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選點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學用書指出,元雜劇中的曲詞普遍具有抒情性強的特點,并且對人物的感情反復渲染、務盡務透,這一點和詩詞作品強調含蓄蘊藉、點到為止大不相同。比如關漢卿《竇娥冤》中的《端正好》《滾繡球》兩支曲詞,在曲詞里,竇娥質疑、責罵天地,既是向天地辯白自己的冤屈,又是對天地沒有主持公道的抗爭,表現(xiàn)了她遭受巨大冤屈時的痛苦不平和滿腔怒火。
《滾繡球》中運用了呼告等修辭手法。竇娥勤勞善良而又賢惠,卻“沒來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憲”,怎能不怒火滿腔、怨氣沖天呢?臨刑時,滿腹的冤情、滿腔的怒火如火山般爆發(fā)。于是,竇娥對天地發(fā)出了強烈的呼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卻“怕硬欺軟”“順水推船”?!暗匾?,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其中的“天也”“地也”“你”是呼物的,有人稱之為擬人呼告。竇娥悲憤欲絕,呼天喊地,是對草菅人命的統(tǒng)治者的控訴,是對黑暗統(tǒng)治的控訴。強烈的呼告表現(xiàn)了竇娥的覺醒和反抗性格,能引起讀者和觀眾的情感共鳴。
一、什么是呼告
呼告又稱“頓呼”“突呼”,就是在說話或寫文章的過程中,敘述某人或某物時,為了更好地表達感情而直接對所敘述的或所涉及的對象呼喚、講話的修辭手法。
例如:
【滾繡球】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元】關漢卿《竇娥冤》)
大堰河,
我是吃了你的奶而長大了的
你的兒子,
我敬你
愛你!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呼告的類型
根據(jù)呼告對象劃分,有對人呼告、對物呼告兩類。
根據(jù)結合運用的手法劃分,呼告通??梢苑譃楸葦M呼告和示現(xiàn)呼告兩大類。
1.比擬呼告
比擬呼告就是將物擬作人,然后直接與它說話,即人直接與事物說話。例如:
秧苗已經長得過長了,再不插就不行了。然而稻田里卻是干干的。整得平平的田面,曬得結了一層薄殼,裂成一道一道細縫。多fd9fba4b8c15ea1bc7185a31905bda286af7f658428de3f9d2a9787b039dc948少人仰起頭來看天,一天看多少次。然而天藍得要命。天的顏色把人的眼睛都映藍了。雨呀,你怎么還不下呀!雨呀!雨呀!
(汪曾祺《晚飯花集·求雨》)
作者首先描寫田里秧苗的插苗期已經過了,但田里卻沒有一滴水。天藍藍的,也沒有一點下雨的跡象,這可怎么辦呢?作者心里非常著急,情不自禁地呼喚著雨水:“雨呀,你怎么還不下呀!雨呀!”將“雨”當作人,把事物人格化,直接和它說話,向它祈求,語氣中微含嗔怪,將作者萬分焦急的感情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這便是比擬呼告。
震蕩的車里,我只向后攀著小圓窗看看。彎曲的道兒,跟著車走來,愈引愈長。樹木,村舍和田壟,都向后退曳了去,只有西山峰上的晚霞不動。車里,她們捉對兒談話,我和晚霞談話——“晚霞,我不配和你談心,但你總可容我瞻仰?!?/p>
(冰心《往事·十二》)
晚霞是不會說話的事物,作者卻將它人格化,與它談心,這是比擬呼告的用法,它使情感在心中無拘無束地流動,讓人倍覺親切,也使畫面動與靜相結合,更富詩情畫意。
太陽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陽!
又逼走了游子的一出還鄉(xiāng)夢,
又加他十二個時辰的九曲回腸!
太陽啊,火一樣燒著的太陽!
烘干了小草尖頭的露水,
可烘得干游子的冷淚盈眶?
……
太陽啊——神速的金烏——太陽!
讓我騎著你每日繞行地球一周,
也便能天天望見一次家鄉(xiāng)!
(聞一多《太陽吟》)
詩歌以直接和太陽對話的呼告方式作為開頭語,將太陽擬作人,用呼喚語氣直接與它對話,從而傾吐了熱愛家鄉(xiāng)的深情,噴發(fā)了如火一般的激情,訴說了身處異國他鄉(xiāng)的愁情,句子優(yōu)美,感情強烈。
2.示現(xiàn)呼告
示現(xiàn)呼告就是將過去的、未來的或想象的人當作現(xiàn)實存在的、好像就在眼前的人發(fā)出呼喚,即人直接和人說話。例如:
周總理,我們的好總理,
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
你可知道,我們想念你
——你的人民想念你!
