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漢書》對《史記》合傳體例的承繼與改進

    2024-01-01 00:00:00白少雄
    貴州文史叢刊 2024年4期

    在《史記》的編撰中,司馬遷首創(chuàng)合傳之體。后來,班固借鑒了這種方法并熔進了自己的編纂理念,對《漢書》的編撰體例進行了一次創(chuàng)新性的嘗試。班固的這種做法,使《漢書》從體例上得以整齊劃一,從人物著錄上更為完整,為后世史書的編撰提供了范例,具有重要的史學(xué)研究價值。相較于《史記》合傳的研究成果,對《漢書》合傳的討論仍顯不足,有些問題仍有深入討論的空間:例如,《漢書》對《史記》的合傳分類有何承繼?《漢書》中人物合傳的次第安排與司馬遷的《史記》有何不同,原因何在?《漢書》中人物合傳的衡量標(biāo)準(zhǔn)究竟為何?對這些問題進行考辨分析,有助于進一步了解班固的史書著錄理念、《漢書》的體例創(chuàng)新以及對人物傳記的書寫方式等。筆者通過查閱相關(guān)史料,就這些問題作一分析。

    一、《漢書》對《史記》合傳類型撰寫方式的調(diào)整

    合傳是我國古代史書中的常見體例,其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能將所著錄的人物進行歸類和對比記載,有學(xué)者稱其“在傳記中最為良好。因為他是把歷史性質(zhì)相同的人物,或者互有關(guān)系的人物,聚在一處,加以說明,比較單獨敘述一人,更能表示歷史真相”1。這從《史記》撰寫的不少合傳中“可以看出不少的特別意味”1,便是明證;相較于史書中的人物別傳,合傳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包括許多夠不上作專傳而有相當(dāng)?shù)呢暙I,可以附見于合傳中的人。其作用不單為人,而且可以看當(dāng)時狀況”2。從以上分析來看,這應(yīng)當(dāng)是班固承繼司馬遷合傳編撰理念的原因,其具體的撰寫方式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漢書》將《史記》中單獨立傳或二人合傳的人物,囊括于一篇之中,設(shè)立多人合傳的篇目,極大地擴充單篇傳記的信息容載量,如《公孫弘卜式兒寬傳》《楊胡朱梅云傳》《匡張孔馬傳》《竇田灌韓傳》等,均屬此類。第二類,《漢書》為《史記》中未能詳載的人物立傳,其中包括將《史記》中的附載人物變?yōu)楹蟼鞯膯螌懭宋?,如《史記》中,蒯通附見于《史記·淮陰侯列傳》,伍被附載于《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對此,班固將二人與江充、息夫躬一起編入《漢書·蒯伍江息夫傳》;同時,班固還將應(yīng)立傳而未立傳的人物進行合傳,如《史記》中無蘇武傳,其父蘇建則附載于《史記·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班固為便于附載蘇武,便將蘇建與《史記·李廣傳》合為《漢書·李廣蘇建傳》。第三類,班固將附載于《史記》合傳中的人物抽出,并為之單獨立傳。例如,張湯原載《史記·酷吏列傳》,東方朔原載《史記·滑稽列傳》,班固將他們提出合傳,分別為其單獨立傳,編撰為《漢書·張湯傳》《漢書·東方朔傳》;同時,又在《酷吏傳》中加入一些《史記》未立之人,使人物分類更加清晰,內(nèi)容更為詳實。還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漢書》承襲了《史記》的傳記體例和人物記載方式,但在具體的著錄人物中,班固增加了西漢時期人物的傳記,如《史記·循吏列傳》所載皆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人物,《漢書·循吏傳》所載則增加了西漢時期的人物,這也顯示出《漢書》對《史記》所載有補充之意。

    當(dāng)然,班固對《史記》的傳記體例和對人物的記載方式主要是承繼,但在承繼過程中,也進行了創(chuàng)新,這也和兩部史籍所載史事的時間跨度和側(cè)重點不同有關(guān)。兩相比較,《史記》的時間跨度更長,記載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西漢初年的史事;而《漢書》則側(cè)重記載西漢時期的史事。因此,作為東漢時期的學(xué)者,班固是有條件在《史記》的基礎(chǔ)上對《漢書》的內(nèi)容進行擴充和對史書的記載方式作出調(diào)整的。從多年來學(xué)界對《漢書》的研究結(jié)論看,班固的這種做法有助于史書傳記功能的增強。一方面,擴大了單篇傳記的容載量,豐富了傳主的人物信息,凸顯出合傳的體裁優(yōu)勢;另一方面,將同一時期或有相同經(jīng)歷的人物同載一篇傳記之內(nèi),方便讀者在研究時比對這些人物的不同特點,從而更加綜合地了解當(dāng)時的歷史背景等。同時,由于《漢書》主要記載了西漢時期的史事,班固詳細記載了不少西漢時期的歷史人物,使后世學(xué)者更能比較直觀地了解西漢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情況以及社會風(fēng)貌和生活習(xí)俗,這對于后世學(xué)者研究西漢歷史有著重要作用。雖然如此,歷代的學(xué)者對班固此舉仍有一些爭議,集中起來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漢書》中為合傳人物立傳的方式是否合理?另一方面,其調(diào)整是否發(fā)揮了合傳的優(yōu)勢?

    其一,關(guān)于《漢書》中為人物立傳的具體方式,曾有學(xué)者進行質(zhì)疑。趙翼認為,班固“不知蒯通本非必應(yīng)立傳之人,載其語于《淮陰傳》,則淮陰之心跡見,而通之為辨士亦附見。史遷所以不更立《蒯通傳》,正以明淮陰之心,兼省卻無限筆墨。班掾則轉(zhuǎn)因此語而特為通立傳,反略其語于《韓信傳》中,是舍所重而重所輕,且開后世史家一事一傳之例,宜乎后世之史日益繁也”3。在趙氏看來,班固為不當(dāng)立傳的附傳人物專門立傳,便相對減少了應(yīng)詳述人物的筆墨,這也成為后世史書事無巨細、典籍浩繁的濫觴。此觀點看似合理,其實是值得商榷的。班固之所以這么做,乃是與《漢書》詳述一代歷史的體例有關(guān)?!稘h書》斷代為史,自應(yīng)詳于《史記》所敘。《韓信傳》不詳載蒯通之語,然蒯通說韓信之事本為史實,蒯通之詞也在此書中,而將蒯通提出與數(shù)人合傳,乃是為了突出辯士在此事中的特殊作用,這是寫作上互見手法的運用。況且,就蒯通在西漢初年的經(jīng)歷而言,其與當(dāng)時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有關(guān),通過詳記其事,也可以讓史書所載內(nèi)容變得更為詳實。

    也有學(xué)者認為,《漢書》合傳中的人物安排欠妥,即班固將不屬于同類的人物強行合傳。如劉知幾認為:“江充、息夫躬讒諂惑上,使禍延儲后,毒及忠良。論其奸兇,過于石顯遠矣。而固敘之,不列佞幸。楊王孫裸葬悖禮,狂狷之徒,考其一生,更無他事,而與朱云同列,冠之傳首,不其穢歟?”1全祖望也認為,蒯通、伍被、江充、息夫躬不屬一類,蒯通、伍被也只宜附見于淮陰、淮南二傳,“要之,蒯生尚可,伍則下矣,江則更下矣,息則無賴耳,原不合作特傳”2。顧炎武認為,《漢書》“以蒯、伍合江充、息夫躬為一傳,蒯最冤,伍次之,二淮傳寥落不堪讀矣”3。朱東潤的觀點也與之近似,“淮陰侯、淮南王二傳,提出蒯、伍二人,頓覺黯然寡色。蒯、伍二人除與韓信、淮南王安相連之事實以外,亦后無可敘述,合諸江充、息夫躬,亦覺不倫”4。他們的觀點主要是針對《漢書》所安排的傳主位置不當(dāng)而言的,確有一定的合理之處,但“史家立傳,以明一時事風(fēng),或以事連,或以品同,本無定格,本不以立傳與否為褒貶,尤不以同傳與否為褒貶”5。在《漢書》中,班固之所以如此安排,乃是其史家視角使然。西漢初年,尚有戰(zhàn)國馀風(fēng),辯士這一特殊群體對當(dāng)時的諸侯王影響很大,且屬性難辨。班固將其合傳,乃是為了言說游士之末流必為饞譖及其危害,在此傳之末,班氏自言:“江充造蠱,太子殺;息夫作奸,東平誅:皆自小覆大,繇疏陷親,可不懼哉!可不懼哉!”6在此著明其為列傳之意,乃是為了后世之人當(dāng)以此為鑒。

