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景楠,李巖松,溫 雅,王雄慧,屈兆宇,李建龍,張 煒
1 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影像科,陜西 延安 716000
2 西安國際醫(yī)學中心醫(yī)院核醫(yī)學科,西安 710100
HBV 感染是一個嚴重的全球性公共衛(wèi)生問題[1-2],肝脂肪變性是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常見的合并癥。隨著肥胖癥和2型糖尿病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流行,其患病率也在增加。肝脂肪變性和CHB的共存可能會加速疾病進展,并增加發(fā)展為肝硬化和肝細胞癌的風險[3-4]。因此,檢測和量化肝脂肪變性對CHB 患者的臨床研究與常規(guī)醫(yī)療診治具有重要意義。肝活檢是評估肝脂肪變性的金標準,但它具有侵襲性、并發(fā)癥、采樣變異性等局限性[5]。
肝脂肪變性可以通過非增強CT上的肝臟密度來定量評估,與MRI相比,CT應用范圍更廣,可以為肝脂肪變性提供客觀的評估[6]。受控衰減參數(shù)(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CAP)是一項基于肝瞬時彈性成像定量評估肝脂肪變性的技術,可快速評估脂肪變性[7-8]。在非侵入性成像方法中,磁共振質(zhì)子密度脂肪分數(shù)(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estimated proton density fat fraction,MRIPDFF)目前對肝脂肪變性的診斷準確率最高,被認為是臨床試驗中檢測和量化肝脂肪的參考標準[9-10]。
目前少有研究詳細報道CT、CAP 和MRI-PDFF 在CHB 肝脂肪變性患者中的應用價值,并缺少CT 和CAP這兩種影像技術對CHB肝脂肪變性診斷效能的比較,本研究基于MRI-PDFF 為參考標準,探討肝/脾CT 值和CAP 對CHB 肝脂肪變性的診斷效能,并評估MRI-PDFF技術在CHB患者中的可重復性及穩(wěn)定性。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8 年10 月—2022 年12 月在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接受肝臟CT 檢查、CAP 和MRI-PDFF 的CHB 患者。納入標準:CHB 患者;年齡>18 歲。排除標準:(1)同時感染其他肝炎病毒和HIV;(2)過量飲酒史(過去12 個月每周男性>210 g,女性>140 g)[11];(3)肝臟CT、CAP 和MRI-PDFF 檢查資料不全;(4)合并肝細胞癌;(5)合并肝硬化;(6)1年內(nèi)接受過免疫抑制治療;(7)肝臟CT、CAP和MRI-PDFF檢查間隔2周以上。
1.2 肝臟CT 檢查 采用西門子SOMATOM Sensation 64 層螺旋CT 或聯(lián)影uCT760128 排螺旋CT 采集肝臟影像數(shù)據(jù)。掃描參數(shù):管電壓120 kV,管電流400 mA,螺距1.0,掃描層厚5 mm。
1.3 CAP 檢查 所有患者均使用AIXPLORER 超聲診斷儀進行檢查。由一名經(jīng)驗豐富的操作醫(yī)師進行檢測?;颊呷⊙雠P位,充分暴露上腹部,右臂最大限度地高舉過頭部置于腦后,充分擴大肋間隙。檢查區(qū)域取右側腋前線至腋中線第7~9 肋間,避開囊腫、血管瘤等可能影響檢測結果的區(qū)域。CAP值以dB/m表示。
1.4 MRI-PDFF 檢查 使用3.0T 聯(lián)影磁共振成像系統(tǒng),型號uMR770,具有八通道體部線圈并行采集技術(ASSET)。PDFF 序列參數(shù)為TR 120 ms,TE 10 ms,層厚6 mm,間距20 mm。MRI-PDFF<5%為無脂肪變性,MRIPDFF 在5%~10%為輕度脂肪變性,MRI-PDFF≥10%為中度至重度脂肪變性[12]。
1.5 圖像分析 在肝右葉和同一層面的脾臟位置進行測量,在肝臟(L)和脾(S)繪制感興趣區(qū)(約120 mm2),避開膽管、血管、偽影,計算肝/脾的CT 比值(CTL/S)(圖1)。在PACS系統(tǒng)中測量肝臟PDFF 值,在同一層面的肝左葉內(nèi)外段、肝右葉前后段繪制4個圓形感興趣區(qū),大小約為120 mm2,避開膽管、血管、偽影,取4個感興趣區(qū)的平均值作為一次測量結果,由兩位醫(yī)師測量,取兩位醫(yī)師測量的平均值作為最終結果(圖2)。
