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作為中國共產黨第三個歷史決議,是中國共產黨充分發(fā)揮歷史主動精神、總結歷史經驗的生動寫照,其中深刻貫穿和彰顯著黨總結自身歷史的科學方法。第三個歷史決議通過堅持實事求是、堅持矛盾分析、堅持系統(tǒng)分析、堅持科學預見等科學方法總結歷史,有助于中國共產黨人進一步增強歷史自信、提升歷史自覺、把握歷史主動,在新征程上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從方法論視角研究中國共產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深刻領會其豐富的唯物史觀和大歷史觀的思想意蘊,對于正確堅持與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第三個歷史決議;馬克思主義方法論;中國共產黨;歷史主動
中圖分類號:D2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494(2024)02-0041-07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式現(xiàn)代化進程中社會共同體構建研究”(23BZX012);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人民性研究”(2024Y568)。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民族的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盵1]用“決議”的形式總結自身歷史、統(tǒng)一思想認識,這是中國共產黨一直以來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時刻,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簡稱《決議》),既是一篇認識、總結和書寫歷史的典范文本,也是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的行動指南;既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和歷史意義,也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凇稕Q議》文本,仔細研究蘊含在其中的科學方法論,有助于中國共產黨人正確把握歷史規(guī)律,進一步增強歷史自信,掌握歷史主動,繼續(xù)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
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最根本的理論特征[2],不僅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基石,也是人民群眾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銳利思想武器,為社會科學研究提供基本原則和合理途徑。歷史和實踐反復證明,放棄或者背離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必然導致理論上產生困惑,實踐中遭遇挫折。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們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要運用其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中國的問題,而不是要背誦和重復其具體結論和詞句,更不能把馬克思主義當成一成不變的教條?!盵3]這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的高度歷史自覺和歷史自信?!稕Q議》作為一篇馬克思主義綱領性文獻,更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積極運用科學方法論分析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體現(xiàn)。本文主要涉及的是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在《決議》中的運用,深入學習、分析《決議》的客觀內容,能夠系統(tǒng)地歸納出中國共產黨總結歷史的方法論原則,以歷史映照現(xiàn)實,遠觀未來。
馬克思指出:“在自然界和歷史的每一科學領域中,都必須從既有的事實出發(fā)?!盵4]總結歷史,首先就要從事實出發(fā),反映歷史的真實情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觀點,是中國共產黨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們黨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領導方法?!盵5]基于《決議》而言,實事求是的方法既體現(xiàn)在從客觀存在的歷史實際出發(fā),對歷史事件作出客觀的評價,以反映歷史的真實面貌,又體現(xiàn)在不用現(xiàn)實標準去評判歷史事實,將歷史事件放到歷史背景中去,從而揭示本質和規(guī)律。
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客觀地、準確地敘述自身歷史,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始終堅持實事求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不斷地基于不同時期的社會現(xiàn)實確立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是實事求是地把握歷史現(xiàn)狀,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歷史?!稕Q議》始終實事求是地總結不同歷史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從而確立國家的工作重心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文本準確地判斷和分析不同歷史階段的社會現(xiàn)實和階級關系,從而實事求是地總結出社會主要矛盾,并以此來界定不同時期的歷史任務,從而使中國共產黨作出正確的戰(zhàn)略部署,帶領人民在不同的歷史階段取得偉大勝利?!稕Q議》指出,“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fā)展之間的矛盾”[6]24?!稕Q議》客觀呈現(xiàn)歷史,條理清楚地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根據不同的時代背景揭示了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這正是全面貫徹了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的方法論?!稕Q議》實事求是地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通過分析社會現(xiàn)實和社會矛盾,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從而不斷推動社會發(fā)展的歷史。實踐表明:只要我們認真貫徹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就能把握大勢,推動發(fā)展,黨和人民的事業(yè)就能不斷取得勝利;反之,則會遭受挫折和損失。
