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威海錫鑲工藝是我國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是將錫與其他金屬相結合,鑲嵌于器物表面的一種工藝,其材料極其考究,制作工具各式各樣,制作工藝較為繁復。了解、保護并傳承錫鑲工藝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其中,鏨工文化在整個錫鑲文化中更是至關重要。方法:文章通過田野調查法及觀察法對威海錫鑲工藝中龍紋樣的鏨工種類和特點進行相關研究。結果:文章以龍紋樣為例,對錫鑲工藝中的鏨工進行研究,系統(tǒng)整理紋樣中所出現(xiàn)的鏨子種類及工藝技巧,為工藝的傳承奠定理論基礎。結論:文章為錫鑲工藝的傳承與發(fā)展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指出在結合現(xiàn)代化技術的同時,需要培養(yǎng)一批傳統(tǒng)工藝的繼承人,并可以通過開展相應的推廣活動讓更多人了解、愛上這項傳統(tǒng)手工藝。
關鍵詞:威海錫鑲工藝;龍紋樣;鏨工
中圖分類號:TS9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1-00-03
0 引言
威海錫鑲工藝是中國傳統(tǒng)的金屬工藝之一,相傳起源于清代晚期。它是一種將錫與其他金屬相結合,通過冶煉、提純、澆筑、鏨刻等加工之后,再固定于器物表面的工藝。威海錫鑲工藝技巧獨特,成品精妙絕倫,被廣泛應用于藝術品、工藝品和裝飾品等領域。在清朝,由于威海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和海洋貿(mào)易的興盛,當?shù)氐腻a鑲工藝得到了極好的發(fā)展機遇[1]。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威海錫鑲工藝作為傳統(tǒng)手工藝,開始出現(xiàn)在國內外市場,受到了許多人的青睞。
然而,在現(xiàn)代工業(yè)化的沖擊下,威海錫鑲工藝也面臨著許多挑戰(zhàn)。隨著機械化和大規(guī)模生產(chǎn)的普及,傳統(tǒng)的手工藝逐漸被忽視。厚重的石模被更為輕便的硅膠模具代替,這使得復雜紋樣的制作變得更加便捷,產(chǎn)能成倍擴大,經(jīng)濟效益不斷提高。不過,采用傳統(tǒng)手工制作技法制作的工藝品更具韻味,一錘一鑿盡是歲月的記憶。因此,保護和傳承威海錫鑲工藝已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
1 威海錫鑲工藝的制作工藝概述
首先,威海錫鑲工藝注重細節(jié)和精細度。這項工藝要求在金屬表面制造出具有獨特美感和視覺效果的紋飾和圖案,給人以一定的視覺沖擊。為了保證細節(jié)的精細度,工匠們需要具備高超的雕刻技巧和耐心。
其次,威海錫鑲工藝注重工藝的精益求精。在制作過程中,工匠們會反復調整和修改工藝流程,以達到最好的效果。他們會通過試驗不同的工具、材料和技術,找到最佳的組合。另外,他們也會在工作過程中積極反思和改善相關工藝流程,以提高工藝質量和效率。
此外,威海錫鑲工藝還注重保護環(huán)境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工匠們會盡量選擇環(huán)保材料和工具,以減少對環(huán)境的影響。他們還致力于保護和傳承這一傳統(tǒng)工藝,使其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2 威海錫鑲工藝的材料選擇及工具使用
材料選擇是威海錫鑲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制作過程中,工匠們需選擇合適的材料,以確保工藝品的質量和效果。
首先,威海錫鑲工藝使用的主要材料是銅和錫。銅作為基材,可以賦予制品較強的韌性和可塑性。錫作為填充材料,可以填充在銅雕刻的紋路中,形成特殊的紋飾和圖案。為了保證材料的純度和質量,工匠們通常會選擇高純度的銅和錫材料進行制作。
其次,工匠們還會使用各種輔助材料,如焊錫等。這些輔助材料可以幫助工匠們在制作過程中進行加熱和填充,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可見,工具選擇和使用對工藝的質量和效果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其也是完成一件優(yōu)秀工藝品的基礎和前提。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威海錫鑲工藝工具。
