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書滔,何銘灝
(閩南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漳州 363000)
習近平指出:“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需要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接續(xù)奮斗,必須抓好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盵1]4“后繼有人”根本大計強調必須始終抓好年輕一代的教育引導工作,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本領過硬、可堪重任的后繼人才,保障黨和人民的輝煌事業(yè)始終有人繼承、延續(xù)和發(fā)展。1939年,毛澤東發(fā)表題為《青年運動的方向》的重要講話,指出要“把全國的青年團結起來”,[2]569強調了年輕一代隊伍的先鋒作用,為中國年輕一代的運動發(fā)展奠定了總體基調。如今,年輕一代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征程中的使命擔當愈發(fā)鮮明。在新的歷史方位上,習近平以“后繼有人”根本大計為指引,重新確立了新時代中國后繼人才工作的主題、使命和方向。新時代“后繼有人”根本大計是理論邏輯、現實邏輯、價值旨趣和實踐邏輯的內在統一,對于培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新人至關重要。
馬克思、恩格斯很早就對年輕一代的重要地位和如何教育等問題展開論述,毛澤東、鄧小平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也立足于當時的國情及實際狀況,對后繼人才的地位以及如何做好后繼人才工作的問題展開了系列論述。這些都是新時代抓好“后繼有人”根本大計的重要邏輯前提,也是其得以確立的重要理論基礎。
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視對年輕一代的培養(yǎng)、教育工作,在他們的著作中不乏對年輕一代問題的探討,這些深入淺出的論述是新時代“后繼有人”根本大計得以確立的首要思想來源。馬克思、恩格斯論證了年輕一代對社會發(fā)展的獨特作用。在其著作和論述中,經常以“青年”“年輕一代”“工人階級后代”論述年輕一代群體。在他們看來,年輕人代表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代表著無產階級的希望,代表著社會發(fā)展的方向,這便是其獨特性。“我們的未來比任何時期都更多地取決于正在成長的一代”。[3]年輕一代充滿激情和活力,對于整個民族和社會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積極作用。同時,馬克思、恩格斯就年輕一代的教育問題進行了探討。一方面,他們認為,對年輕一代的教育目標就是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自由的人。對年輕一代進行教育,可以使其擺脫異化勞動、片面分工造成的人的畸形發(fā)展,“將使自己的成員能夠全面發(fā)揮他們的得到全面發(fā)展的才能”。[4]因此,年輕一代的教育目標就是使其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才能,培養(yǎng)無產階級的后代,培養(yǎng)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的合格接班人,培養(yǎng)自由的、解放的、全面發(fā)展的人。另一方面,他們還指出了“教育和生產相結合”的教育內容,強調“把教育同物質生產結合起來”。[5]在他們看來,年輕一代只有在勞動中,在包括學校教育的各種經歷和實踐中才能逐步成長成才,實現全面發(fā)展,強調勞動實踐的主要性。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年輕一代的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指出了勞動教育的極端重要性以及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人的現實需求,為我國培養(yǎng)后繼人才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和思想武器。
黨的領導人很早就意識到后繼人才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過程中的積極作用,重視抓好后繼人才的培養(yǎng)和教育工作,為新時代的“后繼有人”方針提供了理論依據,為黨的事業(yè)儲備了源源不斷的先鋒力量。1939年5月4日,在延安青年群眾紀念五四運動20周年大會上,毛澤東首先肯定了把5月4日作為中國青年節(jié),作為宣傳青年運動方向、責任使命的節(jié)日,引發(fā)社會對后繼人才重要性的認識。同時,他認為年輕一代“起了某種先鋒隊的作用”,[2]565指明了年輕一代在中國革命過程中的作用,中國的年輕一代應擔負起重大的時代責任,為改變中國的現狀,建立人民民主主義的制度而不懈努力。他還認為,年輕一代應在紛繁復雜的社會思潮中擦亮雙眼,保持戰(zhàn)略定力,始終堅定理想信念,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不要墮入那股黑暗的逆流之中”,[2]567這是年輕一代信仰、信念和信心培育的重要思想來源。鄧小平敏銳地指出年輕一代對于未來社會發(fā)展的積極作用,他說:“現在小學一年級的娃娃,經過十幾年的學校教育,將成為開創(chuàng)21世紀大業(yè)的生力軍?!盵6]他認為,教育要從小抓起從娃娃抓起,這才能為培養(yǎng)后繼人才奠定堅實基礎。另外,他還指出后繼人才的培養(yǎng)發(fā)展要依靠教育?!耙罄^有人,這是對教育部門提出的問題。”[7]要完善相關的教育方針、體制機制來培養(yǎng)后繼人才,要大力發(fā)展高等教育、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各行各業(yè)可堪重任的優(yōu)秀后繼人才,為后繼人才的成長成才指明了出路。