    《漢書·游俠傳》的人物安排,也有后世學(xué)者認為存在爭議之處。王應(yīng)麟認為:“樓護之執(zhí)呂寬,小人之不義者也,不當(dāng)傳于《游俠》?!?凌稚隆認為:“(陳)遵不過沉酒自縱耳,亡若朱家輩振人不瞻,而陰脫人于厄也,概名曰俠,恐非其倫?!?盧舜治認為:“陳遵非游俠也,乃酒俠爾,首尾自照應(yīng)?!?呂祖謙曰:“護之執(zhí)呂寬,乃鄉(xiāng)者朱家之所羞。故游俠,漢之罪人也;樓護,游俠之罪人也?!?0牛運震認為,班固不了解司馬遷為游俠立傳之本意,以致入選《漢書·游俠傳》的人物不當(dāng),“萭章倚石顯,樓護附五侯,此乃趨利附勢之徒,去朱家、郭解遠甚,何得謂俠?陳遵嗜酒好客,亦與游俠不類”11。其實,仔細分析,他們之所以認為此篇中的人物安排不妥,乃是對游俠身份的不同認知所致,“俠不盡任,亦不盡在閭里交通,游民即俠,士大夫亦為之”12。在司馬遷眼中,俠客的范圍很廣,比如延陵季子以其掛劍贈故人,即可視其為有俠士之風(fēng);陳遵、樓護、原涉等也與司馬遷所敘述游俠的經(jīng)歷有相近之處,班固將其歸入《漢書·游俠傳》,與司馬遷對游俠的看法也沒有沖突之處?!妒酚洝贰稘h書》之所以對游俠采取不同的著錄方式,蓋因“太史公望救于人,故多憤激之詞;班氏欲歸之正,故為探本之論”1。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是司馬遷與班固所處的時期、個人經(jīng)歷和在撰寫史書時對材料取舍的方式有所不同使然,沒有必要在這些問題上過分糾結(jié)。

    關(guān)于《漢書》合傳中的人物分類和排列安排,也是一些學(xué)者質(zhì)疑的一個關(guān)鍵點。漢武帝時期,經(jīng)過“文景之治”,漢朝國力強盛,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領(lǐng)域均出現(xiàn)人才匯聚之勢,如史料所載:“儒雅則公孫弘、董仲舒、兒寬,篤行則石建、石慶,質(zhì)直則汲黯、卜式,推賢則韓安國、鄭當(dāng)時,定令則趙禹、張湯,文章則司馬遷、相如,滑稽則東方朔、枚皋,應(yīng)對則嚴助、朱買臣,歷數(shù)則唐都、洛下閎,協(xié)律則李延年,運籌則桑弘羊,奉使則張騫、蘇武,將率則衛(wèi)青、霍去病,受遺則霍光、金日?,其馀不可勝紀(jì)。是以興造功業(yè),制度遺文,后世莫及?!?對于史書撰寫而言,如何將眾多人物著錄其中,自然會出現(xiàn)多種分類和排列方式,換言之,由于編撰理念、著錄側(cè)重以及材料占有等方面的不同,體現(xiàn)在具體的史書中,自然會出現(xiàn)不同的編撰特點。王應(yīng)麟認為,《漢書》合傳中人物的分類和排列安排不清,“班固敘武帝名臣,李延年、桑弘羊亦與焉。若儒雅,則列董仲舒于公孫弘、兒寬之間。汲黯之直,豈卜式之儔哉!史筆之褒貶,萬世之榮辱,而薰蕕渾殽如此,謂之比良遷、董,可乎?”3齊召南亦言:“卜式始末本無足稱,班氏但節(jié)取《平準(zhǔn)書》中數(shù)段為傳,與《食貨志》復(fù)矣。且贊語以(卜)式質(zhì)直配汲黯,尤覺不倫。”4這些觀點看似合理,其實也是值得商榷的。此處所言的人物,大多是漢武帝時期與不少歷史事件相關(guān)涉的人物,且其平生所經(jīng)歷的事件不止一起,而且個人在這些歷史事件中的行為表現(xiàn)和所得到的評價也不相同,對史書撰者而言,大多會以擇其要、取其長的方式來記錄,不可能面面俱到。比如,張湯、趙禹皆為酷吏,但《漢書》著錄時則側(cè)重取其“定令”一面,這并非班固疏漏,而是為了突出傳主的主要特征,可以視為寫人互見法的一種使用。

    其二,班固的改造是否發(fā)揮出合傳體裁的優(yōu)勢?對此亦有兩種觀點:其一,《漢書》合傳中出現(xiàn)的人物事跡未盡一篇、分為兩傳的做法是否合理?其二,《漢書》是否單純?yōu)榱斯?jié)省篇幅而強行合并傳主,致使一些應(yīng)具體詳述的人物,僅以附載了結(jié);同時,是否有未能完全依照實征的規(guī)則,出現(xiàn)應(yīng)傳人物失載的情況呢?本文作如下分析:

    第一,有學(xué)者質(zhì)疑《漢書》中的同一人物分列兩傳的做法。凌稚隆曰:“《史記·陳平傳》內(nèi)附見王陵,班掾既分作兩傳,則自言‘我多陰謀’一段,不當(dāng)仍贅于陵尾云。”5又稱:“不敘平丞相事,載之《王陵傳》也,作未了。案劉須溪謂《漢書》析平傳為兩傳,徒使首尾不合,誠然?!?曾國藩也稱:“《史記》王陵、周勃等事,皆列入《陳平世家》中‘始平曰’。以下我多陰謀云云,接上文‘何坐略人妻棄市’,皆陳平事也。《漢書》別分為《王陵傳》,以周勃、陳平問獄訟錢谷事闌入陵傳,已失其義矣。而‘何坐略人妻棄市’之下,‘始平曰’之上又闌入王陵、審食其后嗣一段,遂使審平與陳平之名混淆。”1這些觀點各有其理,主要是受后世史書體例影響所致?!妒酚洝繁痉且酝趿辍⒅懿捷d于《陳丞相世家》,《漢書》也不是刻意分陳平、王陵為兩傳,二者敘述雖略有差異,然其主要目的仍是為了合為一篇,從而達到史書編撰與人物書寫的圓融狀態(tài)?!稘h書·儒林傳》也有與人物本傳之記載重復(fù)的情況,凌稚隆認為:“夏侯勝、京房業(yè)有本傳,而《儒行傳》復(fù)詳次之,近于重復(fù)。若張禹、兒寬輩,僅志姓名與所師爾?!?誠然如此,但《儒林傳》與人物本傳的敘述重心有所不同,其體“以經(jīng)為綱,以人為緯,非若尋常列傳,詳一人之生平者也”3。本傳是以敘述人物的生平事跡為主,而《儒林傳》則“以六藝為綱,師儒傳授”4為主,其目的是“明師法之相承,溯淵源于不替者也”5。由此可知,雖為兩處記載,但非重復(fù)敘述,此為互見法的實例運用。可以說,班固此舉是有自己考慮的,意在將人物傳記的書寫與學(xué)術(shù)源流的梳理相結(jié)合,體現(xiàn)其在體例上追求精細的理念。正如蘇輿所言:“(京)房與夏侯勝復(fù)于儒林中著小傳以明學(xué)派,此班氏創(chuàng)例之精?!?以此來看,對《漢書》一人兩傳的質(zhì)疑也是值得商榷的。

    在編撰《漢書》之時,班固盡量避免出現(xiàn)同一人物分列兩傳的情況,他在一篇之內(nèi)最大限度容納人物,能為一篇者多不兩分。其實,《漢書》之所以出現(xiàn)一人兩傳的情況,乃是因斷代史書體例之需所致,鄭樵曾對此說道:“自班固以斷代為史,無復(fù)相因之義。雖有仲尼之圣,亦莫知其損益,會通之道,自此失矣。語其同也,則紀(jì)而復(fù)紀(jì),一帝而有數(shù)紀(jì);傳而復(fù)傳,一人而有數(shù)傳?!?可以說,在《漢書》的列傳中,出現(xiàn)一人兩傳的情況,實屬于正?,F(xiàn)象。因為“斷代之史,每值兩朝嬗代之時,重復(fù)在所難免,此鄭樵、章學(xué)誠所為力主修輯通史也”8。若班固撰修兩漢通史,亦能避免一人兩傳的情況,但體例所限,勢必不得不如此;況且在這其中,也包含著班固自身的史學(xué)理念。以此來看,《漢書》之所以出現(xiàn)一人兩傳的情況,應(yīng)是斷代史體例的需要使然,不應(yīng)據(jù)此否定其對《漢書》合傳的編撰考慮。

