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礦洞前
普通一座山因蘊藏火焰
從而有了底氣
洞口只讓你看點燈火
輕易不亮真金
山上怪石嶙峋,草木稀疏
即使是山
能夠活下來也算奇跡
更別提幽暗中還要堅守
燃燒的部分
站在礦洞前我猶豫了很久
也許看到好風景
也有可能從此不見光陰
只見走出來的人
煤炭一樣烏黑
眼光卻像閃電,比外面陽光強烈
新房開工
面對東方,我拿起了榔頭
對即將裝修的新房
找出最堅硬部分,重錘敲擊
這是師傅要求主人所做功課
我活得并不堅強
像敲鐘一樣敲響新房
只祈禱能遮風擋雨
裝修者將泥土翻來覆去
需要心理安慰
我不能埋雷,不能用力過猛
畢竟高樓還沒住人
輕重間得平衡呼吸
必須在墻上劃出一道傷痕
讓火星迸發(fā),讓我今后日子
哪怕燈火輝煌
也得記住這里曾是一片空白
同時也是嶄新開始
好 茶
對茶山的要求不算高
可以海拔千米以下
不需要艷陽永遠高照
偶爾云霧繚繞
能讓心事靜靜發(fā)芽就好
茶山最好有一座老寺廟
好茶聽著經聲長大
哪怕一言不發(fā),打坐于枝上
也會長成鳥舌一樣
許多茶樹挨過千刀萬剮
枝葉經歷高溫高壓
即使這樣還算不上好茶
好茶必需分享
需要眾人把茶話桑麻
如果某天只有我倆雪中煮茶
那將是另一種味道
路過此山
飛機上撒下的樹種
落在坡頂因陽光充足
會長得茂盛,憑借位置
還能視野開闊
運氣差的滾向坡底
就算長勢良好,最終還是要比山頂?shù)臉?/p>
矮一長截
我遠遠望去,其實就是一座山
樹們靠山成林
置身其中后
發(fā)現(xiàn)有幾棵樹密集某個區(qū)域
明顯都要矮小一些
當一陣風吹來,卻響動最大
我只是看風景的人
沒興趣聽爭吵,也不想比較
天已黃昏,我再不下山
也許會迷路于夜色
風 電
站在高山平原,或者江湖
風力發(fā)電機都可以
最先曬到太陽
呼吸到最新鮮空氣
高大并吸引眼球
我承認偶爾會心生羨慕
可隨便給點風
就要舞蹈的德行
還是令我遲疑,從而缺乏
堅決跟風的勇氣
況且先得有風,后才是自己
并非所有的風都是東風
也有風沙、風暴和陰風……
最大風險還在于
高舉的手臂不能放下
一旦不動,就要被修理
高 度
珠峰南坡從山腳到山頂
植物群依次為:
常綠闊葉林、針葉闊葉混交林、針葉林……
也就是說,一棵樹想活在高處
就得減少枝繁葉茂
留下骨頭和針刺
一些往高處爬的人
也在發(fā)生變化
外表卻與樹木相反
骨質開始疏松,脂肪愈來愈厚
最后變成白胖子
我在山腳徘徊多年
日漸消瘦,見過太多下山之人后
攀高愿望已經消失
過 程
時間的通道上
我們站在各自家門
小心說著現(xiàn)在才敢大聲說的話
有時你臉紅一下
配合我假裝的老成
距離限定在兩道門
不靠近也舍不得遠離
偶爾望望窗外蝴蝶花
便像嗅盡了人間香氣
即便不說話
就可以站成地老天荒
有人從我們面前走過
只當風吹了一下
那時我們還沒門框高
卻自認為知曉了天下
不像現(xiàn)在真正老了
只?;貞?,幾十年只需幾秒完成
在高原聽歌
拉薩的出租車上
藏歌也在奔跑
之前聽過這些旋律
身臨其境,氣場卻明顯變化
仿佛只有海拔3000米以上
才配得上這種悠揚
晚上還去聽了
藏族歌手的演唱
歌聲中草原以及牛羊
即便沒有背景墻
我也知道就在身旁
而冰雪上面天籟之音
雄鷹也能聽到
唱歌的人都該去高原吊嗓
特別是美聲,經過雪山蕩漾
腔調會不一樣
公 海
站在南海一塊甲板上
突然聽到廣播船已至公海
我慌忙抬起頭來
看到萬物可以共存的地方
卻什么都不存在
只有船舷劃破的海面
在我們離開后重新海天一線
除了蒼茫與好奇
剩下的公海時間
像沒有皺褶的藍紙片
我緊緊攥在手心
以至于后來對公海的認識
我只停留在一張船票
各人找到既定的地方上岸
沙灘上的帆船
在沙灘上航行久了
帶著一身沙塵
愈陷愈深,哪怕看到浪潮
聽到了大海呼喚
努力想行,卻無法甩開自己
有著帆船完美造型
鐵錨鏈條也繃得很直
風帆彎成了弓形
卻一箭未發(fā)
更無水手影子
只有游客不會看成木頭
欣喜認作大海征服者
與之握手合影,
擺出乘風破浪姿勢
命名帆船,以船長自詡
只有在夢中,夜色下
或者暴風驟雨中
帆船才真正融入大海
興奮喊叫,卻無人喝彩
也沒人想過,船只想活在水中
裁縫鋪
我家對面有一個裁縫鋪
一群人天天努力地
想讓棉布不只用于御寒遮羞
千萬朵棉花匯聚這里
帶著陽光和雨露
被裁剪、縫合、熨燙……
像春天的花園
然后就有一個人形,重新站起
多年后我寫詩
一個人將白紙交給筆墨
也想踩動針線
縫補陽光,連接笑容
可許多時候都只剩一張廢紙
也許要再過許多年我才會明白
裁縫鋪留下的不僅是布衣
也有他們的剪刀尺子
過高橋
即使世界最高橋
如果我不仰視,也僅僅是道
從橋上經過
車輛呼嘯,不見人影
高速世界容不下停頓
也不可能有回頭機會
只有建橋人
才掂量得出鋼鐵重量
也只有站得比橋高的人
才一覽了橋與眾山小
我僅是路過,只能帶走一陣風和一座橋響亮的名字
作者簡介
涂擁,中國作協(xié)會員。有組詩發(fā)表《詩刊》《中國作家》《星星》《作家》《詩歌月刊》等刊,詩作入選多種年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