新時代抓好“后繼有人”根本大計,培育一代又一代德才兼?zhèn)涞暮罄^人才,是完善黨的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現實需要。
1.后繼人才是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關鍵因素
近年來,我國黨員數量迎來了跨越式增長,在黨員隊伍數量和規(guī)模不斷壯大的同時,充分保持中國共產黨的活力和肌體健康,實現黨員隊伍由數量向質量轉變成為重要現實問題。因此,習近平不斷重視做好后繼人才黨員的工作,以優(yōu)秀的后繼黨員干部促進黨的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共產黨員網《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2021年6月30日的數據表明,中國共產黨年輕黨員持續(xù)增加,35歲及以下黨員達2367.9萬名,占黨員總數的24.9%。年輕黨員數量的持續(xù)增長,為黨的隊伍帶來生機和活力,為黨的事業(yè)發(fā)展注入動力源泉。抓好“后繼有人”根本大計,培養(yǎng)新一代黨員干部,既為黨的事業(yè)薪火相傳提供了重要保障,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注入了新鮮血液,也為從源頭上提高黨員修養(yǎng),保持黨的先進性和肌體健康,促進黨的隊伍建設奠定了雄厚的人才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戰(zhàn)略抉擇,黨和國家事業(yè)實現了更為全面的發(fā)展,但仍存在著各種風險和問題,制約著黨的先進性、純潔性。抓好“后繼有人”大計可謂是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戰(zhàn)略抉擇的關鍵一招?!按罅x拔中青年干部,促進干部隊伍新老交替”。[1]22習近平以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為主線,以完善后繼人才工作狠抓全面從嚴治黨,進而實現兩者的良性互動。
2.后繼人才是新時代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力支撐
第一,后繼人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先鋒。習近平認為:“廣大青年生逢其時,也重任在肩?!盵8]年輕一代生逢其時,是同新時代共同前進的一代人,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和可靠隊伍。第二,后繼人才既是國家希望,也是民族未來。抓好“后繼有人”根本大計,實現后繼人才的高質量發(fā)展,對于國家和民族發(fā)展具有獨特意義。年輕一代是伴隨新世紀、新氣象、新思想塑造和發(fā)展的新一代人。他們的健康成長和高質量發(fā)展,可以為我國經濟持續(xù)繁榮、創(chuàng)新活力的涌現賦能提效,為社會和諧穩(wěn)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奠定堅實的后盾,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儲備優(yōu)質人才。
習近平重視對“后繼有人”根本大計下的價值引領,久久為功、馳而不息地推動鑄魂工作,為“后繼有人”根本大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他強調:“新時代的中國青年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9]這一重要論述要求年輕一代要堅定理想信念,深刻把握歷史和未來,提高文化自信,增強志氣、骨氣、底氣,以補足精神之鈣,強化信仰、信心、信念。習近平的系列講話回答了新時代應何抓好“后繼有人”根本大計問題,熔鑄新時代“后繼有人”大計的價值旨趣。
志氣是骨氣和底氣的具體表現,是新時代對后繼人才理想信念的要求。有志氣要求后繼人才立鴻鵠之志,奮發(fā)向上,培養(yǎng)擔當、使命和責任。習近平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廣大青年要肩負歷史使命,堅定前進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擔大任,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10]面對新時代日趨復雜的社會,年輕一代應始終不忘初心,堅定理想信念,錘煉高尚品格,要不負韶華,不負人民、民族和世界的期盼,樹立遠大志向,能堪大任,綻放出獨具魅力的青春絢爛之花。
不負人民的期望,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堅定志氣。后繼人才應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堅定志氣,這是黨百年來凝結而成的優(yōu)良品格。習近平在繼承和發(fā)揚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內核基礎上,站在新的戰(zhàn)略高度,提出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這對后繼人才在新時代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堅定志氣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不負民族的厚望,牢記民族復興大任的恢弘志氣。后繼人才應始終堅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將個人理想融入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歷程中,在實現中國夢的進程中閃爍青春之彩。這要求后繼人才的理想信念應始終與振興中華的歷史進程緊密相連,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緊緊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刻認識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艱巨的事業(yè),并不斷為之努力。
