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號半山?!疤扑伟舜蠹摇敝?。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我們學過他的很多詩,其中最熟悉的莫過于《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首詩創(chuàng)作于熙寧變法初期。此時的王安石意氣風發(fā),躊躇滿志,正。瞳憬著通過自己的改革,令宋朝改頭換面,煥然一新。新年的時候,王安石看見百姓們歡歡喜喜、忙碌過節(jié)的景象,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欣喜,有感而發(fā)寫下了此詩。
邋遢王安石
對王安石的個人評價,歷史上向來褒貶不一,而我們今天要談的,是關于他“邋遢”的一個小趣聞。
據(jù)《宋史·王安石傳》記載:“安石未貴時,名震京師,性不好華腴,自奉至儉,或衣垢不浣,面垢不洗,世多稱其賢。”意思就是王安石還沒做高官時,就名震京城,他生活儉樸,衣服臟了不洗,臉臟了也不洗,人們反而認為這是王安石不拘小節(jié)的表現(xiàn)。
北宋沈括撰的《夢溪筆談》中講述了這樣一則有趣的故事:一天,王安石的學生看王安石面色發(fā)黑,擔心他得了什么病,急忙請來醫(yī)生為王安石診治。醫(yī)生看了之后說,王安石臉黑并不是得了什么病,而是污垢太多了,只要好好洗洗就行。王安石卻不以為意地說,既然老天踢我一副黑面孔,又何必去洗干凈呢!沈括和王安石同朝為官,他的描述可信度還是比較高的。
為何不喜修邊福
關于王安石“邋遢”的故事還有很多。堂堂當朝宰相,又為什么如此不修邊幅呢?
這是王安石率性而為的性格決定的。據(jù)南宋文學家朱弁的《曲洧舊聞》記載:“王荊公(王安石)性簡率,不事修飾、奉養(yǎng),衣服垢污,飲食粗惡,一無有擇,自少時則然。”王安石年輕時就不拘細行,生活方式簡單樸素,一門心思都在讀書學習上,在他看來,梳洗裝扮純粹就是浪費時間。后來當了官,他力主變法,不但要推行新法,還要和守舊派做斗爭,通宵達旦工作已是家常便飯,也無時間打理自己。王安石在飲食上也從不挑剔,給什么就吃什么,而且只吃自己面前的食物。一次吃飯,王安石把面前的獐脯給吃得干干凈凈。于是,大家都誤以為他喜歡吃獐脯。王安石的夫人說,他平日沒有挑過食??!不如下次吃飯的時候,在他面前放別的菜試試。結(jié)果,王安石又將別的菜吃得干干凈凈,而桌子那面的獐脯則一點兒也沒動。由此看來,當時的人們評價他率性而為還是挺有道理的。
世上沒有人是完美的,王安石亦是如此。我們絕不可以因為他的這點瑕疵就否認他的偉大功績。他憂國憂民、創(chuàng)新改革的精神,是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他在文學和思想領域取得的成就,更是我國文學史上的里程碑。他一生坎坷,卻又從不隱藏自己的個性,就像他詩中所說:“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詩詞小問
古人也會患近視眼嗎?
古代雖然沒有手機和電腦等電子產(chǎn)品,但是患近視眼的人也不在少數(shù)。相傳白居易、蘇軾、王安石等都是有名的近視眼。據(jù)南宋葉夢得《石林燕語》記載,大文豪歐陽修已經(jīng)近視到要依靠他人來為自己讀書的地步?!袄夏昊ㄋ旗F中看”(王安石《即事五首》),近視不但給王安石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不便,也讓王安石鬧過笑話。據(jù)傳,一次宋仁宗請大臣們來皇宮賞花釣魚,王安石竟然把魚餌都吃了。有人調(diào)侃說,一定是王安石的眼睛看不清楚,錯把魚餌當成了美食。雖然現(xiàn)在的醫(yī)療技術(shù)很發(fā)達,但大家還是要保護好眼睛,因為世間的美好,都藏在我們的明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