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百花盛開??吹焦饷⑺纳?、鮮艷似錦的玉蘭花,我不禁懷念起我打小崇敬的呂玉蘭大姐。她于1993年3月因病不幸逝世,不覺間,時光的車輪已跨越30個春秋,但她留給我的記憶碎片,像一粒粒散落在時間長河中的珍珠,時時刻刻閃現(xiàn)在我的腦海之中,她的事跡和精神,激勵著一代一代后來者,為了人民幸福,奉獻青春、奮斗不輟。
戰(zhàn)天斗地建家園
呂玉蘭,1940年2月出生于臨西縣東留善固村(1964年前屬山東省臨清縣),1955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少年時代的她深切感念到家鄉(xiāng)的貧窮落后,從小立志要帶領鄉(xiāng)村走上富裕的道路。
東留善固村地處黃河故道,是個有名的窮沙窩。老輩人曰:“沙荒地,不養(yǎng)家;不怕種,光怕刮;神仙不下界,累死也白搭?!笔昃艦?,鄉(xiāng)親們常年吃了上頓沒下頓,外出討荒要飯是家常便飯。全國解放后,靠國家救濟,日子好過些了,但只是能勉強維持生活。1955年,15歲的玉蘭高小畢業(yè)回村務農(nóng),被大伙兒推選為農(nóng)業(yè)合作社社長。她就下定決心,植樹造林,防風固沙,改變貧窮落后面貌。
在村北白茫茫的千畝沙荒上種樹,防風固沙,是村幾輩人的夢想??僧敃r村里窮得掉渣,哪有錢買樹苗呢?包括俺在內不少人都為此擔憂,替她捏了一把汗。玉蘭卻不怕這難那愁,領著一群姑娘,登梯子,攀墻頭,上樹采榆錢和槐莢。一個春天下來,采了滿滿一大囤樹種。冬季造林時,呂玉蘭又成立了“婦女造林隊”。每天清晨,她背著樹苗,頂著寒風,來到沙灘上造林,一氣兒干到日落才收工。有多少天,她顧不上梳頭、顧不上洗臉,眼熬紅了,手凍裂了,腳上滿是凍瘡,和鞋子粘到了一塊兒,睡覺也不敢脫鞋。有人叫她“紅眼老馬猴”,有人稱她“土地奶奶”,有人喚她“傻玉蘭”。還有人勸道:“玉蘭,你上沒哥,下沒弟,過幾年說個婆家,還不知道嫁到哪兒去呢?你為誰這么賣命?”她笑笑回答:“俺植樹造林,是為了大伙兒過上好日子?!?/p>
到1959年,一共栽樹11萬棵,把村北那片沙荒地變成了綠洲。擋住了風沙的危害。是村幾代人的夢想,在她手上竟變成了現(xiàn)實。
“玉蘭是實干的人!”這是村里人的共識。
土地深翻,呂玉蘭赤膊上陣,走在前面。寒冬臘月,打井抗旱,她帶領一伙兒婦女下井,打破千百年來女子不能下井的封建迷信。1963年,河北中南部連降暴雨,東留善固村成為沼澤之地。玉蘭又帶領大伙兒立即投入到抗洪救災之中,她連續(xù)六天六夜鏖戰(zhàn)在第一線;在大伙兒共同努力下,終于擋住洪水,保住了家園。隨后她又帶領大家開展生產(chǎn)自救,在洼地上壓條子,坡地上種楊柳,沙荒上種果樹,沙坑里種蘆葦。從此,全村先后栽樹百萬多株,種果樹上千畝。東留善固村成了遠近聞名的林茂糧豐、五業(yè)興旺的富裕村。呂玉蘭的先進事跡迅速傳遍祖國大地,她先后獲得“山東省農(nóng)業(yè)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國家、省、地、縣四級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等榮譽稱號,在1966年河北省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大會上作的《不管風吹浪打》的典型發(fā)言,引起了轟動。隨后赴京參加國慶觀禮,第一次受到周總理的親切接見,并應邀在全國政協(xié)大會上介紹經(jīng)驗,受到與會黨內外知名人士的普遍稱贊。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新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專程從京到村采訪,稱呂玉蘭“中國農(nóng)村知識青年的學習榜樣”。受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66年她發(fā)表的《十個為什么?》聞名海內外,1969年當選中央委員,連任三屆,并連任兩屆全國人大常委,她是新中國第一個從農(nóng)村里走出的女省委書記(當時省委設第一書記)。
