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這一教育理念不僅是中國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精髓,更是現(xiàn)代教育工作的根本使命和崇高追求。它凝聚了深厚的教育哲學,凸顯出教育的雙重目標:一方面要傳授知識,另一方面要關注品德的塑造和人才的培養(yǎng)。
在“立德樹人”理念中,“立德”是一個深入人心的概念。它強調的是道德的建立與傳承,意味著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形成正面的道德觀念和良好的行為準則。這不僅包括誠實守信、尊老愛幼、熱愛祖國和尊重他人等傳統(tǒng)美德,還涵蓋了現(xiàn)代社會所需的責任感、公正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通過日常的言傳身教、道德故事的講述以及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教育者和學校共同為學生營造一個崇尚道德、注重品行的成長環(huán)境,從而在青少年心中播下善良的種子,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道德基石?!皹淙恕眲t是對人才培養(yǎng)的全面規(guī)劃。它不僅關注學生的知識水平,更重視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發(fā)展?jié)摿?。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教育不再局限于課堂和教科書,而是延伸到各種實踐活動、社團組織和志愿服務中,通過系統(tǒng)、科學的教育方法和多元化的教育途徑,最終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包括認知能力、情感態(tài)度、實踐技能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
在教育的廣闊天地里,“立德樹人”不僅是時代賦予我們的神圣使命,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內(nèi)心深處的責任與擔當。小學音樂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與育人功能。因此,在“立德樹人”背景下構建小學音樂高效課堂尤為重要。這一過程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更在塑造學生的品格、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及人格魅力等方面展現(xiàn)出深遠的意義和價值。
塑造學生的品格,樹立正確的三觀
小學不僅是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品格形成的重要階段。音樂作為一種情感的藝術,能夠以其獨特的魅力穿透心靈,影響學生的情感世界和道德觀念。在“立德樹人”理念的指導下,小學音樂課堂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而是塑造學生的品格、樹立正確的三觀的重要陣地。
教師可以選取富含正能量、積極向上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在反復演唱中感受旋律之美、歌詞之深意,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例如,在學習愛國主義歌曲時,學生不僅能夠在莊嚴的音樂渲染下,迸發(fā)出強烈的愛國情感,還能在歌詞的字里行間產(chǎn)生民族自豪感,進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此外,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音樂教學能讓學生在音樂的陪伴下,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精髓,讓優(yōu)秀的道德理念深入人心,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精神燈塔。
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人文素養(yǎng)是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基本要求之一,包含歷史、文化、藝術等多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對學生學習的引導,提升學生欣賞各種類型音樂作品的能力,有效地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許多音樂作品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深刻的思想情感,通過學習這些作品,學生可以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風貌、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以及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理念和藝術追求。這些知識和信息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識,更能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文化素養(yǎng)。例如,通過學習抗戰(zhàn)歌曲,學生可以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艱苦卓絕和人民的英勇無畏,從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通過學習古典音樂作品,學生可以領略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魅力,進而增強對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教師以身作則,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教師是立德樹人的直接實踐者,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在小學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過程中,教師要以身作則,樹立良好的師德風范,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課堂上的平等與尊重。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教師應該用真心關懷班級里的每一個學生,特別是班級中的后進生,關注學生的成長需求和個體差異。教師通過耐心傾聽學生、積極鼓勵學生和適時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從而提高他們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此外,教師還應與學生保持平等的交流關系,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音樂課堂中,教師可以設立“音樂分享時間”或者“音樂課前三分鐘”,讓學生主動上臺分享自己喜歡的歌曲或音樂故事甚至展示自己的才藝,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和信任。
加強德育意識,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知識
音樂教材中不僅有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還有許多德育資源,教師應深入挖掘并有效利用這些資源,將德育與音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在備課過程中,教師應仔細研讀教材,分析每首歌曲的德育內(nèi)涵和教育意義,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時代特點,制定合適的德育教學目標和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或情景導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歌曲背后的德育價值。例如,在學習環(huán)保主題的歌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提出身邊的環(huán)保問題并分享自己的看法,然后組織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將音樂學習和生活實際相結合,通過實踐活動、志愿服務等方式將德育知識內(nèi)化為自覺行為。
深入分析歌曲內(nèi)涵,加強愛國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是立德樹人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音樂作品中的愛國元素,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歌曲內(nèi)涵,增強他們的愛國意識和民族自豪感。教師應精心挑選旋律優(yōu)美、歌詞感人且富含愛國情感的歌曲作為教學內(nèi)容,通過反復演唱和分析這些歌曲,讓學生深刻感受到其中的愛國情感。
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立德樹人”理念需要貫穿教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和細節(jié)。小學音樂課堂作為踐行“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重要陣地之一,其獨特的作用和價值不容忽視。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應繼續(xù)探索和創(chuàng)新更多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不斷提升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效果,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貢獻力量。讓我們攜手共進,以音樂為媒介,以立德樹人為目標,精心育才鑄魂,啟迪學生智慧,共同開創(chuàng)小學音樂教育的新篇章。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江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