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元帥彭德懷一生為黨、國家和人民鞠躬盡瘁,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對待錢物的態(tài)度也值得我們學習。彭德懷經(jīng)常捐錢物給國家、家鄉(xiāng)和人民群眾,這時的他出手不凡,處處大方得很;反過來,他對自己、對親屬、對機關和部隊卻要求非常嚴格,似乎格外“小氣”,對大手大腳甚至胡亂花銷的現(xiàn)象,他更會生氣……這大方和“小氣”兩相對比之間,一個大寫的人已經(jīng)凸顯在人們眼前。
對自己和身邊人嚴格“小氣”
眾所周知,彭德懷一生艱苦樸素,從來不講特殊,無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時時處處節(jié)儉,要求嚴格,杜絕浪費。新中國成立后,彭德懷擔任黨、政、軍重要職務,經(jīng)常外出視察。每次出發(fā)前,廉潔自律的他,都要重申給自己及身邊工作人員制定的“四個不準”:一、每到一地,不準要求當?shù)厝私铀停欢?、在任何地方吃飯,不準請客;三、不準要人家代買東西,如果送上門來,也要婉言謝絕;四、參觀時不準前呼后擁地陪同。這份立場堅定、是非分明的“四個不準”,充分體現(xiàn)了他鐵面無私、剛直不阿的品格。
早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彭德懷就保持著這樣清廉守紀的優(yōu)良作風。彭德懷領導紅三軍團時期,按照規(guī)定,高級干部下連隊時,吃飯可以加一個菜,加的無非也是軍中一般菜色。但彭德懷下連隊從來不許給自己加菜,正如他一貫聲明的那樣——“共產(chǎn)黨的隊伍里,官兵要有鹽同咸、無鹽同淡?!?/p>
1939 年6 月的一天,國民黨中央軍的聯(lián)絡參謀到八路軍總部公干。中午,彭德懷陪客人就餐,只見菜肴擺滿一大桌,臉色就沉了下來,稍一思索,又微笑著招待客人。送走客人后,彭德懷批評了負責接待的干部,說:“以后來客,做上四個菜,有素有肉就行了。自己的同志來了,一碗平常菜,再增加一個客菜就可以啦?!边@以后,凡是八路軍總部來了客人,一律都以簡單的“四菜一湯”招待,就連朱總司令待客,也得管理員批條子才行。
戰(zhàn)爭年代,馬匹對于一個高級指揮員來講,是很重要的。但彭德懷的馬匹不到走不動路是不準給他換的。對騎乘的馬匹是這樣,對乘坐的車子他更是如此。彭德懷從朝鮮戰(zhàn)場回國后乘坐的依舊是一部舊式汽車,有關部門按規(guī)定要給他調(diào)換一輛最新式的,被他拒絕了。警衛(wèi)參謀給彭德懷講新車的好處,彭德懷則說:“世界上好東西多著呢!總不能見到什么好就搞過來嘛。”
1954 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任命彭德懷為國防部長,并主持中央軍委的日常工作。他還同時任職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主持軍委日常工作,稱得上是位高權重了。但彭德懷從來沒有利用職權牟取過私利,從沒給家庭添置什么新奇時髦的生活用品;平時每頓飯剩下的菜,彭德懷都要求下頓熱熱再吃;這樣一個大國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穿在里頭的襯衣好多是打了補丁的。
彭德懷極其討厭請客送禮,對那種連吃帶拿的腐朽作風更是深惡痛絕。他從不允許人家招待他,不買票的招待電影他不看,超過伙食標準的招待飯菜他不吃。他總是當著那些愛請客的人批評說:“什么你請客?人民請客,國家請客!這種風氣要不得,慷公家之慨!”
在中南海懷仁堂的東南角,有一座“永福堂”。1953 年,彭德懷從朝鮮回來以后就住在這里。這座房子,有正房5 間,既要留出辦公室、會客廳,又要起居、學習,空間就很緊張。而且彭德懷剛搬來時,房子由于常年日曬雨淋,多處油漆早已剝落,辦公室天棚的一角還漏雨。管理部門幾次提出要進行翻修,但都被彭德懷拒絕了。他叮囑工作人員:“你們要把心計用在國家這個大‘家’上,眼睛不要老盯著我這個小‘家’,要把錢節(jié)約下來,先用于國家經(jīng)濟建設?!?/p>
這樣老舊簡陋的房子讓彭大將軍居住和工作,實在是有些艱苦。他的侄兒侄女們來了后沒地方住,就只好搭地鋪睡。為此,后勤部門幾次想給彭德懷擴建兩間房子,但他說什么也不同意。屋里的家具,只要彭德懷認為“挺好”的,就別想給他換新的。有一次,警衛(wèi)員提議把舊窗簾布換一下,彭德懷鼓睜著雙眼說:“舊了?老百姓用這樣的布做衣服,還不知穿多少年哩!”
