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向煜
在蘇州的西邊,有條絕美的沿湖公路,叫環(huán)太湖1 號公路。這條路總長約186 公里,主線以古鎮(zhèn)光福為起點,途經(jīng)太湖大橋、西山諸島、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qū)、東山景區(qū),最后經(jīng)濱湖大道到蘇州灣太湖新城。一路山水相伴,串聯(lián)起光福塔、香雪海、園博園、啟園、林屋洞等多個吳中盛景。古鎮(zhèn)、古村、古跡、古人,碧水浩渺、青山隱隱、湖島連綿,市民與游客可以自駕出行,也可以騎騎車、散散步,走走停停、拍拍逛逛,享受吳中區(qū)獨特自然風貌賜予的浪漫。
2022年初,“環(huán)太湖1號公路”品牌正式亮相。這是一條串聯(lián)起太湖沿線文旅資源的公路,山水風光、鄉(xiāng)村風情、人文風貌在這條公路上有機融合。
這里有“太湖藍”“濱湖紅”,是太湖岸邊一道令人矚目的靚麗風景,如今已成為蘇州最愜意的騎行道路;沿途有新四軍太湖游擊隊紀念館、漁洋山、陰山、橫山、東山景區(qū)等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qū);沿線散落分布著眾多古鎮(zhèn)、村落與老街,誕生了“百世兵家之師”孫武、“香山幫”鼻祖蒯祥等歷史人物,有著工藝技絕九州的舟山核雕、匠造巧奪天工的蘇作工藝……可以說,這里的一切充滿著文化底蘊和自然美景,
作為環(huán)太湖1號公路“顏值擔當”的蘇州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qū),更是以景為引、以路為媒,全力構(gòu)建世界級湖區(qū)休閑度假慢行生活目的地,并以“一廊支撐、四區(qū)融合”,打造“最美吳中·路見太湖”國際旅游文化目的地品牌。2024年來了,新的挑戰(zhàn)與機遇接踵而至,當困難降臨時,不如放下煩惱,來這里,眺望蔚藍的太湖,沐浴著燦爛的陽光,沿著太湖那漫長的湖岸線走走逛逛,湖風吹過發(fā)梢,讓生活變得溫柔且美好。
穿越山水林間,邂逅花草飛鳥,感悟造物神奇……要問這些體驗在蘇州哪里能獲取,答案是太湖之畔。
從“上帝視角”來看,環(huán)太湖1號公路就像為太湖系上了一條藍絲帶,每一處景點,就仿佛一顆珍珠,鑲嵌在這根長186公里的絲帶上。從市區(qū)一路往西,第一顆“珍珠”應(yīng)該是太湖湖濱國家濕地,這也是游太湖的第一站。也許大部分人關(guān)注的是它作為游樂場所的屬性,但它更重要的是濕地資源。
濕地內(nèi)蘆葦密布,水質(zhì)優(yōu)良,緊鄰漁洋山,多樣化的棲息地吸引了多種鳥類。近日就有報道說,這里發(fā)現(xiàn)了5只小天鵝,這也是小天鵝自2012年在麗波灣被發(fā)現(xiàn),連續(xù)12年來到太湖。事實上,這里還棲息著不少珍稀鳥類,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青頭潛鴨、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蒼鷹、鴛鴦、林雕等,濕地水鳥數(shù)量眾多,曾記錄到超五萬只骨頂雞。截至2023年12月,太湖湖濱國家濕地共監(jiān)測到鳥類204種,成為蘇州地區(qū)重要的鳥類棲息地之一。
