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23-12-10
作者簡介:崔忠強(1990—),男,黑龍江齊齊哈爾人,工程師,主要從事大氣科學(xué)、軟件工程工作。
摘 要:利用通化市氣象局提供的1991—2022年逐月平均氣溫、最高(最低)氣溫、降水量資料,選擇距平法、線性回歸法和滑動平均法分析了通化市氣溫、降水變化特征。結(jié)果表明:通化市平均氣溫、最高/低氣溫均呈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上升,尤以最高氣溫上升趨勢最為顯著;通化市平均降水量為806.8 mm,整體呈現(xiàn)出增加的趨勢,線性變化傾向率為27.785 mm/10年,研究時段內(nèi)共增加83.4 mm,增加趨勢不太顯著;年內(nèi)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變率為-35.2%~69.2%,其次是秋季和春季,降水變率分別為-58.4%~147.0%、36.3%~60.3%,冬季降水最少,降水變率為-69.6%~116.9%,秋季和冬季的降水變率大于春季和夏季。
關(guān)鍵詞:氣溫;降水;變化特征;通化市
中圖分類號:P467 文獻標(biāo)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4–0-03
當(dāng)前,氣候變化是人類社會面臨的最大環(huán)境挑戰(zhàn)之一[1],嚴(yán)重影響著人類的社會生產(chǎn)及人們的日常生活,現(xiàn)已成為全社會極為關(guān)注的熱點問題[2-3]。20世紀(jì)以來,氣候變暖和極端氣候事件頻發(fā)已成為全球氣候變化的主要特征[4]。IPCC第六次報告指出,2011—2020年間,全球地表平均溫度比1850—1900年間高出1.09 ℃,為人類有史以來升溫速度最快的19年,2016—2020年也是迄今為止最熱的5年,且隨著大氣、海洋及陸地的變暖,大氣、海洋、冰凍圈及生物圈均出現(xiàn)了顯著變化[5-6]。我國的氣候變暖趨勢與全球保持一致。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現(xiàn)象不斷加劇,通化市氣溫與降水均發(fā)生了明顯變化。因此,有必要單獨分析通化市的氣候要素,為當(dāng)?shù)剞r(nóng)業(yè)生產(chǎn)及鄉(xiāng)村振興助力,并為通化市氣象防災(zāi)減災(zāi)建設(shè)和農(nóng)業(yè)氣候區(qū)劃提供參考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利用通化市氣象局提供的1991—2022年逐月平均氣溫、最高(最低)氣溫、降水量資料,選擇距平法、線性回歸法、滑動平均法對通化市氣溫和降水變化特征進行分析。季節(jié)劃分采用常規(guī)劃分標(biāo)準(zhǔn):春季為3—5月,夏季為6—8月,秋季為9—11月,冬季為12—次年2月。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氣溫
2.1.1 年際變化
1991—2022年通化市平均氣溫為6.1 ℃,整體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圖1),線性變化傾向率為0.127 ℃/10年。通化市平均氣溫共經(jīng)歷了2個時期,也就是以2014年為界限,前期氣溫偏低,屬于偏冷期;后期氣溫偏高,屬于偏暖期。其中偏冷期負(fù)距平年份共有14年,占60.9%,且2005年和2012年平均氣溫最低,只有5.0 ℃,而從2012年往后,通化市平均氣溫發(fā)生了急劇性變暖,尤其是2021年達到了次高值,為7.0 ℃。
2.1.2 四季變化
結(jié)合表1,近30年通化市春季、秋季氣溫呈現(xiàn)出逐年代遞增的趨勢,且20世紀(jì)90年代這兩季的氣溫均較低。夏季平均氣溫以21世紀(jì)00年代最低,10年代達到最高,之后繼續(xù)緩慢下降;冬季氣溫以2021—2022年最低,而20世紀(jì)90年代最高,之后呈現(xiàn)出逐年代下降的趨勢。此外,通化市各季氣溫以秋季變化幅度最大,平均氣溫上升了1.3 ℃,春季平均氣溫上升了1.0 ℃,冬季則下降了1.0 ℃,夏季平均氣溫變化幅度最小。
