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寶斌,王樂頂,康 輝,馮冠雄,彭 智
(1.中國石油渤海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工程技術研究院,天津 300280;2.中國石油浙江油田分公司,浙江杭州 311100;3.中國石油渤海鉆探工程有限公司四川頁巖氣項目管理部,四川瀘州 646000;4.中國石油渤海鉆探工程有限公司第四鉆井公司,河北河間 062450)
導致油套管腐蝕的主要原因和服役環(huán)境有很大關系,服役環(huán)境包括介質、壓力以及溫度等多個方面[1]。國內的高校、行業(yè)專家通過篩選配方,研制出一種有效密封油氣系統(tǒng)泄漏的封堵劑,有如人體血液,只在傷口位置具有凝血功能,也就是只在有著壓差存在的泄漏點發(fā)生作用,在其他條件下不會凝固,而是保持流體狀態(tài),只要封堵劑接觸到泄漏點,也就是受到壓差的作用,就會形成緊實固體覆蓋,最終進入泄漏點實現對漏點的密封。因此這種封堵劑不會阻塞正常的油氣輸送系統(tǒng),也不會影響到管柱附件或管柱本體金屬密封,這種封堵劑將成為解決油氣系統(tǒng)泄漏行之有效的辦法。
壓差封堵劑具有與人體內血液相類似的靶向效果[2],僅在漏點位置因壓差的影響而固化,自行實現對泄漏孔隙的封堵。與傳統(tǒng)封堵劑相比較,壓差封堵劑表現出的化學性質較為穩(wěn)定,受傳輸方式、壓力、溫度等影響較小,其密封效果取決于漏點尺寸,極大提高了石油行業(yè)管柱封堵的成功率。國內對壓差激活封堵劑的研究起步較晚,1999 年,Seal-tite 公司提出了壓差激活密封劑的概念,相關報道提到此公司完成了1200 次的泄漏修復作業(yè)。直到2015 年國內化學,材料力學專家提出了壓差封堵劑的成分的優(yōu)選以密封壓差激活的自適應修復機理。此類封堵劑作用描述、壓差響應機制和實際應用等的跟蹤報道較少,本文參考少數文獻列舉封堵劑的成分以及作用機制,方便讀者理解,主要參考文獻的動態(tài)封堵評價設備基本類似[3],如圖1所示。
圖1 動態(tài)封堵評價設備示意圖
主劑:橡膠是最常見的密封材料,向井筒內注入的難度小,加入助劑后,能夠獲得具有凝聚性能的膠粒,因而在壓差激活封堵劑中,使用膠乳作為主劑,配型成穩(wěn)定乳液,在承壓的狀態(tài)下封堵油氣井管柱。
激活劑種類的優(yōu)選:鹽類激活劑電解質離子在乳化液中會發(fā)生水化作用,使得自由水分子減少,導致乳液發(fā)生脫水,進而對膠乳乳液的水化層造成破壞,膠乳的電性被中和,原本的雙電層結構不復存在,因而導致膠乳失穩(wěn),發(fā)生凝聚。優(yōu)選適用的電解質,并確保濃度適宜,就能夠獲得均勻可控的膠粒。實驗結果見表1[4]。
表1 電解質激活現象
穩(wěn)定劑:膠粒長時間放置會產生分層、沉淀,摩爾質量水輕,不利于體系的儲存。在眾多穩(wěn)定劑中,常用的有以下兩類:一類能夠使得膠乳中的橡膠粒子有更多的電荷,具體有氫氧化鈉、氨、水溶性堿金屬鹽及某些陰離子等;一類是可使得粒子表面有更優(yōu)異的保護層,以實現膠乳的膠體性能的提升,主要有膨潤土、超細碳酸鈣等。