《決議》在總結歷史時始終忠于歷史,將歷史事實放到其所處的時代下分析,放到具體的歷史過程中分析,這正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方法論。歷史不能用個人的好惡、用個人的主觀判斷去分析。中國共產黨歷史上誕生的三個歷史決議,對黨的歷史經驗進行了深刻的總結,對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當前,盡管時代和社會環(huán)境已發(fā)生很大變化,《決議》仍然充分尊重和肯定之前的兩個歷史決議的思想,認為其“實事求是總結黨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經驗教訓”[6]3。并且《決議》對事件、會議、人物評價,注重從特定的歷史時代、條件和環(huán)境出發(fā),將其還原到歷史過程中去,尊重黨中央已有結論,并且注重同已有結論相銜接。在說明毛澤東思想的創(chuàng)立時,充分還原歷史,與第二個歷史決議相比,既沿用其基本的結論又增加了“經過艱苦探索、付出巨大犧牲”[6]7等表述,著重凸顯毛澤東思想的來之不易,也凸顯新時代要想繼續(xù)實現(xiàn)理論創(chuàng)新絕不是一件輕松的事,要不斷開辟新時代在實踐基礎上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一方面,《決議》還原歷史事實,揭示歷史本質,在總結歷史時也充分尊重歷史時代本身的局限性,沒有依靠主觀判斷隨意評價歷史,而是實事求是地總結歷史。另一方面,《決議》在時代的不斷發(fā)展和人們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又可以補充和修正以往的結論,使得在借鑒已有結論的基礎上,內涵更加豐富,視野更加開闊。
矛盾分析方法是指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并且要兼顧“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tǒng)一,看問題既要全面地看,又要看大勢和發(fā)展趨勢。這種分析方法在《決議》中主要體現(xiàn)為:一是在總結歷史時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正確全面地看待百年黨史中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認識和評價重大事件和現(xiàn)象。二是要找到事物的主要矛盾,在總結歷史時始終抓住歷史發(fā)展的主題主線,把握歷史發(fā)展的大勢,贏得歷史主動。矛盾分析方法在《決議》中得到很好的貫徹和體現(xiàn)。
《決議》在總結歷史時把握住了歷史發(fā)展的大勢,在文章敘述的脈絡上始終圍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主題總結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歷史,抓住了歷史發(fā)展主題,充分體現(xiàn)出歷史主題的統(tǒng)領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chuàng)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盵7]《決議》在總結黨史時將黨的百年歷程分成四個歷史時期,并且分別說明了四個歷史時期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上要承擔的獨一無二的歷史任務,表明黨的百年歷史就是圍繞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個歷史主題而展開的不懈奮斗歷程。依據每一時期的歷史任務,《決議》總結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付出的艱辛奮斗和取得的偉大成就。這四個時期對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都具有獨一無二的歷史意義,同時各自也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每一時期都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必不可缺的一節(jié),并且每一時期的努力和奮斗都為下一個時期作出了鋪墊,沒有上一個時期的拼搏和犧牲,就沒有后一個時期的創(chuàng)造和突破。圍繞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一主題來總結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使得整個歷史脈絡前后鋪墊,邏輯通暢,讓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生動、準確、清晰地呈現(xiàn)出來?!稕Q議》對每一個歷史時期的重大成就、歷史經驗和意義的闡釋,都蘊含著黨的百年歷史的主題,圍繞這一歷史線索,呈現(xiàn)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不懈努力、奮勇拼搏、綿延不斷的歷史四部曲。
《決議》在總結歷史時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既總結了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又強調要分清黨的百年歷史發(fā)展中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進程中主要方面就是中國共產黨取得的輝煌成功,次要方面就是失誤的教訓,主要方面在歷史中是占主要地位的?!稕Q議》重點總結了百年黨史的輝煌成就,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以來進行的艱辛探索和取得的偉大理論成就和實踐成就,表明黨的百年奮斗展現(xiàn)的是欣欣向榮的景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xiàn)的是熠熠生輝的光明前景,這才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主流。但是《決議》對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中的次要方面,如所遭遇的挫折和失誤,并沒有忽略。