圖1 CTL/S測量示例圖Figure 1 Sample figure of CTL/S measurements
圖2 MRI-PDFF測量示例圖Figure 2 Sample figure of MRI-PDFF measurements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 和R 4.2.3 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t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繪制Bland-Altman 圖評價兩位醫(yī)師測量MRI-PDFF 的一致性。采用Spearman 相關系數(shù)分析CTL/S和MRI-PDFF、CAP 和MRIPDFF的相關性。通過分析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曲線),計算曲線下面積(AUC),評估CTL/S和CAP 對不同程度脂肪變性診斷價值,并使用DeLong檢驗比較兩種影像診斷方法的曲線下面積。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共納入患者213 例。根據(jù)MRI-PDFF,將213 例患者分為單純CHB 組(MRI-PDFF<5%,n=111)和CHB 合并脂肪變性組(MRI-PDFF≥5%,n=102),其中輕度脂肪變性69 例,中度至重度脂肪變性33 例。兩組間性別、BMI、CAP、CTL/S和MRI-PDFF 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值均<0.05)(表1)。
表1 單純CHB組和CHB合并脂肪變性組的臨床特征、影像學特征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and imaging features between simple CHB group and CHB with steatosis group
2.2 MRI-PDFF檢查的可重復性及穩(wěn)定性 兩位醫(yī)師測量的MRI-PDFF 一致性見圖3。觀察者間測量的MRIPDFF 的差值大部分在95%一致性界限內(nèi)(-0.674~0.654)。差值的均值為-0.009 7,差異值的標準差為0.339。
圖3 測量者間的一致性分析(Bland-Altman圖)Figure 3 Interobserver agreement analysis(Bland-Altman plot)
2.3 CTL/S和CAP 與MRI-PDFF 之間的一致性 CTL/S和CAP 與MRI-PDFF 之間的相關性通過散點圖顯示,CTL/S和MRI-PDFF 之間呈顯著負相關(r=-0.800,P<0.001),CAP與MRI-PDFF之間呈顯著正相關(r=0.692,P<0.001)(圖4)。
圖4 MRI-PDFF與CTL/S、CAP的相關性分析Figur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RI-PDFF with CTL/S and CAP
2.4 CTL/S和CAP 檢測不同程度脂肪變性的效能 CTL/S和CAP 用于評估肝脂肪變性的AUC、最佳截斷值、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如表2 和圖5 所示。CTL/S在檢測CHB 有無脂肪變性方面優(yōu)于CAP(P<0.05),在檢測輕度和中重度脂肪變性方面,兩種方法均無明顯差異(P值均>0.05)。
表2 CTL/S和CAP對慢性乙型肝炎不同程度脂肪變性的診斷效能Table 2 Diagnostic efficacy of CTL/S and CAP for different degrees of steat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B
圖5 CTL/S和CAP檢測不同程度脂肪變性的ROC曲線Figure 5 ROC curves of CTL/S and CAP to detect different degrees of steatosis