    第二,有學(xué)者認為,《漢書》合傳中存在著人物失載的問題。王應(yīng)麟曾言:“西漢末,郭欽、蔣詡、栗融、禽慶、蘇章、曹竟不仕于莽。卓茂與孔休、蔡勛、劉宣、龔勝、鮑宣同志,不仕莽時。王皓、王嘉并棄官。漢史不能表而揚之為《清節(jié)傳》,而僅附見其名氏?!?此說有些失之偏頗,沒有考慮到史官立傳需要依據(jù)?!笆分袀鳎疽詴?,非以表人,傳中諸人,無分正附,標(biāo)目與否,不關(guān)褒貶,無事者自無可書,事少者自不特書”10。在史學(xué)尚未完全脫離于文學(xué)之際,其自身的規(guī)則仍較為疏散,此時編撰史書的目標(biāo),乃是為了記載當(dāng)時的風(fēng)俗故事,這與后世史書必求不漏一人的做法有所不同。若是史料不足或傳主無可傳之事,自然可以附載傳中,乃至直接省略。班固就此問題曾言:“春秋列國卿大夫及至漢興將相名臣,懷祿耽寵以失其世者多矣!是故清節(jié)之士于是為貴。然大率多能自治而不能治人。王、貢之材,優(yōu)于龔、鮑。守死善道,勝實蹈焉。貞而不諒,薛方近之。郭欽、蔣詡好遁不污,絕紀(jì)、唐矣。”11由此來看,班氏之所以不立《清節(jié)傳》,乃是因為他認為史料不足或傳主無可傳之事。因為在敘述史事中,班氏尤重史料的來源是否可靠,同時又將自己的觀點滲透其中,他說:“何、王、師合傳而忠節(jié)著,匡、張、孔、馬合傳而佞諛彰,實足見消長之機,何待標(biāo)忠奸之目?”1從《漢書》的內(nèi)容看,確實如此,在諸傳中,雖未明標(biāo)其目,但褒貶之義已然彰顯,故不用贅增此篇。一些后來的學(xué)者之所以據(jù)此責(zé)備《漢書》記載有缺,主要是與對班固的編撰觀念和《漢書》的著錄特點以及對其時史書的著錄情況了解不夠有關(guān)。況且,從《史記》來看,司馬遷并未設(shè)立此傳,其在著錄中采用了通過對人物綜合評價的方式以體現(xiàn)其對人物的“褒貶之義”;班固也采用了和司馬遷相同的書寫方式,將對人物的褒貶寓于敘事之中,故沒有再增設(shè)此傳。由此來看,質(zhì)疑《漢書》諸傳中遺漏人物的觀點也是值得商榷的。

    綜上所述,班固對《史記》合傳著錄方式的重新設(shè)置,擴充了人物傳記的容載量,擴大了單篇傳記的容載量,使《漢書》對人物的著錄更為詳實,從而使讀者能從中更為直觀地了解西漢歷史的演變過程。

    二、《漢書》合傳的順序安排

    班固對合傳體裁著錄方式的重新設(shè)置,還體現(xiàn)在對古代史書列傳順序的安排調(diào)整方面。關(guān)于《史記》的編排順序,后世學(xué)者也提出過不同的觀點。趙翼認為:“《史記》列傳次序,蓋成一篇即編入一篇,不待撰成全書后重為排比?!?“其次第皆無意義,可知其隨得隨編也?!?崔適也認為:“酷吏皆今人,循吏皆古人,太史公非愛古薄今者,不宜有此。二傳不相屬,中隔《汲鄭》《儒林》二傳,亦甚不倫?!? 他還提到,《史記·汲鄭列傳》本是別傳,“不當(dāng)在《循吏》《儒林》兩總傳之間,猶《大宛傳》當(dāng)在《匈奴》之次,不當(dāng)列《酷吏》《游俠》之間也”5。徐復(fù)觀也認為,《史記》中的傳記編次存在著難以解釋的地方,其稱:“由《伯夷列傳》第一,至《李將軍列傳》第四十九,皆按年代先后為次序。在《匈奴列傳》第五十與《南越列傳》第五十三間,出有《衛(wèi)將軍驃騎列傳》及《平津侯主父列傳》。在南越、東越、朝鮮、西南夷四列傳后,出有司馬相如、淮南衡山兩列傳。在《循吏列傳》第五十九后,出有《汲鄭列傳》。都看不出他這種次序的意義,便引起許多爭論。趙翼謂‘《史記》列傳次序,蓋成一篇即編入一篇’‘其次第皆無意義’。此不僅不合于《李將軍列傳》以前之情實,且匈奴等外夷六列傳的先后,大體上系按照與漢發(fā)生關(guān)系,或得到解決之先后為次?!?此說較為調(diào)和,既肯定其中有“年代先后為次序”“與漢發(fā)生關(guān)系,或得到解決之先后”安排的合理之處,也指出了“看不出他這種次序的意義”的不合理之處。

    關(guān)于史書列傳的常規(guī)順序,學(xué)者一般認為應(yīng)是“先別傳,后總傳,各史皆然,法當(dāng)創(chuàng)自《史記》”7。盡管如此,但司馬遷也沒有完全依照自己設(shè)定的規(guī)則列傳?!稘h書》合傳承接《史記》而來,若欲對其進行重新設(shè)置,傳記間的順序安排是后來史家不能繞開的問題。相較于《史記》順序安排的率性自如,《漢書》的傳記順序顯得更為整齊劃一,班固基本上按照時間順序來排列各傳,同時依照別傳在前、合傳其次、類傳最后的通則,使之盡可能地有據(jù)可循。例如,他將季布、欒布、田叔立合傳,將其由在《高五王傳》之后調(diào)整為在韓、彭之后,原因是他“蓋以其為群雄之馀也”1。班固采用這種安排方式的意圖為,一方面意欲彰顯其氣節(jié),另一方面他認為這種安排比較合乎歷史事實。又如,《漢書·淮南衡山濟北王傳》的位次安排,“馬本次于武帝時傳中,蓋從安、賜兄弟敘之,班次之此,則以長次之,然不入之《高五王》者,蓋以此傳文長,故不并耳”2。這里所說的是班固在安排人物傳記的位次時,也非一成不變,對于文字篇幅比較長的,也有單獨的考慮。又如,《漢書·儒林傳》的次序安排也體現(xiàn)了班固注重史事中時間先后順序的特點,因為漢武帝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在前,故將此傳的位次放在相應(yīng)的時間范圍之內(nèi),他的意思是應(yīng)按照時間順序,由先而后體現(xiàn)西漢歷史的脈絡(luò)。由此可見,班固在敘述傳中人物和安排傳記先后順序方面,既注重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又注重與史實相一致,這也體現(xiàn)出他在史書著錄中的編撰特點。正如《四庫全書總目》所評:“其述《外戚傳》第六十七,《元后傳》第六十八,《王莽傳》第六十九,明以王莽之勢成于元后,史家微意寓焉?!?

    不僅傳記之間的順序次第體現(xiàn)出班固的史書著錄特點,即既注重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又注重與史實相一致,其內(nèi)部安排亦是如此。以《漢書·儒林傳》《滑稽傳》等類傳為例,在此類傳中,班固將列于《史記》類傳中的部分傳主移出并單獨列傳,凸顯出其對此類傳主群像的不同定義?!妒酚洝分栽O(shè)立人物類傳,如前所述,是因為自先秦以來至西漢時期出現(xiàn)了眾多頗有影響的人物,而這些人物在不同的歷史事件中又有不同的表現(xiàn)。在對不同人物的著錄中,班固也有著自己的取材和分類觀點。比如在《史記》中,“儒林諸公皆取其廉直而異于公孫弘者。太史公以為武帝雖好文學(xué),而所重者公孫弘、張湯而已。張固刑名法律,而公孫弘乃曲學(xué)也,適足以亂道,而圣人又不在區(qū)區(qū)書卷間,故命之曰儒林而已。此蓋對公孫弘而發(fā),下卷酷吏則為張湯而發(fā)矣,其次第條理不爽毫發(fā)如此”4?!稘h書》大致也是如此,但班固將董仲舒、東方朔移出《儒林》《滑稽》等傳,也有自己的思考:“傳例既寬,便可載瑰特之行于法律之外;行相似者,比而附之;文章多者,錄而入之。但以庸濫徇情為戒,不以篇幅廣狹為拘,乃屬善之善耳。”5同時,為了保證類傳中的人物群像更加趨近,班固將從業(yè)特點相近的人物歸類;但又依據(jù)這些人物的不同專長和才干為之單獨立傳,以更好地體現(xiàn)出這些人物的個人特點。比如,董仲舒潛心儒學(xué),為西漢時期儒學(xué)的代表人物,在漢代儒學(xué)研究中極具影響。為了凸顯他的學(xué)術(shù)成就,班固收錄其《天人三策》全文,并為之單獨立傳,未將其歸入《儒林傳》;東方朔的才干得到漢武帝的賞識和朝廷大臣以及文人學(xué)者的認可,但又好滑稽詼諧,班固側(cè)重著錄其具有較強辦理政務(wù)能力的一面,不以東方朔“滑稽之雄”的稱號為意,故而,沒有將其編入《滑稽傳》。由此可知,盡管《史記》《漢書》著錄的人物大致相同,然“立意各殊,不得雷同視之”6。