對黨、國家和人民熱忱大方
彭德懷對自己、對親屬、對機關和部隊要求非常嚴格,但凡要動用人民一分一厘的錢財都顯得十分“小氣”;而對黨中央、對國家、對同志他卻十分慷慨,滿腔熱忱,無私奉獻。
抗戰(zhàn)時期,彭德懷緊衣縮食、艱苦奮斗,總是盡可能地省下資金財物給黨中央送去,幫助中央機關渡過難關,表現(xiàn)出對黨、對人民的耿耿丹心。
有一次,在反“掃蕩”戰(zhàn)斗中,八路軍某部繳獲了敵人200 多兩黃金,并交到當時在太行山區(qū)的八路軍總部。對這些黃金的用途,有人提議買槍炮,有人提議買給養(yǎng)……這時彭德懷站出來說:“目前我們是缺乏武器和糧食,可這些困難我們是能夠克服的。我們一定要把這些金子花在我們事業(yè)最需要的地方去。那就是說好鋼要花在刀刃上。還是老法子:武器向敵人要;吃、穿靠發(fā)展生產(chǎn)來解決。”大家都熱烈贊成彭總的提議。
這一年,太行山區(qū)遭遇了災荒,軍民生活艱苦。嚴冬到了,患有胃病的彭德懷還是按照自己的習慣,跟戰(zhàn)士們吃一樣的飯菜,天氣一冷,他的胃病不時發(fā)作,身體瘦得厲害。于是,負責供給的同志和彭德懷商量,想給他改善伙食。但彭德懷嚴肅地說:“我們八路軍官兵一致,不能因為我浪費公家的錢?,F(xiàn)在根據(jù)地資金很缺,花一塊銅板也應該精打細算!”有同志建議動用繳獲的黃金。彭德懷說:“那怎么行?現(xiàn)在我們的生活是比較苦,可我們是能扛得過去的,我本人這點病算不了什么,天氣暖和點就會好。黃金要好好保存著,到革命最需要的時候再用?!?/p>
不久,八路軍總部作戰(zhàn)科科長王政柱要回延安學習。臨行前,彭德懷取出根據(jù)地積攢的黃金,交給王政柱,囑咐他把黃金帶回延安,交給黨中央。彭德懷語重心長地說:“這幾年我們的同志生活是艱苦,可戰(zhàn)斗在陜北根據(jù)地的廣大軍民生活更艱苦。延安是黨中央所在地,那里人多,財力、物力更緊張,那里正是革命最需要的地方。”
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輾轉(zhuǎn)跋涉,當王政柱終于到達延安,把黃金交給黨中央并講述了彭德懷送黃金的故事后,同志們仿佛看見彭總那顆對黨和革命事業(yè)無限赤誠的心,比金子更亮,比金子更重。
1954 年,國家和軍隊干部實行薪金制,過去享受供給制待遇的干部子女都改由家庭負擔學費。彭德懷的侄女是烈士子女,學費本該仍由公家供給。但彭德懷堅持用自己的薪金供侄女上學。他說:“現(xiàn)在國家還很困難,要用錢的地方很多,我們減輕國家一點負擔也是應該的?!?/p>
彭德懷家鄉(xiāng)湖南湘潭烏石寨的彭家圍子過去缺水,周圍百姓飲用水要到很遠的塘里去挑。彭德懷一直把這件事記掛在心里。1957 年,全國許多地方大修水利,他便給家鄉(xiāng)干部寫信,建議在烏石峰下的楠木沖修一座水庫。1958 年,水庫動工興建。同年12 月,彭德懷回湖南省調(diào)查研究,其間回到家鄉(xiāng)視察。聽了興建水庫情況的匯報后,他非常高興,當即自掏腰包捐獻了500 元錢,表示支持。
1961 年彭德懷再次回鄉(xiāng)時,特地去楠木沖察看水庫,建議大隊組織勞力將壩基加高加寬,并在庫內(nèi)養(yǎng)魚。不僅如此,彭德懷個人又慷慨地拿出300 元錢給大隊買魚苗用。從此,烏石大隊為民生產(chǎn)隊的財務賬上便為彭德懷立了一個戶頭,記著彭德懷交來的各筆款項。彭德懷還說,要回鄉(xiāng)當一名農(nóng)民,每年要為生產(chǎn)隊出工100 天。后來,雖然他回鄉(xiāng)參加生產(chǎn)勞動的愿望未能實現(xiàn),但彭德懷以錢代勞,每年從自己工資里拿出100 元支持家鄉(xiāng)建設。如今,彭德懷的這些捐款還一一記在“社員往來”賬上,飽含著這位開國元勛的濃濃鄉(xiāng)情、拳拳赤子之心。
(作者系山西省委黨史研究院黨史七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