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好多,都要“沖破天際”了?
把問題丟給我,我找“大咖”幫你解答。
我問:
為什么現(xiàn)代足球比賽時,每隊是十一名隊員,而不是十人或者十二人呢?這個人數(shù)是怎么制定的呢?
大咖答:
現(xiàn)代意義上的足球起源于英格蘭,于十二世紀初流行于英國,并開始有了比賽的形式。不過,由于當時球賽全程并沒有任何規(guī)則,所以在球賽進行過程中,比賽場面十分混亂,甚至被形象地稱為“暴徒足球”。
在那個時候,經(jīng)常有人在城市的鬧市區(qū)踢球,導致沿途的行人被球砸到,沿街的商鋪都避之不及,市民們也強烈反對這一運動。因此,英國國王于1331 年頒布全國禁令,在英國禁止了這種足球運動。直到十九世紀初,足球運動才重新恢復了合法地位,并在英國校園里得以復興。
1841 年,英格蘭伊頓公學第一次出現(xiàn)了十一人制足球比賽。而至于為什么是十一人制足球比賽,那是因為當時英國學校的每套宿舍都住著十名學生和一名教師,而宿舍之間經(jīng)常舉辦足球比賽,所以每支隊伍的參賽人數(shù)都是十一人。由此,十一人制的足球運動便流傳了下來。
—— 畢妍(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講師、前女足國家隊隊長、中國職業(yè)足球運動員)
我問:
我特別想知道:世界上進球數(shù)量最多的比賽是哪一場?在自己的職業(yè)生涯中,進球最多的球員又是誰?
大咖答:
在足球史上, 進球數(shù)量最多的比賽來自2003 年非洲馬達加斯加國內(nèi)錦標賽,最終比分是149:0,獲勝的一方叫作AS 阿德瑪隊。不過,這149 個進球全都出自失利的一方——由奧林匹克埃米內(nèi)隊員自己“制造”。
造成這一懸殊比分的原因是:當時奧林匹克埃米內(nèi)隊的主教練拉特斯曼德雷塞·拉特薩拉扎卡在比賽中同當值主裁判發(fā)生爭執(zhí),結果導致奧林匹克埃米內(nèi)的球員出于泄憤的目的,瘋狂地向本方大門發(fā)動猛攻。每當從中圈開球后,全隊球員整齊一致地向自家球門怒射,主裁判也并沒有終止比賽,最終149:0——這個世界足球歷史上的第一懸殊比分,就這樣誕生了。
截至目前,根據(jù)國際足聯(lián)公布的官方數(shù)據(jù),克里斯蒂亞諾·羅納爾多(C 羅)以824 枚進球數(shù)暫居世界第一。
—— 畢妍(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講師、前女足國家隊隊長、中國職業(yè)足球運動員)
我問:
為什么足球比賽的場地必須是長方形、上面還需要鋪滿草皮?同樣是球類,為什么籃球或是排球比賽,就沒有這樣的要求?
大咖答:
隨著足球比賽愈加規(guī)范化,對足球場地設施的要求也需要不斷地完善。所以,國際足聯(lián)規(guī)定,足球比賽場地的形狀必須是長方形,邊線的長度必須長于球門線的長度。
根據(jù)規(guī)定,足球比賽場地的長度為90~120 米(最短90 米,最長120 米), 寬度為45~90 米( 最短45 米,最長90 米),場地的大小根據(jù)不同賽事,有著不同的規(guī)定。而至于為什么需要鋪滿草皮,主要原因是足球比賽對抗激烈,體育場地的建設要保證安全第一,要求比賽場地必須保證絕對平整并鋪滿草皮。
—— 畢妍(北京師范大學體育與運動學院講師、前女足國家隊隊長、中國職業(yè)足球運動員)
我問:
我非常喜歡踢足球,但是媽媽總是擔心我,怕我在運動的時候受傷,怕我影響學習……有的時候,還會阻止我和小伙伴一起踢球。我很苦惱,我應該怎么勸說媽媽呢?
大咖答:
首先要表揚這位同學,你沒有選擇無視媽媽的擔心和要求,也沒有選擇和媽媽正面起沖突,而是選擇了通過溝通的方式解決問題,更可貴的是,選擇了向專業(yè)人士求助,這一點特別值得肯定!
我給你的建議是,試試用“有效溝通四步驟”來解決這一問題。
第一步,陳述事實——向媽媽陳述這個問題本身?!拔曳浅O矚g踢足球,但是您總是擔心我,怕我在運動的時候受傷,怕我影響學習, 有時候,還會阻止我和小伙伴一起踢球?!?/p>
第二步,說出感受——向媽媽如實描述你因為這個問題而引發(fā)的感受。比如,有點沮喪、很苦惱,或者對媽媽有一點點抱怨,覺得媽媽不夠理解自己。
第三步,分析原因——告訴媽媽為什么你有這樣的感受。比如,因為踢足球給你帶來了很多樂趣和收獲,在球場上奔跑像飛一樣,如果進了球,那種感覺更是無與倫比;因為踢球,自己還交到了不少談得來的好朋友;適當?shù)倪\動能讓自己在課堂上聽課更加專注,學習效率更高……
第四步, 提出請求——先告訴媽媽,自己能體會到媽媽的愛,知道媽媽不僅擔心自己受傷,而且還可能擔心踢球影響學習。隨后,向媽媽保證:會在踢球時做好防護,聽從教練的專業(yè)指導,盡可能避免受傷;同時自己會平衡好踢球和學習的關系,一定不會讓媽媽失望,請媽媽看自己的實際行動。
這個“有效溝通四步驟”是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經(jīng)典作品《非暴力溝通》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如果小朋友今后能學會舉一反三,有意識地訓練這種被贊譽為“一種生命的語言”技巧,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 王芬林(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責任編輯:楊懿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