    與此同時,班固也調(diào)整了《儒林傳》中所敘儒家“五經(jīng)”的順序,使之符合西漢時期學(xué)術(shù)源流的發(fā)展?fàn)顩r。在《史記·儒林列傳》中,“五經(jīng)”敘列順序依次是:《詩》《書》《禮》《易》《春秋》,這與《史記》中其他地方提及“六藝”的順序有所不同。有學(xué)者認為,“這是以建立五經(jīng)博士時的序列為根據(jù)的”7。關(guān)于漢代“五經(jīng)博士”設(shè)立的順序,《漢書·儒林傳》曰:“初,《書》唯有歐陽,《禮》后,《易》楊,《春秋》公羊而已。至孝宣世,復(fù)立大小夏侯《尚書》,大小戴《禮》,施、孟、梁丘《易》,《穀梁春秋》。至元帝世,復(fù)立《京氏易》。平帝時,又立《左氏春秋》、《毛詩》、逸《禮》、古文《尚書》,所以罔羅遺失,兼而存之,是在其中矣?!?再加上漢文帝時期已經(jīng)設(shè)立的《詩經(jīng)》博士,這個順序與《史記·儒林列傳》所言的“五經(jīng)”順序相同。但另一方面,《漢書·儒林傳》所敘的“五經(jīng)”順序是《易》《書》《詩》《禮》《春秋》,并沒有因循《史記·儒林列傳》的順序,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與班固所受劉歆的影響有關(guān)。相關(guān)學(xué)者研究認為,“劉歆的《三統(tǒng)歷》把律、歷、《易》三者糅合在一起以作天道的具體存在,所以在《七略》的《六藝略》中說《易》為《詩》《書》《禮》《樂》《春秋》之原,便把《易》位置于六藝之首。這是劉歆以前所沒有的新說”2;《漢書·儒林傳》采取了《漢志·六藝略》所敘的五經(jīng)順序,而《漢志》正是由班固刪改《七略》而成,此處又以《七略》中《六藝略》的順序為此序列,這種重新排列五經(jīng)的序列,為后世經(jīng)學(xué)家所因承,沒有發(fā)生過改變。以此來看,兩書之所以在敘述上有如此差異,這與西漢時期經(jīng)學(xué)的發(fā)展?fàn)顩r有關(guān)。在司馬遷之時,“五經(jīng)博士”設(shè)立不久,其存在的問題尚不明顯,“故史公秉五經(jīng)博士的成規(guī)以創(chuàng)立《儒林列傳》。及五經(jīng)博士之弊端日益顯著,為劉歆、揚雄們所輕視,班氏受劉歆的影響,因而在秉承中有所突破,使其更切近客觀事實,這一點應(yīng)當(dāng)算是難能可貴的”3。在這個過程中,班氏既調(diào)整了《史記·儒林列傳》中“五經(jīng)”的敘述順序,又呈現(xiàn)出西漢時期經(jīng)學(xué)發(fā)展的實際狀況,體現(xiàn)出其考辨經(jīng)學(xué)脈絡(luò)的學(xué)術(shù)特征,極具史學(xué)研究價值。

    雖然如此,仍有學(xué)者質(zhì)疑《漢書》傳記安排的合理性,《四庫全書總目》曾提及《漢書》中西漢諸王合傳的命名和次序有誤:“諸王既以代相承,宜總題諸王傳。何以《敘傳》作《高五王傳》第八,《文三王傳》第十七,《景十三王傳》第二十三,《武五子傳》第三十三,《宣元六王傳》第五十耶?”4劉之遴亦認為《漢書》中的諸傳記次序存在紕?wù)`之處:“今本紀(jì)及表、志、列傳不相合為次,而古本相合為次,總成三十八卷。又今本《外戚》在《西域》后,古本《外戚》次《帝紀(jì)》下。又今本《高五子》《文三王》《景十三王》《武五子》《宣元六王》雜在諸傳秩中,古本諸王悉次《外戚》下,在《陳項傳》前?!?對此問題,全祖望認為:“所謂古本者,偽也?!锻馄輦鳌芬浴对髠鳌放c《莽》接,有深意焉,則必?zé)o升在列傳首卷之理?!锻馄輦鳌凡涣杏凇蛾愴棥分希瑒t《諸王傳》亦不次《外戚》也。蓋陳、項是群雄,其不為諸王屈也,是史法也。之遴妄信而仍之?!?翁元圻也對劉氏進行批評說:“如之遴所述,則傳次于紀(jì),而表、志反在傳后。”“若移《外戚傳》次于本紀(jì),是惡知史法哉!”7這兩種觀點以史法論《漢書》傳記的次第安排,認可了班固的觀點,但論說依據(jù)仍以《史記》為參照標(biāo)準(zhǔn),沒有仔細分析《漢書》在《史記》基礎(chǔ)上對合傳排列的重新調(diào)整。故而劉咸炘進一步地展開論說:“《外戚》不在前,不足證諸王亦不在前;改紀(jì)、世家為傳,亦不足證其必當(dāng)在首。其必在首者,史篇次序,本非朝儀,傳以釋紀(jì),當(dāng)依時敘。諸王既不別為世家,則與諸臣雜編,固其宜也?!?這個觀點是比較中肯的。雖然《漢書》的敘述安排不似《史記》那般明顯,但其傳記次第體現(xiàn)了班固在《史記》基礎(chǔ)上對合傳排列方式的整合之意。

    此外,傳記名稱也是班固整齊合傳的一個重要方面,這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其一,班固將《史記》中記載相同人物內(nèi)容的傳記名稱進行修改,使之名實相副。例如,《史記·梁孝王世家》即文三王世家,班固將此相關(guān)內(nèi)容整理出來,且詳于標(biāo)目,命名為《漢書·文三王傳》,使人看后一目了然;另一方面,他將合傳的名稱盡可能地整齊劃一,使之有據(jù)可循。《史記》列傳側(cè)重敘述人物的一生始末,但對其標(biāo)目則沒有統(tǒng)一的標(biāo)準(zhǔn),“或述其名,或稱其字,或兼其姓,或舉其官”1,除了諸王傳之外,在《史記》中,其人物傳記的名稱大都無一定之規(guī),這也體現(xiàn)了司馬遷在著錄中把重點放在“存史”上,首先注重對相關(guān)人物的經(jīng)歷進行詳細描寫,而把標(biāo)目放在其次。到班固編撰《漢書》之時,時間已過百年有馀,閱讀史書的人自然會對方便查找檢索等方面提出不少新的訴求,作為經(jīng)常使用文獻典籍的學(xué)者,班固本人也應(yīng)當(dāng)會有這方面的體會。因此,班固在承襲司馬遷注重“存史”等理念的同時,更為注重史書格式體例甚至標(biāo)目等方面的整齊劃一,“概自篇端總其姓字,后但著名,遂為定體,百世咸遵”2。誠如章學(xué)誠所言:“太史標(biāo)題,不拘繩尺;蓋春秋諸子以意命篇之遺旨也。至班氏列傳,而名稱無假借矣。”3另外,《史記》《漢書》各篇之所以采取不同的做法,還與兩人所處的時代有關(guān)。司馬遷上承戰(zhàn)國諸子之馀風(fēng),以傳主的人名、爵名等作為篇名,致使《史記》合傳的名稱較為隨意,多無規(guī)矩可循;然班氏編撰《漢書》之時,史學(xué)觀念已經(jīng)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更加注重“其義例纖悉”,故而班固也受此觀念影響,在著錄史書時盡可能地使體例格式趨于整齊。正如有的學(xué)者所說:“史之體制遷實創(chuàng)之,而其義例纖悉班始備也?!?盡管如此,仍有學(xué)者對《漢書》某些傳記的名稱提出異議,沈欽韓認為,《漢書·萬石衛(wèi)直周張傳》的篇名并不恰當(dāng),“萬石,非史例也。史遷之謬,班當(dāng)改正”5。浦起龍也曾對此表示不解:“班氏奉詔勒為國史,既皆以名書,而萬石君題獨留口號,亦失檢也。”6兩說認為,班固應(yīng)當(dāng)更正《史記》中的紕?wù)`之處,而班固沒有更正,是一種失檢。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值得商榷的?!笆芳覙?biāo)目不必皆取整齊,班氏整齊,而猶存此題曰萬石,兼舉父子,著其家聲,亦何不可”7。《史記》編撰之時,文學(xué)與史學(xué)尚未完全分離,至《漢書》完成才使得史學(xué)逐漸從文學(xué)中獨立出來,在此過程中,出現(xiàn)尚未盡善的地方,實屬正?,F(xiàn)象。通過這些調(diào)整,可以看到《漢書》在《史記》基礎(chǔ)之上的調(diào)整,不是一種隨意性的行為,而是在史書著錄的過程中充分吸收眾多史學(xué)研究的成果使然,其對合傳著錄方式的調(diào)整,體現(xiàn)了班固在治學(xué)方面嚴謹細致的態(tài)度。

    三、《漢書》合傳的著錄規(guī)則

    關(guān)于古代史書合傳的常規(guī)分類,主要有兩類:第一類,被認為是在當(dāng)時比較出類拔萃的人物,在與諸多人物作比較之下,可作合傳。第二類,在當(dāng)時社會中比較有影響的普通人物,在與諸多人物作比較之下,可作合傳。8第一類是常見于史書中的不同人物的合傳,《史記》《漢書》皆有此類;第二類是某一類型人物的合傳,其中傳主之間的情況存在著某種相似性或者共同性,他們是生活在當(dāng)時社會中的普通人物,正史中的儒林、文苑、游俠、刺客、循吏、獨行等列傳,就為他們而立。他們在歷史上的地位,不亞于那些影響很大的人物,“作這種合傳,是專寫某團體或某階級的情狀;其所注意之點,不在個人的事業(yè)而在社會的趨勢;需要立傳與否,因時代而不同”1。這兩種類型是古代史書中合傳的主體,但后一類被稱呼為類傳,或許更為妥帖。在《史記》《漢書》中,此類傳記都有存在,但司馬遷沒有明確辨析兩者之間的差異。司馬遷之所以為游俠立傳,主要是因為秦漢之際,朱家、郭解等人在社會上有相當(dāng)?shù)挠绊懥?,而編纂《刺客列傳》,則是因為荊軻、專諸等的刺殺行為對當(dāng)時的歷史走向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對于這些歷史人物,司馬遷是比較關(guān)注的,不僅詳細描寫了他們的經(jīng)歷,而且也突出了他們的個性,其中也自然包含了司馬遷對這些歷史人物的評價,這可能與司馬遷所處的時代離這些人物所處的時代較近有關(guān),當(dāng)然也與司馬遷參閱前代史家對這些人物的評價和在生活中了解到這些人物的特征有關(guān)。而班固所處的時代則不同,距離這些人物所處的時代較遠,加之其更加傾向于分類應(yīng)當(dāng)整齊劃一,于是在具體著錄時常常將兩者之間的界限加以明確,在類傳中更側(cè)重凸顯該群體所反應(yīng)的社會現(xiàn)象和人物群像,而非側(cè)重書寫這些人物單獨的生活軌跡,體現(xiàn)出類傳與合傳的效果差異。

