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洋
(武安市農業(yè)農村局,河北 邯鄲 056300)
春小麥復種谷子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的實施要與當地自然條件相協(xié)調,符合現代化農業(yè)發(fā)展方向,將原有粗放式管理模式轉變?yōu)榫毣耘喙芾矸桨?,構建現代化技術體系,為小麥生長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確保小麥高產,帶動當地農業(yè)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
由于春小麥和谷子的生態(tài)位相似,所以在實際操作中,這兩種作物復種存在一定困難。由于谷子的生育期比較短,為7 個月左右,所以谷子早于春小麥完全成熟。谷子的產量也會受到春小麥種植面積的限制,因此,種植人員需要采用精細化管理技術,以確保能夠增加作物的產量。春季時,先種植春小麥,春小麥需要在2月底或者3月初播種,建議選擇地力肥沃、堅實的地塊種植。在春小麥播種前,種植人員需要在前期進行種子處理,保證種子的成活率,同時在耕作的過程中注意保持土壤的濕度,確保種子能正常發(fā)芽[1]。在春小麥發(fā)芽后,種植人員需要根據土地狀態(tài)適時施肥、處理草害,并在整個生長期間采用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在春小麥成熟之后,種植人員需要采取措施,以確保能夠同時種植谷子。種植人員需要使用農用機械將春小麥的殘株翻入土中,以改良土壤結構。翻土結束后,種植人員通常在6月開始播種谷子。之后,谷子的管理和春小麥類似,種植人員需要根據土地狀態(tài)及時施肥和處理草害,以確保谷子健康生長和高產。
1)種植人員要考慮品種的品質。選擇優(yōu)質種子是高產的關鍵,優(yōu)質種子能夠在各種環(huán)境下生存并保持較高的產量。種植人員可以通過研究品種的抗逆性、產量等指標來判斷種子的優(yōu)劣性。一般而言,高產優(yōu)質品種在這些方面表現較為出色。
2)種植人員需要選擇適宜的品種。不同地區(qū)、不同環(huán)境對品種的要求不同。例如,在相對干旱的地區(qū),種植人員需要選擇抗旱品種;在土地肥沃的地方,種植人員需要選擇高產品種;在高寒地區(qū),種植人員需要選擇早熟品種,以避免受到氣溫的影響。與此同時,種植人員需要選擇具備良好適應性的品種,即所選種子應該具有較高的適應能力,能夠在不同的氣候、土壤和環(huán)境下生長,達到較好的生產效果。
3)種植人員需要考慮相關成本。在選擇種子時,種植人員需要考慮各種因素,包括價格、種植難度、管理成本等。只有在保證高產優(yōu)質的基礎上,種植人員才能選擇成本較低的品種,從而實現更大的生產效益[2]。
整地的第一步是將田地清理干凈,清除雜草及草根。第二步是使用犁耕機對土地進行耕作,同時向土地中添加適量肥料和有機物,以提高土地肥力和增加養(yǎng)分含量,為作物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在整地的過程中,要注意土地的緊實程度。如果土地過于緊實,將會影響作物的生長和發(fā)育,因此可以使用地耙等工具來松散土壤,提高土壤的透氣性和透水性,為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長環(huán)境。在整地的過程中,種植人員需要認真對待每個細節(jié),以確保整地工作順利完成[3]。
盡管小麥和谷子都是耐旱作物,但2 種作物的播種時間不同,會對作物的生長和收獲產生很大影響。對于小麥來說,適宜的播種時間為每年秋季和春季,復種時間通常在春季。而春季是谷子唯一的播種時間。應該在春分后7~14 d 播種,通常是在每年3月下旬至4月初,在這段時間內,氣溫開始升高,土壤溫度逐漸回升,正是小麥和谷子生長所需的最佳氣溫和土壤溫度[4]。