將“文化大革命”帶來的嚴重后果深刻總結為:“使黨、國家、人民遭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教訓極其慘痛?!盵6]14說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因為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黨內的盛行,使得中央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給黨帶來了極大的損失。這表明《決議》對于黨史上的失誤沒有否定,但是重點分析和總結中國共產黨發(fā)展過程中取得的偉大成就,表明了歷史發(fā)展的大勢和主流,增強了黨和人民的歷史自信?!稕Q議》堅持在歷史發(fā)展過程充滿矛盾和斗爭的觀點,強調要承認矛盾、解決矛盾、戰(zhàn)勝矛盾,堅定不移地把握歷史主流,把握歷史發(fā)展大勢,并且從支流中吸取教訓,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朝著正確方向發(fā)展。
唯物辯證法認為,萬事萬物都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發(fā)展地而不是靜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統(tǒng)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聯(lián)系地而不是單一孤立地觀察事物?!盵8]這就要求我們在看待歷史、分析歷史時要用發(fā)展的、聯(lián)系的、全面的和系統(tǒng)的眼光。毛澤東同志強調:“用整個黨的發(fā)展過程做我們研究的對象,進行客觀的研究,不是只研究哪一步,而是研究全部?!盵9]這就表明在總結歷史時必須從歷史長時段、寬視野中挖掘出更深層的歷史智慧,將百年黨史放進歷史長河中去分析,在把握全局中總結歷史意義,認清當前歷史方位,從中掌握歷史發(fā)展的規(guī)律。
基于系統(tǒng)分析的方法研究《決議》,可以看出其在總結歷史時將黨的百年奮斗歷程納入歷史全局中進行分析。總結歷史,要站在歷史全局中分析當前所處的歷史方位和發(fā)展階段,從而明確前進方向,制定發(fā)展戰(zhàn)略,增強歷史主動?!稕Q議》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盵6]23這是中國共產黨總結歷史經驗得出的正確判斷,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貫通歷史全局、分析當前局勢和把握歷史大勢的歷史自覺。新時代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標志性意義,在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關頭,必須統(tǒng)一思想、統(tǒng)一認識,深刻總結新時代的新變革、新進展、新成果,著重強調“兩個確立”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的重要地位?!稕Q議》對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使命任務、立場觀點進行了詳細說明,為繼續(xù)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進行新的部署。這表明中國共產黨邁向新時代新征程,未來還需不斷努力,艱苦奮斗。在總結歷史時能始終清醒地認識當前所取得的成就和面臨的困難挑戰(zhàn),時刻把握全局,認清歷史規(guī)律,增強歷史自覺,才能夠創(chuàng)造出有助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環(huán)境和條件,從而把新的歷史時期的事情辦得更好。
《決議》堅持系統(tǒng)分析的方法,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五個不同維度的歷史意義,從全面宏大的視野將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對中國歷史、黨的自身建設、世界歷史和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的意義分別進行分析。從時間上,將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置于中華民族歷史發(fā)展的長河中,從近代中華民族的四分五裂發(fā)展到高度統(tǒng)一;從近代以來人民的被壓迫、被奴役的歷史命運發(fā)展到今天人民自立、自信、自強;從近代中國經濟的一窮二白發(fā)展到繁榮富強。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意義是在整個中國近代史發(fā)展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書寫了中國不斷發(fā)展的偉大歷史,激發(fā)了中國人民的信心,充分煥發(fā)了歷史主動精神。從空間上,世界的發(fā)展深刻影響著中國,中國的發(fā)展也改變著世界,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對于世界歷史和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史都產生了巨大影響。中國共產黨不斷地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展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推動了形勢向著有利于社會主義發(fā)展的方向轉變。從全面的視野總結黨百年奮斗的歷史意義,把握住全局最終得出歷史性結論: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從歷史長時段、寬視野中挖掘出黨的百年奮斗的五個方面的歷史意義,既立足于當下,又著眼于未來,既具有國際視野也飽含中國情懷,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信心,揭示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重大歷史價值,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系統(tǒng)分析來總結歷史的科學方法。
科學預見的方法是指研究社會過程、認識社會規(guī)律的目的在于通過對社會歷史的正確認識和把握來幫助人們正確認識社會發(fā)展的過程、趨勢,確立未來發(fā)展的目標,并選擇合適的途徑來實現(xiàn)這一目標,避免盲目性和被動性,增強自覺性[10]。堅持用科學預見的方法總結歷史,是《決議》總結黨的百年歷史的方法論之一?!稕Q議》通過對歷史的把握來總結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研究歷史規(guī)律和本質,并且在總結經驗中包含著指向未來的意蘊,用歷史映照現(xiàn)實、遠觀未來。
