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敏 李輝 楊成泉 緱耀武 徐凌飛
摘? ?要? ?為選擇適宜陜西蒲城地區(qū)栽培的優(yōu)良早熟梨品種,2022—2023年對蘇翠1號、蘇翠2號、新梨7號、早酥蜜、中梨4號5個早熟梨品種的物候期、植物學性狀、生長結果習性、果實品質(zhì)進行觀測,并評價其適應性。結果表明:5個早熟梨品種均能正常生長,適應性強,物候期、植物學性狀表現(xiàn)差異不大。果實性狀蘇翠1號、蘇翠2號和早酥蜜表現(xiàn)較優(yōu),單果質(zhì)量均超過200 g且株產(chǎn)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別為13.13%、12.78%、13.6%;此外,3個品種果實口感較好,甜度高,果肉細膩多汁。相比較而言,新梨7號果實相對較小且風味較淡,中梨4號株產(chǎn)低,果肉稍粗。綜上,蘇翠1號、蘇翠2號、早酥蜜綜合表現(xiàn)較好,適宜作為早熟品種在蒲城發(fā)展。
關鍵詞? ?早熟梨;引種;蒲城; 蘇翠1號;蘇翠2號;早酥蜜
陜西是我國西北地區(qū)產(chǎn)梨大省,蒲城是陜西梨主產(chǎn)區(qū),主要栽培品種有碭山酥梨、早酥梨、紅香酥梨,還有少量西洋梨,早熟梨占比小,品種單一。為優(yōu)化梨品種結構,我們引進了蘇翠1號、蘇翠2號、新梨7號、早酥蜜、中梨4號5個早熟梨品種在陜西蒲城試栽,以期篩選出適宜當?shù)匕l(fā)展的早熟梨優(yōu)良品種,填補7月中上旬梨市場空白。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在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蒲城酥梨試驗示范站進行。試驗站海拔383 m,屬溫帶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全年多東北風。試驗地極端高溫41.8 ℃,極端低溫-16.7 ℃,年均溫13.3 ℃。年平均降水量524.1 mm,年平均日照2 277.5小時,無霜期218天。
1.2? ?試驗材料? ?蘇翠1號、蘇翠2號由江蘇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園藝研究所提供;新梨7號為試驗站保存品種;早酥蜜、中梨4號由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提供。2020年栽植苗木,每個品種18株,株行距均為1 m×4 m,按圓柱形整形。
1.3? ?試驗方法? ?參照《梨種質(zhì)資源描述規(guī)范和數(shù)據(jù)標準》對參試品種的物候期、植物學性狀、生長結果習性、果實品質(zhì)進行觀測。每個品種選擇長勢基本一致的3株樹,稱量單株產(chǎn)量,取平均值;果實成熟后;每個品種隨機選取20個果實,用精度0.01 g的電子天平稱量單果質(zhì)量;用GY-4型果實硬度計測量果實硬度;用日本美能達CR400型色差儀測定色差;用數(shù)字式糖度計(PX-BD45T)測定可溶性固形物;用GMK-835F(G-won Hitech有限公司生產(chǎn))水果酸度測定儀測定可滴定酸;石細胞含量采用改良冷凍法測定。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和SPSS 23.0軟件? ?處理。
2? ?結果與分析
2.1? ?參試品種物候期? ?如表1所示,5個早熟梨品種蕾期均在3月下旬。其中,蘇翠2號、新梨7號、早酥蜜最早,蘇翠1號最晚。初花期和盛花期相差不多。早酥蜜末花期最早,蘇翠1號、蘇翠2號和新梨7號進入末花期較晚。成熟最早的是蘇翠2號、早酥蜜和中梨4號,蘇翠1號次之,新梨7號成熟最晚。5個品種均為早熟品種。
2.2? ?參試品種植物學性狀? ?從表2可以看出,新梨7號樹姿半開張,其他品種樹姿開張。5個品種的樹形均為圓柱形,1年生枝顏色不盡相同。5個品種節(jié)間長度差異明顯,早酥蜜節(jié)間最短,具有矮化性狀,蘇翠1號節(jié)間最長。除新梨7號的幼葉為淺綠色,其他品種幼葉均為黃綠色。5個品種葉片形狀均為卵圓形。