通過對四季氣溫變化傾向率進行分析,春季和秋季氣溫變化傾向率均為0.265 ℃/10年,上升趨勢較為明顯,其中春季氣溫在21世紀(jì)00年代,秋季氣溫在21世紀(jì)00年代中期到10年代中期呈現(xiàn)出下降趨勢外,其余時間段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夏季氣溫變化傾向率為0.131 ℃/10年,上升趨勢不太顯著,除了21世紀(jì)00年代初期和中期外,其余時間段均以上升趨勢為主;冬季氣溫變化傾向率為-0.215 ℃/10年,整體呈現(xiàn)出波動下降趨勢。
2.2 最高氣溫
2.2.1 年際變化
1991—2022年通化市最高氣溫的年際變化趨勢,整體呈現(xiàn)出升溫的態(tài)勢(圖2),線性變化傾向率為0.22 ℃/10年,上升趨勢較為顯著。其中1991—1998年通化市最高氣溫呈現(xiàn)出波動上升的趨勢,只是前期最高氣溫低于年平均值,而1998—2012年通化市最高氣溫以波動下降趨勢為主,尤其是2012年最高氣溫最低,只有11.2 ℃,從2012年往后最高氣溫上升明顯,且2019年的最高氣溫達到次高值,為14.0 ℃。
此外,與累計年平均值相比,1991—1998、2005—2013年基本低于平均值,歷年值圍繞平均值的振幅極大,其中歷年值中大于和小于歷年平均值的年份分別有18、12年。平均最高氣溫的最高年份分別出現(xiàn)在1998、2007、2019、2020和2021年;最低的年份分別出現(xiàn)在1993、2000和2010—2013年。
2.2.2 四季變化
通過分析1991—2022年通化市各年的年、季平均最高氣溫,可知其年、春季和秋季平均最高氣溫整體呈現(xiàn)上升趨勢,其中以2021—2022年的平均最高氣溫較高,20世紀(jì)90年代的平均最高氣溫較低。夏季最高氣溫低值出現(xiàn)在21世紀(jì)00年代,高值出現(xiàn)在10年代,增幅為0.1 ℃。冬季最高氣溫呈現(xiàn)出逐年代遞減趨勢,以20世紀(jì)90年代的最高氣溫較高。而2021—2022年的最高氣溫相對較低,研究時段內(nèi)的減少幅度為
0.7 ℃。此外,通過分析最高氣溫四季變化趨勢,發(fā)現(xiàn)除了冬季,其余三季的最高氣溫均呈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趨勢,尤以春季和秋季增溫幅度最大,線性變化傾向率分別為0.402 ℃/10年、0.376 ℃/10年,對年氣溫升高的貢獻最大(表2)。
2.3 最低氣溫
2.3.1 年際變化
1991—2022年通化市年平均最低氣溫呈現(xiàn)出上升態(tài)勢(圖3),線性變化傾向率為0.122 ℃/10年,但上升趨勢不顯著。其中除了1998—2002、2007—2012年外,其他階段的平均最低氣溫均呈現(xiàn)出波動上升趨勢,尤以后期上升幅度最為顯著。
通過對平均最低氣溫的年代際變化特征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除了2021—2022年外,平均最低氣溫達到最高,為1.1 ℃,比90年代升高了0.5 ℃,通化市20世紀(jì)90年代、21世紀(jì)00年代和10年的最低氣溫均與累年最低氣溫的平均值持平,變化較為平穩(wěn)。
2.3.2 四季變化
結(jié)合下表中的數(shù)據(jù)信息,1991—2022年通化市年、春、夏、秋最低氣溫呈現(xiàn)出上升趨勢,冬季最低氣溫在20世紀(jì)90年代到21世紀(jì)00年代呈現(xiàn)出緩慢上升趨勢外,從21世紀(jì)00年代開始,通化市年、春、夏、秋、冬最低氣溫下降,尤其是2021—2022年的最低氣溫最小。其中年最低氣溫在21世紀(jì)10年代之前變化較為平穩(wěn),進入2021后開始快速升高;春季最低氣溫在90年代最低,而2021年往后達到最高,研究時段內(nèi)的增溫幅度為0.6 ℃;夏季最低氣溫在21世紀(jì)00年代最低,之后呈現(xiàn)出逐年代遞增趨勢,增溫幅度為0.6 ℃;秋季最低氣溫在90年代最低,到了21世紀(jì)00年代有緩慢遞增,進入10年代后開始下降,而從2021年往后繼續(xù)上升,增溫幅度為0.4 ℃??梢?,秋、冬季最低氣溫變化趨勢最為顯著,其次是夏季,春季則不顯著。
