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華四季志
草長鶯飛的時候,北海的柳芽仿佛能掐出水來,可夏天一到,惹人的柳絮又讓你記不得它的嬌嫩。這時可以去北大看荷花,白花瓣兒襯著粉邊兒,透出來的鮮甜,恨不能生吃上一口。這樣的光景足足能看上一百天,等荷花謝了,古城的暑氣也就消了,這時候最適合泡一碗茉莉,從院子里的石榴樹上摘個果子,迎著秋高氣爽、和著茉莉花兒香,坐在躺椅上一粒一粒地掰著吃??刹荒芴珣猩?,因為用不了兩個月,院子里就坐不住人了,呼出來的哈氣也要提醒你此時業(yè)已入冬。這時候,街上是糖炒栗子和烤白薯的天下,走到哪兒都能聞到一股甜味兒。等這片甜氣散了,便又是一春。北京的四季各有自己的味道,它們給北京的光陰譜了曲,奏出一章京華錄。投資北京《京華四季志》專題,就陪您一起走過北京的四季,感受這座城市獨有的時光。
十月,北京的秋天幾乎進入全盛期,再也想不出什么更華麗的辭藻來形容它。舒舍予的筆、郁達夫的筆、朱自清的筆、胡適的筆……還能有人將它表達得更美好嗎?那便超脫文字了,不再是筆墨上的功夫。是的,古城的秋太美了,甚至讓人無從下筆。暄光照暖、小巷斜陽,高天遠去、碧空萬里,北方的秋是蒼勁的,可在北京這座古城里,在茉莉花茶氤氳的香氣中一悶,蕭條清冷的秋天染了閑適的顏色,成為了四季中最讓人神往的時光。你聽,金黃的秋葉窸窣墜地,它真切地來了。
秋景
最美便是秋景了。不像春景,脆嫩雖有余可回味不足,煙柳池塘、春桃青草,總覺得不能細品。遠遠的是一帶青嫩,走近了就發(fā)現(xiàn)稀疏的柳芽小草,沒有了眺望時的氣韻。夏日更不必提,汗珠雨珠混在一起,黏膩得讓人發(fā)厭。冬日是有景色的,可若果這場雪不來,古城的冬天便少了畫龍點睛的一筆。
還是秋景好,一片落葉、一樹枯枝,都能品味出時光輪轉(zhuǎn),感受萬物之逆旅、百代之過客的超然。把鏡頭拉遠些,又成了小院兒里的陽光、屋檐下的樹影、石臺上懶懶的大花貓,靜謐的時光讓人不禁想跟貓兒一起小憩,用北京話說,叫“瞇會兒”。
睡醒了出門走走,望著那條日日走過的胡同兒,打滿了秋光。雖然天氣轉(zhuǎn)冷,可紅磚卻讓沒遮沒擋的陽光曬得發(fā)燙,撫著紅磚一步一步走去,落光了葉子的老楊樹、湛藍的晴空、斜打下來的陰影,這場景留給印象派的畫家們,又會是多少幅傳世名作呢。走出巷口順著筆直的大道極目遠眺,兩排金黃的銀杏直直排到地平線,鏡頭感拉滿。此時高天闊地的古都秋日,跳脫出一葉、一院、一巷,趨向無垠,寰宇皆是秋光。無論遠觀細看都有各自的奇趣妙處,這樣的景色真可謂“人間第一等”。
這樣的贊美,絕不單是由于筆者對秋日有過多的偏愛,而是北京的秋天實在讓人流連,不然“太液秋波”又怎么位列燕京八景之一呢?甚至李春陽在明朝的燕京十景里又增“南囿秋風”,使得四季景色中唯有秋景獨占兩名,足見世人對古城秋色的喜愛。
晴朗無云的午后,穿北海公園行至瓊?cè)A島,緩步徐行諸階而上。站在觀景臺向南望,秋風拂過身后,帶著松柏的清芳掠下至太液湖,明鏡微皺,水光瀲滟。八百里洞庭雖然壯闊,卻不及這金鱗泛波顯得華貴而從容。如果你不愛這鬧市中的一隅秋景,那就懷著“獵秋”的豪情,一路疾馳南下,直到南苑(今南海子公園)停腳。鴻雁、麋鹿、遠山、濕地,南囿秋風一吹颯沓千里,隔絕塵囂只戀丘山。
無論你愛怎樣的景色,北京的秋天都有讓你著迷的那一面,你怎能不愛它,又怎能不深深地愛著它呢。
秋趣
林語堂先生曾寫過一篇《秋天的況味》,其中談到要認識秋,便要“識趣”。北京的秋天是有趣的,而北京人也頗會“識趣”。
北京的秋趣是和秋景一樣的,照顧到各種人的喜愛,有童趣,有意氣風發(fā)之趣,也有耄耋之趣。小兒的趣味最便宜,無論時刻、無論地點,只要有一棵落葉的樹就滿足了。想來您已料到了,沒錯,北京小孩的秋天怎么能少了“拔根兒”呢?撿起一片樹葉,一把拽下葉子只留下葉柄,這是與人“交戰(zhàn)”的武器。自己手里的葉柄與其他小孩的葉柄十字交叉,各自抓住葉柄的兩端一拉,拉斷的一方堪堪落敗,而獲勝的一方則繼續(xù)迎接其他人的“挑戰(zhàn)”。這就是“拔根兒”,雖然簡單,可一群孩子們能玩兒上一個下午。這樣的較量中也頗含技巧性,例如什么樣的葉柄能百戰(zhàn)不殆,在“根兒壇老手”的心中早就了然。有的孩子還會取巧,將新落的葉柄放上一段時間,脆嫩易折的葉柄就有了韌性,成為了攻無不取的利器。