首先,刻刀是威海錫鑲工藝中最基本的工具??痰锻ǔS山饘僦瞥?,十分鋒利。工匠們使用刻刀在錫片表面進行刻劃,形成各種紋飾和圖案。鏨子(見圖1)作為刻刀的一種,在鏨刻錫鑲工藝的紋樣裝飾上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其次,焊錫筆是威海錫鑲工藝中的常用工具之一。焊錫筆通常由金屬和塑料制成,其尖端可加熱至高溫。工匠們將焊錫筆中的填充材料加熱融化,然后填充到刻劃的紋路中,形成錫鑲效果。
最后,放大鏡是威海錫鑲工藝中的常用工具之一。放大鏡可以幫助工匠們更清楚地觀察細節(jié),進行細致操作,以確保工藝的精細度和準確度。
除了上述工具外,工匠們還會使用一些輔助工具,如鉗子、錘子、銼刀、夾具[2]等。這些輔助工具可以幫助工匠們完成一些特殊的工藝操作,得到更好的工藝效果。
3 威海錫鑲工藝中鏨子的特點及分類
鏨工是威海錫鑲工藝中的一項重要工藝技術,也是豐富紋飾的神來之筆,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高度精細。鏨工是一種對于專業(yè)技術要求較高的工藝,需要工匠具備精湛的雕刻技藝和較強的手工操作能力。
第二,獨特造型。鏨子通過雕琢威海錫鑲工藝的材料,可以創(chuàng)造出各種精美的紋樣和圖案,增強藝術品的觀賞性。
第三,經(jīng)驗傳承。鏨工主要依靠口耳相傳和師徒傳承,這種傳承方式使其技藝得以保護和發(fā)展。
威海錫鑲工藝中的鏨子可以根據(jù)不同標準進行分類[3]。
按照制作材料的不同,鏨子可以分為普通銅質鏨子和純銀鏨子兩種類型。普通銅質鏨子主要采用銅材料為基底,并在銅底上使用鐘乳石進行雕刻;純銀鏨子則采用純銀材料為基底,并使用威海產(chǎn)的錫合金進行雕刻和裝飾。
按照形狀和用途的不同,鏨子可以分為器物鏨子和裝飾鏨子兩種類型。器物鏨子主要用于制作各類器物,如餐具、茶具、香爐等,注重實用性和功能性;裝飾鏨子則主要用于制作屏風、屏風鑲嵌、藝術品等裝飾品,注重藝術性和觀賞性。
按照紋樣和圖案的不同,鏨子可以分為幾何紋樣鏨子、植物紋樣鏨子、動物紋樣鏨子和人物紋樣鏨子幾種類型。幾何紋樣鏨子主要以直線、曲線和平面幾何形狀為基礎進行設計和制作;植物紋樣鏨子以植物的形態(tài)和特征為基礎進行設計和制作;動物紋樣鏨子主要以動物的形象和特征為基礎進行設計和制作;人物紋樣鏨子以人物形象和特征為基礎進行設計和制作。
4 威海錫鑲工藝中不同龍紋樣的鏨工
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紋樣往往寄托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人們通常使用帶有吉祥寓意的紋樣做裝飾。威海錫鑲工藝中最常出現(xiàn)的紋樣大致可分為動物紋樣、植物紋樣、文字紋樣這幾類。在動物紋樣中,人們偏向于選擇龍、鳳、喜鵲等紋樣,這些紋樣寄托了人們安居樂業(yè)的美好愿景;在植物紋樣中,人們更喜愛梅、蘭、竹、菊等紋樣,這些紋樣象征著人們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在文字紋樣中,人們更樂于選擇“喜”“福”“壽”等文字,這些文字展現(xiàn)了人們理想的生活狀態(tài)[4]。日常錫鑲用具在這些紋樣的裝飾下,不僅能保持原有的實用功能,而且能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
龍紋樣作為錫鑲工藝中最常見的紋樣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商代,經(jīng)過幾千年的演變與發(fā)展,通過匠人、畫家、作家的描繪,其由抽象到具象,種類也日漸豐富。此外,在歷朝歷代,龍被賦予了各種各樣的意義。有人認為龍掌管降雨,降雨又決定著農(nóng)耕收成,因此,農(nóng)耕社會的人們常將龍作為圖騰以保安寧。另外,也有人將龍視為祥瑞之兆,將其刻畫在日常用具之上,視其為精神寄托,起到心靈慰藉的作用。但龍紋樣極其繁雜,需要用到多種多樣的工具,不同的商鋪、不同的工匠刻畫龍紋樣的方式也不相同。
4.1 并排紋
并排紋(見圖2)是錫鑲工藝龍紋樣中最常見的紋樣,其使用的鏨子為幾何形鏨子,鏨頭為幾何形狀中的圓弧形,通常三個圓弧并排為一組如波浪狀,依次由龍頭向龍尾排列,且間距相等。隨著龍身與龍尾粗細的變化,在接近龍尾處,由三個圓弧一組改為兩個圓弧一組。也有少數(shù)龍紋為了契合器皿變得更加瘦長,因此龍身并排紋以兩排為一組排列。龍鱗上的鏨工雖然采用同一種紋飾,乍一看給人以統(tǒng)一單調之感,但仔細觀察卻能發(fā)現(xiàn)其中不乏變化:三個一組由龍頭向后依次排列,隨著龍身的扭動,并排紋如波浪一般起起伏伏,形成了獨有的節(jié)奏感,使得龍紋樣看上去更有活力。
