,會突然變得很大聲,讓我感到煩躁。所以,我常常趁媽媽不注意,就把助聽器扯下來。
為了我,媽媽好幾年都沒買過新衣服了,爸爸也舍不得多花一元錢,他說我一出生,就注定我的人生不會輕松,他要為我多攢一些教育基金,讓我以后的路能走得平坦一些……
媽媽讓我摸著她的喉嚨,讀著她的唇語,感受她發(fā)音時聲帶的震動,一個字一個字地教我,讓我學說話。
對別的孩子來說,說話是再容易不過的事??墒菍ξ襾碚f,每一個字都有著沉甸甸的分量,遠比從紙上看到的更廣闊、更豐富。我可以用手語“畫”出它們,比如,“家”這個字。
我畫的“家”里,有爸爸、媽媽,有孩子,有客廳,有廚房,有花,有貓,有愛……
正因為學習說話的道路艱難、漫長,我更能體會到語言對我們聽障人士的重要性。當出版社的編輯老師找到我,說想為視障聽障兒童編一套視聽版的《中華手語古詩詞》,請我用手語演繹一首首古詩時,我毫不猶豫地答應(yīng)了。
對視障聽障兒童來說,學習中華傳統(tǒng)文化非常難,只接觸到文字,會覺得古詩詞很遙遠、很陌生。而古詩詞不僅有文字之美,還有韻律之美、意境之美,我想用聲音和手語把古詩詞之美展現(xiàn)出來,用手語說漢字,用手語誦詩詞。這樣,視障孩子可以聽到視頻中的朗誦、古詩詞釋義,聽障孩子可以看到手語“畫”出的古詩。
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句詩詞都要反復斟酌、摸索、學習,不但要表達準確,還要表達優(yōu)美。為了“畫”好古詩,我向手語老師請教、找視頻學習,每天都要進行手語訓練。有時,為了“畫”好一句古詩,我要把一整套動作反復練習10遍、100遍,直到數(shù)不清練了多少遍。
經(jīng)過兩年多的努力,這套書終于送到了視障聽障兒童手中。
我很開心,所有的辛苦都有了意義,所有的努力都不會白費。我想用自己的行動證明:除了一般意義上的“聽”和“看”,視障聽障兒童什么都能做到!
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是有重量的。對我來說,那是聲音的重量;對媽媽來說,那是愛的重量;對視障聽障兒童來說,那是生命的重量!
謝謝大家!
林山茶用聲音朗誦、用手語“畫”出一首首古詩,讓視障聽障兒童走進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世界,這件事本身就美好得像一首詩。
臺下響起了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