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姝言
浙江省溫州市第二中學七(23)班
一
月色溫柔,溫州酣然地睡下了,發(fā)出“沙沙”的輕鼾。只是薄霧般的光,將她半晦半明地寫意出來。她既非周莊的小家碧玉,也非西湖的大家閨秀。我斜睨著她的側臉,脫下灰圍裙、套著霓虹裙裾的她,神態(tài)自若。
母親展開地圖,摩挲著一片丹霞色塊的輪廓,終停在了東南海岸的一角。我憶起她動情的樣子:“這是中國!”母親呢喃著。于兒時的我而言,“中國”只是地圖上的由一個個色塊組成的雄雞,她的美麗與深情,還沒有躍進我的心里。我倚著桌沿,聽母親叨叨著“青藏高原”和“長江”,心里卻只想著她摟著我哼的那支雅俗共賞的楠溪小曲。
二
一次旅途,讓我有機會去追逐遠方。一路顛簸,一路暢想。當我漫步于紫禁城的青石御道,燦爛的光氤氳著,仿佛有一只歷史的眼穿過嬗變的時空與我隔空對視。遙想八國聯(lián)軍的閱兵儀式在你身前舉行,我聽見了你欲反抗卻又無能為力的啜泣,只能在杌隉的樓影中掩面。你低頭,你垂眉,你耳聞一切對“東亞病夫”的熱諷冷嘲,只能攥緊拳頭。后來,你日夜等待的一刻終于到來!我聽見了,我聽見了,1949年的宣言,從時空的遠處傳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此刻我心中的“國”是什么呢?是腳下一望無際的路,是幾千年的歷史變遷。我讀懂了你,北京!年復一年,時光洗盡了你的鉛華,你不僅僅是一座城,更是千百年歲月的沉積,其間有忍辱負重,有浴火重生,這不就是“中國”嗎?
三
隨著足跡踏遍大半個中國,那一寸寸土地,似已與我貼心貼肺、水乳交融,“中國”印象漸漸清晰起來?!扒卮ǔ?,日出正東峰?!遍L安的第一縷晨曦如同米氏章法若云似霧,一片彌漫。那雁塔晨鐘的悠揚,是鎬京早起的鬧鈴嗎?“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卞X塘江的豪氣灑脫有別于西湖的靜美,我眼觀路人的笑靨,真如找到了西湖綢傘中才有的歲月靜好。“河底日隆堤日高,黃河竟是天上濤?!秉S河一次次決堤,開封一次次被淹入泥沙,但“城摞城”之上,是怎樣百折不撓的精神和生生不息的活力?千回百轉,我最終駐足于蘇州的拙政園,“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我竟有了心旌蕩漾之感。竹海里纖塵不染,我的心脾似也讓天水洗凈,倏爾想起一句:中國是“竹文明的國度”。竹子之品,也是每個中國人畢生的追求:不落入塵俗的泥淖,不改青綠的顏色。一竿竹,一抹綠,一道光清晰可見、橫貫東西的文化動脈,那強有力的脈搏,就在我的耳畔跳動?!爸袊辈秽匆蛔?,更是一群群人、一幀幀文化印記。我們用生命的力量來聯(lián)結,來傳承。鐘鼎彝器是中國,詔量鏡銘是中國,瓦甓青花是中國,我們也是中國!
四
成長在溫州,靜靜地看著時光走動,我已是一名少年了。轉念細思,廣袤的華夏大地,哪里不是我的“溫州”呢?哪里不是我的家呢?寂然之外,似有一物奔流,且洶涌無法遏止。此為何物?月色入戶,映出疏淡的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