雄關漫道真如鐵
20世紀60年代初,年僅26歲呂玉蘭就已聲名遠揚,成為全國著名勞動模范。當時我國國民經(jīng)濟正處于“三年困難”時期。身為村支書的呂玉蘭,不但要管好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還要管好群眾生活,每天早上睜眼都有一堆事,從早忙到晚,一會兒也不能停。
風雨之夜查民房,全村大街小巷都留下她的腳印。逢年過節(jié),帶領村干部給孤寡老人打掃衛(wèi)生。為村里的婦女生育安全,身為大姑娘的她利用治病之機學會了新法接生?;卮褰o村婦孫淑華接生時,開始家人說啥也不同意她干這種“傷風敗俗”的事,經(jīng)過她一番苦口婆心耐心講道理,才勉強同意。她按新法接生成功,母子平安,才得到大伙兒的真正認可。從此,新法接生在東留善固村才推廣開。
這些是忙點兒累點兒,對呂玉蘭來說沒啥,已經(jīng)習以為常。但她一心為公、敢說敢干敢管人,也得罪了村上私心重的人?!罢L整社”運動,那些私心重的人散布謠言,無中生有地向上級寫誣告信。
“心里沒病死不了人?!眳斡裉m認準這個理。她坦坦蕩蕩參加村“整風”會,一條一條對照上級文件檢查自己擔任村支書以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失誤,毫不回避問題,誠懇接受大家批評。頭天晚上“整風”會一直開到后半夜,散會前,她仍然像平常一樣,安排好明天的生產(chǎn)活動。天剛蒙蒙亮,她就起床,大步流星走到村部,用勁敲響上工的大鐘,招呼大伙兒集體走向農(nóng)田勞作,天天如此。
很快,在縣委工作組的明察暗訪下,澄清事實:“玉蘭同志沒有問題?!?/p>
“文革”中呂玉蘭也受到?jīng)_擊。她靠堅強的理想和信念,從關心黨和國家發(fā)展大計著想,她經(jīng)過一番深入思考,滿懷深情地給周總理寫了一封信,詳細陳述了對時局的擔憂及個人處境。在周總理的過問和鄉(xiāng)親們保護下,呂玉蘭又一次闖“關”成功。
一生操勞難在“公”
早在1966年,呂玉蘭在那篇享譽海內外的《十個為什么?》的雄文里就已表明,她心里裝著整個國家和人民,自覺將個人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大公無私,不做“損公肥私”“損人利己”的小精人,心甘情愿做為人民服務的“大傻子”。
1960年,呂玉蘭擔任村黨支部書記后,就給自己和家人“約法三章”,不請客,不送禮,不沾公家的一點光,甘當“賠本干部”。到縣上開會或因公出差,她都自帶“干糧”,或自掏生活費,從不找大隊會計報銷。她母親說:“玉蘭,幾十斤雞蛋給你搭進去了,三窩小豬也給你賠進去了?!?/p>
擔任省委書記后,呂玉蘭仍然堅持下鄉(xiāng)勞動,回家后住平房,吃大食堂,一家人過著市民的最低的生活標準,年底省委給她一次補貼,她堅決不要,如數(shù)退回。
有一位哲人說:“自制力就是權力。”呂玉蘭的自制力讓人佩服,也在眾人面前樹立了威信,也承受住了各種各樣風雨歷練和考驗。 她對那些曾反對甚至批斗過她的人,正確對待,不計前嫌,大度寬容。
我從小就熟悉呂玉蘭,這是因為我小姑與她是同村一個生產(chǎn)隊的,小姑父又是生產(chǎn)隊隊長,他兩人雖年齡相差十幾歲,但脾氣秉性相投,小姑父是她的得力干將。我小時候常去姑姑家串門,姑父經(jīng)常給我說玉蘭帶領他們在村里干的那些“驚天動地”的事兒。從此我就跟呂玉蘭認識。在東留善固村或其他地方相見時,她只要手頭事不太忙,每次都熱情拉著我的小手說個沒完,多次與我講雷鋒等先進人物的故事。受她的影響,我從小學3年級開始,就利用周日幫本村一個80多歲的五保戶家打水掃地,連續(xù)5年給這位老太太義務服務直到老人壽終。不僅受到學校表揚,還被公社評為“學雷鋒好少年”。
1970年初,我高中畢業(yè)。一次去縣城,辦完事后,腦子里閃出一個念頭,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冒昧闖進縣委大院。想見識一下這位當了“高官”的大人物。