壓差激活封堵劑的活性粒子是一種預聚體,具有由親水鏈、疏水鏈以共價鍵交聯的方式形成,外層分子鏈對水分子發(fā)生吸附,獲得水化膠粒;水化層對中心粒子具有保護作用,不只是會使得膠粒的聚結性降低,也會為壓差激活密封流體帶來更高的穩(wěn)定性,圖2給出了水化膠粒的流變性、脫水化,液—固轉化行為,國內的高校經深入研究后,構建起以壓差激活封堵劑為對象的自適應修復力學—化學耦合模型。因漏點壓差的影響,水化膠粒發(fā)生扭擺、撞擊,分子結構瞬態(tài)變形,造成界面水層剝離。一旦失去水化層,膠粒間會有著更強的自聚結能力,固相粒子聚并形成彈性體,實現對泄漏孔隙的填充。
圖2 壓差激活封堵劑在微缺陷中的自適應密封過程
壓差激活密封過程由以下環(huán)節(jié)組成:復合液滴力學活化、膠核化學聚結[5],具體可見圖2。
綜上,能夠看出:(1)在漏點壓差的作用下,使得缺陷內的流場發(fā)生重布,并釋放出物理信號,構成待修復靶點;(2)對釋放出的物理信號,壓差激活封堵劑做出響應,力學性質發(fā)生改變,破壞水化膜[6],使得中心粒子被激活。在泄漏孔隙中,膠粒去水化有著以下反映:①在漏縫入口,膠粒受到射流的作用,發(fā)生旋轉、撞擊或擺動,產生形變乃至是破碎,導致水化層被破壞;②在漏縫內,相比較水化膠粒與內壁的粘附力,隨著剪切應力有著更高數值,就會出現粘滑運動,使得表層水膜發(fā)生剝離;(3)在缺陷內,活性膠粒發(fā)生聚結,并自適應填充,建構起固體屏障[7],而其他的仍保持流態(tài)。
現場管柱封堵模擬,使用一絲扣發(fā)生磨損的套管(單流閥)進行試漏,在無壓力狀態(tài)下,漏失量為300mL/min。向接頭內灌入壓差封堵劑,打壓封堵,10min后,能夠發(fā)現漏速大幅降低,壓降也有明顯改善,初步實現密封;50min 后,漏點無滴漏,壓力實現穩(wěn)定,由圖3可知封堵后僅在泄露處有固化封堵劑,內部剩余封堵劑仍保持液態(tài)。
圖3 現場封堵試驗
將剩余封堵劑排出后,氣密封檢測得出的結果可見圖4。A 段、B 段、C 段分別為打壓、穩(wěn)壓、泄壓階段。由圖4能夠發(fā)現,在穩(wěn)壓階段,內壓力由穩(wěn)壓初期至穩(wěn)壓結束只降低1.5MPa,與API 氣密封檢測標準設置的壓降在15min 內控制在1.9MPa 內的指標相比較更低,反映出壓差激活密封的氣密封性能良好。
圖4 氣密封檢測曲線圖
模擬實驗顯示,壓差激活封堵劑可對泄漏起到有效的修復作用,修復后,能夠承受的壓力在40MPa 以上,且滿足氣密封標準,是解決油井、氣井絲扣泄露的有效手段。
JQH2井是一口川渝頁巖氣的開發(fā)井,實鉆完井井深3990m,上層套管鞋深度428m,旋轉下套管至井深3752.5m 發(fā)生套管串落井事故。落魚結構:?139.7mm浮鞋+139.7mm 抬頭套管1 根+139.7mm 長套1 根+浮箍+139.7mm長套×3根+浮箍+139.7mm長套×156根+漂浮接箍+139.7mm長套×178根,落魚總長3752.5m
2.1.1 使用可退式打撈矛撈獲套管未解卡
組織可退式打撈期間,組合鉆具下鉆探魚頂深度242.6m。打撈工具組織到位后,開始打撈作業(yè),鉆具組合為:可退式打撈矛×0.78m+轉換接頭(311×410)×0.81m+轉換接頭(411×NC52)×0.53m+127mm 鉆桿若干。成功撈獲落魚,逐漸上提鉆具至懸重1500kN(打撈矛最大承拉1500kN,下套管正常懸重630kN,頂驅懸重140kN),多次活動鉆具未解卡,退出打撈矛。
2.1.2 下套管對扣,對扣成功
對扣套管組合:139.7mm 短套1 根×5.00m+139.7mm長套×22根×239.26m(放置210mm剛性扶正器1 個,方便對魚頭),套管串懸重190kN,臨近落魚頂部,保持懸重不變,下放3cm,緩慢下放頂驅5kN,確認套管公扣進落魚,通過人工緊扣11 圈,公扣累計進入12.5cm,上扣圈數及公扣進入深度與套管理論值一致,套管對扣成功。
