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提出作家在凝神思考構思文章時會想象到千年前的生活,在悄然改變面部表情時會看到萬里之外的情景。想象作文的寫作也要思維廣博、視野開闊,在以科學為根,以實踐為源中旁征博引、洋洋灑灑地寫出真性情的文章。
一、以科學為根,確定寫作基調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寫作時要考慮不同的目的和對象,根據(jù)表達需要,圍繞中心,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在對想象手法的界定中指出要以合理性和科學性為基本準則,在恰當運用虛構、夸張、比喻、幻想等手法中構思出具體、生動、新穎、奇妙的情節(jié)。
1.研讀名著中的想象手法
名著中的想象手法經(jīng)過歷史的錘煉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在初中想象作文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領學生學習借鑒名著中想象手法的科學運用,在研讀文本中學習其中想象的寫作技巧。
以《西游記》為例,名著中的孫悟空為神話中的人物,他生活中的原型就是猴子,從故事中孫悟空的外貌和言行舉止都可以看出來。由此可見,想象作品的創(chuàng)作需要以科學為根,以生活為根,任何人物和形象都不是憑空臆想出來的。為此,要讓學生認識到想象作文也要定位于生活,定位于科學基礎,不能想當然地亂寫一通,更不能天馬行空地亂說一氣。
2.研讀寫作中的想象練習
羅杰斯提出,要充分認知學生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的發(fā)展要求,鼓勵、引領和幫助學生在發(fā)現(xiàn)探索中獲得活的、有用的知識。為此,想象作文寫作中審題練習尤為重要,要在科學思考中定位寫作內容和寫作基調。
如指導寫作想象作文“我有隱形的本領”,師生互動教學要立足于科學基礎上,精準定位實事求是的寫作基調:一是“隱形的本領”是什么。引領學生從科學的角度定位隱形的本領,并明確這個本領要對自己或者他人發(fā)揮積極的作用;二是“隱形的本領”的科學依據(jù)是什么。通過介紹隱形的本領的科學依據(jù),讓寫作內容有根有據(jù);三是“隱形的本領”有哪些現(xiàn)實意義和作用。這是作品內容的關鍵和情感表達的基礎所在,要以講故事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
二、以實踐為源,夯實寫作基礎
陶行知先生提出,要以生活為中心進行教學,要教給學生活的書、真的書、動的書和用的書,要將開發(fā)文化寶庫的鑰匙,盡我們知道的交給學生。想象作文教學要以生活為源,以實踐為源,引領學生向生活學習、向實踐學習,在自然、真實中夯實寫作基礎。
1.研讀定位想象
定位想象作文從題目中可以甄別出其中的關鍵信息,而這些關鍵信息給寫作方向、寫作內容和寫作思路進行了精準定位,引領學生在讀題、審題、研題中進行整體構思。
例如,在“十年后的我”的想象作文寫作練習中,對學生作文的指導要從三個維度進行:一是關于我的生活實踐,要定位于“我”的成長變化。引領學生在審題中強化代入式情感體驗,將“我”的生活現(xiàn)狀融入時代發(fā)展變化的浪潮中,在解讀和反思當前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從實際出發(fā),從實踐出發(fā),以科學合理的想象定位未來自己的樣子,這里可從個人的理想、希望或愿望的角度入手,將未來的夢提前在寫作中呈現(xiàn)出來。二是關于“十年后”的時間界定,定位于當前時代發(fā)展變化的趨勢,合理想象10年后“我”的情況。這里的時間界定要求學生建構求真務實的理念,想象的未來要定位于10年后,不是20年,更不是無限的未來,而要科學思考,認真推斷,結合當前科技發(fā)展水平,人們生活狀態(tài)進行有效分析,讓10年后的發(fā)展變化更加科學,更加真實自然。三是凸顯發(fā)展主題,表達真情實感。提醒學生認識到想象作文不是展望未來,抒發(fā)美好愿望,而是要在美好的情感寄托和未來勾勒中表達現(xiàn)實中的某種現(xiàn)象,或者表達生活中的某種認知,或是社會中的某種感悟,要讓作品迸發(fā)思想的光輝。
