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樂
(塔里木大學,新疆 阿拉爾 843300)
2007 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進一步推進和實施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推動高校建立網絡環(huán)境下的英語教學新模式。 與此同時,在測試形式上,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頒布的2022 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征求意見稿)》[1]也提出,應建設大學英語試題庫,并推廣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測試。
基于時代發(fā)展需求和嚴謹?shù)恼{研論證,塔里木大學自2021 年起對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課程進行改革,全面啟用基于“i-TEST 大學英語測試系統(tǒng)”的線上考核方式。 i-TEST 智能測評云平臺基于云服務的基礎架構和大數(shù)據(jù)分析,支持四、六級模擬考試、寫作練習、日常練習、期末考試等各種水平的測試,將日常教學、自主學習和測試評估結合,并給予多維度評價和數(shù)字化教學評估,有助于幫助教師和學生及時獲得教學反饋。
反撥效應是測試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帶來的影響。 Hughes[2]提出的反撥效應基本模型包括參與者、過程和結果。 Alderson 和Wall[3]最早開始建立反撥研究模式,并提出了15 個反撥效應假設,即測試會影響教學和學習、測試會影響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測試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內容和方法、測試會影響教學和學習的速度和順序、測試會影響教學和學習的程度和深度、測試會影響學習的程度和深度以及教和學的態(tài)度等。
眾多研究證實,測試能給學習者帶來積極影響,尤其是在優(yōu)化學習策略、促進學習、提高能力水平等方面[4-5]。 相反地,部分研究者提出,測試也會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加劇應試教育、增加焦慮,限制學習的深度和廣度等[6-7]。
國內外關于線上測試的研究多集中在網絡考試系統(tǒng)的研發(fā),大規(guī)模、高風險考試的效度、信度以及對師生教學活動的反撥作用研究,網絡考試的問題及應對策略等,基于具體線上考試系統(tǒng)對學習者學習的反撥效應研究較少,尤其是動態(tài)的、歷時的跟蹤研究更少。
因此,以i-TEST 測試平臺為依托,動態(tài)跟蹤同一學生群體,對他們的英語學習情況進行歷時追蹤,并從學生和教師的不同角度做好數(shù)據(jù)收集和訪談分析,是值得補充的研究方向。
基于Hughes(1993)的反撥效應理論和Alderson& Wall 的反撥效應研究假設(1993),本研究提出以下兩個研究問題:
①塔里木大學英語學習者對i-TEST 線上大學英語考試整體上評價如何?
②參加線上英語考試前后,塔里木大學英語學習者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產生了哪些明顯的變化?
本研究采用混合式設計,研究工具包括問卷調查和訪談。 問卷包含學習者的基本信息、考試整體評價、學習方法與學習結果的影響和變化等。 訪談收集塔里木大學期末考試對學習者的影響,訪談提綱涉及學生對考試整體評價、由考試產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的變化等。
問卷調查面對大學一年級新生,涉及歷史、投資、生物技術三個專業(yè),由于他們第一次參加線上英語考試,此次問卷調查安排在他們考試之后,共收到答卷167 份。
問卷收集之后,為了全方位了解對i-TEST 的考試體系的評價,還對12 名學生和2 名教師進行了訪談,12 名學生是隨機抽取,兩位教師的教齡10 年以上,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同時對傳統(tǒng)考試方式和i-TEST 考試系統(tǒng)都比較了解。
為了檢驗學習成果,針對以上三個專業(yè)的學生還進行了前測、后測,以觀察一個學期的學習成果。在前測和后測過程中,教材體系、教師均保持不變。為了保證測試的信度和效度,試卷的內容選擇了同一套四級的真題試卷,分成兩次測試,并在測試前問卷調查學生還未做過這套題目,最終收到符合要求的123 人的兩次答卷。
