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娟
(常州市武進區(qū)公路事業(yè)發(fā)展中心,江蘇 常州 213100)
目前,國內學者針對路面拼接工程的研究日趨詳細,工程應用趨于成熟。如張鵬[1]分析了高速公路加寬施工工藝的實踐應用,并結合青銀高速改擴建項目提出一套具體可行的施工方案。呂洪濤[2]分析了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的具體特點,并從路面、路基兩個角度分析了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中路面拼接措施,給出具體策略。趙國清[3]分析了新舊路面拼接技術,并結合京港澳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具體分析了拼接策略。賈志超[4]分析了路面搭接、裂縫處理等技術,并結合濟青高速公路施工實踐探究了工程具體應用措施。侯杰[5]調查了濟青高速公路改擴建工程狀況并開展可靠性分析,檢驗工程穩(wěn)定性,為后續(xù)高速公路路面拼寬設計方案研究提供理論參考。張婷[6]結合現有工程路面評價方案、路面病害研究措施,分析了高速公路改擴建體系構建,并結合石安高速路面工程提出了高速公路改擴建正確方案及路面拼接形式。
由上述可知,目前學界針對路面拼接工程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臺階設計研究、路面拼接力學性質的有限元分析、路面拼寬施工具體工藝等方面[7],而針對反開挖方式下的超厚水穩(wěn)攤鋪路面拼接施工處理的研究較少。本文由此出發(fā),分析了反開挖超厚水穩(wěn)攤鋪路面拼接施工技術,以期解決傳統(tǒng)工程中為確保全線暢通導致的前期路面硬拼接問題,為類似工程提供理論參考。
本文選用某地2003年通車的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該高速公路設計年限為15年,行車道路面結構層厚度為70cm,舊路側加厚度10cm,新建結構層82cm。該工程開展第一階段路面施工時,施工方式為硬拼接。
銜接處反開挖施工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銜接處反開挖施工流程圖
銑刨臺階根據舊路部分和新建部分分別設置,其中舊路部分以舊路主線結構層為基礎設置,具體如圖2所示,新建部分以新建結構層厚度設置,如表1所示。
表1 銑刨臺階
圖2 臺階設置
2.2.1 銑刨線性和寬度控制
銑刨開始之前,由測量人員在銑刨位置兩側邊放樣,直線段每20m、曲線段每10m放線,并噴漆標識。使用白色涂料或石灰水連續(xù)劃線,使用細線繩人工扯緊后劃線,劃線高度需要嚴格控制[8]。過程中應當杜絕使用雜物或鐵鍬撒布石灰粉設置銑刨邊線標識。銑刨過程中,工作人員結合前端寬度指示,精準控制銑刨線形,并確保其平順,銑刨線形應當控制在中線偏位5cm以內。
2.2.2 銑刨臺階質量控制
使用銑刨機,以每分鐘5m~8m的速度銑刨,期間工作人員通過觀察、矯正,確保臺階銑刨寬度、高度均滿足誤差在-5mm~15mm之間。
2.2.3 銑刨處置
銑刨過程中,技術工作人員始終監(jiān)察進程并開展過程控制,如果舊路厚度不均勻導致出現夾層,夾層在2cm以內則需要提高銑刨深度,清除夾層,深度高于2cm且較完整的夾層則可以保留[1]。
2.2.4 下承臺試驗檢測
銑刨到新拼接路面底基層頂面位置時,如果銑刨完成后剩余基層沒有明顯病害且結構完整,彎沉值在93.2mm以內,則可以保留余下底基層。而如果彎沉值高于93.2mm,銑刨開展到新拼接寬路面路床頂面后監(jiān)測路床彎沉值,彎沉值在232.9mm以上則保留老路床,在232.9mm以下則繼續(xù)開挖至路床頂下30mm位置,摻加6%石灰土或整體挖除并換填。如果路床反彈嚴重,表面難以穩(wěn)定,也可開挖至路床頂面下40cm后換填,處理至路床彎沉值在232.9mm以內為止[5]。
銑刨之前,首先結合設計圖紙內容做好銑刨分層計劃,以便有效處理瀝青層、水穩(wěn)結構層并銑刨回收,如果某層結構不滿足施工要求,則單獨存放。
銑刨期間,如果結構層和圖紙不符,或者出現下承層軟彈、滲水等問題,則需要及時反饋至監(jiān)理單位,由設計單位結合前期設計預案現場勘查并規(guī)劃解決措施。需要嚴格控制銑刨速度在每分鐘5m~8m之間,銑刨速度過快會導致啃邊問題。由專門負責人檢查頂面寬度、坑槽深度、銑刨臺階的寬度和高度等數據,避免銑刨操作失誤影響工程整體質量。
