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沁園春·長沙》中,詞人以“秋景”為描寫對象,深情地表達了對故鄉(xiāng)山川的喜愛之情以及改造舊中國的豪情壯志。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圍繞一些關鍵字詞去解讀這首詞。具體可以這樣做:
一、引導學生找出詞作中關鍵的動詞與數詞
《沁園春·長沙》中有較多的動詞和數詞。他們在詞作中都發(fā)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先鼓勵學生自主地閱讀詞作,找出其中的動詞與數詞,然后再指導他們圍繞這些關鍵詞去解讀詞作。
比如,有的學生從“鷹擊長空,魚翔淺底”中找出了“擊”和“翔”兩個動詞。我們可以引導他們將“擊”和“翔”換成“飛”和“游”,讓他們比較、分析“擊”和“翔”好在哪里。不難發(fā)現,“鷹擊長空”中的“擊”字凸顯了老鷹自由、靈活、矯健的身姿。雄壯而有力的老鷹在廣袤的天空中展翅高飛,呈現出自由和無拘無束的狀態(tài);“飛”字則缺少力量感,只是單純地展現了雄鷹飛翔這個動作,無法展現老鷹的雄壯、有力?!棒~翔淺底”中的“翔”字展現了魚兒在湘江中自由游弋的景象。詞人將水中的魚兒比作天空中的飛鳥,從而突出了湘江水的清澈和魚兒的自由,給人以獨特的審美感受;“游”這個字則無法起到這樣的作用。
又如,有的學生找出了詞作中的數詞,如“萬”和“百”?!叭f山”和“百舸”均寫出了山峰和船只的數量之多。湘江邊聳立著無數的山峰,數量令人難以估計。湘江上的船只也很多……詞人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突出了山之多和船之多,展現出一派熱鬧的景象。
動詞展現了老鷹與魚兒蓬勃的生命力,數詞則強化了詞作的氣勢和感染力,有效地增強了詞作的節(jié)奏感。引導學生關注《沁園春·長沙》中的動詞與數詞,能讓他們感受到秋景的生機勃勃和多姿多彩。
二、帶領學生找出詞句中的領字
“領字”在古典詩詞中非常常見,是指詞句中能夠引領下文的字。它能改變句式的結構,使詞作在結構上顯得更加完整、緊湊。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鼓勵學生細讀詞作,找出其中的領字,并圍繞這個領字去解讀作品。
比如,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找出了“看”這個領字。我們可以向他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沁園春·長沙》中,‘看’這個領字起到了什么作用?”實際上,分析“看”的作用并不難。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先把“看”字刪除,再去讀詞作,分析其與原作有何區(qū)別。他們會發(fā)現,如果沒有“看”字,句子與句子之間就失去了關聯感。“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這幾個句子中的景象似乎關聯度不大,是以一個個鏡頭的方式呈現的。加上“看”字,句與句之間明顯變得更加連貫了,詞作也更有氣勢了。原本獨立的景象似乎變成了一個連貫的短片。這個“看”字在詞作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既將秋景連貫地呈現了出來,又為后面抒發(fā)情感作了鋪墊。
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領字的作用,我們還可以引導他們閱讀毛主席的《沁園春·雪》,找出其中的領字“望”和“惜”,深入分析其作用。
在《沁園春·長沙》中,詞人描寫了長沙美麗的秋景,回憶了往昔的崢嶸歲月,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擔憂以及想要改造舊世界的迫切心情。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圍繞其中的一些關鍵字詞去解讀詞作,加深對詞作內容的理解。
(作者單位:江蘇省射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