教師訪談包含以下問題:①i-TEST 系統(tǒng)對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有積極作用嗎? ②i-TEST 系統(tǒng)的測試結果能夠代表學生的真實英語水平嗎? ③i-TEST 系統(tǒng)對教與學有什么影響? ④在教學過程中,為了結合i-TEST 系統(tǒng)進行整體性的教學,你做了什么樣的教學策略調整? ⑤i-TEST 系統(tǒng)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
1. 教師訪談結果
從對兩位教師的訪談結果來看,他們都很認可i-TEST 系統(tǒng)。 整體來說,該測試系統(tǒng)對學生的日常學習有一定的幫助。
第一,從考試形式來看,i-TEST 考試系統(tǒng)組卷快、資源廣、反饋及時,對學生的學習的促進作用較大,同時對緩解塔里木大學大班教學的壓力有一定積極作用。 i-TEST 系統(tǒng)提供的題庫,內容豐富、試卷的深度和廣度較以前都有了質的飛躍,尤其是其能夠對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點和能力的測試,在預習和復習鞏固階段對學生的幫助很大。
第二,從考試的公平性來看,考慮到學生是線上考試,為了防止作弊等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一般都會準備至少30 套試卷,每位學生隨機抽取其中一套卷子作為考卷,但是多套卷子的難度與差距有差異,這對學生的考試結果來說,會造成不公平現(xiàn)象。
第三,從教學過程來看,兩位教師表示會結合學生平時的訓練內容和具體情況,進行整體的教學指導,對學生模糊或出錯較多的知識點進行重點點評和強化。
第四,從學生的課堂反應來看,通過i-TEST 系統(tǒng)上的日常詞匯、翻譯和閱讀練習,課堂互動有了明顯的起色。
在訪談過程中兩位教師也談到自己在逐步調整自己的教學,盡量利用i-TEST 測試平臺,給學生多元化的資源和及時的測試以及反饋。 通過增加學生練習和測試的次數(shù)和針對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教師會結合i-TEST 測試系統(tǒng)進行整體性教學,對學生模糊或出錯較多的地方進行重點點評。
2. 學生訪談結果
為了進一步了解學生的i-TEST 系統(tǒng)使用情況,對受訪學生提出了以下問題:①如果i-TEST 系統(tǒng)不能測試出你的真實水平,原因是什么? ②i-TEST 系統(tǒng)對你英語學習中的哪些方面有積極的影響? ③你覺得i-TEST 系統(tǒng)公平嗎? ④你希望教師在i-TEST系統(tǒng)上為你提供哪些更多的資源?
從針對學生的訪談結果了解到,12 名學生中,有9 人認為,考試比較能夠反映他們的真實水平,有3 名同學說不太習慣線上考試,測試的時候,題目沒有做完,成績相對較低。
關于i-TEST 的日常測試,學生的反饋比較積極,分層次的、個性化的考試題目使他們更加愿意做作業(yè)了,學習的信心得以提升。 同時,學生還提到他們的預習和課后作業(yè)與平時成績掛鉤,所以完成作業(yè)也是一種必要,而且在做作業(yè)的過程中,他們發(fā)現(xiàn)預習和復習能夠幫助他們形成良性循環(huán),感覺知識點的掌握比以前更加牢固。
但是,在訪談中,也有學生反饋:考試中的作文題目難易程度不一,考完試發(fā)現(xiàn)其他學生的作文題目熟悉,更好寫一些。
3. 學生問卷調查結果
問卷調查既包含學生對i-TEST 系統(tǒng)的整體評價,也包含有對該系統(tǒng)對學生的英語學習產生的反撥作用的調查,結果如表1 所示。
表1 學生對i-TEST 考試系統(tǒng)的整體評價
由表1 的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對線上考試的評價總體比較積極。 問卷結果顯示,學生大多認為考試對他們的英語學習有積極引導作用,并且可以測出他們的真實英語水平。 也有學生認為不能測試出他們的真實英語水平,在訪談結果中有學生反饋,由于計算機打字操作不熟練,試題沒有做完;還有學生反饋,不適應機考。
由表2 的結果可以看出,76%的學生能夠完成預習,85%的學生為了高效完成i-TEST 上的課后作業(yè),在課堂上認真聽課,做筆記。 95%的學生覺得課后與聽說相關的訓練增多,尤其是在i-TEST 上進行訓練的次數(shù)和時間增加了,這與以往的書面資料作業(yè)有很大的區(qū)別。 71%的學生認為課后作業(yè)與課堂學習知識相關,對鞏固所學有幫助。 90%的學生認為教師給他們補充的閱讀資料、四六級考試資料和習作練習資料對他們的應試能力提升很有幫助。
表2 i-TEST 考試系統(tǒng)對學生的具體反撥效應
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預習—學習—復習),i-TEST 均可以發(fā)揮正向的積極的作用。
