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最美五月天。癸卯年的5月,我經歷了一次“雙喜臨門”的幸福和快樂。其一喜:在北京工作的兒子在這個月的26號要結婚了,這是我期盼已久的大喜事;其二喜:我的短篇小說《映天雪》榮獲第五屆奔流文學獎,孟玉玲總編通知我參加23日在鞏義市竹林鎮(zhèn)舉行的頒獎典禮。我對這個獎項很看重,因為它圓了我的文學夢。
說起文學夢,要從高中讀書的時候開始。那段時間,教過我的兩任語文老師,都是癡迷的文學愛好者,而我的作文又常常被老師拿來作范文讀給同學們聽,自然就很受老師的重視和同學們的青睞。后來,我才明白,20世紀80年代,那是文學最為狂熱和繁榮的時期,劉老師那時候就訂有多份文學雜志,他把自己認為特別好的作品,布置給我們分段來抄,然后在班級里傳閱。這樣做,劉老師還有更深一層的用意:抄寫的過程就是進一步深讀和習練文字的過程,這也成了我最初的文學啟蒙。
復讀的那年,教我們語文的是王老師。臨近高考前,王老師給我們出了這樣一道作文題:《我給老師談件事》。拿到這個題目后,我稍加思索,就洋洋灑灑地寫起來,說自己如果這次高考落榜,就走自學成才的道路,寫小說,當作家,還旁征博引,舉了國內外許多沒有讀過大學而后來成了著名作家的例子來激勵自己。作文本發(fā)下來,我驚呆了:王老師在我的作文后面用紅筆寫了3頁多的批語,就要趕上我作文的字數了,給我說了很多鼓勵的話。后來才聽說,王老師酷愛文學半生,寫過很多小說散文,那些還沒來得及發(fā)表的作品在一場火災中被焚燒殆盡。后來忙于教育教學工作,文學也成了他的一個夢,我的作文觸動了他塵封多年的心事。
踏入社會,參加工作,閑暇之余去觸碰文學,才知道當初“寫小說,當作家”的文學夢,真的是少年輕狂,近乎于癡人說夢。剛開始,我不愿工作,每天把自己關在屋里讀書創(chuàng)作,一下手,就寫中長篇,還自我鞭策:有耕耘就會有收獲。那時,我把路遙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放在案頭,鼓舞自己也要寫出這樣的驚世之作,產生強大的社會影響力,從而一舉成名??墒牵约嚎喟径嗳諏懗龅淖髌芳某龊?,要么杳無音信,要么泥牛入海,讓我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中。沒有生活,缺乏思想,閉門造車,這樣的作品怎會入了編輯們的法眼呢。
痛定思痛,我幡然醒悟:文學是座高山,通向峰頂的那條道,山高路長,遍布荊棘,曲折坎坷,缺少天賦和耐力的人難以抵達。我自認為還知道“自己能吃幾個饃喝幾碗湯”,有自知之明。于是,果斷調整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干好本職工作,照顧好家,讓自己有尊嚴地生活著,把文學作為自己的業(yè)余愛好,把別人用來下棋打牌的時間留給文學,不求成名成家,但求生活充實,讓自己夢想的羽毛漸漸豐滿。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追逐文學的夢想,我從新聞寫作開始,讓自己到火熱的生活中增加閱歷,積累寫作素材和人生的經驗。那時候,一有時間我就往鄉(xiāng)下跑,往基層單位跑,把采訪來的新聞素材寫成消息、通訊、言論、讀者來信,十八般武藝輪番上,每年在各級各類新聞單位發(fā)稿近300篇,差不多達到了每天一篇,連續(xù)10多年被評為優(yōu)秀通訊員,30多篇作品獲得“好新聞獎”,紅紅的證書塞滿了一抽屜。下去采訪,老鄉(xiāng)們親切地稱我為“土記者”。后來,縣里創(chuàng)辦縣報,把我從鄉(xiāng)政府抽調過去,當編輯、副總編、總編,著實過了一把記者癮。
夢想的驅動,讓我心甘情愿地為文學付出和努力。這么多年,除了讀書寫作,幾乎沒有其他什么愛好。心中有夢,枕邊有書,成了我最愜意的人生追求。我把自己節(jié)省下來的錢都買成了書,文學、美學、歷史、文化等各類書籍,填滿了我的書架,桌案、床頭,堆的都是我喜歡看的書,筆記和心得寫了好多本。
讀著讀著,竟有了創(chuàng)作的沖動。沒有大塊的時間,我就把雙休日利用起來,從寫小小說和短散文開始,堅持每周寫一篇1500字左右的小小說,或者2000字左右的小散文。幾年下來,我寫下了小小說300多篇,短散文200余篇,其中,有50多篇小小說、散文先后獲獎或收錄年度選本,入圍小小說金麻雀獎,獲得小小說新銳作家獎、大觀文學獎、師陀小說獎、蔡文姬文學獎等多個獎項。結集出版了《失戀的村莊》《汴堤灣風情》《汴地風流》三部小小說作品集,《春種秋收》《故鄉(xiāng)的背影》兩部散文集。那些年,要好的朋友都知道我雙休日有宅在家里讀書寫作的習慣,喝酒聚餐就不再喊我,打趣說,“別打擾人家,寫小說呢?!迸梦彝Σ缓靡馑嫉?。
2018年,工作有所變動,不太忙了,使我有更多的時間去圓我的作家夢。寫作上,我給自己定了個“三五”計劃,如果身體允許的話,從2019年起,先寫5年短篇,再寫5年中篇,最后寫5年長篇。為此,我再次研讀國內外的經典短篇小說,并對一些特別經典的篇什作拆解式閱讀,研究人家的謀篇結構技巧,雖說是笨人笨法,卻從中受益匪淺。2019年以來,我先后創(chuàng)作了14篇萬字左右的短篇小說,其中有7篇是在《奔流》刊發(fā)的,有2篇短篇還上了《奔流》的頭題?;厥走^去的這5年,是《奔流》雜志給了我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作動力,給了我發(fā)表作品的園地和投稿的勇氣。每當遇到創(chuàng)作的瓶頸期而有所懈怠的時候,孟總編和其他編輯老師就以不同的方式鼓勵我堅持下去,讓我重拾信心和夢想,撥云見日,重新出發(fā)。
今年年初,我將寫作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做了個盤點,擬結集出版一部農村題材的短篇小說集《家園》,收錄的作品近一半都是在《奔流》發(fā)表的。奔流文學院的寫作導師劉慶邦先生還欣然為我題序,讓這部作品集大為增色,有了特別的厚重感。
“你的心是我永遠的舞臺,我的夢因你而精彩”,在《奔流》復刊10周年之際,由衷地道一聲謝謝,深情地送一份祝福。謝謝有著強烈文學情懷的張社長和孟總編,謝謝有著敬業(yè)奉獻精神的各位編輯老師,祝?!侗剂鳌吩睫k越好,成為文學追夢者“永遠的舞臺”。
曹洪蔚
筆名蔚然,河南開封人。魯迅文學院河南研修班學員,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河南省散文學會會員,河南省小說研究會會員,開封市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開封市紀實文學學會會長。著有小說散文集《故鄉(xiāng)的背影》《汴堤灣風情》《汴地風流》等8部,曾獲奔流文學獎、蔡文姬文學獎、師陀小說獎等多個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