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20世紀早中期書法承晚清文人余緒,在中西思想激烈交鋒與社會體制激蕩變革的歷史時期,涌現(xiàn)出一批風格獨特、享有盛譽的卓越書法家,如郭沫若、林散之、武中奇、舒同、沙孟海、王遐舉、啟功等,費新我亦是其中的佼佼者。
費新我的書法藝術形態(tài)生動、氣韻貫通,筆者對此十分崇拜。記得20世紀70年代末在湖北美術學院就讀期間,邵聲朗教授(李可染學生)講授書畫藝術時就特別推崇費新我的書法藝術,邵教授的書風也受其影響,他認為費新我的書法藝術是學習、繼承傳統(tǒng)而銳意創(chuàng)新之典范。21世紀初筆者調往湖州工作,那里正是費新我的家鄉(xiāng),先生的作品在當?shù)貜V為流傳,故筆者有條件、有機會經(jīng)常拜讀到先生的原作。前段時間在湖州奇峰畫廊見到壁上懸掛的費新我大幅原作,并有浙江省書法家協(xié)會原主席朱關田題跋,深有感觸。適逢2023年是費新我誕辰120周年,為此筆者查閱了關于先生的一些史料,并結合個人對先生書法藝術的領悟,就此談點感想。
一、沃土新苗壯
費新我的出生地湖州,古稱霅溪、菰城、吳興,為長江三角洲之中心,素有“絲綢之府、魚米之鄉(xiāng)、文化之邦”的美譽。在書畫藝術方面,自漢代以來,就有曹不興、張僧繇、王羲之、顏真卿、蘇東坡、米芾、趙孟頫、王蒙、沈銓、費丹旭、吳昌碩、沈尹默等歷代杰出人物出生或工作于湖州。
1903年,費新我出生在湖州市南潯區(qū)雙林鎮(zhèn)費氏之家。費氏家族在湖州歷史上有漢代梁相費氏父子隸書三碑留名于世,人稱“三費碑”。雙林為湖州重鎮(zhèn),元時始產(chǎn)湖筆。費新我的祖父崇尚儒道之學,其父費綺成篤學甚嚴,其母祝氏善針繡與剪紙之藝。費新我幼時飽受文化熏陶,5歲入雙林蓉湖書院,與葉桔泉(后成為中科院院士)成為同學,跟隨名儒梁慧士學習諸子百書、練習書法,打下國學基礎并習得為人之道。費新我15歲到上海當學徒,因其祖輩、父輩都是賬房先生,亦望他子承父業(yè)。學徒期間,除習管賬之術,費新我閑余亦臨習碑帖,寫得一手好字。老板見之甚喜,讓他包攬對外公文與寫件之活計。本應三年學徒,提前一年期滿,被提拔做了副賬房。當工作出色、個人收入頗豐、生活漸好之時,費新我卻辭職學藝,來到上海白鵝畫會所辦學校研習畫技。該校發(fā)起者為陳秋草等人,經(jīng)常聘請名家進行講授示范,偏重畫理、畫法的研究,故前來學習者眾多,費新我在此受益匪淺。1932年,該校毀于日軍炮火??箲?zhàn)期間,為避戰(zhàn)亂,費新我與陸儼少結伴,隱居于湖州市德清縣莫干山下白燕村福慶塢,共同鉆研書畫藝術。1937年,日軍進犯,上海淪陷,費新我舉家遷至蘇州,以書畫營生。他以蘇州為陣地,往來上海和南京出席書畫活動。
新中國成立后,費新我進入藝術的春天。此時他正值中年,精力充沛,藝術學養(yǎng)豐富,但他沒有滿足,而是繼續(xù)和當?shù)赝浪囉岩黄饘W習傳統(tǒng),臨摹吳道子《天王送子圖》、費丹旭《百美圖》、任伯年人物畫等。此外,結伴出游對景寫生,搜集創(chuàng)作素材,積累生活感受。1956年,他創(chuàng)作的《刺繡圖》獲得文化部大獎。之后又奔赴內(nèi)蒙古采風寫生,創(chuàng)作《草原圖》長卷,受到豐子愷的高度贊揚,稱其是內(nèi)蒙古版《清明上河圖》。由于費新我的繪畫成就突出,在社會上影響很大,因此在1957年他54歲那年被吸收進江蘇省國畫院,成為專業(yè)畫家。江蘇省國畫院是繼北京畫院和上海畫院之后新中國最早成立的三大畫院之一,費新我與該院的呂鳳子、陳之佛、林散之、錢松喦、傅抱石、武中奇、魏紫熙、張文俊、亞明等一批名垂青史、德高望重的藝術大師,共同構筑起了中國繪畫與書法藝術的學術高地。
二、身殘志更堅