    面對相同的書寫對象,《漢書》運用了不同于《史記》的傳記方式,其人物安排和次第順序都有其特殊含義,呈現(xiàn)出其獨特的合傳特點??傮w來說,班固之所以將數(shù)位傳主合傳,乃是基于人物之間所存在的某種共通性,“列傳中數(shù)人一傳者,或以學(xué)術(shù)同,或以事功同,或以官職同,或以高潔同,或以讒諂同,或以黨言獲罪同,班掾雖不摽立別名,如《儒林》《循吏》例,而同傳之意自見”2。盡管每篇合傳的具體成因有所不同,但人物之間的共性特征仍是合傳與否的關(guān)鍵因素,這一規(guī)則是班固承接司馬遷而得。由于《史記》通貫歷代,其合傳主要“以事類分,不以時代分。屈原與賈誼同傳,曹沫與荊軻并編,皆取其行事相類耳”3。這種做法使具有相似特點的人物得以合傳,不僅縮減了傳記篇幅,還能在對比中體現(xiàn)出人物的個性特征和時代背景,極具史學(xué)研究價值。班固承繼司馬遷的這種著錄手法,使合傳中的人物最大程度地符合以類相從的規(guī)則;不僅如此,他在此前提下,綜合衡量比較其他多種因素,對人物進行了歸類著錄。不同于《史記》通貫古今歷代史事的著錄體例,《漢書》著錄范圍是比較固定的,僅記有漢一代之史事。因此,按時間的先后順序著錄,也是班固傳記書寫的規(guī)則之一。比如,他在為陳勝、項羽立傳之時,便是如此安排的。正如服虔所言:“傳次其時之先后耳,不以賢智功之大小也?!?盡管如此,他同時也認為,時間順序與以類相從的規(guī)則并不矛盾,“雖次時之先后,亦以事類相從。如江充、息夫躬與蒯通同傳,賈山與路溫舒同傳,嚴助與賈捐之同傳之類是也”5。這也體現(xiàn)出后世的史學(xué)家比較認同《漢書》這種“經(jīng)緯交錯,兩相交織”的合傳著錄方式。

    此外,在《漢書》的傳記中,還體現(xiàn)出班固欲為后世著錄史書提供某種范式的想法。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他比較注重對前代學(xué)者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的吸收,但又不會一成不變,尤其是在辭賦的創(chuàng)作上,班固既吸納西漢時期的辭賦家司馬相如、揚雄等講究辭章修辭的手法,又注重追求文章的切于實用,避免只顧個性張揚而空洞無物,強調(diào)實際生活與藝術(shù)形式的融合。在史書編纂過程中,班固也不自覺地滲透了這種理念和寫作手法,使史書具有切于實用的借鑒價值。在《漢書》合傳的人物品評中,也可以看出他的相關(guān)理念,比如《漢書·韓彭英盧吳傳》,此傳贊曰:“昔高祖定天下,功臣異姓而王者八國。張耳、吳芮、彭越、黥布、臧荼、盧綰與兩韓信,皆徼一時之權(quán)變,以詐力成功,咸得裂土,南面稱孤。見疑強大,懷不自安,事窮勢迫,卒謀叛逆,終于滅亡。張耳以智全,至子亦失國。唯吳芮之起,不失正道,故能傳號五世,以無嗣絕,慶流支庶。有以矣夫,著于甲令而稱忠也!”1班固將漢初異姓王侯并傳于此,在對比中敘述他們的生活軌跡及失敗原因,進而指出這些異姓侯王得到封地以后,不思安分守已,妄自尊大,卒謀叛逆,以致招來滅國之禍;而“吳芮之起,不失正道,故能傳號五世,以無嗣絕,慶流支庶。有以矣夫,著于甲令而稱忠也!”班固的這種著錄態(tài)度,意在勸戒后世之人應(yīng)當(dāng)謹守忠信之道,以史為鑒。正如黃震所評:“班史以此同傳者,謂韓、彭、英以大功,盧以舊恩,皆不克終,惟吳芮傳國五世者,得人心有道也。垂訓(xùn)之意深矣?!?值得一提的是,班固的這種著錄理念,還在其他篇章中有所體現(xiàn),這可以蕭望之、蘇武為例。班氏作為東漢時期的經(jīng)學(xué)大家,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對合傳人物的衡量評價多以儒家的理念為標(biāo)準(zhǔn)。例如,他評價蕭望之曰:“望之堂堂,折而不橈,身為儒宗,有輔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3班固竭力稱贊蕭望之的儒學(xué)成就和理政才能,體現(xiàn)出他對類似人物的評價取向。又如,他評價蘇武曰:“孔子稱‘志士仁人,有殺身以成仁,無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蘇武有之矣?!?班固引用孔子的言語,贊揚蘇武在匈奴歷經(jīng)十九年,被發(fā)配到北海牧羊,仍然拒不降服,不辱使命的氣節(jié),這也體現(xiàn)出他對人物的評價取向。正如黃震所評:“子卿之節(jié),千古一人。”5此外,除了在著錄史書時班固以儒家的理念作為評價人物的標(biāo)準(zhǔn)外,他本人也是東漢時期的經(jīng)學(xué)大家,他所編撰的《白虎通義》被稱為集當(dāng)時經(jīng)學(xué)之大成,從班固的著書活動中,也可以看出漢代經(jīng)學(xué)發(fā)展的階段特征與歷史過程。

    在承繼前人著錄史書方法的基礎(chǔ)上,班固亦梳理出自己的合傳規(guī)則,呈現(xiàn)出比較成熟的合傳著錄方法。不僅如此,其在合傳的具體篇章中,也對司馬遷的著史經(jīng)驗進行了汲取和創(chuàng)新。具體來說,司馬遷判定人物是否合傳的因素主要有五種,即學(xué)術(shù)相關(guān)、功業(yè)相似、行事相涉、志節(jié)相類、宗親關(guān)系等;班固將此全部承繼的同時,還將傳主的個人際遇經(jīng)歷也納入了分析范圍,使入傳標(biāo)準(zhǔn)更為細化和規(guī)范。關(guān)于著錄人物的經(jīng)歷,主要有兩個方面的特點:出身或經(jīng)歷?;诔錾砘蚪?jīng)歷類似的人物合傳,以《魏豹田儋韓王信傳》《韓彭英盧吳傳》等為例,魏豹、韓信、田儋等與漢初的異姓諸侯王一樣,都是在特定歷史時期出現(xiàn)的經(jīng)歷較為豐富的歷史人物,這些人物的經(jīng)歷具有其他傳主所不可比擬的特殊性,但他們之間又有相似的出身乃至人生遭遇,班固自言:“楚漢之際,豪桀相王,唯魏豹、韓信、田儋兄弟為舊國之后,然皆及身而絕?!?他們身上所共同具有的特定因素,使之具有合傳的可能性。而從仕宦經(jīng)歷方面來看,班固以其在漢廷擔(dān)任官職情況以及做官經(jīng)歷作為參考要素,此可以以《蕭何曹參傳》《張周趙任申屠傳》《公孫弘卜式兒寬傳》《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傳》《雋疏于薛平彭傳》《魏相丙吉傳》《薛宣朱博傳》《趙尹韓張兩王傳》為例。這類傳記中的人物往往在漢朝建立前后的過程中具有重要影響,班固自言:“漢興,依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謹守管籥,參與韓信俱征伐。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順流與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內(nèi)?;搓帯Ⅶ舨嫉纫褱?,唯何、參擅功名,位冠群臣,聲施后世,為一代之宗臣,慶流苗裔,盛矣哉!”1班固在這里首先論述蕭何和曹參在漢朝建立過程中所建立的功業(yè)和所取得的地位,講明了二人合傳的原因。又自言曰:“孝宣中興,丙、魏有聲。是時黜陟有序,眾職修理,公卿多稱其位,海內(nèi)興于禮讓。覽其行事,豈虛虖哉!”2后來又談及了漢宣帝時期的大臣魏相、丙吉稱職禮讓,因此,便將魏相、丙吉合為一傳。又因“薛宣、朱博皆起佐史,歷位以登宰相”3,便將二人合為一傳。由此可以看出,班固在立傳時,強調(diào)人物仕宦經(jīng)歷和所任官職的相似性,這樣有助于閱讀時對人物進行比較對照;同時,他對這些經(jīng)歷和職位具有相似性的人物進行詳細的描寫,突出這些相似性人物的不同特征,這在書寫操作上是有難度的,但在班固筆下,均能展現(xiàn)出這些人物的不同特點,體現(xiàn)了班固對史料的精細把握和很強的文字駕馭能力。當(dāng)然,如此安排,會使得合傳的篇章數(shù)量和單篇傳中的人物和文字大幅增加,但也能使讀者更加方便地在對比中了解人物的不同特點。