此外,根據土壤濕度的不同,種植人員可以調整播種時間。土壤太濕會使底部缺氧,過干會影響種子發(fā)芽和生長。在播種前,需要對土壤進行充分的耕作和管理,保證土壤肥力和水分充足。在播種過程中,需要注意種子的密度和深度。
2.4.1 壓青苗
在春小麥復種谷子的田間管理中,壓青苗是一種常見的方法,目的是使植株更加緊密地貼著地面,以便在強風、大雨等惡劣天氣下更好地抵抗自然災害。同時,壓青苗可以起到保溫保濕、防止水分過度蒸發(fā)等作用,從而提高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通常情況下,當春小麥苗高達到10~15 cm 時開始進行壓青苗。此時,麥苗已經基本成型,但還不夠結實,可以通過壓青苗讓麥苗更加緊密地貼著地面??梢暂p輕踩踏麥田,或用木棍或扁擔等工具輕輕敲打,使青苗更加緊密地貼在地面上。需要注意的是,壓青苗的力度要適中,不能過輕或過重,否則會對麥苗生長產生不利影響。在完成壓青苗后,需要及時澆水施肥。因為在壓青苗的過程中,青苗的部分葉片可能會受到損傷,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養(yǎng)分來促進其恢復和生長[5]。此外,還需要定期檢查田地是否有蟲害或其他病害,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防治,以確保青苗健康生長。
2.4.2 施肥
施肥是農業(yè)生產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對于小麥和谷子這樣的糧食作物來說更是至關重要。在春季小麥復種和谷子田間管理中,正確的施肥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可以提高產量,還可以改善土壤質量,提高土壤肥力,為作物高產奠定堅實的基礎[6]。
1)在施肥前,需要對土壤的種類和特性進行科學分析。不同的土壤需要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例如酸性土壤需要施用堿性肥料來平衡土壤酸堿度,而堿性土壤則需要施用酸性肥料[7]。合理的施肥方法可以避免肥料浪費,還可以保護環(huán)境,降低化肥的施用量。
2)在施肥過程中,需要注意甄別肥料的質量和種類。選擇質量好、營養(yǎng)物質含量豐富的有機肥或復合肥,可以為作物提供充足的氮、磷、鉀肥,增強作物的抗病性和適應性[8]。此外,要綜合考慮作物的品種、生長階段、地理位置、氣象條件等因素,科學選擇肥料。
3)在施肥過程中,需要注意選擇正確的方法和時機。一般來說,適宜的施肥時機是在小麥生長初期和谷子生長初至中期[9]。這個時期的作物代謝旺盛、根系發(fā)達,能夠更好地吸收、利用肥料。要均勻、細致施肥,避免肥料浪費和作物受損[10]。一般來說,可以將肥料撒在土壤表面,之后用犁或鋤頭輕微地混合一下,或者通過灌溉系統(tǒng)向土壤深處灌入肥料[11]。
2.4.3 灌水
對于春小麥來說,灌水的最佳時機應為拔節(jié)期和灌漿期。在這兩個時期春小麥的生長速度較快,需要供應更多水分。在實際操作中,種植人員可以采取“準時灌溉、適量澆水”的方法。具體來說,每天早晚灌水2 次,分別在9:00 和16:00 左右進行灌水操作,每次灌水量應根據氣象情況和土地情況調整,以確保土壤濕度適宜,且不會因灌水過多而導致積水[12]。
對于谷子而言,灌水的最佳時機為分蘗期和拔節(jié)期。在這兩個時期內,谷子需要較高的土壤濕度,以促進其生長發(fā)育。因此,在實際操作中,種植人員需要采取“少量多次、注意排水”的方法。具體來說,是在適宜的天氣條件下,每天灌水3~4 次,每次應適量灌水,以避免水分過多而導致田間積水[13]。同時,在灌水后,種植人員需要及時將田間積水排出,以確保土壤濕度適宜,不會因水分過多而導致作物窒息。
