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際娣
近日,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糧食總產量13908.2億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增長1.3%,連續(xù)9年穩(wěn)定在1.3萬億斤以上,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
糧食豐收,顆粒歸倉。從東北黑土地到中原大糧倉再到江南魚米之鄉(xiāng),全國13個產糧主產區(qū)成為維護我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近日,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糧食總產量13908.2億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增長1.3%,連續(xù)9年穩(wěn)定在1.3萬億斤以上,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國家統(tǒng)計局農村司司長王貴榮表示,2023年全國糧食產量再創(chuàng)新高,為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yè)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加快構建新發(fā)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fā)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穩(wěn)定全球糧食市場、維護世界糧食安全作出了積極貢獻。
藏糧于地?播種面積增加954.6萬畝
糧食再增產,種植面積增加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國家統(tǒng)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糧食播種面積17.85億畝,比上年增加954.6萬畝,增長0.5%。聚焦我國糧食生產發(fā)展路徑,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建設高標準農田,持續(xù)推進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一項項著眼于穩(wěn)住耕地數量、提升耕地質量的措施成為國內增加糧食產量的著力點。
“中國人每9碗飯中,就有1碗產自黑龍江。”黑龍江是我國最大的糧食產區(qū)之一,2023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22114.65萬畝,占全國的12.4%,同比增加89.85萬畝;糧食總產量1557.64億斤(歷史第二高),占全國的11.2%,連續(xù)14年位居全國第一,同比增加5.04億斤。
放眼全國,小麥和玉米面積增加,稻谷面積穩(wěn)中略降。2023年,全國谷物播種面積14.99億畝,比上年增加986.3萬畝,增長0.7%。其中,稻谷播種面積4.34億畝,比上年減少751.6萬畝,下降1.7%;小麥播種面積3.54億畝,比上年增加163.2萬畝,增長0.5%;玉米播種面積6.63億畝,比上年增加1723.2萬畝,增長2.7%。
豆類面積小幅增長,薯類面積有所下降。2023年,全國豆類播種面積1.80億畝,比上年增加174.3萬畝,增長1.0%。其中,大豆播種面積1.57億畝,比上年增加345.1萬畝,增長2.2%。全國薯類播種面積1.06億畝,比上年減少206.0萬畝,下降1.9%。
“2023年,國家出臺穩(wěn)定大豆生產一攬子支持政策,提高大豆生產者補貼,加大金融信貸支持,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引導新型農業(yè)經營主體種植大豆,穩(wěn)定大豆種植規(guī)模?!蓖踬F榮說。
“五良”集成?總產量增177.6億斤
2023年,農業(yè)農村部推行良田、良種、良法、良機、良制“五良”集成組裝的綜合性解決方案,通過200個玉米主產縣、100個大豆主產縣整建制示范帶動,集成配套各類資源措施,精準管控各生產環(huán)節(jié)。
盡管2023年華北東北部分地區(qū)發(fā)生洪澇災害,但全國大部農區(qū)光溫水匹配較好,氣象條件總體有利于糧食作物生長發(fā)育和產量形成。同時,2023年開展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重點推廣耐密品種,集成配套栽培技術,實施效果明顯。全國糧食單產389.7公斤/畝,每畝產量比上年增加2.9公斤,增長0.8%。
山東是我國產糧大省,山東省糧食總產創(chuàng)歷史新高,增量位居全國第二。全省糧食總產量1131.1億斤,占全國8.1%、居全國第三位。
2023年,山東省單產水平提升顯著,夏糧秋糧均有較大突破。山東除了糧食種植面積有所增加外,更重要的是糧食單產有了較大提升。其中,全省糧食單產449.5公斤/畝,比2022年增加8.1公斤、增1.8%,是全國單產水平的1.2倍。小麥、玉米單產雙創(chuàng)歷史新高,其中小麥單產444.6公斤/畝,比2022年增加4.8公斤、增1.1%,實打最高單產880.89公斤/畝;玉米單產465.5公斤/畝,比2022年增加13.6公斤、增3%,實打最高單產1218.81公斤/畝,創(chuàng)黃淮海區(qū)域最高紀錄。
山東省農業(yè)農村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省出臺《山東省農業(y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案》,共計遴選發(fā)布主推技術97項、主推品種33個,良種對糧食的增產貢獻率達到47%;邀請國內高規(guī)格專家團隊,多次到田間一線培訓指導,1.8萬名基層農技推廣人員常態(tài)化開展“萬人下鄉(xiāng)·穩(wěn)糧保供”農技推廣服務大行動,全面提高關鍵穩(wěn)產增產技術到位率和覆蓋率。
2023年,包括山東在內,全國31個?。▍^(qū)、市)中,有27個糧食增產。其中,新疆通過調整種植結構,優(yōu)化水資源配置,新增耕作面積,播種面積大幅增加,受此影響增產61.1億斤;山東、吉林、四川、遼寧、內蒙古、安徽糧食增產均超過10億斤。
事實上,2023年糧食單產的增加除了光溫水匹配良好外,種植技術的提升也為糧食單產增加賦能。2023年我國開展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以重點推廣耐密品種,集成配套栽培技術,實施效果明顯。
種業(yè)是影響糧食產量的重要因素。2023年4月,2023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上召開,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與收集行動已基本完成任務,目前征集和收集到各類農作物種質資源12.4萬份。據介紹,經初步比對,新征集和收集的12.4萬份農作物種質資源中,包括一大批特色、特有或特異的種質資源。
受2023年上半年洪澇災害等影響,全國夏糧產量為2923.0億斤,比上年減少25.0億斤。下半年中,一方面持續(xù)推行“五良”方案,另一方面全國秋糧播種面積穩(wěn)中有增,再加上北方旱地雨水多墑情好,秋糧產量增加,最終實現全國秋糧產量10418.4億斤,比上年增加198.4億斤,增長1.9%。全年糧食總產量13908.2億斤,比上年增加177.6億斤,增長1.3%。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以來,我國繼續(xù)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增加產糧大縣獎勵資金規(guī)模,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向實際種糧農民發(fā)放一次性補貼100億元,多措并舉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編輯/麥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