那天,她正在辦公室,見我進門,仍像往常一樣熱情款待我。她放下手頭的工作,熱情地向我噓寒問暖。當我目視到她與毛主席與她握手的巨幅彩照時,她詳細地講了當時的情景,讓我聽得入迷,至今念念不忘。當她得知我高中畢業(yè)后心神不定時,又給我講了她高小畢業(yè)后的選擇,熱情鼓勵我把青春和知識獻給社會主義新農(nóng)村建設。分手時,她還從書柜里取出一本《十個為什么?》單行本小冊子送給我留念,至今我仍珍藏著。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這么多年以來,呂玉蘭那肺腑之言仍記憶猶新,像一股暖流,溫暖著我;像一盞明燈,點亮我。從此,我牢記呂玉蘭大姐諄諄教誨,時時處處以她為榜樣,全身心投入火熱的農(nóng)田基本建設,既磨煉就一副鐵肩膀,也煉就鐵一般意志,在勞動之余勤奮寫作,成了當?shù)赜忻摹巴劣浾摺?。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成為一名記者和作家,并走上縣級領導崗位。但我仍筆耕不止,不僅有2000多篇稿件發(fā)表在中央、省、市新聞媒體上,還撰著出版《龜志》《滴石集》等13部著作。
光照大地花更紅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搏激流,歷盡苦難癡心不改?!边@是呂玉蘭一生的真實寫照。
1981年9月,呂玉蘭到正定縣任縣委副書記。第二年春天,我選擇了一個周末,去石家莊看望她。剛進門,就聽到她朗朗笑聲,她與我握手互致問候后,立即讓我到她樓南側一塊巴掌大的“小菜園”觀光。原來她正在小菜園松土、拔草、澆水、插秧,干得正歡,只見滿園綠油油的菜,紅紅的石榴花,滿架的葡萄藤,層層疊疊,錯落有致,生機盎然。
回屋她和我對坐而談,言談中沒有一絲抱怨不滿情緒,似一株幽蘭,落落大方,不亢不卑,亭亭玉立。
呂玉蘭到正定縣上任,第二天就下鄉(xiāng)調研。當時正定縣委機動車少,但縣委書記考慮到她的實際情況,讓縣委辦公室安排小汽車陪同,但被她婉言拒絕。她還像當年,每天騎自行車下鄉(xiāng),早出晚歸,不到幾個月就把全縣所有的公社和幾十個村跑遍了。不久,她還不顧自己身體有病,親自帶隊,走南闖北學習取經(jīng),與縣委、縣政府一班人一起迅速打開了全縣多種經(jīng)營的新局面,使正定面貌大改變,受到中央領導的肯定和表揚。
1985年6月,呂玉蘭經(jīng)過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深造后,離開了正定,到河北省農(nóng)業(yè)廳任副廳長、黨組成員。1990年4月患了腦血管痙攣癥,但她仍堅持帶病工作,就這樣,她的身體狀況又明顯惡化,但她總舍不得休息,忙個不停。過度勞累的她,再次被送入醫(yī)院。1993年3月31日,呂玉蘭因病醫(yī)治無效,在省會石家莊逝世。2019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之際,她又被評為“最美奮斗者”。
人生相遇皆有緣,我與呂玉蘭曾經(jīng)有過幾次的交流接觸,雖然每次都很短暫,但與她交談,總是如沐春風,對我產(chǎn)生了刻骨銘心的感染和影響,我永遠記得她那雙睿智沉穩(wěn)的大眼睛。53歲生涯的她,似乎沒有什么休息間隙,一重重困境,一道道關隘,披荊斬棘,勇往直前,執(zhí)著不悔。終其一生,她的眼神一直那么清亮,語調總是輕柔和緩,壯懷激烈藏于之中,深謀遠慮隱于氣定神閑。
殘陽似血,蒼山如畫。她的“愛國為民,艱苦創(chuàng)業(yè),求真務實,無私奉獻”的玉蘭精神,如春天的晨露,滋潤激勵無數(shù)人,為更多的人照亮前進的道路,成為許許多多人的理想之光,成為時代的最強之音!
(作者系河北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邢臺市政府研究室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