完成銜接處反開挖施工后,應當立刻開展后續(xù)施工工序,否則工期一旦延長,可能會出現天氣變化,在降雪、驟雨影響下,雨水下滲并浸泡基層會降低工程質量。
由于開挖槽形狀狹長且深度較大,車輛進出時不僅行進距離遠,還容易遇到其他問題,即使能夠正常通車也往往只能有一輛車進出,對工程推進極為不利。工程開展效率較低,層間結合處理存在問題,同時連鋪壓實上層時也會對下層產生負面影響,三層連鋪如果沒有控制好終壓時間,更會對下層產生擾動影響[9]。
料車施工中的行駛路段是已經攤鋪完成的路基槽,料車行駛即會對水層均勻度、疏密度的提升過程產生嚴重不利影響。三層連鋪施工具有較長施工周期,期間如果出現大風或強降雨天氣,已經攤鋪完成的狹長路基槽可能會成為大水坑[6],容納大量積水,造成路基槽排水困難,同時也會對攤鋪完成的路基質量產生嚴重負面影響。
超厚水穩(wěn)攤鋪工藝流程如圖3所示。
圖3 水穩(wěn)攤鋪施工
超厚水穩(wěn)攤鋪施工前需要檢測路床頂面處理彎沉高度,結果以彎沉大于232.9mm為準。檢查作業(yè)面外觀,重點檢查是否存在濕陷、局部軟彈等問題,不合格則結合工程規(guī)范整改。檢查上述內容后,吹掃臺階部位,使用吹風機和鋼絲刷等工具吹掃銑刨出現的底部浮土及夾層,如果浮土問題嚴重,則可以灑水后復壓。水穩(wěn)底基層攤鋪開始之前還可以灑水濕潤,以避免底部爛根問題。
3.2.1 攤鋪施工
攤鋪施工時,首先鋪筑下基層,攤鋪使用DT1360攤鋪機,確保物料和攤鋪機之間運轉速度相同,攤鋪速度維持在每分鐘2m~3m。側向供料時,運行機得到行駛路線為拼寬路段,使用皮帶作為運輸工具將混合料加入攤鋪機料倉,設置皮帶角度在30°以內,確?;旌狭细叩吐洳钚∮?.5m。運輸混合料時,設置擋料板以避免混合料散落、離析,側向供料時確保供料均勻、行進速度穩(wěn)定。施工質量檢測過程應當隨施工過程開展同步進行,攤鋪機開展攤鋪時,施工人員還需要重點關注粗骨料導致離析問題。
使用中大型攤鋪機自帶的水泥噴射裝置灑布水泥漿至臺階面,如果部分區(qū)域難以使用機器灑布均勻,則需人工澆灌泥漿,確保拼接縫的黏結質量。水泥初凝時間以5.4h為準,假設攤鋪每層需要耗時2h,攤鋪機運行速度為1.5m/min,則每層施工長度為180m。攤鋪機運行時以100m為控制距離開展施工。完成下基層復壓后檢查頂面壓實度、平整度,確保各項參數合格后開展后續(xù)施工步驟,即使用另一臺中大DT1360攤鋪機攤鋪上基層。兩臺攤鋪機同時運行時,機器之間的距離應當在100m以內。
3.2.2 碾壓施工
碾壓施工包含初壓、復壓,其中初壓包含穩(wěn)壓、振壓和碾壓,使用單輪壓路機以靜壓速度碾壓,保持1/3輪寬交錯。碾壓時,如果部分區(qū)域出現表面不平整,預留高度較低的問題,則人工采取措施解決。
3.3.1 拼縫施工
攤鋪開始前,使用瀝青攤鋪機灑布水泥漿于臺階位置后攤鋪,而后通過人工操作沿拼接縫灌注水灰比至少為1:2的水泥漿,確保透過攤鋪混合料碾壓時不會出現黏輪即可。
3.3.2 側面、層間黏結施工
攤鋪前人工銑刨臺階,而后灑布水泥漿,攤鋪后沿拼縫灌注水泥漿,確保透過攤鋪混合料碾壓時不會出現黏輪即可。判斷黏結效果時,需要對基層臺階位置取芯處理。上下基層連續(xù)攤鋪時,需要時刻對上下基層之間噴灑水泥漿以確保上下基層黏結性,每平方米用量在2kg~3kg之間,同時將攤鋪長度維持在100m左右。
為確保全線暢通,按照傳統(tǒng)方式施工時會出現前期施工路面硬拼接問題,反開挖施工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傳統(tǒng)施工方式為三層攤鋪,在厚度不變的情況下將其簡化為兩層攤鋪,施工不需間斷,縮短工期的同時避免了底基層養(yǎng)生耗時,提高了工程效率。通過應用大噸位壓路機提高水穩(wěn)基層整體性、連續(xù)性,強化壓實效果。
以側向供料的方式運輸混合料,同時施工時不需要倒車行駛較長距離來卸料,避免重載車輛行駛對坑槽基層的擾動,提高施工效率。
本文結合現場施工實際情況,探究了反開挖施工工藝,明確施工過程中注意事項,為類似工程的開展提供經驗參考;結合施工經驗,分析現場工況,確定反開挖坑槽三層變兩層路面基層水穩(wěn)超厚攤鋪施工工藝,提高工程效率,強化水穩(wěn)基層穩(wěn)定性、連續(xù)性,為相關工程實踐提供思路;總結了超厚水穩(wěn)攤鋪施工、反開挖施工優(yōu)點,并結合兩種工藝施工,避免全線暢通前出現路面硬拼接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