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階段的學生既充滿活力又擁有較強的可塑性,但仍存在個性突出、自尊心強、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較差等問題。教師若采取強硬的管理手段,只會適得其反,所以教師要根據不同類型學生的特點,針對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并以此為基礎,不斷改進和完善。在新課改的教育思想下,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得到了充分肯定,教師的角色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從過去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變成了引導者、合作者、促進者等多種角色的融合體。教師在教學中應充分留意學生的心理變化,助力其健康成長。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內容、方式等進行合理安排,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初三年級的學生即將面臨中考,往往會表現出較大的心理壓力和焦慮情緒,這時就需要教師給予更多的關心和幫助,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增強其學習動力。而對于初一學生來說,他們剛剛步入初中,或許還沒有適應新環(huán)境和學習節(jié)奏,這時教師應耐心引導,讓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分析問題,最終找到答案,這樣不僅可以減輕學生心理上的負擔,同時也能培養(yǎng)其合作意識。
例如:學生小齊在小學時的學習成績一直很突出,但是到了初中以后,卻明顯跟不上數學的學習節(jié)奏,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充分了解該生的學習現狀后,數學教師積極鼓勵他:“每個人擅長的東西都不一樣,有的人擅長邏輯思維,有的人擅長形象思維,數學雖然講究邏輯性,但也需要培養(yǎng)形象思維能力。要注意加強練習,只有量變才能引起質變?!蓖ㄟ^這次談話,小齊漸漸樹立起了自信,同時也明白了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不再感到自卑和迷茫。
新課標強調: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要從“授者”變成“引導者”“促進者”。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采用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1.引入法
所謂引入法,就是在講課前,先向學生介紹一下本節(jié)課將要學習的知識內容。例如:在講解《圓》這一章時,教師可以先告訴學生,本章主要研究與圓相關的問題,與前面學過的知識有一定的聯系,再講一些學習方法和技巧,使他們明確怎樣學習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還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具體事例,通過實際動手操作,體會并總結操作中的要點,從而得到圓的描述定義的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此外,講解圓的定義時,除了讓學生理解“定點”“定長”等概念,還應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如以小組畫圖活動讓學生切實體會到定點和定長在作圓時發(fā)揮的作用,明白二者缺一不可。
2.創(chuàng)設情景,啟發(fā)誘導
首先,根據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情境,設計生動有趣的問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在此基礎上運用豐富多彩的直觀教具,或采用表演等形式,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成具體可感的事物,使學生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獲得更多感性的認識,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從而將其同化到自身原有的思維模式中。其次,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幫助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觀察、分析和歸納,逐漸養(yǎng)成獨立求解的習慣,形成大膽質疑、敢于探究、勇于創(chuàng)新的良好心理素質。最后,要注意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fā)言,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和競爭意識。
3.討論法
討論法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在同一時間內相互交流思想觀點,從而達成共識的一種學習方法。這種方法適合培養(yǎng)初中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因為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但由于其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所以往往只關注自己的意見是否被采納,容易忽視別人的意見,導致課堂上出現僵持的局面。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采用分組討論的方法,將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選出代表,負責組織本組成員之間的討論活動,其他成員則可以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在討論時,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注意把握討論的節(jié)奏,盡量避免討論偏離主題,影響整體效果。另外,教師還要善于傾聽學生提出的各種意見,然后組織大家共同商討,找出其中最合理的答案,并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觀點,這樣既可保證討論活動的順利進行,又能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4.游戲法
游戲法是指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一些智力性強、趣味性強的游戲,以此來活躍課堂氣氛,同時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如小馬過河、巧分黃金角、雞兔同籠等。
在課后的復習、鞏固和提高過程中,教師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了解其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將知識點進行細化,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吸收數學知識。同時,教師也要注意適當給學生布置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題目,帶著問題去學習,在解決這些問題時,學生會因為好勝心而對所講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不斷地探索新知識,促使其在學習中找到成就感。
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積極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充分掌握學生的思維狀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并通過個性化的方式幫助學生掃清心理障礙,提升數學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