骨氣是后繼人才應具備的不屈不撓的傲氣,是流淌在血液中的氣節(jié)?!坝泄菤狻币笮聲r代的后繼人才必須具備“敢叫日月換新天”的錚錚骨氣,敢于斗爭,頂得住大風大浪,用剛正不阿的鐵骨正氣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中不斷創(chuàng)造和實現自我價值。
后繼人才應錘煉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高尚品格。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征程上,存在著許多困難、風險和挑戰(zhàn),因此,后繼人才必須迎難而上,錘煉肯吃苦、勤奮斗的高尚品格。在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中,后繼人才應堅持用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價值,用勞動創(chuàng)造幸福生活,不投機取巧,葆有頑強拼搏、不懈奮斗的精氣神,敢于面對困難挑戰(zhàn),勇于接受挫折失敗,用實際行動做好每一件細微的小事,敢于吃苦,在奮斗中書寫不朽青春。
后繼人才應銘記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習近平強調:“要堅持正確黨史觀、樹立大歷史觀,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1]79后繼人才在加強黨史教育的過程中,一方面,可以了解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fā)展進步的艱辛歷程,領略中華民族輝煌燦爛的百年奮斗史,增強文化認同,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學習優(yōu)秀青年領袖的卓越品格,學習他們心系民族振興、人民安危,在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民族富強和人民幸福的偉大實踐歷程中鑄造出來的中國青年骨氣。
底氣是志氣和骨氣的基礎,是后繼人才樹立堅定信念的根本保障。底氣來源于自信,即對中華民族的自信,對博大精深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因此,“有底氣”要求后繼人才努力學習和掌握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進而凝造更為深厚的中國年輕一代的底氣。
在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浸潤后繼人才的底氣。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隨時代發(fā)展愈發(fā)充滿生機與活力,經久不衰。習近平十分重視將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后繼人才培養(yǎng)工作,重視傳統文化對后繼人才的積極作用,他不但身體力行地向后繼人才教授優(yōu)秀傳統文化,同時還鼓勵家庭、社會和學校積極開展后繼人才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等的宣傳和教育,培育傳統文化素養(yǎng),提高后繼人才對優(yōu)秀傳統文化認可、理解和認識,建構當代后繼人才對國家和民族文化認同意識。
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程中提升后繼人才的底氣。習近平強調:“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1]74一方面,后繼人才要深刻學習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內核。在學習基本內容的前提下,主動領略更深層次的內涵意義,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淵源、現實路徑和未來發(fā)展,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精神境界,增強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性和情感認同。另一方面,加強正面宣傳與引導,引導后繼人才在日常致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知行合一,堅持行勝于言,自覺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準則,努力成為可堪重任的時代新人。
新時代,只有德才兼?zhèn)?五育并舉全面發(fā)展的人才,才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后繼人才。
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1]新時代的后繼人才必須具備較高的思想品德和素養(yǎng),錘煉高尚道德修為,堅定遠大理想抱負。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黨的百年優(yōu)秀品格得以薪火相傳,中華民族優(yōu)良傳統得以永續(xù)發(fā)展。
首先,發(fā)展完善關于后繼人才的思政教育工作體系,打牢道德根基。一方面,要構建更為合理的后繼人才思政教育體系,將“立德樹人”作為“后繼有人”根本大計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貫穿“后繼有人”根本大計的全過程,致力于形成一整套系統完備的思政教育體制機制。另一方面,要發(fā)展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相關學科的課程體系、授課方式、學習內容和隊伍建設等方面,努力辦好思政課,以解決后繼人才的思想問題為著力點,以提升后繼人才的獲得感為落腳點,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不斷創(chuàng)新拓展思政課的形式和內容。