2.研讀發(fā)散想象
著名特級教師沈大安提出,語文教學要跳出語文看語文,跳出語文教語文。為此,初中想象作文寫作教學要以大語文教育教學理念推進學生的發(fā)散想象,開闊學生的想象視野,讓學生在大語文、大生活、大社會中學習、想象、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
例如,在以“只是一個數(shù)字”或“不只是一個數(shù)字”為題的想象作文中,從審題入手,引領學生結合生活實踐深入解讀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學生在生活實踐的基礎上,鼓勵他們進行發(fā)散想象,跳出數(shù)字和語文的限制,從數(shù)字的形態(tài)、數(shù)字的意義、數(shù)字的內涵等角度挖掘其中的生活內涵,探究其中蘊含的生活哲理。
生:我覺得在數(shù)字化、信息化發(fā)展的時代中,我們面對紛繁復雜的問題和挑戰(zhàn),有時要活得簡單一些,把數(shù)字看成“只是一個數(shù)字”,這樣才能擁有單純、自然、快樂的生活。
生:我覺得也是“只是一個數(shù)字”,你看韋神的故事,他的生活中數(shù)字就是“只是一個數(shù)字”,因為簡單所以執(zhí)著,因為執(zhí)著所以才能成功。
生:我覺得“不只是一個數(shù)字”,很多的數(shù)字背后有著太多感人的故事,如“1”,兩個老人攜手“一生”多么幸福和美好。
生:我也覺得“不只是一個數(shù)字”,如人們常說的幸運數(shù)字中,雖然對別人只是一個簡單的數(shù)字,但對于一部分人來說這些幸運數(shù)字會蘊含著他們的小期望和小驚喜。
每個學生對數(shù)字的看法各有不同,作為教師要時刻肯定他們的個性化思維,也要尊重他們的不同見解,鼓勵他們在簡單的數(shù)字中尋求生活的快樂、實踐的真諦和生命的美好。
三、以想象為魂,優(yōu)化寫作思維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老師的建議》中指出,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手能夠教會頭腦準確、清晰地思考。在初中想象作文寫作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以想象為魂,優(yōu)化寫作思路,要充分感受想象在寫作過程中賦予文章的奇幻和稀奇的特色,在創(chuàng)造夢境、追求夢想、設想未來中挖掘無限趣味。
例如,指導寫作“我終于回來了”時,先要明確寫作要求:設想你是漂泊在其他星球的地球人,或是外出遇險的動物,或是一片消逝的森林,或是流失異國的文物等,寫一篇故事。在審題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根據(jù)個人喜好選擇“我”的視角,并在此基礎上放飛想象,理清寫作思路。然后指導寫作方法,結合文學作品品析和揣摩不同想象方法的特點:
1.虛擬想象法
以理想為出發(fā)點,運用假設想象的手法豐富文章的內涵。展示劉慈欣《三體》中的部分內容,引領學生感受其中虛擬想象的手法運用:“科學邊界”是一個在國際學術界很有影響的學術組織,成員都是著名學者。這樣一個合法的學術組織,我怎么就不能接觸了呢?這是一段汪淼教授與年輕警官的對話。引領學生從對話中捕捉虛擬想象的信息。有的學生提出了“科學邊界”,這是對當前“科學無邊界”理念的抨擊,明確強化了“科學有國家,科學有邊界”的認知;有的學生提出了“合法的學術組織”,這里的“合法”強調了學術不是個人行為,應該在以法律為準繩的基礎上有責任、有擔當?shù)亻_展學術探究,而不是當前個別“專家”的任意妄為。指導學生立足選題,思考如何運用虛擬想象法呈現(xiàn)一個虛擬的世界,而且這個虛擬的世界中充滿對個人理想的追求。
2.推測想象法
根據(jù)已有的材料或線索對事情的原因、發(fā)展過程和結果進行合情合理的想象,這里強調的是“合情合理”,不是學生的隨意編造,應立足材料基礎進行科學合理的推測想象。以《天上的街市》為例,從“定然”一詞中體會郭沫若先生的推測想象,從美麗的街市上陳列的珍奇物品到淺淺天河的牛郎織女牽著牛兒來往,在推測想象中,文末以“那朵流星”是他們“提著燈籠在走”再次印證詩人的推測。指導學生采用這種思路,在推測想象中進行科學的想象和及時印證,在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中讓故事合情合理。