當費新我成為江蘇省國畫院專職畫師后不久,1958年3月,時年55歲的他右腕關節(jié)結核發(fā)作,雖經(jīng)上海、南京多家醫(yī)院診療卻未能痊愈,導致右手病殘,這種痛苦與清代藝術名家高鳳翰相同。高鳳翰也是55歲時右手病殘之后,改用左手從事書畫,艱苦錘煉,筆愈蒼辣,被世人譽為“明清兩朝數(shù)百年間以左手擅長書法而無人能與之媲美的藝術大師”。高鳳翰的精神和成就鼓舞并啟發(fā)著費新我,他曾自述:“右手殘廢之后,試著用左手運筆,先作畫,覺得很難勝任。練字,起初好像亦難,但立下志愿,知難而上,專攻書法,不管有無前途,都認真盡力干下去?!碑斎?,費新我有著數(shù)十年右手作畫書寫的經(jīng)驗,當改用左手運筆書寫時,也能夠在經(jīng)驗基礎上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合理安排臨習碑帖,注重學習的步驟和方法。經(jīng)過近三年的左手操練,他終于適應,寫得順手,甚至出現(xiàn)許多意想不到的藝術效果。為了進一步提高左筆書法的意境,他還制定10年學書進程表,改變右順左逆的書寫習慣,重新塑造自我。這種追求,不僅是生理的,更是心理審美結構的新生。為了防止“油滑”和過分“流利”,他著力臨習江南大儒沈增植,熔漢隸、北碑、章草為一爐,碑、帖并治,尤習“二爨”,追求飛動與樸茂。他還體會傅山“寧拙勿巧”的道理,苦心孤詣、博觀約取。
筆者認為,一位書法家個性風格的形成,往往不是簡單的。像費新我這樣既面臨肌體的挑戰(zhàn),又面臨審美習慣和思想認識上的挑戰(zhàn),最后仍然獲得成功,那是何其艱難!費新我的書法超越左手書寫的一般姿態(tài),形成自覺積極的審美思維,還需要有個人創(chuàng)造的主動性。這種非常態(tài)的書寫,沒有參照,全靠個人創(chuàng)造發(fā)揮,而書寫出的作品效果既要有高眼界識別,還要有自我決斷、自我滿意之底氣。費新我以堅強意志、正確處世、遠大理想立下豪邁誓言:“俯仰古今,未嘗有我;拈毫走筆,豈可無我?創(chuàng)意開竅,生發(fā)自我;敬業(yè)樂群,還期忘我;舊地重臨,猶見故我;歲月如流,不斷新我?!?/p>
三、我即用我法
費新我追求自我的表現(xiàn)方法,是在深研前人表現(xiàn)方法基礎上而厚積薄發(fā)的。他重視讀碑臨帖,勇于挑戰(zhàn)古人,敢于否定前人。在讀書法理論時,他常把古人提出的觀點對照其遺跡,看其理論與實踐是否一致,并在自己的藝術實踐上加以應用,看是否符合前人的說法。若在實踐中有所心得,即在前人說法基礎上補充修改。他采用分臨法、選臨法、默臨法,在筆法、墨法、章法上進行創(chuàng)造性臨習,不受前人羈絆,任情適性,參以畫意,追求力度感、節(jié)奏感、音樂感、運動感。費新我要向更高、更新、更奇的方向進發(fā),他覺得要想形成獨特的藝術風貌,除了研究書法領域的普遍規(guī)律之外,還必須從其他姊妹藝術中汲取營養(yǎng)。由于費新我早就具備很強的中西繪畫理論和實踐基礎,所以他將繪畫中的審美要素自然充分地運用到書法之中。繪畫作品中所講究的整體、構成、呼應、疏密、大小、長短、曲直、粗細、虛實、濃淡、點線面、黑白灰等對比關系,被費新我運用到書法創(chuàng)作時也就成為自覺行動。當我們帶著繪畫的眼光品讀先生的書法作品時,上述各種元素就不時地體現(xiàn)出來了。
費新我書法動態(tài)優(yōu)美、節(jié)奏優(yōu)雅,與他精通太極拳術有關,其拳術與劍術皆好。他曾擔任過蘇州市武術協(xié)會會長,其檔案中有很多拳術、劍法方面的文字記錄,尤其是太極拳對書法的作用。他練拳術既鍛煉身體,又從中獲得靈感,正所謂“超以象外,得其環(huán)中”。他還曾應蘇州昆劇團之邀為演員傳授太極拳,昆劇的唱、做、念、打無不貫穿著氣息的運轉,他將這些道理皆靈活運用于書法之中。
