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振泉
(上海市格致中學)
寫作試題
(2023年上海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僅僅是因為好奇心嗎?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1)自擬題目;(2)不少于800字。
筆者認為,作文審題其實就是閱讀理解,考生必須真正讀懂作文材料,與作文命題教師“會心”。近十年來,上海卷一直都在考思辨類作文,而思辨類作文材料一定包含一個看似矛盾的問題焦點。因此,考生審題時一定要關(guān)注問題焦點,作文立意時一定要呼應問題焦點。如果對問題焦點沒有呼應,作文顧左右而言他,那么就很容易“跑題”。作文審題時,我們首先要把作文原材料當作問答題,對作文原材料所包含的問題焦點進行呼應,這是對作文命題者最起碼的尊重。但作文畢竟不是問答題,作文需要表現(xiàn)考生的思想,展示考生的學識。因此,考生還必須在作文原材料中尋找命題者的“留白處”,在作文原材料的“留白處”著力——這個“留白處”才是考生作文時真正能夠自由發(fā)揮的地方??忌凇傲舭滋帯敝?努力攜帶“私貨”,充分論證自己的觀點,這是考生對自己的尊重。
下面,筆者以2023年上海卷作文題為例,分析如何審題、如何立意。
在這道作文題中,原材料至少包含以下信息:
1.是一個人去探索陌生的世界,而不是一群人去探索陌生世界;
2.是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世界,而不是一個人被迫去探索陌生世界;
3.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一定有好奇的原因;
4.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世界,除了好奇的因素,還有別的原因嗎?
問題聚焦:
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的世界到底為什么?
問題留白:
1.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的世界,除了因為好奇心,還可能存在哪些因素?
2.命題者出這道作文題目,用意何在?有沒有現(xiàn)實的針對性?
審題陷阱:
1.將一個人寫成了一群人;
2.將樂意探索寫成了被迫探索;
3.徹底否定“好奇心”是一個人樂意探索陌生世界的原因之一。
立意難點:
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世界,除了好奇心,考生往往很難再找到其他更多原因,即使找到了,相互之間又同質(zhì)交叉,不能完全并列。
文章立意首先要認同好奇心是一個人樂意探索陌生世界的原因,除此之外,還可以補充三個性質(zhì)完全不同的角度:
1.個人興趣愛好——熱愛是最好的老師;
2.對天賦使命感的欣然堅守;
3.對探索背后各種利益得失的理性權(quán)衡等。
以好奇心為源
(上海市格致中學高二8班 姚嘉婕)
探索陌生的世界,往往是需要很大勇氣的。陌生的世界既存在未知的可能性,也存在未知的潛在危險。在我看來,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的世界,絕不可能僅僅因為好奇心。好奇心只是探索的源動力,但絕不是全部;僅憑好奇心也只能探索陌生世界的一部分。
古往今來,因為受好奇心驅(qū)動而去探索陌生世界的例子非常多:哥倫布發(fā)現(xiàn)新大陸算得上是最經(jīng)典的成功案例;在許多影視作品乃至一些民間組織中,不斷有人在為和外星人取得聯(lián)系而努力……他們的探索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是不切實際的,甚至是虛無縹緲的,但正是受這份好奇心的驅(qū)使,他們才樂意行動。好奇心是人類思想火焰的引燃物,或者說是人們探索陌生世界的源動力。
但有諺語所謂“好奇心害死貓”,也充分體現(xiàn)了好奇心的局限性:好奇心只會害死貓,不會害死人。一方面,絕大多數(shù)人在面對好奇心與自身利益,甚至生命安全之間的權(quán)衡中,都能夠保持足夠的理智選擇后者。就連童話故事里推開那扇“千萬別打開”之門的,也只會是心智未成熟的小孩子。另一方面,僅僅由好奇心引發(fā)的“探索”也很難長久,像哥倫布航海發(fā)現(xiàn)新大陸,是有很強的運氣成分的。
所以我認為,真正堅持探索陌生世界的人,必有其另外的追求。
以科學家們?yōu)槔?笛卡爾主張懷疑論,提出“我思故我在”,提出理想斜面實驗,發(fā)明了平面直角坐標系……這些在哲學、物理學、數(shù)學等領域中熠熠生輝的偉大理論都是他探索得到的。這些成果飽含笛卡爾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僅憑當初的“好奇心”是遠不可能達此成就的;我國已逝的著名科學家鄧稼先同志,當初留學海外,完全有機會留在更容易滿足自己“科研好奇心”的國度,最后卻毅然回到積貧積弱的祖國,為我國的核物理學研究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們熱愛探索陌生世界,不只是因為好奇,還因為對真理的熱愛和對國家的忠誠。