太湖邊觀鳥,一早一晚為佳,或是選一個舒適的日子,漫步在濕地的木棧道上,看湖水蕩漾、鷗鷺翔集,賞岸邊蘆蒲搖曳,水中魚蝦嬉戲,靜心體會大自然的博大精深,感悟生命的神奇與珍貴。
而想更全面觀賞太湖美景,那么得再往高處走走,爬一爬不遠處的漁洋山。這座主峰高171米的“小山”,山勢延綿,三面臨湖,形如鰲首。沈周曾題詩:“長虹引南北,橫截太湖流。步月金鰲背,嘯歌天地秋?!币源藖砻枥L漁洋山的外形,好似鰲背在太湖中遨游。此山也被稱為“太湖第一美景”,你可以選擇沿著登山步道一路攀登賞太湖風光,感悟人文歷史,也可以乘坐索道到達山頂,一覽群山起伏,綠意蔥蘢。
值得一提的是,漁洋山名字來源與伍子胥有關(guān)。相傳當年伍子胥棄楚奔吳,曾得到一位老漁翁的相救,大破楚軍后,他將當年救命恩人漁翁的后人妥善安置在離王宮最近的風水寶地,命名“漁洋山”。此外,在漁洋山山頂,還坐落著“江南第一閣”漁洋閣,與千年古剎四面觀音寺東西輝映,氣勢恢宏。
太湖之畔,穿越山水林間,邂逅花草飛鳥,感悟造物神奇
山與湖,相映成趣
登上漁洋山,遠眺太湖,
或風平浪靜或波濤洶涌,
身邊是千年的古跡,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風景秀美、充滿文人氣息的畫卷。
登上漁洋山,遠眺太湖,或風平浪靜或波濤洶涌,身邊是千年的古跡,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風景秀美、充滿文人氣息的畫卷。
如果你覺得冬末初春,山上湖風太大,那么就賞花吧。雖然蘇州難得下雪,但太湖邊有個“雪海”等你赴一場浪漫之約。久負盛名的“香雪?!蔽挥诠飧f?zhèn)鄧尉山一帶,是全國傳統(tǒng)四大賞梅勝地之一,素有“鄧尉梅花甲天下”之稱,獨集古今名人寵愛于一身,擁有詩詞、故事無數(shù)。對于蘇州人來說,去香雪海賞梅是告別寒冬、擁抱春天的必備儀式。除了2月、3月賞梅迎春,5月份也會有很多人聚集于此,摘青梅釀酒。
2016年,寧波一院依托云醫(yī)院平臺,建設(shè)“遠程醫(yī)療服務(wù)中心”,開放3個云診室,可以開展內(nèi)分泌科、心內(nèi)科等6個??圃\療科目。借助這一系統(tǒng),患者在社區(qū)就可以聯(lián)通三甲醫(yī)院醫(yī)生,完成上述科目的線上問診服務(wù)。
當然,鳥不止蒼鷹、鴛鴦、林雕,還有白鷺、鵜鶘、小鸊鷉、灰椋鳥、鵲鴝、田鹀等;山不止?jié)O洋山,還有米堆山、玄墓山等熱門戶外路線;花也不止梅花,還有油菜花、早櫻、海棠、紫藤、楓葉、銀杏等植物。曾有一位喜愛戶外的市民說:“行走太湖畔,就如同穿行在一棵生物多樣性的進化樹里,為我們打開一個意想不到的世界!”
