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劍東
奧林匹克研究專家、溫州大學教授、體育學者、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奔跑的運動童年
Q 請談談讓您印象深刻的童年趣事,您與體育運動、傳播奧林匹克精神等結(jié)緣,是否也與您童年的成長經(jīng)歷有關?
A"我從小就喜歡體育,體育的輸贏顯而易見,直觀、客觀又顯性,這也是我性格的寫照??梢哉f,體育特別能滿足我“爭強好勝”的個性。
我在小學和初中時的學習成績都名列前茅,但兒時最大的樂趣卻是運動給我的。記得在小學時期,每次與同伴一起玩兒爬竹竿的游戲時,我通常都是最快的那一個。
到了初中,我沉醉于“跑城”的活動,經(jīng)常是天黑了才回家;我也喜歡打籃球,這項運動使我的身高不斷突破遺傳的“局限”,使得我后來成為家中身高最高的人。在體育游戲中,我常常擔任“孩子王”的角色,這也使我一直對“體育塑造人”的作用深信不疑。
Q"在您的求學或研究之路上,發(fā)生過哪些讓您印象深刻的事情,又有哪幾位對您影響較大的人物?
A"大學時期,對我影響較大的有兩個人。一位是我在大一大二時的體育老師孟波,他對體育運動技能的精細要求使我從體育鍛煉中獲得了無窮的樂趣——一個沒有在體育運動技能和身體極限中體味過樂趣和快感的人,是很難真正理解體育的魅力和威力的。
另一位對我影響較大的人是我大三大四時的班主任邵鴻先生,他對我在學術(shù)上的引領,使我執(zhí)著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史學科、毅然放棄了保送本校研究生的機會,而是選擇去了成都體育學院攻讀體育史碩士學位,從此進入體育學術(shù)界。
與運動做朋友
Q"您是如何定義和看待體育運動的?對于小學生來說,如何才能和體育“做朋友”呢?
A"在我看來,體育就是人們通過身體活動謀求身心健全和自由全面發(fā)展的實踐。體育運動幾乎是人生所有經(jīng)歷和場景的復刻,也就是說,人生的大部分遭遇和命運,都可能會在體育運動中出現(xiàn)。
身體是人生一切事務的根本。國際奧委會倡導的奧林匹克主義就是人的身體、精神和意志的均衡發(fā)展。
而人的身體素質(zhì),包括速度、力量、耐力、柔韌、靈敏、平衡等,都需要在青少年階段去開發(fā)和完善,也都存在著嚴格的時間窗口,錯過這一階段,是很難逆轉(zhuǎn)的。這些對于一個人的智力、精神乃至人格的增進,也是目前無數(shù)研究成果所證明過的最有效的。也就是說,運動健全人格、運動改造大腦、運動塑造認知,這些是全世界的普遍共識。
Q"賽場上有輸有贏是常事,在日常學習生活中,一旦遇到失敗或是挫折,應該如何調(diào)整好心態(tài),樹立起正確的輸贏觀,跨越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考驗呢?
A"坦率地說,即使是我在40 多歲取得事業(yè)成功的階段中,我也遭遇過非常大的挫折,我甚至求助于心理醫(yī)生。后來,我重新恢復了大學階段的長跑運動。2017 年,也就是在我48 歲時開始練習馬拉松,從這以后,2018 年,我正式參加馬拉松賽事;2019 年,我完成16 場全程馬拉松賽事和多場半程馬拉松和越野賽事;在三年疫情期間,我每年都會抽空參加兩場馬拉松賽事。
為了準備馬拉松賽事,我平時需要足夠的訓練量,而積極參加運動訓練和比賽,能夠使我積極面對人生,一步步應對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種挫折。
動起來!逐夢正當時
Q"您是如何在日常忙碌的工作中保持常年運動的習慣,并堅持下來的?有哪些適合小學生,并應該一直堅持下去的運動呢?
A"堅持長跑鍛煉可以在5 公里、10 公里、半馬、全馬的不同階段獲得多巴胺和人體生長激素的刺激,從而帶來積極的生理和心理反饋,進而讓人堅持下來。通過馬拉松運動,我結(jié)識了很多“同道中人”,大家一起訓練、參賽、旅游、聚餐、工作……這些志趣性活動能強化友誼,使大家愉快輕松地在一起享受樂趣、增進健康、加深感情,形成良性循環(huán)。
作為一名小學生,可以在家長的引導下,多接觸一些不同種類的運動項目,在體驗這些運動的時候,找到自己喜歡并且擅長的運動項目,從而形成一生的愛好和習慣。
希望同學們能夠明確人生方向,保持好奇心、想象力,讓身體、精神、意志實現(xiàn)均衡發(fā)展,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責任編輯:楊懿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