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 王敏
她坐在溫和的日光下,一襲長裙,長發(fā)用木簪固定,像固定了她周身的風塵擾擾,吐息都安靜。
“有美一人,清揚婉兮?!边@是薛洛加給我的第一印象。
在和她交談時,我似乎緩行在一條江南的小道上,迎著吹過瓦縫參差、槳聲欸乃的風,入眼的是青青山色、攤販熙攘。就像她的文字多次描摹的地方:一個江南小鎮(zhèn),依山傍水,漫山楊梅,遍地農田。悲歡離合,也如花木一般四季更迭,在令人心安的光風霽月里,悄然生長搖曳。
洛加生活在江南水鄉(xiāng)的小鎮(zhèn),她說她對鄉(xiāng)土總是有一種很深的眷戀。但這種鄉(xiāng)土,似乎不存在于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她有些落寞地嘆了口氣。她筆下描繪的是一個多元融合的意象,以真實的生活環(huán)境為底色所構建的精神家園。那個江南小鎮(zhèn),有古意簡樸的生活方式和穩(wěn)定的變化:陽光和陰影、過去和現(xiàn)在、失落和希望,似乎一直在精神家園里交錯混雜。
為什么會形成這樣一個精神家園呢?她告訴我,兒時唐詩宋詞里的句子,已如月光般夜夜照進她香甜的睡夢?!对娊洝贰冻o》里的詠嘆,她視為皎若云間月。詩詞里的生活場景令人神往,她道,她極喜歡顧況的一首詩:“板橋人渡泉聲,茅檐日午雞鳴。莫嗔焙茶煙暗,卻喜曬谷天晴?!币蛟娭杏凶顬楣艠愕慕鲜朗潞驮缫严诺墓怙L霽月。
漸漸地,閱讀成了她最親近的事。上了初中,她最崇拜沈從文先生。不僅因為沈從文文學上的成就,更因為他獨特的人格魅力。沈從文先生把家鄉(xiāng)鳳凰的性格融進他的骨子里,因此他的文章也好,小說也罷,甚至是古代服飾和文物研究的文字都夾雜著沅水兩岸的白芷蘭香。
當我問到文學對于她的意義時,她略加思索后與我分享道——
“文學于我而言,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文字,說來神奇,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我讀到一個字便能感受到字里行間的情感。如果是熟悉的字,腦海里便會有畫面與褒貶的感受,一段話出現(xiàn)時畫面感會更強烈,有時候會有所謂的通感。因此當我練筆創(chuàng)作時,會刻意追求一種文字的美感,然后努力讓這種美感一直存在于作品中。二是文學意味著文字背后的內容,從文字的表面僅能略知一二,想要真正領略,還得反復咀嚼、循序漸進地品。培根曾在《談讀書》中說:‘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不可盡信書上所言,亦不可只為尋章摘句,而應推敲細思。’文字背后的內容最重要的不是所謂的道理、精神——這些隨處可見、俯拾即是,而是我們在閱讀時產生的共鳴,產生的思考對心靈的觸動。周國平曾道出作者與讀者之間最好的共鳴:‘令我感動的是她(一位讀者)對我的文章的讀法,不是從中尋找思想,也不是作為散文欣賞,而是一個生命靜靜地傾聽另一個生命。所以,我所獲得的不是一個作家的虛榮心的滿足,而是一個生命被另一個生命領悟的溫暖,一種暖入人性根底的深深的感動。’文字背后最大的力量便是如此,當你靜靜地挖掘,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正作為一個鮮活的生命,尋覓世間萬物溫暖的力量?!?/p>
“除了文學,你還有什么愛好呢?”我問道。
洛加有些羞赧地告訴我,她是一個喜歡獨處、喜歡安靜的女孩,最大的愛好就是看書,有時也會畫畫和跳舞,假期喜歡旅游。她看的書很廣也很雜,除國內外大家的散文、小說之外,還喜歡歷史、地理、心理、藝術等方面的書籍。除了閱讀,還喜歡看文化類的紀錄片或綜藝節(jié)目。關于旅行,她說這對增長她的人生閱歷非常有幫助。每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體會不同的風土人情和人間煙火,適時地放慢生活節(jié)奏,突破生活的常軌,融入溫暖的人間煙火,這種感覺會讓人對生活充滿熱愛與憧憬。
在與洛加聊天時,這個女孩的眼里仿佛一直有一片平靜的湖,周身縈繞著溫和的氣息,那是對生活不息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