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或者電視劇中,情感豐富、特點鮮明的角色往往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讓觀眾與之共情,感受人物的心路歷程。在寫作中,同學們也可學習這種方法,適當給人物“加點戲”,讓角色更加鮮活立體,讓讀者走進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一、細心觀察,給人物加點“表情戲”
描寫人物,離不開描寫人物的動作與表情,表情不僅能反映人物的性格,更能折射人物的心理。馬戲團中的小丑,之所以能逗得眾人捧腹大笑,除了動作比較滑稽外,還因為豐富的表情。同學們細心觀察便會發(fā)現(xiàn),在不同的場合和環(huán)境中,人物的神態(tài)會有所不同,而這些變化正是人物情感波動的外在表現(xiàn)。一個人生氣時,往往會怒目而視,眼睛死死地注視著某處;一個人遇到問題,心中有點焦慮時,他便會眉頭緊皺,愁眉苦臉;一個人內(nèi)心極度喜悅時,又會眉開眼笑、面若桃花。因此,在描寫時,我們要將人物的神態(tài)置于具體的情境之中,用生動的語言描繪出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神情變化,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飽滿。如:
她笑起來兩只眼睛變成了兩個彎彎的月牙兒,嘴角上揚,形成了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深深的酒窩也好似盛滿了她的快樂,那銀鈴般的笑聲,就如同擁有魔力一般,傳到眾人的耳朵里,引得周圍的人也大笑起來。
——《我的同桌》
本來只是想稍微逗一下我這個可愛的表弟,沒想到他竟然真的生氣了。他的臉頰立馬鼓了起來,像兩個漲紅的小氣球,小嘴也撅了起來,似乎在表達對我的“不滿”,小眼珠也停留在了左上方,用帶有一絲埋怨的目光狠狠地盯著我。無奈,我只好摸了摸口袋,掏出了幾個糖果來哄他:“這個糖可好吃了,你想吃嗎?”見到糖果,表弟兩眼放光,眼睛立即瞇成了一條線,嘴角也彎成了月牙狀,中間露出兩個大門牙,原本還鼓著的腮幫,也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松了下來。
——《可愛的小表弟》
在第一段文字中,小作者通過對同桌歡笑時神情的描繪,如“兩只眼睛變成了兩個彎彎的月牙兒”“嘴角上揚,成了一道優(yōu)美的弧線”等,將同桌爽朗而活潑的性格特點生動形象地展現(xiàn)了出來。在第二段文字中,小作者則通過描寫表弟在憤怒和開心時的神情變化,凸顯了小表弟活潑可愛、天性率真的性格特點,讀者會被故事內(nèi)容深深吸引。
二、精彩敘述,給人物加點“動作戲”
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為人物增添“動作戲”不僅能增強故事的緊張感和吸引力,還能從側(cè)面反映人物的性格特點。在寫作過程中,通過細致分解動作、融入環(huán)境因素、使用修辭等方法,人物形象會更加立體飽滿,故事情節(jié)更加引人入勝。如:
不一會兒,那只蒼蠅飛到了椅子上,同桌立馬拿起課桌上的書本,用力地朝蒼蠅身上拍去。哪知這小東西狡猾得很,“嗡”的一下,就飛走了,一會兒落在地上,一會兒又飛走了,仿佛在向我倆挑釁。同桌急了,趁它落下來的時候,連忙飛身向前,提起腳就往地上踩,可抬腳一看,哪里還有蒼蠅的蹤跡?他又急又氣,額頭上漸漸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捕”蠅記》
比賽開始了!爸爸立馬坐正了身子,眼睛緊緊地盯著電視屏幕,生怕錯過一分一秒。一旦看到對方的球員進球,他就急得直跺腳,而當他喜歡的球隊進球,他立馬歡躍起來,高興得不得了,還用手不停地拍打著節(jié)奏,嘴里喊著:“好球!好球!”爸爸真是一個十足的足球迷!