2.1.3 低壓套管驗漏合格,建立循環(huán)
分別對套管打壓3MPa、5.6MPa,穩(wěn)壓10min,壓力未降。打壓至8MPa,漂浮接箍盲板打開,壓力歸零。分3次灌漿排氣,鉆井液共泵入19m3。排量11L/s、泵壓3.5MPa,井口泥漿返出,實測循環(huán)一周時間72min,理論計算循環(huán)一周時間69min,套管串完整。
2.1.4 套管高壓測試氣密性失敗
固井施工順利,拆封井器發(fā)現水泥返至地面,油基泥漿全井筒試壓61MPa,穩(wěn)壓30min,壓降0.65MPa;清水全井筒試壓,打壓59MPa,穩(wěn)壓30min,壓降2.17MPa;打壓76MPa,穩(wěn)壓30min,壓降2.92MPa。
2.2.1 確認漏點位置
下鉆至240.73m(下分隔器位置229.72m,上封隔器位置219.64m),加壓30.5MPa,穩(wěn)壓10min,壓降0MPa;下鉆至261.16m(下分隔器位置250.15m,上封隔器位置240.07m,套管對扣位置242.6m),加壓至40MPa,穩(wěn)壓30min 壓降26MPa;穩(wěn)壓60min 壓降28.1MPa;加壓至50MPa,穩(wěn)壓30min,壓降34.2MPa,期間表層套管和油層套管之間環(huán)空有清水流出。
2.2.2 封堵作業(yè)
連續(xù)油管輸送可鉆式橋塞(工作壓力105MPa)至260m 坐封,井口清水試壓至80MPa,確定泄露速度(15min壓降),下2-7/8″油管至塞面以上1m位置,清水反循環(huán)洗井至進出口水質一致。反循環(huán)注入A型封堵劑2m3,A型含有不同粒徑顆粒,在有壓差的進行填充,起架橋作用,其中含有特定助劑與B 型封堵劑反應;關閉井口,打開套管環(huán)空注入通道,同時保證B 環(huán)空(油—技套環(huán)空)處于打開狀態(tài)。泵車從油套環(huán)空緩慢升壓至80MPa,A 型封堵劑受壓封堵。當壓力升至80MPa,候堵8h,候堵過程中根據壓降情況,每2h 補壓至80MPa,直至達到30min 壓降小于0.7MPa 為止。完成A 型封堵劑初次封堵后,井口緩慢泄壓至零,等待2h,再次升壓至80MPa封堵至少2h。
清水反循環(huán)替出A 型封堵劑,注入B 型封堵劑2m3,高分子材料,起填縫作用,與A型封堵劑中的助劑反應,達到精準封堵的目的,作業(yè)工序同A型封堵,B型封堵劑候堵6h,候堵過程中根據壓降情況,每2h 補壓至80MPa,完成B 型封堵劑封堵后,后井口緩慢泄壓至零,清水替出井筒內封堵劑。
2.2.3 承壓試驗
全井筒清水試壓至80MPa,壓降為0.7MPa,壓差封堵施工成功,見圖5。
圖5 承壓試驗記錄圖
(1)壓差封堵是一種高效、成本較低的新型封堵手段,相比以往套管封堵,動輒半個月甚至1~2個月的處理時間,壓差封堵的優(yōu)勢明顯。
(2)有關壓差封堵的文獻較少,實驗室試驗數據加壓、承壓能力不過40MPa,但在JQH2的成功應用,最終承壓達到80MPa,說明該堵漏方式目前適用于油氣井后期完井作業(yè),建議推廣應用。
(3)根據壓差激活封堵劑的自適應密封力學—化學耦合新模型,驗證了其自適應修復機制,對于油氣井環(huán)空帶壓的難題,提供了新技術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