一位成功的藝術家在藝術創(chuàng)造上不能沒有主見,藝術家若沒有自我,其獨立人格就不能樹立,更建立不了自己的藝術個性。費新我就是立志要構建自己的藝術個性,而且要構建一座高峻雄奇秀麗的藝術奇峰?!暗梦曳?,何畏人言”,曾有人一度攻擊先生的探索之作,否定這種新的書法面貌,有操棍猛擊之意,但其全然不顧。費新我將自己的書法工作室更名為“行素廬”,其與徐悲鴻的“獨持偏見,一意孤行”意思相同,表明了他堅定不渝的態(tài)度。
眾所周知,在唐代書法藝術鼎盛時期,曾出現(xiàn)草書領域并列聳立的三座高峰:張旭在豐筋神韻方面樹立無人能及的藝術高峰,懷素在瘦勁剛硬方面樹立一座高峰,高閑則在厚重飄逸方面同樣樹立一座高峰。當這三座高峰傲然聳立于藝術之林時,便引領出后來各代的百花吐艷、群峰林立。在近現(xiàn)代江南腹地的金陵古都,就是書法藝術大家云集之地,僅江蘇省國畫院中偏重書法藝術的費新我、林散之、武中奇就可謂是書藝群峰中之高峰。林散之以翰逸靈潤之書風被時人奉為“草圣”;武中奇書法以質樸豪邁之大氣,與舒同、彭勃一起被稱為“軍中三支筆”;費新我書法則以神完氣足、生動多姿、卓爾不群的獨特藝術風貌立于近現(xiàn)代書壇。
四、厚德啟后生
20世紀70年代以后,費新我通過左腕運筆的艱難實踐與探索,達到得心應手的程度,所書隸書古拙樸茂,楷書敦厚,行草書不受前人羈絆,參以畫意,融入武術、戲曲之精神,以具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而聞名遐邇,成為當代著名書法大師。他以德為先,努力著書立說,將個人學術研究成果啟迪后人,著有《怎樣畫毛筆畫》《楷書初階》《怎樣畫鉛筆畫》《怎樣畫圖案》《怎樣學書法》《毛澤東詩詞行書字帖》《魯迅詩歌行書帖》《費新我書法選》《費新我書法集》等。
費新我德藝雙馨、桃李天下,對后學提掖有加,有眾多弟子追隨左右。他以中國書協(xié)理事和蘇州、南京書法界元老身份力推言恭達等八位中青年書家亮相京城,對江蘇省書法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作出特殊貢獻。
費新我自1978年起先后被邀請到河南進行講學、示范與創(chuàng)作活動,在中原書法界產(chǎn)生巨大影響,對中原書法的發(fā)展做出重大貢獻。當時受費新我等著名書法家交流講學啟示,在時任河南省書協(xié)主席謝瑞階、河南省書協(xié)副主席兼河南省書畫院院長陳天然、河南省書協(xié)副主席兼秘書長張海等人的主導下,創(chuàng)辦河南書法函授院,設專修班和研修班,為河南省及全國培訓學員兩萬多名,此舉為中國書法復興做出了重要貢獻。筆者當時在湖北文化部門工作,也積極報考參加河南書法函授院的專修班和研修班,跟隨陳天然和張海兩位先生學習書法,經(jīng)過兩年函授學習,獲得由導師陳天然簽名的畢業(yè)證書,當時由陳天然和張海兩位先生所批改的作業(yè)以及陳天然書贈筆者的作品保存至今。河南書法函授院還編印有專業(yè)系列書法教程,在《古代書論教程》的首篇有“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一文,十分精辟,迄今印象深刻。筆者到湖州工作后,因高閑就是湖州人,從而引起極大的興趣,通過研究撰寫《厚重如山,飄逸似仙——論高閑草書的藝術內(nèi)蘊》一文,論述了在唐代高閑是與張旭、懷素齊名的三大草書家之一的觀點,并于2007年發(fā)表于《浙江社會科學》雜志,同年被《美術報》書法理論版連載。這些都是通過當時在河南學習書法之后得到的收獲,也因此說明湖州這塊土地是培育書法大師的沃土,古有草書大師高閑,近現(xiàn)代有行草書大師費新我。