都說最美太湖,美在藝。靈動的太湖孕育了眾多蘇工、蘇作,從香山幫建筑營造、緙絲到舟山核雕、蘇繡、玉雕、明式家具……一代又一代的太湖匠人,用一針、一線、一木、一器皿,書寫了半部吳文化史。
在東山與西山的雕花樓,我們能夠領(lǐng)略到香山幫匠人的出色技藝;太湖流域的窯上村是蘇繡的主要發(fā)源地之一,云集了眾多像府向紅、陸彩鳳等優(yōu)秀的老一輩繡娘以及府涵璐為代表的新一輩蘇繡從業(yè)者;作為蘇州玉雕一個分支的光福玉雕,近年來涌現(xiàn)出了孫林泉、馬洪偉、錢建良等一批非遺技藝傳承人或優(yōu)秀的手藝人;舟山村的村民基本會雕刻,這里一排排核雕工作室或商鋪錯落有致,擺放著的一個個小小的核雕雕刻成栩栩如生的形象,令人嘆為觀止……
不僅僅是“非遺”,太湖度假區(qū)眾多寺廟的前世今生中,都藏著一些不為人知的故事,共同匯聚成了一部厚重的歷史書。永慧禪寺的白墻黑瓦,質(zhì)樸且寧靜,可以在這里感受超脫世俗的清凈,看風吹過遍地的銀杏,還有著名的蟠螭山摩崖石刻,布滿了文人墨客的題詠、游記。
一代又一代的太湖匠人,用一針、一線、一木、一器皿,書寫了半部吳文化史
東山西卯塢內(nèi)的紫金庵是全國文保單位,距今有1400多年的歷史,其大殿左右,出自南宋民間雕塑名手雷潮夫婦之手的十六尊泥塑彩繪羅漢塑像聞名天下,距今有800余年歷史,俗話說“天下羅漢二堂半”,紫金庵羅漢便是其中一堂。
光福鎮(zhèn)的銅觀音寺距今已有1500余年,是吳地最古老的寺院。它的故事,要從南朝的顧野王說起。據(jù)傳,顧野王出身吳地名門望族,從小就才智過人,24歲就寫下了中國第一部楷書字典《玉篇》,銅觀音寺的前身便是他的私宅。經(jīng)過時間的洗禮,這座私家住宅漸漸變?yōu)榱怂聫R。唐代武則天當政時期寺名改為光福寺,到了宋代康定元年,有位村民在光福寺旁邊挖到了一尊銅觀音,隨即敬贈給光福寺。這件事轟動了吳郡各地,朝拜佛教徒絡(luò)繹不絕,人流如海,人們改稱光福寺為銅觀音寺。此外,銅觀音寺前的琵琶橋為蘇州至今仍保存有宋代雕刻營造法式的少數(shù)古橋之一,也十分值得一看。
光福玄墓山上還有座圣恩寺,相傳東晉青州刺史郁泰玄葬于此,墓葬之日,有數(shù)千只燕子銜土來堆其墓。所以玄墓既指郁泰玄的墓,又指是燕子(玄鳥)銜土而葬的墓,故山由此而得名。
光福古鎮(zhèn)名氣不大,卻獨享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的美譽,歷經(jīng)洗禮,如今老街的房屋依舊倚河而建,延伸到河邊的石階上,偶爾還能看到有人在清洗著東西,透露著濃濃的生活的氣息。
從藝術(shù)到意境,沿著環(huán)太湖1號公路走一走,品一品,定會有非比尋常的收獲。
春有碧螺,夏有楊梅,秋有桂花,冬有柑橘……一年四季,這片被太湖滋養(yǎng)的土地,每一季都有藏在節(jié)令里的“限量款”。
我們從春天聊起。先說說接地氣的“七頭一腦”,這8種春季限定的野菜,自帶清香,當然也只有當季來到太湖一帶,才能吃到最新鮮的一茬。春分時節(jié),太湖畔最遭人“惦記”的當屬碧螺春茶,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自被康熙皇帝賜名成為貢品茶以來,聲名日盛。碧螺春一般從每年清明前開采,此時的茶葉也最為金貴。好茶自然需要被好好“對待”,專業(yè)人士曾強調(diào),泡碧螺春水溫不宜過高,80℃到85℃即可,需先倒水再投入茶葉,等葉片逐漸舒展品嘗最佳。
一年四季,這片被太湖滋養(yǎng)的土地,每一季都有藏在節(jié)令里的“限量款”