    班固此舉不僅明確了合傳的規(guī)則和要素,更使其在體例上得以整齊規(guī)劃、規(guī)則謹嚴;從語言文字上更為精當(dāng)和閱讀上更為方便。其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漢書》解決了《史記》中傳記體例尚不明確的問題。對此問題,前代學(xué)者已經(jīng)有所關(guān)注。劉知幾認為,《史記》傳記本以人物故事為主,“至于龜策異物,不類肖形,而輒與黔首同科,俱謂之傳,不其怪乎?”4他進一步提出,其中還存在著“樸略猶存,區(qū)分未盡”5的問題;章學(xué)誠也認為,《史記》對人物的安排考慮并未充分,不過“因名定體,非有深文。即楚之屈原,將漢之賈生合傳;談天鄒衍,綴大儒孟荀之篇;因人征類,品藻無方,詠嘆激昂,抑亦呂氏六論之遺也”6。當(dāng)然,章學(xué)誠認為《史記》是受到了《呂氏春秋》筆法的影響。仔細分析,確實如此,《史記》立傳本以因人為設(shè)、以傳述人的方式為主,《索隱》云:“列傳者,謂敘列人臣事跡,令可傳于后世,故曰列傳?!?《正義》亦曰:“其人行跡可序列,故云列傳?!?即使這些記載指的是列傳的大多數(shù)情況,其標(biāo)準(zhǔn)也略顯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司馬遷對其列傳的書寫對象曾有明確認知,但由于他撰寫時間跨度如此之長、涉及史事和人物又如此之多,加之身體上所承受的痛苦,已經(jīng)實屬不易,自然不可能在短時間內(nèi)面面俱到,他沒有將這些問題完全解決,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班固在承繼司馬遷著錄理念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西漢以來史書著錄的經(jīng)驗和做法,將此問題重新梳理,進一步明確了人物入傳的規(guī)則與要素,使《漢書》的志與傳分類明晰,成為后世史書的范例,這不能不說是班固在史書著錄方面的一次大的創(chuàng)新。這一做法使傳記成為專門傳人的載體,且有規(guī)可依,有例可循,對后世的史書著錄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誠如章學(xué)誠所言:“遷《史》不可為定法,固《書》因遷之體,而為一成之義例,遂為后世不祧之宗焉?!?

    另一方面,在《漢書》合傳中,班固尤其注重對人物社會關(guān)系和家族譜系的書寫,使著錄人物的生平顯得更為完整,更加立體地展示了西漢時期的歷史人物所處的社會和生活環(huán)境。便于學(xué)者在研究某個或某類人物時能夠查找到其較為完整的資料,也利于對這些人物進行綜合的比較分析;不僅如此,通過記錄這些人物的社會關(guān)系和家族譜系,還使許多反映漢朝官吏、文人學(xué)者和普通百姓生活的史料得以入載。有學(xué)者提到,“父子祖孫,合為一傳,變成家譜的性質(zhì),一家一族的歷史可以由其中看出。此種合傳的方法,為著歷史的開了許多方便。許多人附見在一個人傳中,因一個重要的而其馀次要的都可記載下去”1,對研究西漢時期的歷史人物所處的社會和生活環(huán)境提供了方便。當(dāng)然,這又與后代單純記錄家族譜系的做法不同,班氏安排人物是否別傳的標(biāo)準(zhǔn),也要看其后世子孫是否賢明發(fā)達等,如“楚元王、張湯、杜周、韋賢、蕭望之、翟方進輩皆以有賢子孫可紀(jì),故自為傳”2。如此安排,既能展現(xiàn)出其家族血緣關(guān)系的延續(xù)發(fā)展脈絡(luò),又可體現(xiàn)其家族歷史的更迭變遷。盡管《漢書》是斷代史,但其所載內(nèi)容上自漢高祖、下至王莽時期,從體例上看,實為包括漢朝在長安建都以后二百三十年的通史。以此來看,其整個著錄特點也可以說是將通史的著錄理念與斷代史體裁相結(jié)合的一部史籍,而在這種安排中,包含了班固個人獨特的史書著錄視角。同時,《漢書》也不同于單純地敘述家世源流的史籍,這是《漢書》著錄的另一個特征,其作用在于在改進合傳著錄方式中,豐富了史書著錄的體例。

    《漢書》對《史記》合傳的繼承與改進,不僅擴充了單篇合傳的信息容載量,還增加了《漢書》合傳的總體數(shù)量,發(fā)揮了合傳體例的書寫優(yōu)勢,使其成為后世史書參考并運用的重要載體。在此過程中,班固還調(diào)整和改進了《史記》傳記次序和命名方式等,為后世學(xué)者比較系統(tǒng)地了解和研究西漢歷史提供了幫助。

    On the Inheritance and Improvement of the Composite Biography Style in the Han Shu Based on the Shi Ji

    Bai Shaoxiong

    Abstract:In the compilation of historical books in ancient China, Sima Qian initiated the style of joint biography, which ha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ubsequent ban Gu. When Ban Gu recorded the history books, he not only changed the two-person joint biography in Historical Records into a multi-person joint biography, but also combined his biographies that should have been passed down but were not detailed. This expanded the capacity of a single biography and made the description of characters in Hanshu more detailed. In this process, Ban also adjusted the shortcomings of biographical order and chapter naming in previous history books, and determined that the recording rules should be in chronological order, similar events and instructive. Ban Gu's practices make Hanshu uniform in style and more complete in the description of characters, which provides an example for the description of later historical books and has important historical research value.

    Key words:Han Shu;Composite Biography;Categorize;Order

    責(zé)任編輯:朱偉華

    作者簡介:白少雄,1989年生,河北石家莊人,山東大學(xué)文學(xué)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先秦兩漢文學(xué)。

    1 梁啟超著:《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73頁。

    1 梁啟超著:《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74頁。

    2 梁啟超著:《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52頁。

    3 趙翼撰,曹光甫校點:《陔馀叢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80頁。

    1 劉知幾著,浦起龍通釋,王煦華整理:《史通通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73~174頁。

    2 全祖望撰,朱鑄禹匯校集注:《全祖望集匯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024頁。

    3 顧炎武著,黃汝成集釋,欒保群、呂宗力校點:《日知錄集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1440頁。

    4 朱東潤著:《史記考索(外二種)》,華東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6年版,第313頁。

    5 劉咸炘著,黃曙輝編校:《劉咸炘學(xué)術(shù)論集·史學(xué)編》,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7年版,第200頁。

    6 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第七冊,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189頁。

    7 王應(yīng)麟著,翁元圻等注,欒保群、田松青、呂宗力校點:《困學(xué)紀(jì)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460頁。

    8 凌稚隆輯校:《漢書評林》卷九十二,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歷九年(1581)刻本,第9頁a。

    9 凌稚隆輯校:《漢書評林》卷九十二,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歷九年(1581)刻本,第9頁b。

    10 呂祖謙著,黃靈庚、吳戰(zhàn)壘主編:《東萊呂太史集》,《呂祖謙全集》第二冊,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年版,第527頁。

    11 牛運震著,李念孔等點校:《讀史糾謬》,齊魯書社1989年版,第117頁。

    12 劉咸炘著,黃曙輝編校:《劉咸炘學(xué)術(shù)論集·史學(xué)編》,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7年版,第227頁。

    1 凌稚隆輯校:《漢書評林》卷九十二,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歷九年(1581)刻本,第1頁a、b。

    2 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第九冊,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634頁。

    3 王應(yīng)麟著,翁元圻等注,欒保群、田松青、呂宗力校點:《困學(xué)紀(jì)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408頁。

    4 班固撰,王先謙補注:《漢書補注》第九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225頁。

    5 凌稚隆輯校:《漢書評林》卷四十,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歷九年(1581)刻本,第11頁b。

    6 凌稚隆輯校:《漢書評林》卷四十,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歷九年(1581)刻本,第17頁b。

    1 曾國藩撰:《讀書錄》,《曾國藩全集》第十五冊,岳麓書社2011年版,第151~152頁。

    2 凌稚隆輯校:《漢書評林》卷八十八,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歷九年(1581)刻本,第11頁a。

    3 章學(xué)誠撰,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789頁。

    4 章學(xué)誠撰,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789頁。

    5 章學(xué)誠撰,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789頁。

    6 班固撰,王先謙補注:《漢書補注》第十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4878頁。

    7 鄭樵撰:《通志》,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1頁。

    8 張舜徽著:《周秦道論發(fā)微·史學(xué)三書平議》,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388頁。

    9 王應(yīng)麟著,翁元圻等注,欒保群、田松青、呂宗力校點:《困學(xué)紀(jì)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433頁。