年輕人是早就退出了“根兒壇”的,這畢竟是有參賽年齡限制的游戲。青年人更愛山水街巷,更愛跳入這萬丈紅塵中體驗秋天的意味。三山五園去得,在秋日的蕭索中看皇家起高樓,看朱門今不復,時光的車輪留下的是時代的選擇;銀杏大道去得,在碧空下騎著單車,兩邊的黃葉飛速向后退去,與知己朗聲大笑,揮斥方遒;鬧市街巷去得,遇古城秋意,滴水檐下的清風,吹落紅墻碧瓦上的枝杈,回聲中有著千年古城的低喃。秋光像一只素筆,勾勒出一個更清晰的北京,讓你全方位立體沉浸式地感受它的魅力。
老人們在這座城市中早就看過無數(shù)春光秋色了,他們愛的是悠悠一隅,是糞土黃金一戶侯的灑脫。一壺茶、一搖椅、一灑斜陽,聽著鴿哨望碧空,仿佛這一生的波瀾榮辱早就如流云一般同風遠去,心中唯有秋日高天的豁達。秋菊是老人們的心頭好,北京年年有菊花展,各類菊花爭奇斗芳。一到這個時候,大爺大媽們也會扛著“長槍短炮”,對著花兒們?nèi)轿弧皣恕薄e小看這些“攝影家”,也許你在某個影展上,還會和這些高手們的作品相遇呢。
同一個秋天,在這個古城中迸濺開來,散落在各處各地,綻放出屬于自己的意趣。它們又被各種各樣的人拾起,從中看到屬于自己的一抹秋色。如果一滴水中真有三千世界,那北京的秋天簡直有十萬大觀。與這樣的秋天相遇要做些準備,要想好你打算以什么樣的方式在哪里和它遇見,不然等你猝不及防地一頭撞上自己喜歡的那一個秋天時,你或許還來不及歡喜,它就要匆匆離去了。是的,北京的秋就是這樣的短,一次錯過,再見時又是一個四季。
秋食
既然是秋天,那最少不了的就是栗子。懷柔板栗遠近馳名,可不管是不是板栗只要在冒著熱氣的炒鍋里跟著砂糖、石子一翻動,焦糖味含混著煙火氣,一下就沖進人的鼻腔,讓你根本無法拒絕這香甜的氣息。別的店鋪都在叫賣,可炒貨店往往不需要叫賣,隔著三條街帶著口罩你都躲不開這誘人的香味兒,就像是有無數(shù)個小爪子在輕輕抓動你的味蕾。即使你才享用完一頓饕餮,也還是想聽到栗子殼爆裂的“咔嚓”聲,想吃上一顆又甜又面的“小金豆子”。如果你是個懶人,可恰恰又是個老饕,那各樣的栗子糕、羊羹就必然是你的備選。軟甜香糯的點心,配上一壺上好香片,邊拈一塊,邊啜一口,再看一眼這古城秋色,此時就想起老舍先生的那句“不說了吧,要落淚了”。
除了栗子,北京的秋天還有一位“熟客”,那就是白薯。很多人的印象中,烤白薯都是冬季特產(chǎn),可事實上這是北京的秋太短而造成的假象,暮秋時節(jié)烤白薯已滿街都是了。關(guān)于烤白薯您一定有點兒印象,一個大汽油桶,里面全是炭火烤著還沒熟的白薯,放在桶蓋上的則都已經(jīng)可以直接下口了。不識貨的會選那些外層潔凈的,咬一口下去食而無味。真正的老饕則專挑烤出焦糖色的下手,掰開之后滿是糯甜綿密,唇齒留香。
北京的秋天同樣是各樣“豆子”上市的時節(jié),蕓豆、花生、豌豆、毛豆,不一而足。蕓豆要和蜜棗一起煮,喜歡的話還可以放些話梅,就成了清真冷盤“紅棗蕓豆”,是頭碟甜品的常客。如果想吃些精細貨,可以加上豆沙做成蕓豆卷,是佐茶的佳品。雖然花生毛豆是夏日大排檔的???,可實際上金秋十月也還是花生毛豆的采摘季。煮上一碟,黃酒里撒上些菊花瓣,一個一個捏起來下酒,也頗有滋味。再來就是豌豆了,最為人所知的做法肯定是豌豆黃,大街小巷都有賣,雖然各家口味不同,可單看那晶瑩剔透的樣子,就已經(jīng)讓人食指大動了。要是這些您都不喜歡,那更簡單的做法也有,直接熬上一鍋水,豆子傾瀉而入煮上一鍋雜豆粥,盛上一碗,滿滿都是“豐收”的味道。
既然是秋天,秋果也不能少,老舍先生說北京的秋是果子的天堂,這話放在過去如是,放在今天更是這樣。除了常見的蘋果、葡萄、梨,現(xiàn)如今還有新奇的珍珠柿子、牛奶棗,滿口脆甜的陽光玫瑰、吃一口全是果汁的無籽石榴……這讓本來就香甜的古都秋日,有了更多奇妙的味覺組合。
拾一片秋葉、看一眼秋景、吃一口秋果、尋一絲秋趣,這就是北京的秋,是老舍先生筆下“人間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