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麗拜爾·阿力木
(鄯善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新疆 吐魯番 838200)
鄯善縣地處新疆吐魯番盆地東緣,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年均氣溫11.3 ℃,年均降水量25 mm,獨特的氣候環(huán)境和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賦予了棉花產(chǎn)業(yè)有利的發(fā)展機遇。近年來,鄯善縣高度重視農(nóng)業(yè)供給側(cè)結構性改革工作,堅持宜棉則棉的原則,積極提高棉花品質(zhì)一致性,增強國際市場競爭力。傳統(tǒng)棉花栽培技術模式下,棉花產(chǎn)量低、品質(zhì)差,效益不理想。推廣應用棉花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栽培技術,創(chuàng)新病蟲害防治措施成為大勢所趨。
要想達到棉花提質(zhì)增效的目的,就要科學選擇棉花品種。遵循因地制宜原則,結合鄯善縣氣候條件、栽培用途等因素選種,優(yōu)選生育期不超過130 d的早熟、高產(chǎn)、抗病、株型緊湊、結鈴性強、吐絮快而集中、纖維品質(zhì)優(yōu)、成熟期一致、適宜機械化收獲的棉花品種,如新陸中88 號、新陸中87 號等。嚴把棉種質(zhì)量關,購買正規(guī)棉種,確保棉種質(zhì)量符合相關規(guī)定,即健籽率≥99%、凈度≥96%、純度≥95%、發(fā)芽率≥90%、霜前花率≥90%、含水量≤12%、殘酸含量≤0.15%、破籽率≤3%[1]。
1)晴天曬種。棉花播種前14 d 選擇晴天均勻攤鋪晾曬棉種,9:00—16:00 晾曬,連續(xù)晾曬3 d,讓每粒棉種均勻接受光照,促進種子成熟,縮短出苗期,同時也有助于滅殺種皮病原微生物,防治病蟲害。2)溫湯浸種催芽。準備50 ℃溫水浸泡棉種24 h,中間換水1 次,讓其吸足水分,軟化種皮,縮短出苗期。浸種后放置于25 ℃環(huán)境下催芽,每間隔3~5 h 翻動1 次,棉種漏出白芽后即可播種。機播的棉種禁止催芽。3)藥劑拌種。結合棉花病蟲害流行特點,合理選用藥劑拌種,配合施用殺蟲劑和殺菌劑,提高病蟲害防治效果,比如使用40%甲基托布津拌種,可有效降低棉花苗期病害和地下害蟲的發(fā)生概率。需要注意的是,藥劑拌種后應堆悶2 h后再播種。
棉花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栽培技術對土壤有著較高的要求,優(yōu)質(zhì)的土壤是保證棉花豐產(chǎn)的基礎保障,因此棉花種植前做好土壤準備工作非常重要。應選擇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疏松透氣、排灌便利、有機質(zhì)≥1%的沙壤土、輕壤土種植棉花。遠離一切污染源,如屠宰場、養(yǎng)殖場、化工廠、制藥廠等,避免對棉花生長造成不利影響。做好整地工作,前茬作物收獲后,及時滅茬并清除地膜,深翻深松土壤25 cm,增加土壤松散透氣性。整平土地,讓其坡度≤0.2%。春季地表解凍之后及時灌水2 500 m3/hm2左右,墑情較好的地塊可適當減少灌水量。整地的同時施用33%二甲戊靈噴霧防除雜草。施加充足基肥,施加生物有機肥1 500 kg/hm2、緩控釋復合肥750 kg/hm2,確保撒肥均勻,不重不漏,培肥地力,為棉花生長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2]。
采用適宜的棉花播種方式,是保證棉花良好生產(chǎn)的關鍵措施。1)寬窄行播種法。行株距控制在(65~75)cm×10 cm,播種量24 萬株/hm2左右。2)機采棉等行距播種法。行株距75 cm×5 cm,播種量為22 萬~26 萬株/hm2。合理控制播種時間,結合降水量、溫度、濕度等靈活調(diào)控播種期,棉田土壤溫度穩(wěn)定在12 ℃時適宜播種,最適宜播種期為4月上中旬,最晚不可超過4月下旬。土壤墑情較差時建議人工造墑后再播種,確保達到一播全苗。