《決議》堅持科學預見的方法主要體現(xiàn)在:總結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十條歷史經驗,從中把握歷史本質和規(guī)律,以史為鑒,未雨綢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今天,我們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而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guī)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盵11]歷史、現(xiàn)實和未來是緊密聯(lián)系的,總結歷史是為了以史為鑒,為開創(chuàng)黨和人民更加美好的未來,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堅實的保障。這就需要我們加強對歷史經驗的學習和總結,在鑒往知來中更好地走向未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內容極其豐富,蘊含著智慧的結晶,既有成功的輝煌,也有失敗教訓,十分需要我們總結好,進而指引未來方向?!稕Q議》對黨的百年奮斗的實踐與理論進行分析,從中汲取智慧和營養(yǎng),最終總結出寶貴的歷史經驗,這十條歷史經驗是經過實踐反復證明的正確結論,既是對過去的總結和把握,也是對現(xiàn)實和未來的規(guī)范和引領,既是過去我們能夠一直成功的武器,也是指引中國共產黨未來走向成功的法寶,貫通了百年黨史的歷史、現(xiàn)在和未來,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行動指南。這是對黨的百年奮斗的規(guī)律性認識,也展現(xiàn)了黨的歷史自覺和歷史自信,是中國共產黨豐碩的理論成果,為邁向新的趕考之路、實現(xiàn)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總結經驗,是為了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黨的歷史經驗作為正確判斷形勢、科學預見未來、把握歷史主動的重要思想武器,更好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要把黨的歷史經驗作為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的重要遵循?!盵12]《決議》在總結評價黨的百年奮斗歷史時,十分注重歷史經驗對當下現(xiàn)實的影響和對未來的價值?!稕Q議》不僅從黨一百年來從弱到強,從小到大的發(fā)展進程中汲取智慧,總結歷史經驗,又指出了每一條經驗在未來發(fā)展中的實踐要求,為新的征程提供正確導向和行動指引。例如,《決議》在總結獨立自主這個歷史經驗時,表明在新時代要想堅持獨立自主,就要既能虛心學習借鑒國外的有益經驗,又要堅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在總結堅持自我革命時,表明只要黨能夠始終堅定不移地清除自身的毒瘤和危險,就一定能保持政治本色。“十個堅持”是完整貫通的統(tǒng)一體,是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智慧結晶,是新時代中國共產黨能夠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重要法寶。同時,《決議》也指出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使命和任務,就是要繼續(xù)帶領人民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實現(xiàn)偉大夢想,為黨的未來發(fā)展提供了行動指南。這意味著黨在把握歷史大勢和規(guī)律時,必須時刻注重總結歷史經驗,與時俱進規(guī)劃未來的發(fā)展,預見未來的問題,以史為鑒地想問題、作謀劃、下決策,只有這樣才能為不斷取得新的勝利提供重要保障。
《決議》不僅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歷史進程,更是在字里行間蘊含著黨堅持實事求是、堅持矛盾分析、堅持系統(tǒng)分析、堅持科學預見的方法論,彰顯了黨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科學嚴謹、與時俱進的優(yōu)秀品質。我們要牢牢地把握科學的方法論,把握住總結歷史的“真經”,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以史為鑒,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自覺、把握歷史主動,在歷史發(fā)展大勢中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同時,《決議》中所蘊含的方法論意蘊,也有助于在全面總結歷史的基礎上,對未來提出更明確的實踐要求和現(xiàn)實指向,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早日實現(xiàn)。
[1]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694.
[2]習近平.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J].求是,2019(1):4.
[3]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7.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0.
[5]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59.
[6]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7]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07-02(1).
[8]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學習出版社,2023:301.
[9]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99.
[10]《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編寫組.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60.
[1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2.
[12]習近平.以史為鑒、開創(chuàng)未來,埋頭苦干、勇毅前行[J].求是,2022(1):6.
責任編輯陸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