到了5月份,太湖畔的C位之一變成了青梅,上文提到的香雪海,便是采摘青梅的好去處。不想自己動手也無妨,初夏時候,太湖沿線會有很多提著一簍簍青梅擺在街邊叫賣的阿婆,旁邊還會放上腌漬好的青梅果脯邀你品嘗。當然,青梅更好的“歸宿”應(yīng)該是用來釀酒。青梅、酒、糖按比例混合倒入透明罐子,找個陰涼的地方放著,3個月后,便會擁有一罐令人如癡如醉的青梅酒。
初夏,不止有青梅,還有枇杷。我們都嘗試過很多枇杷,但最后能夠在味蕾留下記憶的,還是只有來自東、西山的。5月中旬,細膩甘甜的白玉枇杷把頭陣,一周后,酸甜爽口的青種枇杷接踵而至,再過個把星期,個大肉肥的冠玉枇杷就來了,3種枇杷,3種風格,任君挑選。
到了6月,枇杷“退場”,楊梅開始唱主角。“南方珍果,首推楊梅”,很多人嫌酸,但對于“上頭”的人來說,一顆入口,在牙齒的壓力下,紫紅色的汁水在口腔里迸發(fā),酸甜交疊,比任何“科技”力量都過癮。
夏天,爽脆多汁、回味甘甜的馬眼棗也是人們的心頭好。每年8月中旬,是馬眼棗成熟的時候,三山島上幾百棵棗樹碩果累累,十分壯觀,為了讓游客有更多沉浸式體驗,三山島還會舉辦馬眼棗文化節(jié)等活動,游客可以親自采摘果子。
太湖的秋日限定,當屬桂花。光福作為全國五大桂花產(chǎn)區(qū)之一,唐宋時就已經(jīng)遍地栽種桂花。桂花最好的“歸屬”那一定是被用來做成糖桂花。光福窯上村的桂花盛名在外,一到秋天,整座村子都籠罩著桂花香氣,這里家家戶戶都會做糖桂花。
10月上旬一直到12月,太湖的橘子應(yīng)該紅了。這里除了洞庭紅橘這一經(jīng)典品種外,近年來當?shù)毓r(nóng)也在種植其他品種,口感均不錯。
2024年第一縷陽光灑進太湖時,近5000名跑友奔跑在“太湖藍”上,暢享太湖絕美的黃金8公里湖景風光。這不是環(huán)太湖1號公路第一次舉辦跑步活動,2023年11月,蘇州“環(huán)太湖1號公路”馬拉松在吳中太湖之畔盛大舉行,25000余名跑者在初冬的暖陽下激情開跑,賽道兩旁樹木林立,層林盡染,盡顯秋冬的色彩斑斕。全馬參賽者縱情奔跑在長達35公里的太湖岸線賽道,近距離地欣賞太湖的煙波浩渺,感受太湖度假區(qū)真山真水帶來的獨特魅力。
其實,以前提到太湖,大家想起的無非是美食、美景、人文,而近年來,太湖度假區(qū)全面整合資源,為的是讓市民和游客體驗更多元的太湖。比如,我們熟悉的新天地,就圍繞“高沉浸+松弛感+樂園化+藝術(shù)性”主題,打造具有親子游樂、家庭休閑、青年潮流、藝術(shù)體驗功能的太湖親子藝術(shù)度假公園。
多元的太湖度假區(qū),未來可期
太湖度假區(qū)還推出了“環(huán)太湖1號公路”IP,除了環(huán)太湖1號公路馬拉松賽,還舉辦了太湖梅花節(jié)、太湖民宿節(jié)等品牌活動,持續(xù)打響太湖旅游、太湖會展、太湖節(jié)慶、太湖體育品牌。
同時,依托環(huán)太湖1號公路這條“串珠之鏈”,太湖度假區(qū)聚焦龍頭項目、節(jié)慶活動、網(wǎng)紅打卡、會展會獎四大方向,精心培育太湖黃金8公里等十大龍頭項目。未來,太湖度假區(qū)將借助太湖博物館建設(shè)契機,重點培育以太湖為鮮明標識的十大節(jié)慶活動,突出“農(nóng)、文、體、商+旅”深度融合,每年新增“十大網(wǎng)紅打卡點”,全力打造“太湖論壇”會議品牌,形成“南博鰲、北太湖”區(qū)域文化交流和會展產(chǎn)業(yè)發(fā)展態(tài)勢。
“太湖藍”,沁人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