(柯巖《周總理,你在哪里》)
這是一首紀念周總理逝世一周年的抒情詩。詩人明知道周總理永遠都不會回來了,卻還在整首詩中執(zhí)著而充滿深情地呼喚周總理、尋找周總理?!澳阍谀睦??”那感人肺腑的呼喚,表現(xiàn)了人民群眾對周總理的深厚感情,抒發(fā)了人民的心聲,營造了一種新穎壯闊的意境,增強了感染力。
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xiāng)?哪年,哪月,才能夠收回那無盡的寶藏?爹娘啊,爹娘?。∈裁磿r候,才能歡聚一堂?
(張寒暉《松花江上》)
歌詞抒發(fā)流浪到關內的東北人渴望回到老家、消滅日本侵略者、和親人團聚的思想感情,對故鄉(xiāng)的親人凄楚的呼喚真切感人,具有回腸欲斷的效果,在聲淚俱下的悲痛中,蘊藏著奮起抗爭的力量。
三、呼告的作用
1.運用呼告,可以在說話或寫文章時抒發(fā)強烈的思想感情,并引起聽者和讀者的注意,使其產生強烈的感情共鳴。
2.運用呼告,多是在情感強烈的時候,其能加強感情色彩,使感情顯得更濃烈。
3.呼告借助比擬,可以使事物變得栩栩如生,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4.呼告借助示現(xiàn),可以使被呼告的人如在眼前,又使語言給人一種親切感和立體感。
四、運用注意事項
運用呼告應注意以下兩點:
1.要適應語言環(huán)境或語用場合。呼告這種手法,必須在情緒激動且不吐不快時才適合運用。因此,使用呼告要把握住時機,一般是在矛盾發(fā)展到高潮、人物內心感情激動到難以抑制時使用。若隨便用或濫用,不僅不能感染人,反而會使人感到矯揉造作、無病呻吟。
2.要適應語體風格。呼告能增強抒情效果,適宜在文藝語體中運用,尤其是抒情散文或詩歌,而在實用性文體中,特別是在公文語體和日常應用文寫作中一般不宜應用。
自擬題目,寫一段話或一首小詩,文中要出現(xiàn)呼告手法,以突出特定的情感。
千年的遺憾
◎湖南省長沙市湘府中學 楊 俊
碧藍的烏江水浩浩蕩蕩,朝前奔涌;獵獵西風在山谷中穿行,發(fā)出低沉的嗚咽。立在岸邊,千年前那凄涼的一幕仿佛在我眼前重現(xiàn):曾經叱咤風云的西楚霸王,渾身血污,倒在了離自己日夜思念的家鄉(xiāng)僅一江之隔的地方。項羽啊!當冰冷的劍刃劃過你脖頸的時候,你為何只發(fā)出了“無顏見江東父老”的哀嘆,卻忘卻了當初“彼可取而代之”的豪情?你曾有過破釜沉舟的勇氣,此刻卻為何心灰意冷,以“天之亡我”的理由慷慨赴死?唉,可惜,可嘆!你本可東山再起重圖霸業(yè),卻落得了剛愎自用、無謀莽夫的罵名!
【簡評】
本段為議論性片段,作者運用呼告的手法,突破時空界限,仿佛與歷史人物促膝長談,對悲劇英雄項羽的痛惜嘆惋之情奔涌而出,感情強烈。
南下的列車
◎湖南省長沙市湘府中學 孫語佳
春節(jié)剛過,爸媽就登上了南下的列車。他們扛著、挎著大包小包,費力地融入車站洶涌的人流,被擠得東倒西歪還不忘回頭,微笑著向我招手。我只覺心酸眼熱,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只是拼命地揮手。
汽笛長鳴,火車徐徐開動,車窗里媽媽溫暖的面孔離我越來越遠,越來越模糊;車燈也越來越遠,越來越模糊……我的眼前已是模糊一片。南下的列車!你這一去,何時才回來?美麗的列車,孤獨的列車!你滿載希望,卻也滿載辛酸與沉重。這么晚了,你將在哪里???,又還要去什么地方呢?為什么你早已離去,我卻還在引頸遙望,久久徘徊?去吧!但愿你一路平安,橋都堅固,隧道都光明!
