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德明
提起鄉(xiāng)村世界,詩人總會心潮起伏,意緒繽紛,總會產(chǎn)生要將內(nèi)心深處的思想和情感訴之筆端的表達沖動。這是因為,那月光照耀下的村舍、露珠浸潤的草地、一望無際的莊禾、淳樸憨厚而重情重義的父老鄉(xiāng)親,都給人帶來了生活的溫暖和精神的慰藉,他們無一不充滿著詩情畫意,時刻在撩撥我們心靈的琴弦,讓我們每每憶念便會生出無限的激動和感恩。
這一期短詩專號的“鄉(xiāng)土篇”,可以說是向我們展示了鄉(xiāng)村世界色彩斑斕的畫意和詩情,讓我們目睹了鄉(xiāng)野之上令人賞心悅目的大觀園。在鄉(xiāng)村大地上,眾多的植物和動物都是具有人情味的,一堆雜草就是“一個有故事的城堡”,在那里,“蚯蚓在里面翻土、睡覺/時間忙著閱讀、思考、寫作/車前子、茼蒿、苦麻菜、婆婆納/這些卜算子,如夢令,鷓鴣天……/應運而生。一只蟋蟀/是一個喜歡詩詞歌賦的孩子/夜夜聲情并茂地吟唱”(凡羊《一堆雜草》)。田壟上的麥子,也顯得詩意雋永:“一畦畦的,格外透徹/多像田字格本兒。又像歲月分行打理的時光”(劉國莉《麥壟間》),“高大麥穗是伸出畫布的枝丫,油彩單一/而深情的迷茫,卻是我想給你看的唯一風景”(伊寧《帶你去看我的麥田》)。為了給莊戶人家?guī)砦镔|的食糧,解決溫飽問題,沉甸甸的水稻會不由自主地彎下腰來:“大地上,一株水稻彎下了腰/當沉甸甸的頭顱/貼近水和泥土的時候/無數(shù)貧乏饑餓的軀體/挺直了脊梁”(雁歌《一株水稻彎下了腰》)。這些詩句好就好在,它們不僅將鄉(xiāng)村世界充滿情意的動植物作了精彩的描摹,還將那片土地上蘊藏著的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詩情畫意有力地彰顯出來。
鄉(xiāng)村世界往往是詩人們童年的珍貴記憶,是始終夢繞魂牽的精神家園,是日夜思念但又回不去的故鄉(xiāng)。于是,生活在城市的人們,面對遠方的故土,不自覺就會生發(fā)出鄉(xiāng)愁。這鄉(xiāng)愁有時借“月亮”來抒發(fā):“月亮這一眼深井,離鄉(xiāng)的人,走到哪里/就把它背到哪里/多少眼淚都填不滿啊”(燕南飛《月亮這一眼深井》);有時借“楊柳”來寄寓:“你為眾生疾苦做見證/一筆一畫都不刪去/先人途經(jīng)此地,都插一株帶露的柳枝”(盧鑫《楊柳詞》);有時可能是一卷神奇的“家譜”:“這是我看見的/祖父藍布衫包裹的家譜??匆姷幕?與灰燼的飛舞,水與透明的掠奪,/以及插在雨天泥地里/一把锃亮鐵具的沉默。/這是我此刻繼承的遠方的血/與故鄉(xiāng)一畝三分地的歌哭”(阿劍《家譜》);有時又是我與父輩的心靈感應:“有一會兒,我與父親/合而為一,仿佛一個時代集合了另一個時代/同樣的青苔,而散了架的縫紉機/仍在一團同樣散了架的敗絮中/縫縫補補”(流泉《鄉(xiāng)愁加工廠》);有時是刻印在內(nèi)心的“乳名”(癲丫《乳名》),有時是憂傷時,寫下的一首詩(許玲琴《憂傷時候,寫一首詩》)。
鄉(xiāng)村世界是人情款款的溫馨天地,是我們精神的歸宿和心靈的港灣,無論用多少詩行,都是無法將那片土地上的詩情畫意寫盡的。自然,在新時代的歷史語境下,我們還應該努力提煉和開發(fā)出更多新的審美意象,書寫出更為新奇的鄉(xiāng)土景觀,才能使鄉(xiāng)土詩歌更富有時代氣息,更能呈現(xiàn)出當代人的精神風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