2.3? ?參試品種生長結果習性? ?從表3可以看出,蘇翠1號、蘇翠2號樹高低于其他品種;5個品種樹勢均強;蘇翠1號、蘇翠2號和新梨7號成枝力強;5個品種均從定植第3年開始結果,統(tǒng)計第4年的株產(chǎn)發(fā)現(xiàn),5個品種存在明顯差異,其中平均株產(chǎn)最高的是早酥蜜,與蘇翠1號、蘇翠2號之間無顯著性差異,但顯著高于新梨7號和中梨4號,新梨7號株產(chǎn)最低。
2.4? ?參試品種果實品質(zhì)
1)外在品質(zhì)。從表4可以看出,中梨4號單果質(zhì)量最大,與蘇翠1號、蘇翠2號、早酥蜜間無明顯差異;新梨7號單果質(zhì)量最小。蘇翠1號、蘇翠2號、早酥蜜、中梨4號果形均為卵圓形,新梨7號果形為長圓形。早酥蜜果實亮度最大,與中梨4號無明顯差異;新梨7號果實亮度最小,與其他品種存在明顯差異。5個品種果實底色均為綠色,其中新梨7號果實陽面有紅暈。
2)內(nèi)在品質(zhì)。從表5可以看出,中梨4號果肉硬度最大,與早酥蜜和蘇翠1號之間無明顯差異;新梨7號果肉硬度最小,與其他品種有明顯差異。早酥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與蘇翠1號無明顯差異;新梨7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與其他品種存在明顯差異。蘇翠2號可滴定酸含量最高,新梨7號可滴定酸含量最低;蘇翠1號石細胞含量最高,新梨7號石細胞含量最低,5個品種無明顯差異。蘇翠1號果實偏甜,果肉細膩多汁;蘇翠2號果實甜,果肉細膩、汁液略多;新梨7號果實微甜,風味淡;早酥蜜果實甜,果肉細嫩酥脆、汁液多;中梨4號果實甘甜,果肉稍粗、汁液多。
3? ?小結
5個品種均為早熟品種,在陜西蒲城均能正常生長,適應性強,植物學性狀表現(xiàn)相差不大。5個品種樹勢均強,蘇翠1號、蘇翠2號、早酥蜜株產(chǎn)較高;蘇翠1號、蘇翠2號、早酥蜜單果質(zhì)量均超過200 g;早酥蜜、蘇翠1號、蘇翠2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較高,中梨4號和新梨7號略低。從口感上說,蘇翠1號、蘇翠2號、早酥蜜風味較好。
綜上,蘇翠1號、蘇翠2號和早酥蜜綜合表現(xiàn)較優(yōu),可作為早熟品種在陜西蒲城產(chǎn)區(qū)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王文輝,姜云斌,王志華,等.晉陜梨果生產(chǎn)和貯運現(xiàn)狀及建議[J].保鮮與加工,2014,14(05):1-7+19.
[2] 藺經(jīng),盛寶龍,李曉剛,等.早熟砂梨新品種蘇翠1號[J].園藝學報,2013,40(09):1 849-? ? 1 850.
[3] 李曉剛,藺經(jīng),盛寶龍,等.梨新品種——蘇翠2號的選育[J].果樹學報,2013,30(06):? ? ? ?1 086-1 088+904.
[4] 劉建萍,閻春雨,程奇,等.早熟、優(yōu)質(zhì)、耐貯梨新梨7號選育與品種特性研究[J].塔里木大學學報, 2008(03):26-28.
[5] 楊健,王龍,王蘇珂,等.極早熟梨新品種——早酥蜜的選育[J].果樹學報,2015,32(06): 1 283-1 285+ 996.
[6] 李秀根,楊健,王龍,等.早熟大果型梨新品種——中梨4號的選育[J].果樹學報,2014,31(04):742-744+524.
[7] 曹玉芬,劉鳳之,胡紅菊,等.梨種質(zhì)資源描述規(guī)范和數(shù)據(jù)標準[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6.
[8] 彭宗生,蔡姣,易強,等.早熟梨新品種在湘西的引種表現(xiàn)[J].中國南方果樹,2022,51(02):160-162.
[9] 宋健坤,王然,李述輝,等.改良冷凍法測定梨果實的石細胞含量[J].中國農(nóng)學通報,2012,28(10):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