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桃殺三士
出自《晏子春秋·內(nèi)篇諫下》載:春秋時,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人是齊景公的臣子,勇武驕橫。齊相晏嬰想要除去這三人,便請景公將兩個桃子賜予他們,讓其論功取桃,結(jié)果三人都棄桃自殺。
釋義:比喻用計謀殺人。
鹿死不擇音
出自先秦·左丘明《左傳·文公十七年》:“‘ 鹿死不擇音。小國之事大國也,德,則其人也;不德,則其鹿也。鋌而走險,急何能擇?!?/p>
釋義:音,通“蔭”。指庇蔭的地方。鹿到了快要死的時候,不選擇庇蔭的地方。比喻只求能夠安身,并不選擇地方,亦比喻情況危急,無法慎重考慮。
一報還一報
出自《隋唐演義》四十回:一報到頭還一報,始知天網(wǎng)不曾疏。
釋義:指做一件壞事后必受一次報復(fù),也指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顧三不顧四
出自《紅樓夢》第六十八回:“以后可還再顧三不顧四的不了?以后還單聽叔叔的話,不聽嬸娘的話不了?”
釋義:只顧這一面,不顧那一面。
駑馬戀棧豆
出自《晉書·宣帝紀(jì)》:“爽與范內(nèi)疏而智不及,駑馬戀棧豆,必不能用也。”
釋義:劣馬貪戀馬廄里的豆料。比喻平庸的人目光短淺,貪戀祿位、家室等眼前利益。
千里送鵝毛
出自歐陽修《梅圣俞寄銀杏》詩:“鵝毛贈千里,所重以其人?!?/p>
釋義:比喻禮物雖然微薄,卻含有深厚的情誼。
司馬牛之嘆
出自《論語·顏淵》: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p>
釋義:比喻對孑然一身、孤立無援的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