【簡評】
本段為描寫性片段,作者描寫了離別時的動人場景,運用呼告抒情,表達了對父母的眷念之情,催人淚下。
時間去哪兒了
◎湖南省長沙市湘府中學 董小禹
我的心還在暑假的時光里優(yōu)游,還在品咂回味那份安逸與自在,身卻已回歸擁擠的校園,投入忙碌的學習。夏日郁熱的風猶停留在林間,秋雨又已送來涼爽……時間呵時間,你為何這般輕盈?悄悄自我指縫間溜走,沒有一絲聲響!時間呵時間,你為何如此絕決?漫漫長路,你從不曾回頭。時間呵時間,你究竟去哪兒了?你把我們美好的青春帶往何處了?我不恨你的無情,只怪自己太過隨意,敵不過你的一絲不茍。也罷!已失去的讓它隨風而逝吧,我會珍惜生命剩余的每一天。
【簡評】
本段為抒情性片段,作者呼告追問“時間去哪兒了”,感嘆時光流逝,時不我待,直指人心,引人深思。
【總評】
以上3則寫作片段,有議論性的,有描寫性的,也有抒情性的,但均運用了呼告手法。這一手法的運用極大地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達效果,升華了主題,起到了推動感情波瀾的作用,更能激起讀者的情感共鳴。
致圓明園
◎ 韓曉征
圓明園,為了相信你并沒有死,為了讓那頑強的生命的活力還存在于你那大理石廊柱殘破的軀干里,為了你深深的沉默中那些能用心去傾聽的語言—圓明園,我把我的心聲獻給你。
這是第一次見到你,圓明園。
你得原諒我,來得這么遲—16歲了,才來看你,對你了解得這么少,只知道你曾遭到洗劫和長達30天的煉獄般的焚燒;只知道你曾是“萬園之園”,甚至想象不出你到底是如何的輝煌。我也曾請教過一位學者,詢問你究竟是什么樣子。他一下子沉默了,仿佛既難于想象,又無法形容。我不敢再問。我要去看你。
今天,這個風雪初停的早晨,我來了。盡管不止一個人告訴我,早已進入圓明園的遺址了,可我怎么也無法把眼前的曠野和我的想象聯(lián)系在一起—這就是你嗎?雖然我明知道很久以前你就成了一片廢墟。雪,白茫茫地覆蓋了一切,可是無法蓋住你的荒涼。朔風里的沼澤地上,幾棵枯草在瑟瑟地顫抖,我的心也顫抖了:你的瑰麗在哪里?你的輝煌又在哪里呢?
也許在這兒能找到一點兒痕跡吧。我拂去一塊巨石上的雪,那上面刻著精美的花紋。我撫摸著大理石上那些柔和的凸起:這也許曾是一根廊柱的一段?也許是那石屏風的一角?可是我的手碰到什么?那是當年被毀斷的裂痕?!斑€疼嗎?”我問你。
一兩滴雪水,順著石柱上的花紋淌下來—你在流淚嗎?
一條小路從許多靜臥著的巨石間穿過。我沿著小路走去,像穿過倒下了許多巨人的古戰(zhàn)場。任憑腳步放輕,也任憑心兒沉重。難道我將帶著心頭的沉重離開你嗎?你希望我?guī)ё叩?,只是沉重嗎?/p>
雪花,又開始飄落了。雪啊,你下吧,即使你覆蓋了這里的一切:焦土和枯草,甚至覆蓋了那些巨石,你就能使這里成為一片空白?
我仰頭凝視著那高高的石柱。石柱挺立著,像巨人的傲骨。哦,也許過于悲哀,帶著不可愈合的傷痛,你卻沒有死!也許飽經憂患反而強化了你的靈魂?告訴我,你為什么這樣頑強地挺立著?
我舒開雙臂,緊緊地擁抱這石柱—我相信這是一個頑強的生命。哦,晴空下,你和我……我驀然想到:這石柱曾是火山噴發(fā)之后凝固了的巖漿;但在那洗劫中,你又一次經受熬煉,而你再次凝成的,是永恒的悲憤,是可以觸摸的歷史??墒?,多少年來,你支撐著殘損的身軀挺立在這里,難道只是為了向人們展露你的傷痕、你的淚跡、你的悲哀?
高高的石柱靜靜地佇立著。這是默認嗎?我覺得每一塊巨石仿佛都向我投來一道目光。在這目光里,我周身灼熱。我再也不能久留,徑直走上了來路。
路邊的一座石柱旁,幾個青年默默肅立。石柱腳下,擺著幾枝經霜的紅葉。我竟不能自已,也采來紅葉,獻上去。那一簇簇紅葉,在陽光下發(fā)出耀眼的光彩,那多像一團火……
火,也許是你的忌諱吧?
火!燧人氏鉆木取火,普羅米修斯為人間盜火……
在善良者手里,火可以化作光明與溫暖;在罪惡者手里,卻可以造成毀滅性的劫難。
而你,正是這劫難中的犧牲者。
然而,我也記得另一個傳說:一只普通的鳥在烈火中熬煉而終于變成一只鳳凰飛起來……
哦,我也正感到有什么東西在心中熾烈地燃起來、飛起來。
我不可能再久留。我感到了你在目送我,忍不住回頭再一次向你道別—
天空,白雪的盡頭,石柱腳下的那束紅葉,又一次跳進我的視野,那樣鮮紅,那樣奪目,就像這古園林殘跡深處的一簇野火。
哦,圓明園,你雖然早已永久地沉默了,但是,你蘊藏著火。你是被火毀滅的,而今你卻要點燃熱血青年心頭的火,為的是要讓我們心里永遠燃著恥辱之火、悲憤之火、崛起之火!
哦,圓明園,我懂了:總會有一天,那一簇簇用心兒燃燒的火苗,將連成一片;而從這里,一定會騰起一只金色的鳳凰—那輝煌燦爛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