——《“球迷”父親》
在第一段文字中,小作者巧妙運用了“拿”“砸”“提”“踩”幾個動詞,生動地描寫了同桌追趕蒼蠅的畫面,讀者仿佛目睹了那一幕。在第二段文字中,小作者通過描述父親觀看足球比賽的動作及神情,如“坐正了身子”“緊緊地盯著”“歡呼雀躍”“用手不停拍打著節(jié)奏”等,表現(xiàn)出父親對足球的熱愛與癡迷。
三、運用比喻,給人物加點“內(nèi)心戲”
人的內(nèi)心是極其復雜多變的,它包含了情感、欲望、恐懼、希望以及各種微妙的心理變化。在寫作中,深入描繪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不僅能讓角色更加立體和鮮活,還能深化文章主題。當考試失利時,我們會失落、沮喪,變得渾身無力;當與好朋友產(chǎn)生矛盾時,我們可能怒上心頭,大打出手,卻在事后感到后悔不已;而當聽到家人生病住院的消息,我們會變得緊張不安。在寫作中,同學們可以巧妙運用比喻,生動描寫出人物內(nèi)心的情感變化。如:
“包餃子這件事,不是很簡單嗎?之前我看媽媽包的時候,只要在餃子皮上放上足量的餡兒,再用手那么一捏,一個餃子便包完了??晌乙簧鲜?,怎么這餃子皮和餃子餡兒,仿佛不聽使喚似的,任我怎么捏它,都無法捏出一個像樣的餃子。我看著手中的“杰作”發(fā)呆,心想:之前真不應該夸下??冢@回可真是“糗大了”。
——《“容易”的事情不容易》
有一次,我的數(shù)學沒考好,心里既難過又害怕。我走出校門,看到您那張嚴肅的面孔,害怕到了極點。果不其然,您一上車就問我成績,我吞吞吐吐地說出了分數(shù)。您聽完生氣地扭頭就走了。媽媽,您知道嗎?那一天,我一直跟在您的身后,一邊擦拭著淚水,一邊喊著“媽媽”。我是多希望您能回頭看看我,微笑著對我說:“沒關(guān)系,下次努力就行了?!笨墒悄谷灰淮我矝]有回頭,那一刻,我感覺自己被拋棄了,十分傷心。
——《一件傷心的事》
在第一段文字中,小作者采用內(nèi)心獨白的方式,生動描寫了人物在遇到困難時內(nèi)心的無助。在第二段文字中,小作者以第一人稱的視角,描寫了自己在考試失利后的心理狀態(tài),讀者能夠深刻感受到人物內(nèi)心的無助與失落。
四、側(cè)面烘托,給人物加點“對手戲”
側(cè)面烘托是一種常見的寫作手法,不僅能夠增強故事的層次感,還能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立體。在寫作時,可為不同人物安排“對手戲”,在對比與沖突中展現(xiàn)主角的獨特魅力,讓讀者對角色產(chǎn)生更加深刻的印象。正如《龜兔賽跑》中的烏龜和兔子,兩者在速度和能力上的巨大差異構(gòu)成了故事的沖突,但正是這種對比把烏龜?shù)膱猿植恍负屯米拥尿湴磷詽M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讀者在對比中不僅能夠感受到烏龜?shù)膱皂g和毅力,更能深刻體會到“慢而穩(wěn)”勝過“快而躁”的道理。因此,在寫作過程中,我們應巧妙運用側(cè)面烘托的寫作手法,適當?shù)亟o不同的人物安排“對手戲”,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如:
“你們誰能解答一下這道題?”聽到老師的提問后,全班鴉雀無聲,所有人都屏住呼吸,默默低下了頭,不敢直視老師的眼睛?!袄蠋?,我來!,一個堅定有力的聲音出現(xiàn),打破了死寂。老師微笑著點了點頭,王小志快步走上講臺,拿起粉筆,思索片刻,便開始演算了起來。粉筆在黑板上唰唰作響,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他的身上。沒一會兒工夫,黑板上便布滿了他的筆跡。老師默默地注視著他,臉上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學霸”王小志》
