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20年,中東是悲慘的,從美國入侵伊拉克到“伊斯蘭國”崛起,糟心的事一件接一件。而最近一段時間,得益于布倫特原油價格的大幅回升,海灣幾個經濟體再次活力迸發(fā);政治上的混亂也有所消退,沙特和伊朗實現(xiàn)了和解,正在考慮承認以色列,中東有4個經濟體即將加入金磚國家組織。總體而言,有三個變化顯而易見:首先,該地區(qū)不得不對自己的安全承擔更多責任,因為美國軍事干預的意愿已經消失了;其次,能源轉型迫切需要擺脫熟悉的石油繁榮和蕭條模式。在這方面,沙特、阿聯(lián)酋、卡塔爾等國家已經行動起來,正在推動經濟的多元化;最后的轉變是公眾輿論,人們對形形色色的政治實驗深感疲憊,更渴望經濟上的機會。民意調查顯示,阿拉伯年輕人最欽佩的國家是阿聯(lián)酋,在鐵腕王朝統(tǒng)治下,這里實現(xiàn)了穩(wěn)定和經濟繁榮。當你給汽車加油或等待空運包裹時,請記住,它們的順利進行都有賴于中東正在進行的經濟和政治實驗,讓我們祝愿這些實驗一切順利!
2023年10月初,巴伐利亞將選出新一屆州議會。巴伐利亞州是一個聯(lián)邦州,這里的一切都比德國其他地方大一些:啤酒杯、山脈和自我。副州長艾旺格因學生時期撰寫過反猶太傳單最近陷入危機。應反對黨的要求,州議會臨時委員會于本周四舉行了會議,但艾旺格和州長索德爾沒有作出回應,兩人聯(lián)合保持沉默,因為索德爾希望在10月8日巴伐利亞州選舉中繼續(xù)與艾旺格的自民黨結盟。在巴伐利亞州的政治緊急狀態(tài)持續(xù)兩周后,暫時的結論是艾旺格的政治前景并不壞,但可能會對身為政府首腦和長期執(zhí)政的基社盟主席的索德爾造成損害。自從他將自己和艾旺格捆綁后,就像一個戴著枷鎖的人。索德爾很難在大選前擺脫困境,但如果他與艾旺格分道揚鑣,他的基社盟很可能會遭受巨大損失。這件事會繼續(xù)給政府日常運作帶來負擔。如果索德爾在四周后的巴伐利亞州選舉中取得糟糕的結果,那么基民盟/基社盟黨團的結構就會發(fā)生變化。正因如此,柏林人最近也在饒有興趣地關注巴伐利亞州?;衩祟I導層在艾旺格事件之前就確信,索德爾在巴伐利亞州選舉中取得不錯的成績后肯定會穩(wěn)坐其位。如果結果更糟,他將不得不把選舉結果歸咎于艾旺格,然后宣布自己競選德國總理的雄心。
美國遭受恐怖襲擊的“9·11”紀念日,也是智利軍事獨裁者皮諾切特50年前發(fā)動政變的日子。1973年9月11日,智利軍事強人皮諾切特指揮軍隊包圍并轟炸總統(tǒng)府,當選三年的左翼總統(tǒng)阿連德被迫自殺,之后皮諾切特取締左翼政黨、解散國會、建立軍政府,智利從此開始長達17年的軍事獨裁統(tǒng)治,直到1990年皮諾切特下臺。阿連德執(zhí)政的1000天里,實現(xiàn)了銅礦等自然資源國有化,實施了土地改革,讓農民擁有了土地,延期償付外債、對國際貸款人和外國政府債務不予償還,提高工資,凍結物價,這些措施招致了地主、中產階級、保守派和天主教會的強烈反對。阿連德的改革一定程度上恢復了經濟,但也導致了嚴重的通貨膨脹,智利出現(xiàn)了一系列示威和罷工。1971年,不顧美洲國家組織條約的規(guī)定,智利與古巴恢復外交關系。在當時冷戰(zhàn)的背景下,美國擔心智利會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并效法古巴加入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所以秘密資助了政變發(fā)動者皮諾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