棉花播種時推薦使用棉花鋪膜播種一體機進行膜上精量點播,可一次性完成滴灌毛管鋪設、鋪膜、播種、覆土等多道作業(yè)內(nèi)容??茖W選擇地膜,優(yōu)選厚0.01 mm、寬2.05 m 的地膜,一膜鋪設3 條滴灌毛管。要結合品種差異合理調(diào)控播種量。一般情況下,播種量為25~30 kg/hm2為宜。播種作業(yè)前,要做好設備調(diào)整、檢修工作,防止播種時出現(xiàn)故障。正式播種時要控制好速度,保持勻速行進,禁止頻繁急加速、急轉(zhuǎn)彎、急剎車,保證播行端直、接行準確、下籽均勻、膜面平展、壓膜嚴實以及覆土適宜。播種深度以1.5 cm 為宜,覆土厚度以1 cm 為宜。棉花播種后應及早設置棉田滴灌系統(tǒng),為后期灌水作業(yè)提供便利[3]。
棉花播種后應密切留意地膜情況,每間隔5 m用土壓一條護膜帶,避免大風天氣掀翻地膜發(fā)生凍害。棉花出苗應后選擇晴天早晨或陰天溫度適宜時破膜放苗,放苗之后將膜孔口用土封嚴,避免風進入膜孔影響棉花生長。遇到大風寒潮時,應適當延遲放苗時間,防止低溫對幼苗生長造成不利影響。棉花植株長出第1 片真葉時間苗、定苗,遵循留大去小、留壯去弱、留健去病原則,每穴留1 株健壯幼苗即可。缺苗處應及早移栽補苗,防止形成高腳苗,確保達到苗勻、苗齊、苗壯的標準及要求。
中耕除草是棉花田間管理中非常重要的工作,種植戶要提高中耕除草意識,結合棉花植株生長情況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合理控制中耕除草頻率,破除土壤板結,增加土壤松散透氣性,提升地溫,促使壯苗早發(fā),同時避免雜草和棉花爭奪水肥產(chǎn)生的不利影響。棉花全生育期中耕除草2~3 次,棉花播種后14 d 進行第1 次中耕除草,深度為8 cm,不可過深,防止損傷幼苗及其根系。苗期若遇頻繁降水,可再中耕除草1 次,提高地溫,促苗早發(fā)。棉花顯形時進行第2 次中耕除草,深度為10 cm。棉花蕾期進行第3 次中耕除草,深度為16 cm。
正常播期的高密度棉田打頂應遵循“枝到不等時”的原則。晚播棉田打頂要遵循“時到不等枝”的原則??刂坪么蝽敃r間,在7月上旬完成打頂工作,每株留8 臺果枝,株高為65 cm。與此同時,針對旺長棉田,每年8月上旬整枝,剪掉群尖和無效花葉,保證棉田有良好的光照和通風性,防止出現(xiàn)爛鈴,加快棉花成熟。8月中下旬,應及時修剪空枝老葉。
做好化控工作,達到早熟增產(chǎn)的目的。棉農(nóng)應遵循“早、輕、勤”的原則控制好棉花植株長勢,塑造理想的棉花株型,方便采收。一般情況下,棉花全生育期需化控4~5 次、苗期化控1~2 次、蕾期化控1~2 次、花鈴期化控2~3 次。苗期化控時,針對旺長苗,子葉期用縮節(jié)胺7.5 g/hm2兌水450 kg/hm2噴施葉面;針對弱苗,建議在3 葉期用磷酸二氫鉀1 500 g/hm2+尿素2 250 g/hm2兌水450 kg/hm2噴施葉面;2~3 葉期,用縮節(jié)胺15 g/hm2兌水450 kg/hm2噴施葉面;6~7 葉期,用縮節(jié)胺22.5 g/hm2兌水450 kg/hm2噴施葉面;頭水前,用縮節(jié)胺45 g/hm2兌水450 kg/hm2噴施;打頂后7 d,用縮節(jié)胺105 g/hm2兌水450 kg/hm2噴施;21 d 后,用縮節(jié)胺120 g/hm2兌水450 kg/hm2補控1 次。
水是棉花生長所必需的,缺水或水質(zhì)差會對棉花的生長及產(chǎn)量造成極大影響,棉農(nóng)應結合棉花長勢、自然降水情況、土壤墑情等因素及時科學灌水,滿足棉花植株生長對水分的需求。明確棉花不同生長階段對水分的需求,苗期需水量占12%、蕾期需水量占22%、花鈴期需水量占55%、吐絮期需水量占11%,因此在灌水時應遵循“前期少、中期豐、后期補”的原則。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法,結合土壤測定結果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合理控制氮磷鉀肥施用比例,確保施肥的科學合理性。要做到輕施蕾肥、重施花鈴肥、補施鈴肥,滿足棉花生長對多種營養(yǎng)元素的需求,確保棉花健康生長,減少肥料浪費。遵循“少食多餐”原則進行追肥,堅持一水一肥。棉花生長中后期,要做好根外追肥工作,追施尿素和K2HPO4水溶液,葉面追肥1~2 次,可減少花鈴掉落,提高棉花的產(chǎn)量和質(zhì)量。8月下旬后停止施肥。
