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帶有情意象的漁父詩詞中,或描寫漁父的生活及其生活環(huán)境,或借漁父來抒發(fā)隱逸之思,或借漁父來參禪悟道。若按唐宋詩詞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分類,漁父詩詞堪與思婦、游子、志士等類詩詞相頡頏,成為一個獨立的“漁父”系列。漁父形象成了人向自然和自身回歸的媒介,體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禮教和封建政治的疏離與叛逆。
漁 翁
[唐]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①宿,曉汲②清湘燃楚竹③。
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④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
注釋
① 西巖:指湖南永州的西山。
② 汲(jí):取水。
③ 燃楚竹:燒竹做飯。永州古屬楚國,故稱“楚竹”。
④ 欸乃(ǎi nǎi):形容唱漁歌的聲音。古代漁歌有《欸乃曲》。
譯 文
夜晚,漁翁把船??吭谖魃竭吢端?;清晨,他汲取湘江中的清水,燒竹做飯。當(dāng)煙消日出之后,他早已隨著漁歌聲消失在青山綠水中;這時再回望他夜宿的西山,只見到處0812744640e20e128266f77019ea1e6f是相逐的白云。
鑒 賞
此詩塑造了一個悠然自得、獨來獨往的漁翁形象。完整地看,構(gòu)成詩篇全境的,除了辛勞不息的漁翁以外,還有漁翁置身于其中的山水天地。拂曉時分,是人類活動最豐富的時刻,是萬物復(fù)蘇、生機勃勃的時刻,此詩即以此為線索。因此,漁翁不斷變換的舉止行動和自然景色的無窮變幻便有了共同的時間依據(jù),取得極為和諧的統(tǒng)一。此詩一句一個場景,連續(xù)轉(zhuǎn)換,流暢活潑,生動之至,完美地把詩人向往的那種遺世獨立、回歸自然、無拘無束、自得其樂的理想生活境界表現(xiàn)了出來。
漁父(其一)
[南唐] 李煜
浪花有意千重雪①,
桃李無言②一隊春。
一壺酒,一竿身③,
世上如儂④有幾人。
注釋
① 千重雪:形容層疊的白色浪花。
② 桃李無言:《史記·李將軍列傳》:“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 意思是桃李樹不需人夸或自贊,以其花美艷,其實甘美,眾人爭赴之,樹下自然走出一條路來。
③ 一竿身:一根釣竿。
④ 儂:我。
譯 文
浪花仿佛是有意地歡迎我,層層疊疊卷起了千萬重。桃花李花默默地站成了一隊,讓我感受到了春天。一壺美酒,一根釣竿,世上像我這樣快活的人有幾個呢!
鑒 賞
李煜的這首詞,繼承的是唐代張志和的“漁父家風(fēng)”,寫漁父的快樂逍遙。開篇選取兩個場景來表現(xiàn)漁父的生活環(huán)境,境界闊大。浪花翻滾,本是“無意”,而詞人說“有意”,e4577f5148750ac7e15cac4589634025寫出了漁父與大自然的親和感。江濤有意卷起雪浪來愉悅漁父的身心,襯托出漁父心情的快樂輕松。岸上,一排排的桃花、李花競相怒放,把春天裝點得十分燦爛。江中、岸上所見盡是美景。詞人接著寫漁父的裝束和生活:身上一壺酒,手里一根竿,想去哪里就把船撐到哪里,想喝酒隨時都可以喝上幾口,高興了就唱首漁父歌,多么自由而快活!結(jié)句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寫出,實是詞人對漁父的羨慕,正如唐代王維《渭川田家》詩里所說的“即此羨閑逸”。
漁父(其二)
[南唐]李煜
一棹①春風(fēng)一葉舟,
一綸②繭縷③一輕鉤。
花滿渚④,酒滿甌⑤,
萬頃波中得自由。
注釋
① 棹(zhào):劃船的工具。短的叫楫,長的叫棹。
② 綸:釣魚用的粗絲線。絲十為綸,綸十為綹(liǔ)。
③ 繭縷:即絲線。這里以“繭”代“絲”。
④ 渚(zhǔ):小洲。水中的小塊陸地。
⑤ 甌(ōu):古代茶酒飲器,平底深盂或碗。
譯 文
在春風(fēng)中,我蕩著一葉小舟,相伴我的只有一根絲線和一個魚鉤。眼望著長滿鮮花的小洲,手舉著斟滿美酒的飲器,在無邊的波浪中我擁有了自由。
鑒 賞
這首《漁父》詞的題旨與前一首不同。前一首著重寫漁父的快活,這一首寫漁父的自由。詞中連用四個“一”字而不避重復(fù),是詞人有意為之,為的是強調(diào)漁父一人的獨立、自由。(來源:本刊整合)