    10 劉咸炘著,黃曙輝編校:《劉咸炘學(xué)術(shù)論集·史學(xué)編》,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7年版,第195頁。

    11 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第十冊,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3097頁。

    1 劉咸炘著,黃曙輝編校:《劉咸炘學(xué)術(shù)論集·史學(xué)編》,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7年版,第218頁。

    2 趙翼撰,曹光甫校點:《廿二史札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7頁。

    3 趙翼撰,曹光甫校點:《廿二史札記》,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8頁。

    4 崔適著,張烈點校:《史記探源》,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212頁。

    5 崔適著,張烈點校:《史記探源》,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213頁。

    6 徐復(fù)觀著:《兩漢思想史(三)》,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第353頁。

    7 崔適著,張烈點校:《史記探源》,中華書局1986年版,第213頁。

    1 劉咸炘著,黃曙輝編校:《劉咸炘學(xué)術(shù)論集·史學(xué)編》,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7年版,第198頁。

    2 劉咸炘著,黃曙輝編校:《劉咸炘學(xué)術(shù)論集·史學(xué)編》,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7年版,第200頁。

    3 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401頁。

    4 何焯著,崔高維點校:《義門讀書記》,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231頁。

    5 章學(xué)誠撰,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962頁。

    6 何焯著,崔高維點校:《義門讀書記》,中華書局1987年版,第231頁。

    7 徐復(fù)觀著:《中國經(jīng)學(xué)史的基礎(chǔ)·〈周官〉成立之時代及其思想性格》,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第76頁。

    1 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第十一冊,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3620~3621頁。

    2 徐復(fù)觀著:《中國經(jīng)學(xué)史的基礎(chǔ)·〈周官〉成立之時代及其思想性格》,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第77頁。

    3 徐復(fù)觀著:《中國經(jīng)學(xué)史的基礎(chǔ)·〈周官〉成立之時代及其思想性格》,九州出版社2014年版,第77~78頁。

    4 永瑢等撰:《四庫全書總目》,中華書局1965年版,第401頁。

    5 姚思廉撰:《梁書》第二冊,中華書局1973年版,第573頁。

    6 全祖望撰,朱鑄禹匯校集注:《全祖望集匯校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2022頁。

    7 王應(yīng)麟著,翁元圻等注,欒保群、田松青、呂宗力校點:《困學(xué)紀(jì)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420頁。

    8 劉咸炘著,黃曙輝編校:《劉咸炘學(xué)術(shù)論集·史學(xué)編》,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7年版,第198-199頁。

    1 胡應(yīng)麟撰:《少室山房筆叢》,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131頁。

    2 胡應(yīng)麟撰:《少室山房筆叢》,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131頁。

    3 章學(xué)誠撰,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892頁。

    4 胡應(yīng)麟撰:《少室山房筆叢》,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版,第131頁。

    5 沈欽韓等撰:《漢書疏證(外二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784頁。

    6 劉知幾著,浦起龍通釋,王煦華整理:《史通通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439頁。

    7 劉咸炘著,黃曙輝編校:《劉咸炘學(xué)術(shù)論集·史學(xué)編》,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7年版,第202頁。

    8 梁啟超著:《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75~76頁。

    1 梁啟超著:《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78頁。

    2 凌稚隆輯校:《漢書評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歷九年(1581)刻本,目錄列傳部分眉批,目錄第12頁b。

    3 張舜徽著:《周秦道論發(fā)微·史學(xué)三書平議》,華中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5年版,第359頁。

    4 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第七冊,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1785頁。

    5 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第七冊,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1785頁。

    1 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第七冊,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1895頁。

    2 黃震撰:《黃氏日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七〇八冊,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版,第296頁。

    3 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第十冊,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3292頁。

    4 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第八冊,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469頁。

    5 黃震撰:《黃氏日抄》,《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七〇八冊,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6年版,第295頁。

    6 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第七冊,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1858頁。

    1 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第七冊,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2021~2022頁。

    2 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第十冊,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3151頁。

    3 班固撰,顏師古注:《漢書》第十冊,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3409頁。

    4 劉知幾著,浦起龍通釋,王煦華整理:《史通通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94頁。

    5 劉知幾著,浦起龍通釋,王煦華整理:《史通通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頁。

    6 章學(xué)誠撰,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774頁。

    7 司馬遷撰,裴骃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jié)正義:《史記》第七冊,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2581頁。

    8 司馬遷撰,裴骃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jié)正義:《史記》第七冊,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2581頁。

    9 章學(xué)誠撰,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中華書局2014年版,第59頁。

