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鳴(北京)
“九思”一詞出自《論語季氏篇第十六》,孔子曰: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奕的主人印
奕的鑒藏印
王府花園箑亭,匾額為奕所題
只是我想探知,夢回云散,這兩方田黃印章何時流出王府,又怎樣飄零于世?只知印章的主人奕已于清光緒十七年(1891)撒手人寰,兩方田黃便不明去處,曠代而遙,卻最終為龍寶軒所珍藏。
也許是天機(jī)之動,我對龍寶軒主人說:明朝,良辰,我何不攜兩方田黃游走醇親王府,正可讓寶印回府一日?
君不聞,唐代詩人白居易早有詩云:“明朝卻歸府,塵事如循環(huán)。”
第一個王爺,自然是康熙朝內(nèi)務(wù)府總管納蘭明珠的長子納蘭性德。明珠是武英殿大學(xué)士,又是《清太祖實(shí)錄》《大清會典》《大清一統(tǒng)志》《明史》等重要皇家典籍的總纂官。納蘭性德則是清初最著名的詞人、清詞三大家之一,著有《飲水詞》。
明珠府計(jì)有房屋331間,分東、中、西三所。深深的庭院里水木明瑟,修竹壓廬,芙蓉香細(xì),桂子凝露。
納蘭性德生于斯,長于斯,倚紅偎翠,瓊樓素娥,掛劍長林,軒乎舞之。我漫步在王府花園,仿佛總能看到迎面撲來一個追風(fēng)少年,又倏忽跑遠(yuǎn),隱而不見。青云之下,只斷續(xù)傳來少年的風(fēng)吟。
王府花園南樓,納蘭性德常在此與文人墨客詩酒雅集
王府花園聽雨屋
醇親王府花園
三十一歲時,納蘭性德英年早逝,卻在這座王府里,遺灑了太多的詩情,袖拂危闌,翰動若飛,情逐艷波,紙落如云。
納蘭性德最擅寫唐教坊曲,又常吟西風(fēng)殘陽,橫笛明月。我記得他的兩篇《浣溪沙》,猶是愁縈思結(jié),更有著意:
殘雪凝輝冷畫屏,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其一)
誰念西風(fēng)獨(dú)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dāng)時只道是尋常。(其二)
清宮里第二個最有才華的王爺,便是成親王永瑆。永瑆是乾隆帝十一子,別號詒晉齋主人,身為大清皇室書法大家,與翁方綱、劉墉、鐵保并列“乾隆四家”。
永瑆有詩學(xué)才藝,著《詒晉齋集》,又在王府花園的聽雨屋寫下《聽雨屋集》,《清史稿》稱:“高宗諸子多擅文學(xué),尤以成哲親王為最,詞章書翰,無愧古人?!?/p>
讀永瑆的詩,我太喜歡“馬上春山南北夢,耳邊寒水古今聲”,還曾寫文借其美句“秋衣準(zhǔn)擬明朝換,明日簾櫳冷翠煙”。
乾隆五十四年(1789),乾隆帝封永瑆成親王,又賜明珠府改為成親王府,卻還是溶溶院落,淡淡輕煙,依舊朱門鎖綠苔。成親王府的花園里開滿了詩樣的花朵,只見永瑆寫出字字生香的花間詩:
我有一園花,婉孌相窈窕。
春風(fēng)一披拂,去日常不少。
獨(dú)倚閑庭玉闌干,我又想起永瑆的《閑庭》:
漠漠閑庭納景寬,玉闌干外水光寒。
春來別有雙梅樹,欲寄情深落筆難。
書法 永瑆
可是,我并沒有找到永瑆詩筆下的雙梅樹,只不經(jīng)意間,看到了兩株美麗的夜合歡,花影扶疏,香靄游嵐。然而,據(jù)考證,這并非傳說中納蘭手植的那兩株夜合歡。永瑆身前一百年,納蘭曾在府上的淥水亭吟詠他的《夜合歡》:
階前雙葉合,枝葉敷華榮。
疏密共晴雨,卷舒因晦明。
影隨筠箔亂,香雜水沉生。
對此能消忿,旋移近小楹。
納蘭的詩中有兩株夜合歡,永瑆的筆下有兩樹梅花,浮云飛盡,今日均已不可尋見,筆入虛無,墨成煙霧。然不知當(dāng)年奕退潛在醇親王府,是否見到過兩位昔日的詩人遺落的花朵?
窗下青石盆,其方尺有咫。
蓄以小游魚,盛以清泠水。
蕭齋薄醉余,寂寂憑欄視。
……
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
我譯出,其意是:順承天意歸去來,樂而知命不復(fù)疑。
池上竹間聯(lián) 書法 永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