4.2 點狀并排紋
顧名思義,點狀并排紋(見圖3)就是在并排紋的基礎上添加了點,需要用到點狀鏨子。不同的是,并排紋在打鑿的過程中比較嚴謹,每排的弧形與弧形之間連接較為嚴密,且弧形粗細一致;而點狀并排紋則采用兩頭細中間粗的弧形,連接處也留有細微的空隙。點狀鏨子與圓弧形鏨子搭配使用,以圓弧畫圓,點則位于圓心處。點與弧形相結合,使紋樣更加靈活;點與線的虛實變化,讓紋理層次更為豐富。
4.3 魚鱗紋
雖然魚鱗紋(見圖4)也是由圓弧形幾何鏨子打鑿而成的,但是排列更有趣味,打破了并排紋呆板的排列方式,通過上下交錯的方式重新組合,如魚鱗一般錯綜復雜,在視覺上更具層次感。
4.4 扇形紋
龍紋樣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扇形紋,扇形紋(見圖5)采用了并排紋的排列方式,但在造型上與魚鱗紋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扇形鏨子鏨刻出來的紋樣多為凹陷的,也就是常說的陰刻,而魚鱗鏨子鏨刻出來的紋樣多為凸出的,也就是所謂的陽刻[5]。扇形是一種極為獨特的造型,它是一種軸對稱圖形,兩邊為直線,下擺為弧線。每一個扇形紋單獨拎出來都可以作為一個完整的面,直線與弧線的結合,既彌補了直線的無趣與呆板,也為單一的弧線增添了趣味。此外,也會有工匠在龍腹部添加點用于裝飾,使紋樣看上去更加生動。
4.5 點狀扇形紋
點狀扇形紋與點狀并排紋一樣,都是兩種鏨子組合使用鑿刻出的紋樣,但點狀扇形紋更為獨特,相較以上幾種紋樣而言更為完善。
4.6 其他鏨子紋飾
在龍頭處最常見到的是長直線與短直線,看似簡單卻十分考驗工匠的耐心與技術。工匠們通常稱拉直線的鏨子為“拉趟鏨子”,這也是錫鑲工藝中最常用的鏨刻工具。之所以說直線看似簡單,實則不易,是因為它是工匠基本功的體現(xiàn),在鏨刻時,工匠需要左手拿著拉趟鏨子,在錫板上一點一點慢慢地向后挪動,右手則用小鐵錘敲打鏨子。這些直線通常用來描繪龍須,龍在這些線條的映襯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6]。除此之外,龍頭上偶爾也會出現(xiàn)點狀紋樣、星星紋樣、弧形紋樣等。
五爪為龍,四爪為蟒,在等級森嚴、禮制嚴苛的清朝,平民乃至皇子為避免沖撞皇權都不能使用五爪。因此,錫鑲工藝中出現(xiàn)的龍紋都為四爪,這些龍爪大多呈張開狀,蒼勁有力。龍爪上呈現(xiàn)的鏨工多為圓弧形。
5 結語
鏨工在威海錫鑲工藝中具有重要的技術創(chuàng)新與傳承意義。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威海錫鑲工藝的制作方式也在不斷革新。一方面,現(xiàn)代技術的應用使得鏨刻的過程更為精確和高效。例如,數(shù)字設計和計算機輔助制造技術的應用,使設計師可以更加準確地繪制圖案,并且可以通過數(shù)控機床實現(xiàn)高精度刻畫,大大提高了工藝品的生產(chǎn)效率和質量。另一方面,傳統(tǒng)鏨刻技術的傳承也不可忽視。威海老一輩的工匠們通過口耳相傳和師徒傳承的方式,將鏨刻技術傳承至今,保證了技藝的純正和獨特性,也使得威海錫鑲工藝具有濃郁的傳統(tǒng)文化氣息。
為了促進鏨工技術的創(chuàng)新與傳承,相關部門還積極開展推廣活動和培訓課程,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體驗錫鑲工藝,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參考文獻:
[1] 耿孝臣.山東威海錫鑲藝術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1.
[2] 耿孝臣.淺析威海錫鑲工藝[J].蘇州大學學報(工科版),2009,29(5):113-115.
[3] 楊茹萍.鏨刻工藝的傳承及其在當代首飾中的應用[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2022.
[4] 耿孝臣.威海錫鑲紋飾民俗文化寓意探究[J].天津美術學院學報,2021(4):90-92.
[5] 錢麗霞.傳統(tǒng)鏨刻工藝及其在當代首飾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學,2020.
[6] 劉巍峰.威海錫鑲:陶瓷上的百年技藝[J].陶瓷研究,2021,36(2):35-38.
作者簡介:熊心彤(2000—),女,江蘇南通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