費新我不遺余力地為河南省書法的崛起做貢獻,還體現(xiàn)在他與年齡相差40歲的時為河南省書法家協(xié)會主要組織者的張海的密切往來,此可稱為書壇佳話。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張海從事當?shù)貢覅f(xié)會組織工作開始,他就與費新我通信,直至先生仙逝,魚雁往來,幾無間斷,存世書信近200封,每一封信都有故事、有情感、有溫度。古代“法帖”幾乎都是書信,先生致張海信函,其通信之勤、篇幅之長、包羅之多、盡微之至,罕有其匹。以師答生,不憚煩瑣,何等可貴!費新我把自己平生德識才學傾注于張海,張海則將從先生身上所學到的厚德高識運用到實踐中,使河南書法家協(xié)會工作進入全國的先進行列。張海后擔任中國書協(xié)主席,帶領全國書法家為繁榮我國書法藝術事業(yè)做貢獻。
2013年,在時任中國書協(xié)主席張海的大力支持下,費新我紀念館在他的故鄉(xiāng)湖州市南潯區(qū)雙林鎮(zhèn)落成,期間舉行開館儀式暨隆重紀念費新我誕辰110周年追思活動。當時筆者受該館負責人金惠方之邀參加紀念活動,并創(chuàng)作一幅江南水鄉(xiāng)山水畫贈送該館略表敬意。在活動現(xiàn)場,見到張海主席及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與嘉賓,大家齊聚一堂,觀賞費老的作品,暢談書畫藝術,從此該館成為我國江南又一文化藝術殿堂。
五、結語
費新我歷經(jīng)近90年的風雨,從幼年起就與書畫結緣,從未離筆。無論風云變幻、世事更迭,在工作和生活的道路上,他都能因勢利導,始終發(fā)揮藝術天資、凸顯個人天賦。他在藝術上的進取主要是靠個人的頑強拼搏,以及專心致志、鍥而不舍、日積月累、勇攀高峰。他與病魔作斗爭,從右手改左手,自強不息,所付出的艱苦卓絕非常人所能比擬。他是一個大智慧者,形象善、身子正、站得高、看得遠、目標對、方向準。當然,費新我的成功還得益于他生活在一個好的自然環(huán)境和文化氛圍之中,使得他有從事藝術的有利條件。當他立志之后,其生活的縱向和橫向都有楷模激勵他,他的身邊以及他所交往的人物都是當時水平較高的各路大家。他的眼光高遠,所提攜的后生如張海、言恭達等人經(jīng)時間考驗都成為當今書壇的中堅力量和代表人物。費新我還有特殊的天分,就是善于將自己汲取的多門藝術養(yǎng)分澆灌于后來集中培植的書法藝術這棵大樹,使之更加郁郁蔥蔥。欣賞費新我的作品,感覺有無窮無盡的美感,卻難以言盡,對于他的作品只可學其意,不可學其技,更不可仿,對于那些仿品,明眼者很容易識破。費新我以左手操筆給其學生所寫的書信今已匯編成集發(fā)行于世,這是現(xiàn)當代中國書壇的一個閃亮之點,他以左筆揮毫創(chuàng)作的數(shù)以萬計的書法作品已成為我國文化藝術史上的寶貴財富。費新我以千錘百煉的藝術勞動所創(chuàng)造出的內(nèi)蘊深厚、新奇別致、萬態(tài)千姿的書法作品,在我國現(xiàn)當代藝術園地所構建起的這座高聳入云的奇峰,永遠挺秀。
2023年9月22日
于北京海淀中關村東升園
作者簡介:
馮漢江,1954年出生,湖北漢川人。畢業(yè)于湖北美術學院,深造于中央美術學院高研班。北京榮寶齋畫院劉曦林中國畫理論與實踐訪問學者,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浙江省美術家協(xié)會第六、七屆理事,湖州市美術家協(xié)會第四、五屆主席,湖州市吳昌碩研究會會長,長江大學、湖州師范學院教授,湖北省國畫院專業(yè)畫家。
榮獲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魯迅版畫獎”,第七屆全國美展銅獎,第九、十屆全國版畫展優(yōu)秀創(chuàng)作獎、銅獎,2016紐約國際藝術博覽會金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