當我和萬佳搭著肩膀來到教室時,班級角落里的一張椅子引起了我的注意,那是一張斷了一只腳的“瘸腿”椅子,原本好端端地倚靠在角落,卻不知什么時候被人弄翻了。這段時間,學校正在表彰做好事的同學,這不是大好的機會嗎?于是,我趕緊上前,將它扶了起來,希望萬佳能夠?qū)⑽业呐e動上報給老師,讓我得到獎勵。但是,萬佳沒有這么做,這不禁讓我有些生氣,暗自賭氣以后他做好事我也不告訴老師了。
下午第三節(jié)課后,我瞟了他一眼,便獨自下樓活動了,他沒出來,我也沒叫他,和其他同學愉快地玩著。半個小時后,我筋疲力盡,便回到教室準備收拾書包回家了。一進教室,我便看見萬佳在修理那把斷掉的椅子。他看到我,微笑地說:“你等一下,過會兒我把這把椅子修好了,咱倆一起走吧。”說罷,他又叮叮當當?shù)厍么蚱饋怼?/p>
我愣在原地,不知道該說什么好。那一刻,我明白了做好事不僅僅是為了得到別人的夸獎或認可,更重要的是它能讓我們的內(nèi)心變得更加充實和美好。
——《一件難以忘懷的小事》
在第一段文字中,小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對手戲”的概念,將全班同學面對難題時的沉默與退縮,與王小志的果斷站出來進行鮮明對比,增強了故事的張力,使王小志的聰慧、勇敢和自信形象躍然紙上,讀者能夠感受到他獨特的魅力。在第二段文字中,小作者通過將“我”扶正椅子,與萬佳默默地修好椅子的行為做對比,揭示了他身上那種默默付出、不貪慕虛名的珍貴品質(zhì)。
佳作展示
“認字王”周老師
要問我最佩服的人是誰,那肯定是我們班的“認字王”周老師。對此,各位可能會有些疑惑,認字,誰不會呢?何況還是一位語文老師,可此“認字”非彼“認字”,用字跡來識別人的本領(lǐng),你見過嗎?我就見過。
每次聽寫結(jié)束,周老師都是當堂批改,給學生的聽寫紙上打上不同的分數(shù)。當批改完成后,周老師不用刻意查看姓名,便能叫出本子主人的名字。有些同學寫字很有特點,比較好認;但有些同學寫的字,估計自己都很難認清,可周老師卻能分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還真神奇。
如果以為周老師僅憑這點本領(lǐng),就能被稱為“認字王”,那就大錯特錯了,所有同學家長的字也能被周老師快速分清。上次語文考試,全班同學的成績都不太理想,不少同學都不太敢找家長簽字,于是有不少同學便模仿家長的字跡,完成了簽名。
第二天,周老師在講臺上翻閱同學們的試卷,臉色逐漸變得難看起來。只見她眉頭緊皺,臉上流露出一絲失望和痛心的神情,忽然厲聲斥責道:“你們怎么這么不誠實呢?試卷上不是家長簽字的同學站起來!”話音剛落,幾個同學顫顫巍巍地站了起來,低頭不語。其他同學也是屏住呼吸,不敢發(fā)出任何聲音。周老師的眼神往教室里掃了一下,抽出兩張試卷,走下講臺:“你,還有你,怎么不站起來?看看這卷子,是家長簽的字嗎?”果然,這兩位也只能乖乖地站了起來,羞愧地低下了頭。就這樣,所有冒充家長簽字的同學,在“認字王”的面前,都紛紛被“人贓并獲”,沒有一個漏網(wǎng)之魚。從此以后,同學們再也不敢耍花招了。
這個本領(lǐng)真是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在我心中,周老師就是名副其實的“認字王”。
點" 評
在文章中,作者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巧妙的情節(jié)安排,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場生動而精彩的“對手戲”。小作者用神態(tài)描寫、動作描寫及心理描寫,突出了周老師“認字識人”的本領(lǐng),人物形象立體且有趣,是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