    1 梁啟超著:《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中華書局2010年版,第52頁。

    2 凌稚隆輯校:《漢書評林》,國家圖書館藏明萬歷九年(1581)刻本,目錄列傳部分眉批,目錄第5頁a。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末码|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日韩欧美在线乱码| 午夜免费男女啪啪视频观看 | 麻豆国产97在线/欧美| 我要搜黄色片| 在线观看午夜福利视频| 欧美在线一区亚洲| 亚洲精品影视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 又粗又爽又猛毛片免费看| 久久人人精品亚洲av| 婷婷色综合大香蕉| 18禁黄网站禁片免费观看直播| .国产精品久久| 看十八女毛片水多多多| 在线十欧美十亚洲十日本专区| 久久草成人影院| 色av中文字幕|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a级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伦一二天堂av在线观看| 国产毛片a区久久久久| 国产免费一级a男人的天堂| 深夜a级毛片| 亚州av有码| 深爱激情五月婷婷| 美女cb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老司机午夜十八禁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夜夜躁狠狠躁天天躁| 特级一级黄色大片|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av女优亚洲男人天堂| 如何舔出高潮| 淫妇啪啪啪对白视频|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av|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日韩东京热| 9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久久久久久九九精品二区国产| 2021天堂中文幕一二区在线观| 91av网一区二区| 深夜精品福利| 亚洲av一区综合| 桃红色精品国产亚洲av| xxxwww97欧美|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 国内揄拍国产精品人妻在线| 亚洲无线在线观看|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一级作爱视频免费观看| 欧美高清性xxxxhd video| 麻豆一二三区av精品| 网址你懂的国产日韩在线| 男人舔奶头视频| 男人舔女人下体高潮全视频| 99久久精品热视频| 精品久久国产蜜桃| 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国产中年淑女户外野战色| 欧美高清性xxxxhd video|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久久|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久九九精品二区国产|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欧美|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熟女xx|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一区二区三| 动漫黄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一区av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三级普通话版| 长腿黑丝高跟| 日本a在线网址|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日本a在线网址| 别揉我奶头~嗯~啊~动态视频| 蜜桃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看十八女毛片水多多多| av天堂在线播放| 亚洲片人在线观看| 女生性感内裤真人,穿戴方法视频| 麻豆国产97在线/欧美| 亚洲精品影视一区二区三区av| 一个人观看的视频www高清免费观看| 99riav亚洲国产免费| 国产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日韩欧美国产| 日本成人三级电影网站| 搡老岳熟女国产| 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电影| 欧美xxxx黑人xx丫x性爽| 无人区码免费观看不卡|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 色综合站精品国产| 久久午夜福利片| 日本撒尿小便嘘嘘汇集6| 乱码一卡2卡4卡精品| 日本熟妇午夜|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入口|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久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 一本一本综合久久| 国产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久久精品人妻少妇| 波多野结衣高清作品|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 国产av在哪里看| 十八禁网站免费在线| 天天躁日日操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亚洲性色| 真实男女啪啪啪动态图| 成人高潮视频无遮挡免费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了|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 51午夜福利影视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教育| 亚洲在线自拍视频| 免费av不卡在线播放|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亚洲精品色激情综合| 天天躁日日操中文字幕| 老司机午夜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精品大字幕| av福利片在线观看| 18禁黄网站禁片免费观看直播| 久久中文看片网| 男女视频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最新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男女|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高清在 | 99久国产av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欧美| 国产精品98久久久久久宅男小说| 不卡一级毛片|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av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日本黄色片子视频| 啦啦啦韩国在线观看视频| 午夜两性在线视频| 色综合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国产毛片a区久久久久| 亚洲成人精品中文字幕电影| 久久久久久大精品| 精品熟女少妇八av免费久了| 国产高清三级在线| av天堂中文字幕网| 国产不卡一卡二| 性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2| 无人区码免费观看不卡| 真人做人爱边吃奶动态| 欧美三级亚洲精品| 久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观看美女的网站| 无人区码免费观看不卡| 日日夜夜操网爽| 我的老师免费观看完整版|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吧|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真实男女啪啪啪动态图|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 我要搜黄色片|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在线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在线观看av片永久免费下载| 天堂√8在线中文|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欧美在线黄色| 亚洲av一区综合|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亚洲性色| 九色国产91popny在线| 小说图片视频综合网站|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99riav亚洲国产免费| 国产又黄又爽又无遮挡在线| 一级黄色大片毛片| 欧美又色又爽又黄视频| 淫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很黄的视频免费| 91在线观看av| 亚洲自拍偷在线| 亚洲av一区综合| 亚洲第一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午夜理论影院|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入口| a级毛片a级免费在线| 美女 人体艺术 gogo| 亚洲在线自拍视频| 人妻夜夜爽99麻豆av| 有码 亚洲区| 能在线免费观看的黄片| 看免费av毛片| 中文字幕av成人在线电影| 亚洲无线在线观看| 在线看三级毛片|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在线| 90打野战视频偷拍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中文资源天堂在线| 国产真实伦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 一卡2卡三卡四卡精品乱码亚洲| 日韩欧美在线乱码|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免费版|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网站|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国产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 亚洲最大成人中文| 日韩中字成人| 欧美成人性av电影在线观看| 成熟少妇高潮喷水视频| 婷婷精品国产亚洲av| 久久婷婷人人爽人人干人人爱| 综合色av麻豆| 非洲黑人性xxxx精品又粗又长| aaaaa片日本免费| 午夜免费男女啪啪视频观看 | 中出人妻视频一区二区| 日韩国内少妇激情av|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 免费搜索国产男女视频| 欧美国产日韩亚洲一区| 亚洲av二区三区四区|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国产| 夜夜爽天天搞| 色尼玛亚洲综合影院| 九九在线视频观看精品| 深夜精品福利| 三级毛片av免费| 国产亚洲精品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 色综合站精品国产| aaaaa片日本免费| 人妻制服诱惑在线中文字幕|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日韩高清综合在线| 国产探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三级中文精品| 俄罗斯特黄特色一大片| 男人狂女人下面高潮的视频|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男人的好看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站|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 美女高潮喷水抽搐中文字幕| 好男人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电影3| 看十八女毛片水多多多| 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观看| 1024手机看黄色片| 真人做人爱边吃奶动态|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欧美zozozo另类| 九色国产91popny在线| 午夜福利高清视频| 美女xxoo啪啪120秒动态图 | 国产精品影院久久|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电影3| 熟女电影av网| 亚洲国产欧美人成| 精品99又大又爽又粗少妇毛片 | 婷婷亚洲欧美|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 日本免费a在线| 尤物成人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网站在线| 我要看日韩黄色一级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 |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野外av|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吧| 怎么达到女性高潮| 悠悠久久av| 免费大片18禁| 国内久久婷婷六月综合欲色啪|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国产野战对白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末码| 窝窝影院91人妻| 最好的美女福利视频网| 中国美女看黄片| 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视频免费看| 亚洲五月天丁香| 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搡老岳熟女国产|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搞黄在线观看 | 一夜夜www| 亚洲不卡免费看| 我的老师免费观看完整版| 99国产综合亚洲精品| 尤物成人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三级亚洲精品| 美女xxoo啪啪120秒动态图 |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亚洲中文日韩欧美视频| 欧美bdsm另类| 真人一进一出gif抽搐免费| 波多野结衣巨乳人妻| 男女下面进入的视频免费午夜|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视频 | 欧美最新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日韩 亚洲 欧美在线| 少妇高潮的动态图| 99在线人妻在线中文字幕| 性欧美人与动物交配| 三级男女做爰猛烈吃奶摸视频| 亚州av有码| 国产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老妇女一区| 久久久久久大精品| 日本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欧美+亚洲+日韩+国产|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观看| 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eeuss影院久久| 在现免费观看毛片| 日韩国内少妇激情av|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看| 又爽又黄无遮挡网站| 9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国产成年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单亲对白刺激| 动漫黄色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看美女性在线毛片视频| 午夜久久久久精精品|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午夜老司机福利剧场| 午夜日韩欧美国产|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美女特级片免费视频播放器| 一本综合久久免费| 精品午夜福利在线看| 色综合欧美亚洲国产小说| 精品国产亚洲在线| 欧美性猛交╳xxx乱大交人|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能在线免费观看的黄片|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动漫黄色视频在线观看| 一夜夜www| 看片在线看免费视频| 久久99热这里只有精品18| 色视频www国产| 悠悠久久av| 欧美成人a在线观看| 中文资源天堂在线| 免费高清视频大片|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av天堂在线播放| 欧美色视频一区免费| 看十八女毛片水多多多| 最近视频中文字幕2019在线8| 最新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永久网站在线| 夜夜爽天天搞|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 免费高清视频大片| 直男gayav资源| 亚洲欧美日韩无卡精品| 最近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人成| 国产 一区 欧美 日韩| 午夜福利高清视频| 中国美女看黄片| 日韩国内少妇激情av| 九九热线精品视视频播放| 老师上课跳d突然被开到最大视频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 国产蜜桃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hd| av天堂中文字幕网| 免费观看人在逋| 麻豆一二三区av精品| 亚洲av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高清性xxxxhd video|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高清毛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欧美+日韩+精品| 亚洲精品色激情综合| x7x7x7水蜜桃| 一区二区三区激情视频| 最新中文字幕久久久久| 可以在线观看的亚洲视频| 九九在线视频观看精品| 舔av片在线| av在线老鸭窝| 久久人人精品亚洲av| 欧美日韩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 成人国产一区最新在线观看| 嫩草影院新地址| 国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网站|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火全软件 |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床上黄色一级片| 女人被狂操c到高潮|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69人妻影院|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蜜桃| 香蕉av资源在线| 极品教师在线视频| 1000部很黄的大片| 亚洲五月婷婷丁香|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100页|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 高清毛片免费观看视频网站| 中文资源天堂在线|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av高清观看| 国产精品美女特级片免费视频播放器| 免费黄网站久久成人精品 |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国产av不卡久久|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12—13女人毛片做爰片一|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图片| 日韩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村上凉子中文字幕在线| 久99久视频精品免费| 在线播放无遮挡|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av| 熟女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亚洲自拍偷在线| 在现免费观看毛片|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日本深夜| 搡老妇女老女人老熟妇| 91九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噜噜老黄 | 中文字幕av成人在线电影| 成人午夜高清在线视频| 午夜福利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ponron亚洲| a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精品福利观看| 国内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亚洲国产精品合色在线| 亚洲av二区三区四区| 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亚洲第一网站| www.色视频.com| 中出人妻视频一区二区|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 欧美xxxx黑人xx丫x性爽| 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3abv| 亚洲av.av天堂| 首页视频小说图片口味搜索| 亚洲av成人不卡在线观看播放网| 欧美zozozo另类| 9191精品国产免费久久| 午夜福利免费观看在线| 亚洲男人的天堂狠狠| 亚洲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蜜桃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又色又爽又黄视频| 欧美成狂野欧美在线观看| 两性午夜刺激爽爽歪歪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自拍偷在线| 亚洲av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放欧美日韩| 免费电影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国产亚洲av嫩草精品影院| 亚洲在线观看片| 久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内地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麻豆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国产精品久久视频播放|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高清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少妇人妻精品综合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999在线| 日韩亚洲欧美综合| 精品国产亚洲在线| 色播亚洲综合网| 波多野结衣巨乳人妻| 97超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小视频在线| 成人午夜高清在线视频| 午夜免费男女啪啪视频观看 | 男人舔女人下体高潮全视频| 毛片女人毛片|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人成| 乱码一卡2卡4卡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大av| 久久草成人影院| 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xxx网站| 亚洲七黄色美女视频| 国产伦一二天堂av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三级三区| 国产v大片淫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久久亚洲av毛片大全| 亚洲五月婷婷丁香| 免费无遮挡裸体视频| 露出奶头的视频| 国产色爽女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一及| 精品日产1卡2卡| 97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天天躁日日操中文字幕| 亚洲午夜理论影院| 九色成人免费人妻av| 窝窝影院91人妻| 亚洲精品色激情综合|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黄色女人牲交|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美女免费视频网站| 中出人妻视频一区二区| 深夜a级毛片| 亚洲avbb在线观看| 3wmmmm亚洲av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在线二视频| eeuss影院久久|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6| 丁香欧美五月| 亚洲第一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热视频| 桃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18禁黄网站禁片免费观看直播| 99riav亚洲国产免费| 亚洲精品在线美女| 啪啪无遮挡十八禁网站| 亚洲经典国产精华液单 |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 亚洲人与动物交配视频| 亚洲精品在线美女|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床上黄色一级片| 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露出奶头的视频| 天堂av国产一区二区熟女人妻|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国产成人欧美在线观看| av欧美777| 夜夜夜夜夜久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av鲁大|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av在线天堂中文字幕| 狂野欧美白嫩少妇大欣赏| 2021天堂中文幕一二区在线观| 好男人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人妻夜夜爽99麻豆av| 真人一进一出gif抽搐免费|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在线观看| 午夜福利视频1000在线观看|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亚洲 欧美 日韩 在线 免费| 美女cb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一级黄色大片毛片| 亚洲精品影视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 |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欧美久久久|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我要搜黄色片| 波野结衣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中文在线观看免费www的网站|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 欧美成人免费av一区二区三区| 熟女电影av网| 亚洲av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亚洲成av人片免费观看| 成年版毛片免费区| 欧美一区二区亚洲|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日韩高清综合在线| 黄色日韩在线| 1024手机看黄色片| 久久人人精品亚洲av| 又爽又黄无遮挡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自在天天线| 简卡轻食公司| 美女免费视频网站|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电影3|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aⅴ院| 五月玫瑰六月丁香| 免费在线观看日本一区| 丰满的人妻完整版|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小说| 一夜夜www| 日韩国内少妇激情av|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