2.4 降水量
2.4.1 年際變化
1991—2022年通化市平均降水量為806.8 mm,最大降水量出現(xiàn)在2010年,為1 256 mm,最小值出現(xiàn)在2014年,為564.9 mm,極差為691.1 mm。近32年降水變率處于-30.0%~55.7%,其中年降水量在1 000 mm的年份共有4年,占12.5%:低于600 mm的年份共有2年,占6.3%。通化市降水量呈現(xiàn)出增加的趨勢(圖4),線性變化傾向率為27.785 mm/10年,研究時段內(nèi)共增加83.4 mm,增加趨勢不太顯著。
從降水距平看,近32年負(fù)距平有18年,占56.3%;正距平有14年,占43.7%。1991—2006年以負(fù)距平為主,占56.3%,2006年往后負(fù)距平出現(xiàn)年份與前期相當(dāng),占56.3%。說明通化市降水量具有不穩(wěn)定性特征,極易引發(fā)洪澇災(zāi)害。結(jié)合曲線圖可知,1991—1995、1999—2010、2017年往后均是通化市降水多發(fā)期,降水以波動增加趨勢為主,其余時期的降水量均呈下降趨勢。
2.4.2 四季變化
1991—2022年通化市春、夏、秋、冬四季的降水量變化傾向率分別為5.144、-5.969、25.313、1.905 mm/10年(表4)。除了夏季外,其余3個季節(jié)的降水量均表現(xiàn)出增加趨勢,尤以春季降水量增加趨勢最為顯著,對年降水量增加的貢獻最大。其中,春季平均降水量是年降水量的17.1%,降水變率為-36.3%~60.3%;夏季占60.4%,降水變率處于-35.2%~69.2%;秋季占18.6%,
降水變率為-58.4%~147.0%;冬季占4.0%,降水變率在-69.6%~116.9%之間。其中秋季和冬季的降水變率大于春季和夏季。
3 結(jié)論
(1)近32年通化市平均氣溫為6.1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氣溫以上升趨勢為主,以2014年為界限,前期氣溫偏低,后期氣溫偏高;春季和秋季氣溫上升趨勢較為明顯,夏季氣溫上升趨勢不太顯著,冬季氣溫整體呈現(xiàn)出波動下降趨勢。
(2)近32年通化市平均最高/低氣溫分別為12.6、0.6 ℃,均呈現(xiàn)逐年升溫趨勢,尤以最高氣溫上升趨勢最為顯著。
(3)近32年通化市平均降水量為826.8 mm,降水變率處于-30.0%~55.7%之間,研究時段內(nèi)的降水量極不穩(wěn)定,極易引發(fā)洪澇災(zāi)害。除了夏季,春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均呈增加趨勢。
參考文獻
[1] 王雪琦,陳進.影響中國沿海地區(qū)青少年氣候變化減緩意愿及行為的因子分析[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21,17(2): 212-222.
[2] 周偉東,史軍,穆海振.中國東部冬季氣溫和降水的氣候變化特征分析[J].資源科學(xué),2010,32(6):1088-1096.
[3] 菅煜婷,張勃,黃浩.近58年甘肅氣候變化區(qū)域差異分析及環(huán)流影響[J].高原氣象,2022,41(5):1291-1301.
[4] 劉曉瓊,孫曦亮,劉彥隨,等.基于REOF-EEMD的西南地區(qū)氣候變化區(qū)域分異特征[J].地理研究,2020,39(5):1215-1232.
[5] 孫雨蒙.地球氣候變化已到臨界點[J].生態(tài)經(jīng)濟,2021,37 (10):5-8.
[6] 任建成,谷山青,馮存峨,等.氣候變化背景下山東省氣溫與降水時空變化特征分析[J].水利水電技術(shù)(中英文), 2023,54(5):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