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霜華,酸利的風片,和那東籬底下,幾根帶著病容的菊花,好像結(jié)上生之不解的冤仇,成個利害相反的階級,整天到晚,不斷地壓迫和攻擊……”讀著林可彝(yí)烈士的這首充滿力量的詩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近日,我從黃老師那借來了一本《在羅源紅色印記》,就著溫暖的燈光,觸摸著每一個文字,追尋著林可彝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他傳授馬克思主義知識,培育革命青年,緊密配合工農(nóng)群眾的革命斗爭,開展學生運動。他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結(jié)合起來,撰寫了大量文章,宣傳救國之道,并與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1927年冬天,在一個大雪紛飛、寒風瑟縮的夜晚,林可彝被反動派軍隊層層包圍,在武昌中山大學被捕,壯烈犧牲。
我掩卷沉思:如果不是那么多像林可彝一樣的革命戰(zhàn)士高舉那面黨旗,怎么會有我們今天幸福安康的生活?如果不是他們那一點兒燎原的星火,怎么會有祖國今天壯麗錦繡的山河?如果不是他們那一種堅定的信仰,怎么會有今天光輝燦爛的中國?他們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愛的人!
當我作為少先隊員代表來到革命烈士陵園,懷著崇敬的心情瞻仰英雄紀念碑時,那每個刻骨銘心的名字都閃著金光觸動著我的心房。敬愛的革命先烈們!你們的軀體雖已不存在了,但是依們的靈魂永存我們的心中,永垂不朽!
黃靜敏老師點評:小作者以林可彝烈士的詩歌開篇,引出自己所讀的書籍《在羅源紅色印記》,由此抒發(fā)感受,表達自己美好的志愿,讀議結(jié)合,情感真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