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丁云
2023年12月,《守護古城·留住鄉(xiāng)愁——阮儀三古城保護紀實文獻展》在蘇州美術館開幕。阮儀三先生也步入鮐背之年。他在蘇州土生土長,1986年起深度參與蘇州的古城保護規(guī)劃,與周莊、同里、甪直等蘇州古鎮(zhèn)都有著不解之緣。文獻展不僅讓觀眾更了解阮儀三的中國古城、中國鄉(xiāng)鎮(zhèn)保護之路,更讓觀眾有機會再識蘇州古城的整體保護與有機更新之路。
阮儀三出生在蘇州西美巷,后來全家搬至鈕家巷6號,樓窗外可以看到3號潘宅后花園的玉蘭樹。他在顏家巷的尚德小學讀書,1946年考上草橋南堍的蘇州中學初中部,1949年又升入三元坊的高中部……寥寥幾張阮家孩子在蘇州成長的黑白照片,就能勾起許多60歲以上的蘇州人濃濃的鄉(xiāng)愁。
阮儀三師從同濟大學城市規(guī)劃專業(yè)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董鑒泓教授和著名古建筑與園林藝術家陳從周先生,走上中國歷史城市研究和保護這條道路,曾參與編寫《中國城市建設史》和《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史》。“除了跑遍中國大大小小的古城,董先生還叫他到徐家匯圖書館,看各地收來的縣志。由此,他對中國各地的古城從認知到資料都有了豐厚的積累,由知到懂,由懂到愛?!钡艿苋顪トf。迄今,阮儀三主持的城市保護類規(guī)劃項目遍及祖國大江南北,共計340余項。
阮儀三和六弟阮湧三相差12歲。阮湧三1976年從西南勘探隊調(diào)回,落在蘇州城建局規(guī)劃處測量組。1986年蘇州市城市總體規(guī)劃獲國務院批復后,由阮儀三主持,根據(jù)古城格局的特點劃分出54個街坊,蘇州市規(guī)劃局、重慶大學規(guī)劃專業(yè)等共同制定了蘇州古城保護規(guī)劃。阮湧三所在的測量組就負責測繪。54個街坊的劃分沿用至今。蘇州古城保護的幾條紅線,包括建筑限高、城市色彩、水陸雙棋盤格局和肌理等,也在當年一并制定。
玄妙觀三清殿和文廟大成殿的高度,也是當年古城限高的考量要素?!氨Wo蘇州古城,就是要讓在蘇州城里生活的人,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能看到蘇州城的標志,感受到古城生活的氛圍。”阮湧三解釋,古城最具代表性的標志,首要是76米的最高塔北寺塔,之后是雙塔、瑞光塔,30米的玄妙觀三清殿,15米的文廟大成殿,以及各城門城樓。玄妙觀和大成殿也是原蘇州古城內(nèi)的標志性高大建筑。玄妙觀更位于古城南北中軸線上,從干將路齊云樓和“勾吳神冶”牌坊向北,能一眼望到宮巷那頭的玄妙觀正山門,這一古城的景觀布局非常重要。規(guī)劃專家根據(jù)數(shù)個高度控制點計算,結合城市空間距離的視覺舒適度、城市容積率等,才定下了古城內(nèi)限高24米,相當于六層樓高的高度。
1992—1994年的干將路建造工程,是蘇州古城保護的重要節(jié)點。
干將河以北,一過相門往西,北面第一條小街叫獅子口,接著是新學前、濂溪坊、松鶴板場、干將坊,過人民路有鐵瓶巷、通和坊……這么一連串小巷,參差不齊,寬窄不一,從城東到城西騎自行車還過得去,但汽車不好開,干將路就是在原河道兩邊街巷的基礎上打通的。
蘇州城里原有四大綢廠,還有國營526廠、國營267廠等大廠,每天工人上下班,以及原材料、成品的運輸,都是問題。阮湧三時任干將工程指揮部的辦公室主任?!爱敃r古城區(qū)人均住宅面積8平方米;自來水水壓上不到3樓,幾家人家電風扇同時開就會跳電,所有污水的排放都進河里……”在這種情況下,干將路的擴容建造,不單為解決東西向交通,更是為了提升蘇州城市功能,擴充城市容量。
蘇州市政府非常慎重,請來兩院院士周干峙、吳良鏞,東南大學、同濟大學等的一眾全國頂級城市交通規(guī)劃、建筑規(guī)劃專家討論制定方案。按照當時的說法,叫“松動古城”:建造東港新村等一批新村安置動遷居民,以此改善他們的居住條件;施工前成立沿線文物調(diào)查保護小組,會同蘇州市文管辦的同志,調(diào)查到沿線28個古建(構)點,保下了過云樓(顧宅、任宅)、富郎中巷吳宅、升龍橋、孝友堂、明代文起堂等多處古建筑;在干將路地下鋪設1.5米直徑的清水管、污水管,埋設11萬伏高壓線路,干將河成為古城內(nèi)第一條截斷兩邊污水口的河道,與此同時,城東建起污水處理廠。時任建設部副部長、總規(guī)劃師的周干峙院士評價,這是“不得已改造,力求保風貌”。
今天再回首,干將路建設給蘇州古城里留下了較大的城市發(fā)展空間,東西兩翼在此之后騰飛,軌道交通1號線就是在干將路的基礎上建成通車的。
無論到蘇的游客、文藝潮流青年,還是想要感受一下近來流行風向的本地人,都要到熙熙攘攘、人頭攢動的平江路轉(zhuǎn)一轉(zhuǎn),今天的平江路流量洶涌。
1996年蘇州進行第二輪城市總體規(guī)劃,阮儀三主動請纓實施平江歷史街區(qū)的保護,1997年制訂第一稿保護規(guī)劃。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他帶領的團隊進駐平江歷史街區(qū),跟著規(guī)劃走。“蘇州市政府始終很信任他,當時要求平江歷史街區(qū)動一磚一瓦都要由阮儀三批準,把平江歷史街區(qū)完全交給他的團隊去好好地規(guī)劃保護?!比顪トf。
2002年,阮儀三受蘇州市政府委托,在《蘇州平江歷史街區(qū)保護與整治規(guī)劃》的基礎上,負責編制《蘇州平江路街景保護整治規(guī)劃》,率團隊介入平江路風貌保護與環(huán)境整治工程,采取“修舊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則,修繕文物古跡、疏通治理河道、整修居民院落。這意味著,如果去掉街上熙熙攘攘的游客,讓100年前的住客再回平江路,他們大概還能依稀摸到自家的門,走進自家的老房子里。100年前離家,100年后還能回得去。而在保護整治的同時,1.6公里長的平江路開始適度招商引資,逐漸發(fā)展成如今傳統(tǒng)與時尚并存的“雙面繡”街區(qū)。2006年,憑借他引領的蘇州平江歷史街區(qū)保護,阮儀三二度獲得UNESCO亞太地區(qū)文化遺產(chǎn)保護獎項,也算是同行,在阮湧三看來,正因為阮儀三是蘇州人,他懂蘇州、愛蘇州,對蘇州古城及蘇州整個市域有深厚的情感,加上他做事特別專注,因而對蘇州的古城保護規(guī)劃、保護措施做得深入、細致,這在其他城市是比不了的?!胺駝t他一個搞城市規(guī)劃的,不會住在父母家,天天去跑平江路,或是去研究干將路上哪一幢房子要怎么建造?!比顪ト缡钦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