2.4.4 防治病蟲害
在春小麥復種和谷子田間管理中,病蟲害防治為種植人員必須面對的重要問題。在病蟲害防治方面,種植人員需要采取綜合措施,既要注重預防,也要注意治理。在防治病蟲害的過程中,種植人員需要合理施用農藥、加強田間管理、控制環(huán)境。在施肥和澆水時,種植人員要注意避免對作物造成損傷。在選種時要注重品種的耐病性,選擇具有較強抗病能力的品種,能夠降低作物發(fā)生病蟲害的概率。種植人員要勤于觀察,及時發(fā)現病蟲害,以便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在田間巡查時,種植人員需要仔細觀察作物的葉片、莖稈等,查看是否存在蟲害、病斑或葉片變黃等現象。如果發(fā)現發(fā)生病蟲害,種植人員需要及時采取措施,避免病蟲害擴散。
1)生物防治方法,即通過引入一些天敵來控制害蟲的生長和繁殖。例如,種植人員可以引進寄生蟲、食草動物等自然天敵,使其與害蟲之間達到平衡。
2)化學防治方法,即在作物受到病蟲害侵染后,通過噴灑農藥來控制。需要注意的是,種植人員應合理施用農藥,注意用藥頻率和用藥量,避免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
3)物理防治方法,即通過改變田間環(huán)境來控制病蟲害。例如,種植人員可以通過采取密植作物、覆蓋地膜和灌溉等措施,使病蟲害無法生長繁殖,從而達到控制病蟲害的目的。
在春季小麥復種的同時要開始下茬谷子的栽培,這樣可以充分利用田地資源,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效益。
1)下茬種植谷子的田地要求肥沃、排水良好、土質疏松、光照充足。在田地上進行犁耕、松土,使土層深度達到20 cm 以上,具有良好的通氣性和透水性。
2)施肥處理。選用適宜的有機肥和化肥進行追肥,使土壤富含養(yǎng)分,并維持田間生態(tài)平衡。同時,在施肥后拱起土塊,使土面具有一定的凸起度,有利于覆蓋種子,之后進行種子選擇和浸種處理。下茬谷子應該選擇飽滿、色澤好、無蟲、無病、無雜質的優(yōu)質種子。種子的浸泡時間為12~24 h,讓種子充分吸收水分,提高萌發(fā)率。浸泡過的種子需要晾干后再種植。合理確定種植密度,按照定行定株的原則均勻撒播,同時用拖拉機進行覆土操作,覆蓋土層厚度3~5 cm,要注意保持土壤濕潤,有利于種子萌發(fā)和生長。
3)田間管理。在下茬谷子生長期間,需要注意田間管理,包括施肥、除草、病蟲害防治等,確保谷子健康生長,提高其產量和品質。在谷子成熟之后,要及時收割和晾曬。
對于春小麥和谷子而言,準確把握收獲時機十分重要。如果收割過早,籽粒含水量過多,容易發(fā)霉變質;如果收割過晚,籽粒過于干燥,容易破碎,影響其質量。通常,最佳收獲時間在春小麥和谷子成熟后15~20 d,此時谷子籽粒的一面已經干燥,顏色逐漸變黃,谷粒開始變硬。同時,天氣也是影響籽粒品質的重要因素。如果天氣過于潮濕,收割后的籽粒容易受到霉菌侵襲,影響品質;如果天氣過于干燥,收割后的籽粒容易破碎,增加損耗。
在收割時,種植人員要采用機械收割或手工收割的方式。機械收割可以提高效率,減少勞動力的投入;手工收割可以更好地保護籽粒的完整性,減少籽粒損失。無論采用哪種方式都要及時收割,以確保籽粒質量和數量。
在收割后,種植人員需要及時晾曬、貯存谷子。晾曬可以使水分蒸發(fā),防止霉菌。貯存需要控制溫度和濕度,以防止籽粒變質。
春小麥復種谷子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在現代化農業(yè)中的應用較為廣泛,有助于帶動當地農業(yè)經濟穩(wěn)定發(fā)展。因此,相關種植人員需要更新種植觀念,明確栽培要點,選擇正確的栽培技術方案,提高栽培效果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