其次,充分發(fā)揮社會的合力育人作用,形成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一方面,要在日常的立德樹人工作中,充分落實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立德育人理念,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和主體自覺參與到立德樹人過程中,充分認識自己的責任,逐步打造以學校為主、家庭社會共同參與的立德樹人強效育人機制。另一方面,社會各部門要積極參與后繼人才立德樹人工作,多方爭取社會資源,為立德樹人工作提供更多便利。要營造良好的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建立多方聯動、社會資源共享機制,搭建健康豐富的社會育人平臺,拓展厚植育人資源,為“立德樹人”工程提效賦能。
新時代推動構建更為合理的育人體系,完善相關育人機制,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是貫徹落實“后繼有人”根本大計的重要實踐路徑。
首先,要優(yōu)化育人制度體系。通過建立系統完備的育人制度體系,統籌各項育人過程的實現機制,形成嚴謹高效的育人運轉規(guī)范,為有序推進新時代育人工作提供強有力保障。第一,在育人工作宏觀層面,育人制度體系建設要分工明確,黨中央及相關職能部門要對育人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針對性指導、強有力規(guī)范和監(jiān)督。第二,在育人工作開展層面,確保各高校主體、相關育人部門對制度體系建設給予高度重視,同時要嚴格推進各項育人制度規(guī)范,避免層層加碼情況,確保育人工作有效、有序進行。第三,在具體育人活動層面,要針對不同的育人環(huán)節(jié)落實與之有效對應的制度規(guī)范,使具體活動的開展有章可循。此外,還要注重對相關育人制度的遵守和執(zhí)行情況進行監(jiān)督,并根據新形勢新情況新任務及時修訂相關的規(guī)章辦法,增強制度建設實效性。
其次,要優(yōu)化育人內容體系。聚焦新時代育人目標,完善育人內容體系,不斷增強后繼人才的獲得感是做好后繼人才教育工作的關鍵一招。第一,在現實育人工作中,要努力推動課內知識傳授通過課外實踐活動的協同發(fā)展和有機銜接。在充分發(fā)揮主課堂教育指導功能的同時,提升后繼人才對社會實踐重要性的認識,鍛煉后繼人才社會實踐的方式方法,激發(fā)后繼人才參與實踐的動力。第二,充分發(fā)揮新媒體靈活優(yōu)勢,完善新時代育人內容。要充分利用新媒體多樣化的數據資源和先進的技術,不斷與高校教育工作深度融合,創(chuàng)新育人工作載體和工作方式。同時,通過圖文并茂、短視頻、AR等后繼人才喜聞樂見的形式,積極拓展特色的網絡育人新內容。
習近平指出:“把青年一代培養(yǎng)造就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戰(zhàn)略任務,是全黨的共同政治責任?!盵12]在新的歷史方位上,習近平將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育人目標提升到全新的政治責任的戰(zhàn)略高度。這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新人的重要舉措,也是抓好“后繼有人”根本大計的重要實踐途徑。
首先,要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方向?!啊轮求w美勞全面發(fā)展’是對馬克思主義人的全面發(fā)展思想的一次重要發(fā)展?!盵13]這一論述把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勞育置于后繼人才成長成才歷程的同等位置,要求在培養(yǎng)后繼人才的過程中必須重視五育協同發(fā)展,在學習實踐中鍛煉能力本領,實現全面發(fā)展進而養(yǎng)成可堪重任的時代新人。同時,必須重視勞動教育,并把勞動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集中力量全面發(fā)展新時代關于后繼人才的勞動教育。
其次,要堅持以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根本目標。習近平指出:“培養(yǎng)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盵12]293抓好“后繼有人”根本大計,要考慮抓的是什么樣的人,是為誰服務的人?!拔覈侵袊伯a黨領導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12]319我國要培養(yǎng)的就是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fā)展方向的后繼人才,能夠自覺認同和擁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全身心投入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向著完善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勇拼搏、矢志不渝的后繼人才。新時代必須牢牢把握“后繼有人”根本大計不動搖。
總之,新時代的“后繼有人”根本大計,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結晶。它通過對為何抓好“后繼有人”根本大計,應何抓好“后繼有人”根本大計,如何抓好“后繼有人”根本大計等問題的回答,形成了關于培養(yǎng)后繼人才的邏輯前提、價值旨趣和實踐路徑等內容,為指導我國后繼人才培養(yǎng)工作提供了總體方案和具體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