在中國人群中,CHB 患者肝脂肪變性的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并發(fā)脂肪變性會加劇患者的肝纖維化[13]。肝活檢被認為是評估肝病嚴重程度的“金標準”,然而,由于其侵入性和并發(fā)癥,在臨床實踐中并未得到廣泛應用[14]。隨著影像醫(yī)療設備的發(fā)展,為臨床對肝脂肪定量評估提供了更多可能。
MRI-PDFF 技術可以評估整個肝臟或任意感興趣區(qū)域的脂肪含量,在與病理結果的比較中,MRI-PDFF 預測肝脂肪變性的診斷準確率為0.99,遠高于其他無創(chuàng)技術[15]。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定量研究,對CHB 的人群研究較少。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在HBV 感染的背景下MRI-PDFF觀察者間差值的均值為-0.009 7,差異值的標準差為0.339,同樣具有很高的可重復性及穩(wěn)定性。
本研究中,CTL/S和CAP 診斷脂肪變性均有一定的準確性(AUC 分別為0.951 和0.902),且在檢測CHB 有無脂肪變性方面,CTL/S優(yōu)于CAP。在檢測輕度和中重度脂肪變性時,CTL/S的AUC 為0.921和0.895,CAP 的AUC 為0.859 和0.825,CTL/S的診斷效能略高于CAP,但無顯著差異。與診斷輕度脂肪變性相比,CTL/S和CAP診斷中重度脂肪變性的靈敏度提高,與以往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研究結果一致[16]。
比較肝和脾的CT 值(CTL/S)有助于脂肪肝的早期診斷。當肝臟由于脂肪堆積增加而導致肝臟的CT值低于脾臟時,可以診斷為脂肪肝[17]。以往研究[18]表明,CTL/S<1為診斷脂肪肝的標準,CTL/S為0.7~1.0 時為輕度,CTL/S為0.5~0.7 時為中度,CTL/S<0.5 時為重度。本研究結果顯示,CTL/S診斷CHB 有無脂肪變性的最佳截斷值為1.09,與既往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在診斷中重度脂肪變性時,最佳截斷值為0.97,高于以往的研究結果,可能是因為本研究人群中每個脂肪變性階段的患者分布不均勻。此外,部分CHB 患者若出現(xiàn)脾臟的淤血腫大,可能會影響脾臟的CT值,這需要進一步研究證明。
根據(jù)組織學上脂肪變性結果,將肝脂肪變性分為0~3級:S0為<5%;S1為5%~33%;S2為34%~66%;S3為>66%。一項薈萃分析[19]提出,CAP 檢測各等級肝脂肪變性(脂肪變性程度>S0、>S1 和>S2)的最佳閾值分別為248(237~261)dB/m、268(257~284)dB/m 和280(268~294)dB/m。在本研究中CAP 診斷CHB 輕度脂肪變性的最佳截斷值為251.5 dB/m,診斷中重度脂肪變性的最佳截斷值為285.5 dB/m,符合既往的研究結果[19-20]。本研究結果顯示,CAP 檢測不同程度脂肪變性的效能略低于CTL/S,可能是因為CAP 的檢測準確性會受到肥胖等因素的影響[21],本研究中合并脂肪變性的患者BMI 偏高,這可能是導致CAP的診斷效能略低于CTL/S的原因。
本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首先,研究人群不同程度的脂肪變性分布不均,因此,需要在脂肪變性等級更均勻的研究中來確認CTL/S和CAP 對CHB 肝脂肪變性的診斷價值。此外,沒有與其他成像方法(如傳統(tǒng)超聲、定量超聲等)進行比較,未來可進一步研究比較其診斷CHB肝脂肪變性的效能。
綜上所述,MRI-PDFF 技術在CHB 人群中同樣具有較高的可重復性及穩(wěn)定性,CTL/S和CAP 對不同程度的CHB 脂肪變性均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在診斷有無脂肪變性時,CTL/S優(yōu)于CAP,診斷輕度和中重度脂肪變性時,CTL/S和CAP的診斷效能無明顯差異。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不存在任何利益沖突。
作者貢獻聲明:魯景楠、張煒對研究的思路或設計有關鍵貢獻;李巖松、溫雅、王雄慧、屈兆宇參與了研究數(shù)據(jù)的獲取分析解釋過程;魯景楠、張煒、李建龍參與起草及修改文章關鍵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