合理控制好收獲時間,推廣機械化收獲技術。脫葉21 d 后脫葉率達90%、吐絮率達95%時進行收獲作業(yè)最為適宜,可保證棉花品質(zhì)。同時,棉花收獲時要保證機采籽棉含水率<12%,避開中午高溫和有露水的時間段。嚴把質(zhì)量關,保證損失率<1%,棉籽含雜率<10%。
防治黃萎病時,要做好棉種檢疫工作,防止攜帶病菌;有發(fā)病史的棉田,堅持輪作倒茬制度,優(yōu)先和水稻、小麥、玉米等作物實行3~5年以上輪作;做好施肥工作,合理控制氮磷鉀肥施用比例,增施腐熟有機肥和磷鉀肥,控施氮肥,補施微肥,提升棉花的抗病性;科學選種,優(yōu)選高抗病性棉花品種;做好棉種藥劑處理工作,降低發(fā)病率;靈活澆水,保持棉田適宜濕度;發(fā)病初期噴施0.5%氨基寡糖素水劑400 倍液,可起到不錯的預防效果;化學防治時,交替噴灌農(nóng)抗“120”1 500 倍液、50%多菌靈800 倍液,每間隔7 d 噴藥1 次,連用2~3 次。
防治枯萎病時科學選種,優(yōu)選抗病性棉花品種;做好棉花種子晾曬、浸泡、消毒工作,防止種子攜帶病菌;合理控制棉花播種時間,做到適墑播種,合理密植,保持良好的光照和通風條件;做好整枝、打頂、去蕾工作,提升棉花植株的抗病性。
加強施肥管理,合理控制氮磷鉀肥施用比例,禁止濫用氮肥;發(fā)現(xiàn)有病株及時清除,并用石灰水清理病土;采用化學防治時,葉面噴施枯草芽孢桿菌700 倍液或交替噴灌25%咪鮮胺乳油800 倍液、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防治,每隔7 d用藥1 次,連用2~3 次。
防治棉葉螨時,應在越冬前做好棉田冬耕冬灌工作,殺滅越冬害蟲;做好棉田除草工作,避免害蟲棲息繁殖;棉田禁止套作玉米、豆科類作物;重視對天敵的保護和利用,比如七星瓢蟲、小花蝽中華草蛉等是棉葉螨天敵,將其釋放在棉田內(nèi),可有效誘殺棉葉螨;化學藥劑防治時,交替噴施1.8%阿維菌素乳油3 500 倍液、5%噠螨靈可濕性粉劑2 500 倍液、10%瀏陽霉素乳油1 000 倍液防治,每間隔7 d噴藥1 次,連用2~3 次。
從保護利用天敵和提高對煙粉虱防治效果考慮,煙粉虱發(fā)生初期可選用抗生素類藥劑,如1.8%阿維菌素乳油1 000~1 500 倍液、40%綠菜寶乳油1 000~1 500 倍液、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 倍液、25%鋤盡懸浮劑1 000~1 500 倍液噴霧防治。若蟲口密度大,可施用菊酯類藥劑,如2.5%天王星乳油1 000 倍液、40%綠洲一號(雙硫菊酯)乳油1 000 倍液噴霧防治。
1)拌種用藥。播種前將棉花種子與3%呋喃丹顆粒劑22.5~30.0 kg/hm2或鐵滅克750 g/hm2拌種,可以有效防治蚜蟲。使用“3911”乳劑或顆粒劑、種衣劑拌種,效果很好。2)噴霧用藥。一般用50%久效磷、50%辛硫磷、40%氧化樂果、40%斃蚜丁、35%伏殺蚜、50%磷胺等藥劑1 000~1 500 倍液噴霧。3)滴心用藥。用40%氧化樂果乳劑、40%久效磷或50%甲胺磷乳劑稀釋80~100 倍液,用噴霧器將藥液滴在棉苗頂部能控制蚜蟲。4)涂抹用藥。用40%氧化樂果乳劑、40%久效磷、50%甲胺磷乳劑與聚乙烯醇和水,按1.0∶0.1∶5.0 的比例配制成涂莖劑,用類似毛筆的器具,將藥液涂在棉花莖上紫綠相間部位,蚜蟲防治效果可達90%以上。
為提升棉花市場核心競爭力,保障鄯善縣棉花產(chǎn)業(yè)高質(zhì)量發(fā)展,要高度重視棉花栽培技術管理及病蟲害防治工作,掌握棉花栽培技術要點,完善棉花病蟲害防治方案與措施,避免病蟲害對棉花生產(chǎn)產(chǎn)生影響,保證棉花安全生產(chǎn),提高棉花產(chǎn)量和品質(zhì),將棉花產(chǎn)業(yè)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