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軍
圖書館位于我市中心地帶,五樓的成人借閱處是我最喜歡的地方,文學、歷史、理論、營養(yǎng)健康等各類圖書排放有序。
俗話說“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這句話用在借書上同樣合適。因為借書次數(shù)多了,時不時會翻到別人留下的痕跡,一張卡片、一張照片、一張貼紙、一張圖畫、一張明信片……在剪紙書里遇到剪紙,在折紙書里遇到折紙,在素描書里遇到素描,這些有趣兒的小事,很美好,也是我喜歡去圖書館的理由之一。
目光掃過一排排書架,當看見那本《人類群星閃耀時》,我毫不猶豫地就把它抽了出來。這是我非常喜歡、非常想讀的書,能遇到實屬不易,我寶貝似的捧回了家。
打開書我才發(fā)現(xiàn),書中夾著一張小紙條!“十四個歷史故事,十四個改變歷史走向的瞬間。不是每個故事都吸引我,但它也許是你喜歡的?!睅拙湓捁雌鹆宋业暮闷嫘?,這位讀者喜歡哪幾個故事呢?他是一位什么樣的人呢?但我能肯定一點,留下這個小紙條,說明他一定是一位有趣的人。
這是一本借閱率非常高的書,這張小紙條有幸到了我手里,讓我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喜悅之情。
當我看完這本書準備還回去時,我決定與“小紙條”做一次隔空交流,于是我在小紙條下面寫了幾句話:“歷史總會不間斷地創(chuàng)造出許許多多崇高而難忘的光輝時刻,我們只需記住它。今天我與這張小紙條的相遇,也是我人生中的閃耀時刻!”
這個故事沒有后續(xù)。每次去圖書館我都要尋找這本書,無果,它成了我心心念念的書,我希望不管它在哪位讀者手中,都可以把這個美好的故事延續(xù)下去。
還想說說另一個暖心的小事。有一陣子我突發(fā)奇想學做菜,于是就想借書時順手帶一本菜譜回來。那本《精美家常菜》吸引了我,我隨手翻看著,當翻到那篇《鍋包肉的做法》時,忽然看到這頁夾了張紙,寫的是對這道菜做法的補充?!叭馇衅?,記得用刀拍一下,肉質松散是關鍵”“記住,面糊用一半淀粉一半面粉調制更酥脆,用量和肉一樣多”……后面還用瀟灑的字體告訴我們,她是一位給家人做了三十年飯的主婦,這些都是從實踐中得到的經(jīng)驗。
那一刻我被感動到了,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母親,眼角微微濕潤。我還記得母親是怎樣制作一日三餐的,一蔬一食,日復一日,她經(jīng)年累月照顧家人,用汗水與時間置換我們的成長,無怨無悔。
這是一張有溫度的小紙條,我篤定地認為阿姨一定是美麗、溫柔、善良的,也一定是熱愛生活的,也一定和我的母親一樣,所做的食物不只有熱氣,更有溫情與愛意。
忽然有個想法,我也可以主動在書中留下“印記”啊,交流讀書心得、畫一張手繪小畫,這些無聲的隔空交流,比網(wǎng)絡里直接交談更有意思,更讓人珍惜。
(源自《黔西南日報》,標題有改動)
責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