當然,對于我們青少年自身,以好奇心為源開始探索絕對是一件好事,不必找到深層追求再開始行動。我們還年輕,多涉獵各個領域,有好奇心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就算三分鐘熱度退去,不再繼續(xù)對那個未知領域進行探索了,也權(quán)當是增長見識,沒什么不好的。
探索陌生的世界,僅有好奇心是遠遠不夠的,還有對真理的熱愛和對國家的忠誠,一定還有更多其他因素。盡管如此,我們依然要呵護好自己的好奇心,并以好奇心為源不斷點亮陌生的世界。呼應作文原材料,略作詮釋,然后表明態(tài)度,開篇簡潔。
正面論述好奇心是一個人樂意探索陌生世界的源動力。
論述好奇心在一個人探索陌生世界中的局限性。
承上啟下,過渡段落,為下文論證拓展思路。
舉例論證一個人樂意探索陌生世界“好奇心”之外的因素,選材非常典型。
聯(lián)系青少年實際,以退為進,再次強調(diào)“好奇心”的重要性,語氣平和。
總結(jié)上文,表明觀點,結(jié)尾有力。
總評
文章審題全面,立意明確,思路清晰,選材較好。標題“以好奇心為源”呼應作文原材料,立意空間大;“對真理的熱愛”和“對國家的忠誠”是對“好奇心”的補充,這兩點使文章的立意更加飽滿;“哥倫布” “笛卡爾”和“鄧稼先”三個材料都各有所屬,非常典型;結(jié)尾兩段又回到“好奇心”,既突出了文章的主題,也符合生活的實際,還使得文章的節(jié)奏更加緊湊。
走向未知
(上海市格致中學 雷振泉)
每個人天生都有好奇之心,而好奇之心其實就是求知之欲,而求知之欲就是探“真”之志。在前行的道路上,如果沒有隨行“同志”,沒有他人的逼迫,如果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的世界,那一定是因為他擁有一顆好奇之心。不然誰愿意閑著無事去孤身獨闖未知的世界?
銀河橫跨九天,月宮桂樹常青。那天宮里到底有沒有住著神仙?很多人都在好奇,但探索者寥寥無幾,畢竟探索未知的世界經(jīng)常存在很大的風險。但是明朝的萬戶就不信這個邪!萬戶從小就向往天宮,喜歡擺弄各種器物。他希望造一只飛鳥,然后駕著它暢游太空——他想看看天宮中到底有沒有神仙。他試驗了很多次,也失敗了很多次。突然有一天,他的靈感來了,他為自己裝上一副翅膀,并且渾身綁著“火箭”?!盎鸺北稽c燃后,他“成功”地升向天空——雖然他最終為此殞命,但也因此成為世界飛行史上第一個“飛天人”。
玩物未必喪志,玩物亦能樂志。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的世界,還可能因為熱愛。他叫徐霞客,也是明代人。他從小就喜歡閱讀,但就是不喜歡科舉考試。童試失敗后,他就徹底斷絕了科舉考試的念想,立下“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旅行大志。從萬歷三十六年(1608)到崇禎九年(1636),徐霞客歷時近三十年,在沒有他人資助的情況下,足跡遍及今天的21個省市、自治區(qū),最后病倒在祖國的西南邊陲。文章是案頭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因為熱愛,徐霞客閱讀的是山水無字書;因為熱愛,徐霞客邊游邊記,為后人留下60多萬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他也因此被后世譽為“一代游圣” “東方的馬可·波羅”。
即使再好奇,即使再喜歡,如果遇到困難,也難免會像王安石當年游褒禪山那樣半途而廢。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的世界,有時還因為“承天景命”。在族群中,或在種群中,總有一些人是帶著特殊使命而來的。他們敬畏天道,不畏人難;他們不僅自己想活明白,而且還希望帶著大家一起活得明明白白。他們就像《〈寬容〉序言》里那位撕裂黑暗、從遠方歸來的“游子”。“格物”是為“致知”,但是對于這些族群或種群中帶著使命而來的人,他們到底為誰而“格物”,以至始終不渝?“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才是他們的不二選擇。
前往未知的世界,并非時時有“同志”隨行。在沒有“同志”隨行的世界,總有人愿意一個人去探索陌生的世界。他們或是因為好奇,或是因為熱愛,抑或是因為天賦的使命!呼應作文原材料,突出好奇心在一個人樂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中的重要性。
舉例論證好奇心在一個人探索陌生世界中的重要性。
舉例論證“熱愛”在一個人探索陌生世界中的重要性。
舉例論證“天賦使命”在一個人探索陌生世界中的重要性。
總結(jié)上文,表明觀點,結(jié)尾有力,主題明確。
總評
本文審題全面,立意明確,思路清晰,選材豐富。標題“走向未知”呼應作文原材料,立意非常應景;“因為熱愛”和“因為天賦使命”思維敏捷,使文章的立意更加飽滿;“萬戶” “徐霞客”和《〈寬容〉序言》三個材料各有所屬,材料和觀點非常統(tǒng)一。本文雖然是一篇教師下水作文,但是語言非常通俗,閱讀非常輕松,教師在寫作此文時已經(jīng)完全將自己當成了高三參考學生,不秀不媚,非常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