3.發(fā)展想象法
根據(jù)原材料的線索、故事情節(jié)進行合理想象,續(xù)寫故事,這里的關鍵點在于“續(xù)寫”。以《西游記》為例,選擇其中一個片段,指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進行續(xù)寫,然后在展示原文的過程中,通過對比體會與原著作者思路和語言上的差異。如在唐僧被幾個蜘蛛精逮住并綁在山洞中時,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在見到唐僧后會怎么說?八戒在看到師傅哭泣后說道“你要是來這里吊了耍子,不知作成我跌了多少跟頭哩”,滿是指責和抱怨;沙僧救師心切,道“且解下師傅再說”;悟空是行動派,當即將繩索挑斷。在學習借鑒中指導學生思考當我“終于回來”時會看到怎樣的情景,會說哪些話,做哪些事。
4.擬人想象法
運用擬人的手法賦予動植物情感,用豐富的想象構思完整的故事。以《春》為例,在結尾處將春比作剛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在擬人想象運用中賦予了春無限的生機和活力。在《我終于回來了》一文的寫作練習中,引領學生用擬人手法,站在動物、森林、文物的視角,以其形象、生動的擬人手法賦予文章無限生機。
四、以創(chuàng)新為本,豐富作文內涵
第斯多惠提出,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鼓舞和喚醒。初中想象作文寫作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以創(chuàng)新為本豐富作文內涵,強化文本的思想性和社會性,要指導學生認識想象不是為博眼球而寫不存在或者目前無法實現(xiàn)的,不能完全天馬行空地主觀臆造,要根據(jù)現(xiàn)實創(chuàng)新,內容要有實際意義,不能過于淺薄,要有文化內涵。
例如,以“走在魚兒的思想里”為例,引領學生轉換身份,站在魚兒的立場,化身為一尾會思考的魚。這里的創(chuàng)新重點有三個:
1.開頭主題鮮明,打磨語言
有了好的開頭,文章就成功了一半。開篇可從“魚兒”的視角出發(fā),直接亮出主題,說出“魚兒”的想法。如魚兒的出走,是因為水被污染;魚兒的回歸,是因為水變清澈了。一去一回中讓環(huán)境的變化,環(huán)境的治理成就躍然紙上。對于語言的打磨要充分運用修辭手法,盡量讓開頭文采飛揚,以簡單凝練的寫法凸顯主題,以擬人、比喻、夸張等修辭賦予語言無限的張力。
如,有同學開頭寫道:
我是一條魚兒,游走在水的世界里。自由快樂的生活,讓我無限愜意。但我不是一條“傻魚”,我也有自己的思想,無論歷經(jīng)怎樣的風雨,我都勇往直前,努力讓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麗。
直抒胸臆,定位自己是一尾“有思想的魚”,提出讓家園更美麗的愿望。
2.中間思路清晰,表達明確
在創(chuàng)新“魚兒的思想”中,要注意寫作內涵的挖掘,不能平鋪直敘地講述魚兒一天枯燥無味的生活,而要從中探究人生、社會、生活、成長等話題,讓文章有根、有魂。還要理順寫作思路,確定先說什么,后說什么,語言要簡潔流暢。
3.結尾增強氣勢,升華主題
結尾可嘗試用排比句,增強氣勢,彰顯“豹尾”的強勁有力,既要做到首尾呼應,還要注意再次點題升華主題。請看下例:
魚兒不哭,因為我知道自己不孤單,身邊有很多的魚兒在守候著自己;魚兒不哭,因為我明白堅持就會勝利,即使現(xiàn)在很累很難;魚兒不哭,因為我看到水在一點點變清,快樂幸福的生活就在眼前。
指導學生以“魚兒的思考”深刻剖析當前的生活,以魚兒的視角解讀當前的生活,魚兒是簡單的、快樂的;魚兒是自由的、活潑的;魚兒是努力的,前進的,做一條會思想的魚,以“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的筆觸贊美自由、贊美生活、贊美生命,在排比句的運用中增強文章的氣勢,升華文章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