從表3 的平均分可以看出,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的考試平均分,從不及格到及格,有了明顯的進步。 這里面雖然也存在最高分90 分以上,最低分23 分的巨大差異,但是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后測成績都明顯優(yōu)于后測成績。 高分和低分之間巨大的差異,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基礎差異較大,塔里木大學暫時還未實施分級教學,同一個班級里的學生學習成績差異很大,給教師的教學也造成了巨大的困擾。i-TEST 系統(tǒng)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一差異問題,i-TEST 系統(tǒng)可以有效解決作業(yè)布置和測試針對性不強的問題。 通過差異化地分配學習資源以及布置個性化的有針對性的作業(yè),使每個學生都能在適合他們的學習范圍內進行練習,并取得一定的進步。
表3 前測后測的分數(shù)對比
在經過問卷調查以及對塔里木大學教師和學生的訪談等一系列調查研究之后,筆者發(fā)現(xiàn)i-TEST 測試系統(tǒng)對學生的學習有一定積極的反撥效應。 大部分學生和教師都認可i-TEST 考試系統(tǒng),考試系統(tǒng)促進學生的預習、課堂認真聽課、和課后鞏固復習,能夠增加學生考試訓練的頻率,使學生接觸到更有廣度和深度的學習考試資源,總體上對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素養(yǎng)提升有幫助。
首先,i-TEST 考試系統(tǒng)的實施對學生的學習資料、學習時間、學習態(tài)度等方面都產生了一定的反撥效應。 由于是人機交互式的考試,學生學習訓練的方式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學生用電腦或手機App 來進行考試和作業(yè)訓練,這種便利性使作業(yè)完成率大幅度提高;與此同時,分配給英語的學習時間也增加了不少,在訪談中學生也表示,i-TEST 測試系統(tǒng)使英語學習內容變得豐富了,自己學習的積極性有所提升,成績也有了明顯的進步。 另外,教師在布置作業(yè)和測試內容方面,可以通過多樣化、分層次實現(xiàn)“適時、適量、適度”,針對不同等級的學生布置適合他們的作業(yè),避免程度好的學生“吃不飽”、程度差的學生“跟著跑”這一現(xiàn)象,做到有的放矢,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薄弱方面著重布置練習,使學生通過i-TEST 考試系統(tǒng)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語能力,也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重拾信心。
其次,在訪談中,教師和學生反饋i-TEST 系統(tǒng)畢竟是機器系統(tǒng),在現(xiàn)實測試中,存在學生作弊和刷題的情況。 i-TEST 系統(tǒng)對教師實施線上線下結合,結合網絡實施整體性教學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師無法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和具體的英文水平,就很難實施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作業(yè)和測試。 如果教師沒有設置完善的考評機制;或者缺乏在網絡學習平臺上進行課程設計、與學生在線交流的能力;對網絡組卷設計考試不熟練、布置作業(yè)、檢測學生作業(yè)的進度和質量的能力較弱,同樣會陷入以前紙質考試“一刀切”的老套問題中去。
1. 教師應當積極地轉換教學思想、結合i-TEST測試系統(tǒng),提高教學效率,豐富教學形式,促進學生語言素養(yǎng)的整體提升。
2. 實施形成性評價機制,結合i-TEST 測試系統(tǒng),做好日常訓練和期末測試的考評機制和計劃,同時,還需要教師嚴格監(jiān)督,設置有效的獎懲措施,以避免作弊和刷題情況的發(fā)生,真正發(fā)揮i-TEST 考試系統(tǒng)的優(yōu)勢。
3. 教師提升自身的i-TEST 測試系統(tǒng)的操作能力,在組卷過程中,盡量人工識別確認多套試卷在一個難度范圍內,同時也期待i-Test 系統(tǒng)能夠自動生成并測試用于同時考試的多套試卷的效度和信度以及難度,以保證考試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